第136章 1631年之中和殿诏对
作者:凯耀      更新:2021-03-29 17:42      字数:2402
  一六三一年八月五日,崇祯皇帝在中和殿召集朱舜水、高弘图、冒辟疆、胡松奇、徐骥、秦熙,崇祯首先道:今日不为别的,只就朝廷今后发展的大政做个规划,诸位爱卿可畅所欲言,不可欲说还休,不论说什么,一律言者无罪。
  冒辟疆首先道:陛下圣明,自薛国观案以来,接连三大案,诛杀逆贼千余人,正因如此,朝廷局势才日趋明朗,之前的阉党、袁党、齐党、浙党等小集团基本被铲灭,还有剩余的,也都归附在其他大集团下,眼下不过是东林社集团和复兴社集团并存而已,臣只恐不加制衡,唐末党争之祸不远矣。
  崇祯叹道:朕也有这个担心,所以才必须有帝党一派,只有三足鼎立,朝廷才能稳固,故而要将翰林院抓在自己手中才是。
  高弘图道:正是如此,陛下天恩,才有我等栖身之所,臣以为,之所以党派纷起,源于私学大盛,东林社起于东林书院,历经多朝,遍布全国,天下士子多出东林,把持朝政,陛下登基以来,才又有复兴书院与之抗衡,不过复兴书院毕竟成立不几年,东林士子一支独大之势,只怕短时间不能遏止,只有徐徐图之,才是正法。
  朱舜水冷哼一声道:东林书院为何发起?不过由江南富商支持扶助而已,故而极力维护富商的利益,因此自嘉靖朝以来,朝廷屡次商议开征商税,均无果而终,海禁未开,又连年用兵和天灾,银子从哪里来?不过是摊派到农税上来,农民负担日趋严重,只有揭竿而起,所以自先帝以来,各地起义不断,东林社实为国家毒瘤也。
  崇祯瞟了他一眼道:所谓党同伐异也,东林社如此,复兴社也不免如此,或许现在未必如此,将来亦未可知,皆因一私字起,天下百姓有私心,百官有私心,读书人有私心,朕何尝无有私心?诸位爱卿难道都没有私心耳?如何将私控制在合理程度内,才是施政之要务,一曰德,二曰法,三曰术,德便是要加以教化,更要开设养廉银子,不使官员贫贱,所谓饱暖思**,贫贱出盗贼;法便是要重修法典,天下不论谁,均要依法、依律,令行禁止;术便是要彼此制衡,不可使天下无监督之处,无监督之人,无监督之地,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众人纷纷稽首道:陛下圣明!崇祯便道:因此要改,要革,要除旧布新,废旧制,兴新法,只是唯有限制私学一法,诸位爱卿可有何对策?众人面面相觑,胡松奇便道:臣是武将,又世代为陛下亲卫,这些事是不懂的,不过一点,臣对陛下忠心耿耿,陛下让臣杀谁,臣绝无二话!众人都笑了起来,崇祯也笑道:爱卿忠心,朕自是知道,北镇抚司执掌禁中宿卫,卿虽祖上有爵,但自嘉靖朝以来,多受不白之冤,但朕如何不知,胡公的忠直,胡公之冤,朕必为之解。胡松奇不由得热泪盈眶道:陛下天恩,臣万死难保也!
  崇祯点点头,高弘图道:陛下,臣有一法,不知行得行不得。崇祯便道:卿且说来。高弘图便道:既然有私学,朝廷为何不兴公学?倘若以朝廷的名义,在各地兴公学,让各地教授、学正、教谕等官,加以管理、督导,不知可行否?
  徐骥便道:臣觉得可行,不过只怕朝议难以通过,一如《重修法典疏议》,不就是朝议的时候没有通过吗。崇祯没有理会这个问题,而是笑着对朱舜水说:朕令卿掌翰林院,卿可知其深意?
  朱舜水道:陛下对臣说起张汤、主父偃故事,臣便略知一二,陛下是想仿汉武帝内外廷制度,对内阁加以制衡,陛下当年登基之初,便设军机处,后虽废止,如今重议内外廷,已有先例,如法炮制即可,倒也算不上很难。
  崇祯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又看了徐骥一眼,徐骥仿佛才恍然大悟道:原来陛下早就有所安排,陛下之圣明聪慧,臣是万万不如啊。崇祯又道:不过当年设军机处,朕刚登基,只为政从朕出,稳固皇位而已,设的比较简单,职权也比较弱,只有起草诏书和管理印玺的职责,朕所要的不仅是起草诏书和管理印玺,还要做朕的智囊、参谋,辅助朕处理国家大事,非爱卿之才不可也!朱舜水忙道:臣不敢,臣乃陛下潜邸之臣,亦是陛下家臣,陛下之忧亦臣之忧,臣必万死不辞。
  崇祯便道:好!爱卿要细心为朕查访可用之人,亦要将那不法之人剔除,将今日所议,细细拟出章程,以备朕询。朱舜水便道:臣遵旨。
  崇祯又道:今日所议之事,不可泄露半分,否则便是灭门之罪!众人忙道:遵旨。时至晌午,崇祯又命人传膳,与众人一起用了午膳,众人才告退,崇祯小憩半晌,又略漱漱口,用了几块点心,便对秦熙道:让徐亮采来见朕。
  不多时,工部尚书徐亮采便来到崇祯这里,行过礼后,崇祯便道:徐爱卿,工部近日可忙碌否?徐亮采道:启禀陛下,上月成都地动,除了拨了救济银子,工部更是积极以工代赈,现正修筑西安府至成都府铁轨马车,开山凿路,工钱更是以平日两倍发付,共招募灾民近十万,目前灾区灾民民心稳定,人人有工,此全赖陛下天恩。
  崇祯不由高兴道:亦是徐爱卿用心之功,朕自当重赏,眼下内阁折子都递进朕这里,朕一人之力,即便废寝忘食,不吃不眠,又如何能处置的了,朕便想着,将翰林院挪进前朝,辅助朕起草公文,颁布诏书。
  徐亮采如何不知道皇帝的心思,便道:陛下为国事操劳,务必保重龙体啊,不知陛下欲在何处修殿?崇祯笑道:徐爱卿有心了,朕想着亦不必大动,之前乾清门两侧为着军机处修了两排阁房,可仿着文华殿和武英殿布局,将两侧军机处阁房扩建即可,不知多久可以完工?
  徐亮采心下一琢磨便道:工程倒是不大,只是此处在乾清门两侧,乃天下中枢之地,不可避免要有车辆进进出出,只怕扰了陛下,若走西华门或东华门,又怕内阁和督军府诸位大人怕吵。崇祯便道:徐爱卿想的甚是周到,有话不妨直说。
  徐亮采便道:臣以为不妨在咸若馆西侧和九龙壁东侧各开一门,不但方便工程车辆进出,今后建成后,势必有各位大人进出,若还是走西华门和东华门,不免路途久远,开了这两门,大人们便可仿文华殿和武英殿的例子,从这两门进出,岂不是两全其美,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崇祯便道:甚好,那便依爱卿所言。徐亮采便道:倘若如此,臣担保,一月内便可完工。崇祯大喜道:好!好!好!至于开门及殿所名称,可让礼部拟出名来,以备朕询。
  喜欢与崇祯皇帝的那些日子请大家收藏:()与崇祯皇帝的那些日子18书包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