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琴说
作者:怡然茗客      更新:2021-03-29 03:38      字数:2922
  第三章琴说
  解海隆是个认真的人,从山庄回来后他立刻找了很多有关古琴方面的资料,还专程拜访了李教授。除了欣赏教授自己收藏的一张唐代古琴(已不能演奏,音色不佳)、一张宋代古琴及其他几张琴外,也彻底的了解了古琴及中国古代文人何以喜爱、情有独钟的原因。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古琴早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桓谭《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为弦,刻桐木为琴。”古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在古代,古琴一直以一个字命名——“琴”。直至20世纪初,大量西方乐器涌进中国,为有所区别,如钢琴、小提琴等,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而处于这“四艺”之首的“琴”,就是专指古琴。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雅聚及舞台上。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古琴的声音非常独特,安静悠远,旷古思幽,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
  “静”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这里的“静”有两层意义,一是抚琴需要安静的环境;二是抚琴更需安静的心境。古琴有三种音,都非常静谧悠远。“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其“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泛音像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因此古琴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在古琴音乐三音交错、变幻无方、悠悠不已之中,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及人情复杂之思和宗教哲学之理,尽能蕴涵表达。宋代《琴史》中说:“昔圣人之作琴也,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因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又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宽约六寸,厚约二寸。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与古时的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整体形状依凤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约有十四式,主要是依琴体的颈、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断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就构造而言,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于携带,又方正雅致。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神往。
  古琴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修身必备,从琴各部分的命名亦可看出,制琴之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有别。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十三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真实反映出儒家的礼乐思想及中国人所重视的和合性。因为礼的作用是为了保障个体,使个性有所发挥,乐以同和,其作用是与群体和谐协调。礼乐之同时并用可使个体和群体之间能互相调剂,形成人与人之间,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以礼乐这两套表面相反的技艺的推行,实为求达到相辅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从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来看,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之意。
  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的“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的“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相反,人们也常用“对牛弹琴”、“焚琴煮鹤”来感叹某些人对琴的无知。
  古琴的制作也别有特色。“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也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
  古琴有十四个普通的琴式:仲尼式、伏羲式、列子式、连珠式、灵机式、落霞式、伶官式、蕉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亚额式、鹤鸣秋月式。其中最著名的唐琴“九霄环佩”就是伏羲式琴。金大通收藏的则是典型的蕉叶式。
  古琴不仅中国人喜好,就连外国人中也不乏知音。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就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是从全球选出人类的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我国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7分钟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俞伯牙弹奏而与钟子期结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知音”。
  古代名琴众多,故事也多,其中绿绮、焦尾的故事更是千古流传的有关古琴的凄艳佳话。
  喜欢古琴杀人案请大家收藏:()古琴杀人案18书包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