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枪的雏形(下)
作者:
是大方盘 更新:2021-03-27 04:46 字数:2069
沈凌现在发现自己要不是当时在大学学的杂了点,现在早就被大明落后的基础设施难住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己可比巧妇强的多了,但是没有铸铁技术,还是白扯。
“齐大人,不知道洪武大炮的铸造地点是否在北直隶之中,沈某想前去一观。”
齐世军这时候有些看不懂面前人了,要说自己是兵部侍郎,督促工部铸造大炮的事情,那才是正常的规章流程,身为工部侍郎,干着工部尚书的活,天天想着的都是这些费力不讨好的活计,齐世军发现自己竟然看不透面前年轻的三品大员了。
沈景岚一辈子也就是在京城混了个工部侍郎的官职,其中确实有杨廷和想压沈景岚一头的意思,但是,沈凌能够爬到这个位子,和张璁就不太一样,沈凌的简体字改革,在京城中,有看好的,也有不看好的,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旷日持久的事情,这也是一件好事情。
沈凌没有想到面前的兵鲁子竟然想了这么多事情,沈凌的简体字新政不仅仅是为了嘉靖皇帝和世人,张璁曾经说过,他要改变科举取士的想法,这简体字实行就正中张璁下怀,简体字更好的实行,对于改变现在的取士制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沈大人的想法真的是让齐某有些汗颜,这本是兵部的事情,却在沈大人这里...唉,不多说了,这洪武大炮的铸造地点正是大明的冶铁中心,平阳卫。”
沈凌听见齐世军所说,马上叫刚才的主薄查看。
“两位大人,这平阳卫在山西省,是我大明所有军事器械的作坊所在,只是这平阳卫的订单每年都在亏损,当时工部的主事就已经下令,削减了平阳冶铁的开支了。”说到这里,那名主薄还有些心虚的样子。
“不经过上奏,就公然削减兵部的军火用度,还有冶铁可是大明的大计,当时的工部主事是何人,怎么这般不懂情理。”
这时候,那主薄有些惊讶的看着沈凌,然后自觉的低下头。
这时候齐世军有些急躁的向椅背靠了靠,然后轻咳了几声。
“我问你话呢,怎么支支吾吾的?”
沈凌现在有种预感了,那名工部主事就是沈景岚。
“大人,那位工部主事。”
沈凌当时就知道其中的缘由了,马上转过话头,“好了,不用说了。你马告诉一下钱侍郎,就说我有事要与钱侍郎商量,请钱大人来正堂一叙。”
那主薄应了一声就去钱侍郎的院子里通报去了。
“怎么?沈老弟这是想过问平阳卫的治所?”齐世军有些不解,面前的人雷厉风行的性格可和自己平日里面听到的不符。
沈凌在京城的名声可不是看起来的那样,有人说沈凌是嘉靖皇帝的狗腿子,红人,沈凌从来不解释。
其实,这些名号都是沈凌利用韩宇的人脉有意向京城中的内官倾泻的话语。
现在的大明就是皇帝一言堂。向皇帝靠拢肯定没错,关键是朝中有人说,嘉靖皇帝从小的体弱多病,不久就会...
沈凌也不多说,他还能不知道,嘉靖皇帝可是大明历史上在位最长的,这时候万历还没出生,万历皇帝比嘉靖皇帝长几年而已。
面对着这些非议,沈凌直接就不予理睬,全当放屁。
“什么?沈大人要整治平阳卫治所?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不知道沈大人在工部好好的,为何要趟这趟浑水,而且,沈大人不知,您父亲当年就对正德皇帝上奏过,军火器削减的奏折,现在你刚刚上位,就直接推翻沈大人当年的奏疏,未免。。。”
沈凌这时候笑着说道:“钱侍郎说的我都知道,但是其实现在的大明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火器的时候,你们也知道,我沈独安从小就混在工部,我父亲在工部的时间比在其他所有地方任职的时间都要多,但是对于军火器的看法,我有些不同,要是可以直接改良整个冶铁的工序,军火的改良可谓是水到渠成。”
钱侍郎有些话深知不能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出口。
“沈大人都已经这样说了,要是钱某还不识抬举就不好了,但是,钱某说到底,也快要致仕了,现在也不用和你这些小辈争来争去,何况沈老大人当年就颇为照顾钱某,沈大人现在虽然是皇帝的近臣,但是,有很多人听着你们,杨廷和杨大人在位时候,让当时的吏部尚书梁储梁大人提拔了很多人,这些人想不支持杨廷和都不行,现在杨慎还在大牢没有定论,现在您就直接上书陛下,是不是有点过于草率了,当然,这都是钱某的一言之词,这不是旁边还有齐大人吗。“
齐世军在旁边听着钱老的话,心里面也是有些不舒服,自己和钱侍郎是同期为官,现在也都要致仕,心里面也是有些话想说。
“沈老弟,钱大人说的对,你父亲在京城中,和所有同僚的关系都不错,文官武官都有些人脉,现在你已经贵为工部侍郎,现在应该蛰伏为好。”
沈凌感觉自己旁边不是同朝为官的两人,倒像是掉进了亲戚窝里面,这个一句话那个又是一句话。
“两位大人,独安知道两位好意,但是,我从文远伯府的庶子开始慢慢走到今天,靠的就是沈的这双眼睛,你们想想,杨廷和一党要是想对我们主张给兴献帝上庙号的一群人动手,会从什么人入手?自然是京城的三品以上大员。”
沈凌现在有些释怀。
“只要我现在离开京城,管你杨廷和还是李东阳,就算是南直隶有人要迁就与我,都找不到沈某,而且沈某回头还能将洪武大炮改进,到时候嘉靖皇帝只会重赏。”
齐世军这时候到是感觉沈凌的脑回路有些清奇。
现在所有人都想利用这次左顺门的血案,朝中大臣多有空闲职位,这沈凌到是反其道而行之。
大明朝的人永远都不知道以后会有一位伟人说过。
以退为进,走为上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