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章 番外篇: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不会放弃
作者:
洛祎人 更新:2021-03-26 21:51 字数:1011
,“不夜城中陆地莲,小梅初破月初圆。新年第一佳时节,谁肯如翁闭户眠。”元宵节,是过年的压轴大戏。元宵节,总是携一缕春风,带着祝福和欢乐,带着喜庆和希望,如约而至。
元宵节之美,美在爱情。元宵节,是古代妇女最感兴趣的节日。在古代,未嫁少女不允许自由外出,唯有元宵节可以结伴出门游赏,趁观看花灯之际,结识自己心仪的对象,所以元宵节在民间是象征着爱情的节日。有很多诗词,就是借元宵节来描写未婚男女邂逅之情的。北宋欧阳修词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寥寥数语,将缠绵痴怨的爱情跃然纸上。
元宵节之美,美在赏灯。元宵赏灯始于东汉,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你看,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门外月华如昼,男女老少街上观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可见当时观灯规模之大,甚为壮观。
元宵节之美,美在灯谜。元宵节猜灯谜的习俗最迟起源于唐代,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灯品》载:“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在花灯上写谜语,把观灯和猜谜结合起来,使谜事活动从少数文人之间的狭窄天地扩展到民众中去,真可谓是一大创举,既普及了谜语,也为明代给“灯谜”的命名,提供了事实依据。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之美,美在元宵。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南宋姜白石对此有过生动的描绘:“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读来别有一番生活情趣。清代的大诗人丘逢甲在元宵节思念亲人时,情不自禁地吟道:“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节之美,美在一首首意境深邃隽永、韵味悠远绵长的诗词佳作;元宵节之美,美在清澈明亮的那一轮满月;元宵节之美,美在它为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过完元宵节,就意味着春节落下帷幕,一切都将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