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浴火重生的志向
作者:骡鸡思维      更新:2021-03-27 22:59      字数:3461
  刘协所选的乃是交趾太守士燮的表奏。
  士燮在表奏之中所言的是占婆国入侵交州,太守士燮率领交趾郡将士奋勇抵抗,守交趾郡不失。
  而后,太常周瑜率天子军南下,直取占婆国都城,毁其庙宇。交趾郡士徽率兵马援助,并夺回九真郡,歼敌一万。
  特表士徽为九真郡太守。
  虽然士燮的上表与事实并不相符,但刘协觉得这更加合适一些。同意了士燮的表奏,并追封周瑜为太傅,平寇伯。
  “周家一门忠良,三世公卿,赐其碑文,封地,以告慰先人,鼓励后世。”
  这是刘协最后的批示,既将周氏一族拉拢到了他的立场内,又体现出皇帝的宽厚。以表现对那些征战外敌的将士的厚爱。
  原本刘协还想顺势任命士燮为交州牧,可却被徐庶给劝阻了。采用士燮的表奏已经是在打孙权的脸了,其用意无非是在挑起孙权和士燮的矛盾。若是再封士燮为交州牧,就有些过犹不及了。
  如今的结果尚书台那边也不会阻挠,倒也算是顾及了各方面的利益。
  没等这一份文书下达,交州敕使步骘的上表又来了,内容则是其麾下将士周平在剿灭占婆国战役中有功,并且整个战役几乎是江东周瑜和周平二人所为。特表周平为南海郡太守。
  这显然是步骘觉得必须加一把火,补救自家主公的一面之词。周平是诸葛亮的人,步骘自然知道。同时,周平也是步骘可以拉拢的力量。只要将周平拉入他的集团内,那么他与士燮在交州就有了一较高下之力。并且如此一来,孙权所言的此战乃江东的功劳也顺理成章。
  刘协并没有驳回步骘的上表,反而是也同意了他的要求,不同的是这一次甚是低调,并没有昭告天下。
  于是,周平担任了南海郡的太守,而原南海郡太守士壹则转任日南郡太守。算是各给了一颗枣子。
  刘协对于这种权谋之术也学习了十数年了,自然是驾轻就熟。
  这其中并没有曹魏什么事,如今这局势能不过分触怒天子,曹魏方面自然也不愿意没事找事。于是尚书台也没有任何的犹豫,统统按照刘协的意思办了。这无形之中却给了外界一个皇帝又领朝政的信号。
  孙权知道天子的那些心思,但最终步骘挽回了一些后,他也没在意。如今他并没有想要动士燮,只要交州之内能够达到平衡就好。至于士燮,毕竟年纪大了,在孙权想来也活不过多少年了。
  而交州内的百姓也是各有各的说法,有挺士家的,也有挺东吴的,还有挺天子的,总之一时半会要安抚这些百姓也是件麻烦事,不必担心再出内讧的乱子了。
  此时的诸葛亮一行一万多人乘坐着数百只海船一路沿着大陆架北上倒是也风平浪静。
  最终在徐州的东郡北部登陆,抉择是由陆地北上还是直接从海路突袭百济。(高句骊南部的一个国家,后被高句骊太王统一。)
  此时北部的公孙度已经投靠了曹魏,唯一不同的是他并没有放弃当地的百姓,而是配合曹魏派来的夏侯惇将军镇守边关。毕竟面对高丽、鲜卑部落、曹魏的三面包夹,他可不想步韩遂的后尘。
  诸葛亮一路行来,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和那些并非一起并肩作战的统领们拉拢关系。尤其是针对陆逊、赵云二人,恨不得就此将二人纳入麾下。
  可结果却是差强人意,诸葛亮发现即使自己搬出天子来也怕是没有结果时,也就只好作罢了。
  徐州北,是臧霸的势力范围,同样,诸葛亮和徐盛等人也并不陌生。因此诸葛亮才敢在此登陆,大军入境,换了别的地方诸侯指不定会出些什么乱子。
  但前来迎接诸葛亮的却并不是臧霸的人,而是久未蒙面的陈群。见到陈群,诸葛亮顿时就笑了,这人当初就不愿与他为伍,如今看来还是有原因的。
  诸葛亮让大军留在港口,自己上前与陈群叙话:“不知如今该叫陈大人尚书令呢还是颍川派的后起之秀?”
  面对诸葛亮的调侃,陈群面无表情的回道:“师尊胡昭想要见你。”
  听到陈群的话,诸葛亮更加肯定了陈群的背景,感情如今尚书台是被另一个孔明所把持呢。
  “胡先生来徐州了?”
  “正是,就在港口的一座茶院之中,诸葛兄不妨随我前去一叙?”
  “也好,带路吧。”说着,诸葛亮让瞬杀和紫钺跟随自己一同前往,单论武力值,这二人如今丝毫不比当世名将差。
  陈群只是轻蔑的看了一眼两人就自顾自离开了。诸葛亮则看着陈群远去的背影心道:“难怪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情况,这系出名门果然是不一样。”
  昔日的陈群虽然也高傲,可现在却是一副傲视天下的表情,如今看来就算是将来有什么“九品观人法”也不过是为了让那些士族更为名正言顺的霸占高位而已,对社稷却并无什么用。
  几人走不多远,就来到港口外的一座小茶院。茶院虽然普普通通,但在这来往人群众多的港口附近,有如此幽静之地,也实属难得了。
  见到胡昭,诸葛亮先行一揖,随后就开口道:“胡先生果然雅趣,在这种地方也能寻得如此佳所。”
  胡昭却是哈哈一笑道:“卧龙先生莫要揶揄我了,是在笑话我故弄玄虚,附庸风雅吧?老夫不过是一介草民,也就这点追求了。可比不了当朝光禄勋大人的胸怀啊。”
  二人略带嘲讽的打完招呼,就不约而同的进了屋子,两个知根知底的人,也少去了一些繁文缛节。
  二人坐定,外面的几人也没有去打扰。
  只听胡昭率先开口道:“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自付笑谈中。难道孔明还看不明白吗?”
  诸葛亮呵呵一笑:“我小的时候,妈妈曾和我讲过一个故事,不知胡先生有否听过:我现在还活着。当我吃东西的时候,我就一心一意地吃;走路的时候,我就只管走路;如果我必须打仗,那么这一天和其它任何一天一样,都是我死去的好日子。因为我既不生活在过去里,也不生活在将来中,我所有的仅仅是现在,我只对现在感兴趣。”
  胡昭闻言哑然:“活在当下,看淡过往,呵呵,听过,以孔明如今的见识,我以为早可看淡了。”
  诸葛亮却是反问道:“既然先生看淡了,又为何千里迢迢的来此见我呢?难不成只是为了劝说我放下?不知先生所图又是什么?”
  “我所图……呵呵,也对,我也有自己的诉求,只是不在当下而已。”
  “先生还想着回去?”
  “多少要努力一下。”
  “可这与我如今所要做的事又有何干?”
  胡昭苦笑一声,看着诸葛亮道:“也许我回不去了,你如今所为也可能对将来并无影响,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一个空间和未来是否有联系。但是为了保护我所要保护的人,我宁可牺牲我如今所拥有的一切。”
  听了胡昭的话后,诸葛亮总算是明白了胡昭的想法。胡昭不比自己,并非是了无牵挂,他有家人、妻子、孩子,如果说改变了未来,自己会不会消失不得而知,但胡昭的家人很可能就不在了。
  二人所求不同,甚至于无法说是谁活在过去,谁又活在现在。错乱的时空,催生了扭曲的人生观,无所谓对错,不过是活在各自的迷茫中而已。
  想到这,诸葛亮问道:“先生难道不觉得后世的华夏人缺了一些什么吗?”
  “缺什么?智慧?华夏人从来不缺智慧。勇气?经历过数次毁灭性的战乱,华夏人依旧能站立在世界豪强之列。毅力、信念、韧性,无论是什么,这个国家都不缺少,就算是学习和适应能力,汉族也一样是各个民族中的佼佼者。”
  诸葛亮淡淡的反问道:“那么又是何时汉人开始畏惧外敌?开始闭关自守?开始带着奴性的?大汉之后再无大汉,李唐乃鲜卑族人,赵宋委屈求全,大明外强中干,元清更是自毁江山。的确,最后我们是站起来了,可那是用无数人的血泪和屈辱换来的。而后所用的都是一些西方人的理念和价值观,你觉得这就是华夏民族必须该走的路吗?也许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但哪怕能够给后来者留下一些骨气和信念也是莫大的财富。”
  一大段的话憋在诸葛亮心中已经许久了,如今对唯一能听懂的胡昭说出来,他也觉得痛快了许多。
  “骨气吗?难道海纳百川的智慧就不好吗?”胡昭问道。
  诸葛亮坐着的身子微微挺起,说道:“智慧?华夏名族缺乏过智慧和气度?曾几何时,秦皇汉武傲视天下的年代难道只能是流传在华夏民族的传说之中吗?先人的豪气又何在?假如长城只是一堵固步自封的墙,还不如不要长城。那不过是委曲求全,画地为牢而已。”
  “你是想要改变五胡乱华的历史?”
  诸葛亮摇头道:“我并没有能力改变什么,即便是如今的天下我也无能为力,但不表示我身边的所有人加起来依旧无能为力。司马一族乱政,却没有一个好皇帝。与其如此,还不如就让大汉欲火重生。”
  “呵呵,只怕你想的太为简单了。”胡昭有些无可奈何,他无法认同诸葛亮的想法,却也无法说服诸葛亮。原本还想着二人联手寻找回去道路的可能只怕是要泡汤了,但尽管如此,他依然不愿破坏未来的走向,因为那关系到他的家人。这是一个死结,谁也打不开。
  “要走的路也许很长,也可能永远也走不到。但是,即便是再慢,那也是一种速度,人生一辈子坚持一次,任性一次,可能就是永恒。道不同不相为谋,告辞。”说完,诸葛亮起身便走。
  胡昭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嘴里也喃喃道:“浴火重生的志向,呵呵,难道我真的老了吗?”
  喜欢轮回之诸葛孔明请大家收藏:()轮回之诸葛孔明18书包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