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谎言
作者:
骨灰罐 更新:2021-03-24 01:38 字数:5760
宋廷,朱莲在皇宫花园内竹林下慵懒的纳凉,透过左边稀疏的竹林,她能看到以太子赵桓为首的众皇子们在学堂学习,今天给皇子们上课的是蔡相。
北宋初沿旧制,设国子监为最高学府,一度改名国子学。仁宗时设太学,神宗时开始实行三舍法,北宋末,太学生达数千人。又设武学、律学、算学、书学、画学、医学等专门学校,国子监为朝廷教育管理机关。
地方教育有州县学和书院、私学。
由于印刷术普及等原因,宋代教育的发达远远超过前代。在乡村中,如《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识字课本,有一定程度的普及。不少地区利用农闲举办冬学,教农家子弟识字。
北宋教育家理学家程颢、程颐,提出“天地之性“,即是“天理“在人心中的体现。“气质之性“是人禀受于“气“而形成,即人的“血气之身“,是“天命之性“的“安顿处“。“天命之性“是至善的;而“气质之性“的善恶,取决于人出生时所禀气的清浊、纯驳与厚薄。
先天禀气清、纯、厚的人,其“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是统一的,不仅道德完善而且睿智这便是仁且智的圣人。
而在现实社会中,理学家认为天生圣人几乎不存在,凡人的“气质之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浊、驳以及偏、薄,不仅显示出智愚差别,而且一旦接触物质世界,便会萌发“人欲之私“,将“天理“遮掩,沦为道德有缺陷的人。但经过读圣贤书、修身,气质可变,愚而可智,人欲可去圣人可学而致。这种立论模糊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出于维护纲常的需要。
但是,理学家从这个基本点出发,论证了人人均有接受教育的先天善质。先天禀受的气质,可以借后天的教育发生变化。这不仅突破了以前形成的“性三品“说的阶级界限,与以后教育社会性的扩大趋势相适应,而且触及到人的生理禀赋的研究,是对古代教育理论的一种深化。
论理学家强调教育目的是培养人,即具有完善的道德修养的人。
朱莲想到,理论家们都是好经,政治家全是歪嘴,把经念歪了。
政治家的心歪了,就会故意把经念歪了。
暗灵走向朱莲,提醒她应去白云观了。
白云观的侧院,是帝国军情营,军情营负责收发指令,军情营的人员的指令由飞奴(信鸽)传返,军情营使用英语,这是为以防意外。
朱莲到了白云观,先阅看了各地的情况。
朱孝章、种溪从秦凤直上藏地,吐蕃的情况非常糟糕,人口稀少,资源贫瘠,人口稀簿,征服藏地后,朱孝章令种溪领十万道军将帝国制度强行落地贯砌,并率十万道军退回秦凤南。
种溪所部在藏地穷劣,大军难以养活,已令部将张纯达率两万新道军及五万旧道军合军五万南下就食。
张纯达征服藏南、川西,已将帝国制度强行落地贯砌,藏南、川西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张纯达部巳扩军至二十万,就地屯垦。
种浩率军十万南征安南,伪王李公缊拒降,历经数十大小战,歼敌十万余后,平定安南,伪王遁逃,已将帝国制度在安南强行落地贯彻,帝国制度已强行落地贯彻。
海军在安南建港五十个,始造甲舰,预计明年秋熟可造成甲舰五百艘。
大理的情况则是已结束军管,政府开始运行,段誉愿出仕。
朱莲说道:“谕令:折可求,西军良将,忠良之后,勇猛刚正,威震西夏,封忠勇伯爵位。”
李秀问道:“桂地怎么回复?″
朱莲笑道:“李公缊,不管他,让他来宋廷。“
朱莲说道:“谕令:明年秋熟,海、陆大军南征,征服中南西至海湾、南至海沟。″
朱莲回到宫中后,一直关注着安南伪王李公缊的消息。
朱莲知道安南在海洋上的重要性。
安南本属海内,唐朝衰亡后,进入五代十国混乱时期,安南地区的节度使趁机割据称雄,百年来,安南地区先后出现了曲承裕、杨廷艺、矫公羡、吴权、丁部领五姓割据政权,其中,曲、杨、矫三氏皆自称节度使,吴权则自立为王,后丁部统一安南,赵太祖接受了丁部领的请求,封其为检校太尉、交趾郡王,视越南为列藩。至此,安南与中原关系发生本质性变化。
丁氏王朝历十三年,黎桓废丁氏王朝自立为王,建立黎朝历三十年,李公蕴废黎朝自立为王,宋廷承认其在交趾统治地位的合法性。
李公缊八年前黄袍加身,在半年前突然接到所谓华夏帝国要求十日内投降的通谍,他毫不犹豫开战。
三个月后安南败亡,李公缊从海上出逃至桂地,并在桂地了解了宋廷的情况,让他如坠雾里,又隔了两个月,李公缊终于到达汴京,并密会了权相蔡京,蔡京也惊谔不也!
宋廷大殿上,徴宗高坐于帝座,廷臣分列两班,朱莲、暗灵伴作宫女在旁边看着。
李公缊跪在大殿中央,奏到:
“检校太傅、安南都护、静海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交趾郡王,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户,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特赐推诚顺化功臣李公缊拜见陛下。”
徵宗说道:“郡王,平身吧!”
李公缊站起来,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把前情况说了一遍。
徴宗听罢,很生气,很失望,还以为来送礼上贡的,没想到来找晦气的。
李公缊恳求宋廷发兵复国。
徵宗让李公缊先退去驿馆休息,候诏。
徽宗说道:“蔡卿,刚才这疯子是真的李公缊么?”
蔡京说道:“是。已请出使过安南的使节和安南驻汴京使节确认过。″
徵宗说道:“华夏帝国?朕何时发兵安南了?是辽?是夏?太远了吧!是大理国?就是大理国。宣大理国驻京使节靓见。”
徽宗笑道:“匪夷所思,三月即击灭安南,难道广南西路毫无察觉么?“
兵部侍郎曲升说道:“陛下,路、州、府、县皆无异动,边城邕州新报今日方到,从邕州到汴京半月即到,郡王言安南之乱至今巳半年有余。”
李纲说道:“若致战乱,必有流民,且李公缊所言黑甲兵持火器猛烈,犹比我大宋火炮历害,言过其实,不可信。″
朱伯材说道:“若有此等大事,邕州与安南相邻,枢密岂能不知?必是安南内乱,其欲借我大宋之兵复位,其名为大宋臣,实为叛贼,何曾为大宋出过半力半毫?其心可诛。”
群臣听罢,纷纷认同,议论纷纷,皆言不可信,侍中奏报,大理国使节到。
大理使节冯昌说道:“陛下,大理国乃佛国僧王,怎会侵入他国?断无此事。”
蔡京说道:“可闻安南有乱?″
冯昌说道:“未闻!″
徴宗心想,别说没事,真有事我也不会发一兵一卒,就说道:“让安南郡王在汴京住下,由枢密院派使往安南,散朝。”
朱莲回到太子宫,李公缊的结果和她预料的一样,宋廷若在意安南,怎会让其叛割在外?宋廷若不在意安南,生死又与宋廷何干?
羌地、藏地、大理、安南虽是军管,但商旅与宋境往来不断,华夏帝国黑甲军之事在坊间早有流转,大宋官员又有谁去关心调查落实过?
童贯出使辽国顺利回到汴京,朱伯材乘病归养去了大理。
朱孝章、种师道、折可求在操练禁军,朱孝章笑道:“你们这些兵,够呛!″
种师道听了对折可求说道:“把这边的事安非一下,过些天我俩去看看他的道军,有什么不同,不就是仗着火器多。“
朱孝章带着种师道、折可求来到秦凤路南,一行五十骑在转过一个山头时,两个道骑兵向前,一个展开军旗,黑色大旗上一个黑白双鱼图及白渐红莲。
种师道说道:“秦南有多少人马?″
朱孝章说道:“八万步兵,五万骑兵,两万炮兵。”
折可求问道:“炮兵是什么兵?”
朱孝章说道:“就是让城池里人看一看,然后出来投降的兵。”
众人经过一个村庄,村庄东面出现密集的绿色帐篷,约有五六百顶之多,一直绵延到山脚。
远处约二十骑正黑甲军向他奔来,待到了处,前处领头的壮汉在马上说道:“报告司令:华夏帝国第五军第二师,参谋长张业。”
朱孝章问道:“你的部队此时有在训练的么?带我去看。”
张业答到:“今日第三团在训练,在山南侧。”
张业带众人来到山南侧,远远听见人马嘶鸣,众人纵马奔去,张业带众人立于高台土丘上,随带人向队伍奔去,放眼看去,约有两三千人驰马奔来,分分合合,随着军号响起,三千人分成各一千人一队,随后分成百人一队,又分成十人一队。随着张业进到队伍,一个千人在张业带领下从远处向土丘方向奔来,到土丘边上约百步,即分成两队举刀从土丘两边冲过去约半里,折返冲回来时变成五队。
张业来到土丘说道:“司令,今天计划是队列训练,要检查劈杀么我练给你看,我就是这师里比较弱的,士兵基本都比我强。“
朱孝章说道:“不用了,你也挺强的,我们去了。”
朱孝章边走边说到:“第五军是帝国在大宋境内的唯一一只队伍,共六万人,两个骑兵师,两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师,一师辖四团,三个战斗团,一个后备团。”
折可求说道:“带我们去看炮兵。”
朱孝章带众人到了炮师,吃了午饭,来到预设阵地,一声令下:百炮其射,阵地一阵灰飞烟灭,只留下些坑坑洞洞,让种师道、折可求及随行亲兵目瞪口呆。
朱孝章笑道:“炮师下辖十个团,各团有火炮车百辆,别看炮兵历害,没有坚强的步骑,就是些被人屠斩的羔羊!”
种师道叹道:“真君有如此军队,却按兵不动,诶!”
朱孝章笑道:“朱氏在秦南已经营数代,帝国制度至今已施行近五年仍未完全贯彻落实,富户扺触很大,真君的策略是对的,不把这些富户的傲气灭掉,很难实行新政。
战火一起,火器技术容易传之四方,真君说我们只是这世界的一个角落,还有很多强大的对手。
真君一直认为,人强国才强,若人习气未变,盛衰只在数百年或数十年内就会逆转。”
种师道不再言语,道理是明白,就是舍不得,这好端端的百年大宋就要山河破碎了!
朱孝章说道:“种帅,休息一日,明日再回秦北吧,晚上步兵夜训。你没火器、没战马,好好练练步兵吧,尽最大力保你的大宋江山,让你去大理,还倔着不去,真服你俩。″
折可求说道:“我是想去帝都,又不让我去。”
种师道对折可求说道:“真君是看我是老了,你年轻力壮,好好练兵。″
种师道、折可求看了步兵夜训,感触颇多,又连续看了多回,才回到秦北。
赵桓晚上回宫后得知安南郡王之事,就当趣事说给朱莲听,赵桓讲的眉飞色舞,朱莲边听边想着是否应告诉赵桓。
赵桓很帅、又有才气,从脾气到外貌都令朱莲十分满意,再加上太子的身份,朱莲相信,在现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比赵桓更好的男人了。
赵桓冒着这个时代和这个家族赋予他的一股傻气,朱莲常常告诫自己,对北宋宣和年间的人,要求不要太高。
朱莲只确定赵桓这个十七岁的青春期懵懂少年除了在床事上还可以外,其他的事情朱莲对赵桓并没什么信心。
朱莲笑道:“殿下,如果华夏帝国的黑甲军是事实,你怎么办?”
赵桓说道:“如果是真的,父皇公办的,我也不用办。″
朱莲说道:“如果你是帝王,你怎么办呢?”
赵桓笑道:“能怎么办?也就是广南郡王远投大宋,给他不食无怃罢了。″
朱莲说道:“华夏帝国的黑甲军这么历害,殿下不想为大宋所用么?”
赵桓说道:“军队再历害也是个糟钱的主,再说了,大宋也没什么仗可打,就西夏么西军就扛得住。“
朱莲笑道“:万一华夏帝国黑甲军进攻大宋呢?″
赵桓说道:“唉,你呀,听风就是雨,根本没有的事,我也就这么一说,你还较真了。”
朱莲站起身来,把赵桓拉到床边坐下,说道:“殿下,你慢慢的听我说。”
赵桓却把朱莲推倒在床上,笑道:“你说你的,我整我的。”朱莲顿时没了脾气,由着赵桓把她压在床上弄了一局,事完了,朱莲想说,赵桓却呼呼的睡着了。
朱莲却没睡意,看着赵桓,自己十五岁就入宫,还未成年就和赵桓同了房,还好自己发育的早,十七岁就给赵桓生了赵霞、赵谌,事情必须要告诉赵桓了,免得日后生了嫌隙,赵桓若不信,自己有的是办法脱身。
朱莲隔了数日,要赵桓一起去白云观,赵桓在白云观见到了黑甲兵,也看到了各种文册,朱莲也给赵桓讲了事实,赵桓很惊讶,朱莲随后回了太子宫,赵桓却去大殿。
童贯领兵把白云观围了个水泄不通,但在白云观一无所获。
徴宗赵佶、权相蔡京、太子赵桓在大殿内听了童贯的情况反馈。
赵桓说道:“童太尉,我离开白云观向父皇禀明,到父皇令你去白云观,前后不到半个时辰,怎会一无所获?你莫非与黑甲兵是一伙的?”
童贯说道:“陛下,臣没有见过黑甲兵,太子禀报时蔡相也在场。″
蔡京侧头狠狠瞟了一眼童贯,说道:“陛下,我一直未离开过大殿,而且安南新王乃李公缊之子李永亮,已上表向大宋称臣,并称愿李公缊接回安南侍奉,又那里来的黑甲兵?黑甲兵纯属子虚无有。”
赵佶说道:“朕令王侍中派人亲赴安南、大理查探回报,巳经知道并无黑甲兵。″
童贯也说道:“臣告退。″
大殿内,赵佶盯着赵桓,赵桓说道:“父皇,儿臣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真的。″
赵佶站起身,从玉案抓起一本奏折,向赵桓砸去,赵桓也不敢躲,奏折砸在赵桓身上,赵佶吼到:“滚!“
赵佶看着赵桓走出大殿,对王侍中说道:“让太医去看看太子,并让白云观的净风道长也去看看太子。“
赵桓回到太子宫中,怏怏不乐,朱莲抬了茶奉上,说道:“殿下,我该说的我说了,你不信。你该说的也说了,父皇也不信。早点歇着吧。”
赵桓看着温柔可人的朱莲,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朱莲笑道:“你啊,真冒失,明天父皇定会喊太医问诊脉,道士来观气,你可沉住气。”
赵桓剥着朱莲的衣裳问道:“今天发生在白云观的事是真的么?”
朱莲笑道:“你信就是真的。″
赵桓说道:“我不信!”
朱莲被赵桓剥了象个花生米一样光溜溜的,朱莲也在剥着赵桓的衣裳,说道:“不信的事,就忘了吧!″
蔡京、童贯出了大殿,蔡京说道:“太尉在大殿拖我入坑,啥意思?莫非还记恨我反对你任太尉职?我告诉你,太监列三公,本就不对。”
童贯说道:“蔡相,莫把太监看低了,待我收了燕云十六州,封王爵!”
蔡京说道:“太尉疯了!″
童贯说道:“太子疯了。”
蔡京说道:“太子未必疯,匪夷所思,太子这招数也太拙劣了,不就是想纳妃嘛,弄这么大的动静。”
童贯说道:“男子胯下那根家伙,尽是惹祸事的根源,都割了,世界就清静了。”
蔡京笑道:“男人都割了,都绝后代了,人就绝种了,当然清静了。”
童贯说道:“我意思是说头脑清静了。”
蔡京问道:“你头脑清静么?”
童贯笑道:“不置气了,我要办大事去了。″
童贯上次出使辽国,辽人马植献上让童贯封王之计,童贯本还在犹豫,此时,他不再犹豫,他要封王,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太监王,名垂青史的太监王。
此时,长期受辽朝统治的女真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接着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向辽展开了进攻。已经和辽弭兵修好一百余年的北宋统治集团,为了从辽朝手中夺取燕云十六州之地、于宣和元年(一一一八年)按童贯之计遣使从海路赴金,商议联合灭辽事宜。
此后,金宋使臣频繁接触,至宣和二年(一一二零年)双方商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
江南杏雨春花,北方秋风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