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电影
作者:
薛定谔先生 更新:2021-03-26 10:41 字数:2093
滋滋,滋滋
“各位朋友们晚上好。”
“大家好。”
“欢迎各位收看今日的卫星电视节目。”
“今天即将播出的节目有,电影《哈卡拉尔的奋斗》,纪录片《我们伟大的祖国》和纪录片《鸟瞰共和国》。”
“我们的播出时间将共计时长三个小时,从帝都时间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三点。”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电影《哈卡拉尔的奋斗》。”
电视荧幕腾的亮起,彩色和高清画质激起了台下女工们的阵阵惊呼。两位主持人正襟危坐,套用着以往重复了很多遍的开场白,向观众们介绍今天的节目内容。
“哈卡拉尔的奋斗...是男性的名字诶,一定是王子公主!”
“也可能是骑士公主。”
“嗨,骑士公主也太老套了,异界人不可能那么拍的。”
绿底金色龙标盘随着气势恢宏的背景音乐飞出,在这个故事还未正式开始前的几分钟里,女工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猜测接下来的剧情了。
当然,她们是不可能猜中的。
很快,广告结束,电影开始。电影的开场是老套的氛围塑造,阴郁的背景下,淅沥沥的小雨中,一名身着破旧衣裳的穷小子独自走在街上。剧情很快闪回,原来这个名叫哈卡拉尔的男孩是被提督府赶出来的。被赶出来的原因很简单,作为提督府内部舰娘们政治斗争的失败品,他的母亲被扒下了舰装永久囚禁,而他,则不再被承认为提督府的一份子。
在这一段中,共和国还友情聘请了俘虏们出演舰娘内斗的片段。在拍摄期间,共和国手里的俘虏只有伦敦与肯特二人,不过在伦敦下辖的镇守府成员也被半强制性的征召后,这块情节还是搞出来了。
“竟然连舰娘大人都能请得动...”
“而且大人们还愿意扮演反派角色!”
不得不说,这部分电影对女工们与监工们的冲击是最大的。舰娘,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存在,竟然集体出演了没讲自己半句好话的一部电影,这着实令人感到惊讶。
想象一下,在地球上拍摄一部电影,里面有讲到某个财团纠纷,把一个孩子给赶了出去。结果该电影摄制组还能请到摩根与洛克菲勒来出演财团里的反面人物,这到底是一件多么玄奇的事情。
接着,在以爽为核心的要求下,可怜的小哈卡拉尔经历了一系列糟糕的事件。包括天气剧变,台风下的生存。情报部门的出手干预,被卷入了总督中心与本地提督府的暗线冲突。谍报,灾难,战争,多种元素糅合在了一起,让这一路下来所包含的要素过多,各种大场面也将故事拆分的稀碎。
最终,始终都坚持不懈学习的哈卡拉尔发现了宇宙的一个秘密。在某位舰娘的炮火波及下,濒临死亡的男孩突然解决了舰娘世界物理学某个特异常数的问题,悟到了多元宇宙耦合,传送门可以在两个耦合宇宙内相连的事实。于是,在临死前,哈卡拉尔用最后一丝力气,开启了连接地球的通道。
自然,开启传送门其实需要用到的巨大能量与双方同时观察这两项要素在艺术化处理下就干脆利落地消失不见了。
在电影的末尾处,长镜头拉近下,巨兽般的现代航空母舰耀龙盘江号沐浴在全篇电影为数不多暖色调的阳光里,挂着鲜红色的国旗,犹如救世主似的缓缓开进了舰娘世界。
以上,就是这个狗血电影的全部情节。
实话实说,《哈卡拉尔的奋斗》要多烂有多烂。整个电影其实都是共和国在了解了异界情况之后,专门就异界目前的状况拍的一部用当地土著视角为主角的强制工程。拍摄时间非常短,短到哪怕是有国家在后面支撑,精细的渲染也根本就来不及上。
演员选角的话倒是无所谓,国家直接抓了几个最近没事情的明星的壮丁当人类方角色,虽然是英文配音,可是在后期口型修改也毫无问题。但剧本台词则被压抑严重,在总指导思想,即爽片里面夹私货的指导下,最终的剧情可想而知。
作为弥补,本片的确用了很多临时整出来的道具来实物拍摄,可较为低劣的特效仍旧是这部电影的硬伤。共和国内部自己对这个赶时间赶任务的片子恶感很重,很少有人会用什么好词去形容它。
不过那又何妨?这电影本来也不是给共和国人看的。
至少在女工们眼里,堪比2000年特效的场景是美轮美奂,以爽为核心的剧情内核是思想深刻。
这就够了,不是吗?
实际上,配合之后的两个纪录片一起,这个片子所起到的效果异常的强。共和国当初这么排列就有先让异界人知道他们自己过得水深火热,再把共和国塑造成天堂来吸引别人加入的意思。
结果证明,这个意思不仅传达出去了,而且还传达的过了火。要知道,提督府们为了能让自己的统治长治久安,不仅会从武力上断绝下层改天换日的可能性,精神方面下的努力也不少。
就比如提督府们宣传了百年的一句话:“天下的生产力总额就这么多,想要确保所有人的安全,就只能多多牺牲才可以。这是普通劳工的宿命,是无法反抗的必然。”
然而,当这套片子出来之后,工人们才豁然发现,原来世界不是提督府口中所言的那样。尤其是直接对比下,共和国的好就愈发的突出,舰娘世界的坏也愈发的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工人都彻彻底底的对自己上头的政府机构感到了厌恶。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当一个人心中的幻想被打破了,他以前有多热爱这个幻想,现在就会多憎恨。
“我们不要浸入肺叶里的化学药剂,我们不要四十岁不到就死在工厂里,我们不要每天十六个小时的干活时间却连果腹的事物都买不起,我们要当个人!”
工人们呐喊着,汇聚成了一股思潮,令每个镇守府都感到不安的思潮,在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中快速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