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康陵
作者:
是大方盘 更新:2021-03-27 04:47 字数:2067
第二天,沈凌一早就屁颠屁颠的赶往文华殿,大明朝的规矩自从洪武皇帝开始就没有变过,非上朝的日期,所有人也都没闲着,自己在自己办公室坐着。
在大明朝,所有的京官都有一本花名册,就是登记自己是否按时上班的名册。
不过这可不是后来的点卯,这种名册是一人一本,如果一个人直接就将自己的花名册涂满,并写上表字,那这人一辈子不来,也没事,朝中当然有人这样干过。
像沈凌这种官职,每天一定有自己干的事情,所以也就意味着自己不能胡乱写上表字。
这种表字就是大明独有的防伪标签。
但是,骆安为首的锦衣卫可不能将自己给上面办的机密事情泄露。
所有的锦衣卫在办事之后,都会在自己的花名册上写亲表两个字。
所以就造成了上千锦衣卫吃空饷的事情发生。
杨廷和就因为此事才实行杨廷和新政,这好比后来的国企改革一样,就是后人解决前朝的制度所带来的问题。
这时候,最先提出问题的是户部尚书玉云玉大人。
户部最重要的就是统计所有官员粮饷问题,正德十年的时候,玉云就将空响的总数及其大致的分布告知了当时的内阁次辅杨廷和。
沈凌还以为自己到户部的时候,会看见内官迎接自己,然后户部尚书玉大人会热情的将自己请到户部中枢室,然后问道,沈大人因何而来?
沈凌想想自己刚才的想法,真想给自己一巴掌。
工部的作息时间都是自己指定的,但是,户部竟然连个看门的都没来。
自己只能到内阁先踩踩点。
“哦,今日沈大人怎么有时间来内阁了?”
沈凌看见面前的杨一清,心里面却是有些凉凉。
自己是不是捅了姓杨的的窝了,怎么满朝都是姓杨的。
心里想的肯定说不出来,沈凌知道面前的四朝元老肯定不待见自己,但是自己也不能用常理来和这帮老人相交。
“下官还以为自己会是第一个来的,没想到杨阁老也这么早,刚才下官到户部一看,您才怎么着?户部一个人都没来。”
杨一清早上也是神清气爽,听完沈凌一番话,瞬间感觉自己一天的开始就这么荒废了。
“那是户部查账的时候,除了户部,闲杂人等一律不得入内,不知道沈侍郎是不是不知道这规矩呀,月底了。”
闲杂人等?老子是闲杂人等?
不过沈凌回给他的是自己温柔的笑意,杨一清要是对自己好才是怪事。
“杨阁老话不能这么说,咱们大明的官场可是人人向善,友好互助的地方,您这么说就不太合适了,我好歹是工部侍郎,朝中也算是在这个年纪独立一方的人了,杨大人以为我是来干什么的?”
杨一清看着沈凌脸上堆叠的笑意,要不是沈凌的话中有话,自己还更越发警惕他了。
“什么?能够不止十倍于粗布的纺织效率?沈侍郎不是在说笑吧。”
杨一清看着沈凌的眼睛,瞬间觉得不对,这种事情正常应该先过问工部织布局,然后上禀工部的卢尚书。
“不知道沈侍郎来此处,说此事与我听,是何目的啊。”
沈凌什么也没多说,直接将此事叉开,直接回工部了。
这小子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自己都不清楚,就这么走了,杨一清也是无语,但是转念一想,这小子一定有目的,杨一清觉得自己有必要将此事告知费宏。
沈凌回到工部,不出几个时辰,沈凌就被叫到卢大人的院子。
自己都不知道有多长时间没见过自己这位顶头上司了。
三天一小假,五天一大假。
这才是官场的高玩,沈凌觉得,要不是自己将消息给了杨一清,自己今年都见不到他了。
沈凌平常自己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他可是工部的左侍郎,要不是老钱平常帮自己,自己还不知道能不能管好工部这摊子烂事。
自己揣测面前的老人家,卢大人何尝不是如此。
皇上将一个,在卢尚书看来就是个黄毛小子的人,直接放在自己下面,除了自己能压他一头,工部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了。
自己的性格自己知道,皇上不喜欢自己,但是也不是谁都能给自己踢吧走了的。
“沈侍郎,你父亲前不久还在你的位子上,哈哈,江上代代人才出,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啊。”
卢尚书就是客套一下,毕竟现在的工部已经被沈凌摸得透透的,自己现在还没有被架空已经算是沈凌的仁慈。
试问所有人,敢问你会在一个还有一年任期的老尚书和一个刚刚二十多岁出头就已经是工部侍郎还是圣上心腹的新贵宠臣中作何选择。
工部的老人也都慢慢成为沈凌这边的人。
卢大人苍老的面孔有些动容,回想起沈景岚的行径,沈凌做的更绝。
“卢大人应该听说了,这次下官弄出来一种机器,可以在纺纱上提高至少十倍的效率,下官认为,应该将各地的织布局扩建,将这种机器普及下去,之后的织布局也应该研制更为效率的机器,而不是仅仅将眼光放在剥削织工上。”
沈凌没有任何犹豫,今天自己就是要在正面给这位工部钉子户点压力。
现在的文武百官之中,要说聪明人,谁都不是傻子,但是要说识时务的人,沈凌只相信那几个能够屹立朝堂几十年不倒的。
站的高看的远,但是想要一直站在这里就不是聪明的范畴了。
活的长久的人,看的就得长远,沈凌知道,面前的人能够从弘治皇帝的时候忍到现在,就没有什么忍不了的。
卢尚书表面看上去苍老一点,但是和其年纪相比并不算什么。
“你到底要我做什么?”
沈凌笑了,“下官的父亲就在大人的手上任职,下官自然知道,卢大人让步,一定有点代价,要不然,那康陵又怎么会到正德十五年才建成,我说的没错吧,卢大人,您在这个位子坐的够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