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2 章
作者:
0水珠0 更新:2022-05-04 08:04 字数:3168
皇宫,赵佶一脸煞白的看着面前的军报:“金二太子完颜宗望率军自平州攻燕山府。指挥使童贯率军迎战,不敌,大败。”“易州戍将韩民毅投降。”“白河、古北口守军迎战金军,大败。守将郭药师降。”“金军西路左副元帅完颜宗翰率军自大同攻太原,太原告急。”
赵佶嘴唇发抖:“他们……他们怎么能……不是都说好了,每年百万岁币便称臣吗?怎能不信守合约,就……出兵了呢……莫不是觉得没娶到帝姬失了颜面?”
在场的朝臣不少,蔡京等朝中文武重臣都在。赵佶这昏庸嘴脸平时给贪官污吏们带来了太多的便宜,现在,同样也带来了太多的麻烦。
赵佶显然是慌了神,“成德帝姬是朕嫡女,现正当妙龄,金要朝臣之女和亲,朕给他们个真帝姬,这下怒火可平了吧。”
蔡京等人正想着怎么劝,战报又到。不出所料,又是战败。太原周围重镇“朔州”、“代州”相继失守,主将战死。太原危在旦夕。
即使赵佶再不通军事,也知道太原离京城很近很近了。一时间全无主意,竟瘫坐在龙椅上。
殿中众人赶忙叫传御医,蔡京宽慰道:“太原守军一向善战,必能……”他心里知道,光自己就从太原压榨了多少军费,这战胜的话实在不敢说。“臣等拼尽性命也会护得陛下平安。”
赵佶眼睛忽然一亮,口中喃喃的道:“平安?平安!可不就是要个平安吗。朕是天神下凡,一旦朕得道,那些金兵算的了什么,必在朕的神通下俯首称臣!”
众人也不敢劝,就看着赵佶,看他要做什么。
赵佶眼睛里有了光:“朕要禅位太子,专心修道!”
这下,殿中朝臣全都愣住了。片刻之后,各种呼天抢地声响起……
太子赵桓乃是赵佶的嫡长子,赵佶登基后便被封为太子。这些年来,赵恒丝毫没有表现出一国太子的才能与魄力,反而是比赵佶还要醉心道学,一心求仙问道。
若在太平年间,这样的帝王会是奸臣手里最好的刀,稍微想个借口,就能哄一道搜刮百姓的圣旨出来。但是现在,金军入境,弄这么个喜欢装神弄鬼那一套的窝囊废上位,绝对有百害而无一利。
赵佶那里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紧着让宣太子过来,立时就要传位。
殿中朝臣经过最初的震惊之后也慢慢冷静下来。赵佶的名声在宋土已是坏透了,只“花石纲”一项,就惹得民怨沸腾。如今金军攻宋势如破竹,眼见着靠宋军是不成了,昭告天下让有志之士出师勤王才是正经。历来帝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称为“勤王”。如今形势,只有指望各地能人来战金军了。这样一来,赵佶这荒唐天子退位,未必不是件好事。
在众人各有思量之际,太子赵恒已经被传来了。
赵佶旁若无人的跟赵桓说了他要禅位的事,赵桓当下便痛哭流涕,坚决不受。并说自己最近也得天所感,正打算闭关勤修,以图得道。
赵佶本是下定决心要将这岌岌可危的江山扔出去,只要不在帝位,他想隐想逃就都不用在意史官怎么写了。但赵桓这边把“得道”一抬出来,赵佶还真有些动摇了。
正这时,信王赵榛急匆匆的赶来了,行礼之后拿出个小瓷瓶子:“听闻父皇为国事操劳过度以致头脑昏腾,儿这里有‘银丹草’炼制的药油,最是疏风通窍、清热怡神的,父皇可试试?”
赵佶本是不愿见别的儿子,只是来的是赵榛,想到之前那“八字最是利父”的批言便也叫进了。此时见他献上药油,刚才晕倒的后遗症出来了,更觉得头一涨一涨的疼,挥手让太监将药油拿来。
御医看过后,取了一点给赵佶揉在太阳穴上,又让他对着瓶子狠狠吸口气。清凉的气味直冲心脾,赵佶立时就觉得舒服了很多。
赵佶用药时,殿内安静的很,只有太子赵桓止不住低低抽泣的声音。
赵桓生性怯弱,却并不傻,明知道现在金军杀到,眼见就要兵临城下,必不会放过大宋君王。他怎愿在这会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弄不好就是一死以殉江山的下场。即使保住性命,那史记上的亡国之君岂是好听的。赵桓心里怪赵佶不愿担这名声,却想把亲生儿子推出去,实在无情的很。一眼瞟见身长玉立的赵榛,一时计上心来。
赵榛身为弟弟,太子皇兄跪坐哭倒,他必然不能不理,只劝慰道:“太子阿兄先缓缓,等父皇好些了再慢慢禀告就是。”
赵桓一把抓住赵榛的袖子,力道大的将他也扯的跪坐下来:“十八皇弟,诸位皇弟中父皇最是爱重于你,你也应该与父皇分忧可是?”
赵榛被扯的跪下,忍着膝盖的疼痛点头:“自当为父皇、皇兄分忧,只要我能做到,父皇、皇兄尽管吩咐。”
赵佶心中一动,太子软弱无能他是知道的,禅位于太子也是权宜之计。若是各地的勤王军也无法战胜金军,那这禅位就是真的,他这个退了位的皇帝就可南下逃命。若是勤王军得胜,那这个怯弱的儿子就是最好的傀儡,他这个太上皇还是可以更加肆无忌惮的寻欢作乐。
如今赵桓不愿接下帝位,显然是已经有了计较,若是强行要禅位给他,伤了父子情分不说,将来也不好再要求什么。如今年轻的赵榛出现,确实也是个好选择。一是赵榛年轻,不似赵桓做太子多年,有自己的班底。赵榛甚至连已经定下的王妃都是武将之女,无妻族可依。宫中刘贵妃也是寒门出身,无母族可靠。在朝中无依无靠的少年皇帝除了靠他这个父皇还能靠谁。这么一想,赵榛十分合适了。
思量间,太子赵桓已经说道:“父皇与我都有所感,想要努力修炼以图窥得天道,这也是为我大宋千秋万代着想。”
赵榛拱手:“恭喜父皇,恭喜皇兄!”
赵佶坐在上首,看着笑容真挚的赵榛,越发觉得他合适了。“八字最是利父”,那便是为自己这做父亲的分忧解难的。“既然如此,这皇位与你,朕便要感应天道去也。”
赵榛被吓得一愣,随即呼吸急促,语无伦次起来:“儿……儿怎可……就算父皇要修炼,不是还有太子……”
太子见赵佶转了目标,心已经放下大半:“父皇要修炼,为兄我修道多年,也合该服侍在父皇身侧才是。”
赵榛嘴唇颤抖,已经说不出话来。
赵佶见此,挥手写下诏书,禅位于皇十八子,信王赵榛。传国玉玺一扣上,这事便是板上钉钉了。
年幼的赵榛便在这一日数封战报的关头黄袍加身,成了新帝。
而新任的“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和恢复了“定王”封号的赵桓,则在太原失守的战报传来时,带着亲信离宫南下,“感应天道”去了。
两人离京之时,不知谁走漏了风声,整个京城传得沸沸扬扬。一时间,除了满街的谩骂之声外,城中权贵也纷纷收拾细软准备出逃。
新继位的官家赵榛迎来了第一道考验,匆匆结束了一切从简的登基大典之后,便开始用那杆不甚熟悉的御笔了。
撰写檄文痛斥金国所为,号召天下共伐之。凡有退金兵者,论功行赏,封王拜相不在话下。
另出安民告示,官家赵榛亲笔所书,表示会留在宫中指挥,必要时可御驾亲征,誓要同大宋共存亡。
安民告示写的极尽诚恳,表示万一皇天不佑,叛佞胡虏侵进东京,身为帝王的他宁愿死于万民之前,也不退后半分。
这封安民告示实实在在的起到了“安民”的作用。赵佶在位时,只重个人玩乐,对金、辽、西夏的一些小动作视而不见。这行为也渐渐养大了周边这些国家的胃口,觉得缺粮了便去抢些也没关系,不抢的反而吃亏。
而现在,赵榛这封对抗之意坚定无比的安民告示一出,立刻就和已经逃跑的赵佶和赵桓形成了鲜明对比。一时间,京城百姓也定了心,有热血者已经喊着口号要和官家一样死守京城了。
……
京城已经戒严,想出入只认兵部和大内的令牌。其余别管是王孙贵胄还是高官显赫,强出强入者一概杀无赦。
这般严令之下,又真杀了几家以身试法的,就在城门口斩首,血流一地。这下,再无人敢造次,城门这边终于安定下来。
几处城门都有重兵镇守,除了送军报的快马,极少见有谁得了圣上之令出城的。
这日,几匹快马从城内飞驰而来,守城的站在城楼上自然隔老远就看到了。兵丁一时全神戒备起来。
这种时候,负责镇守城门的主将自是有些见识的,待看清了快马上的人后,紧绷的身体微微放松了些。上前迎道:“原来是大爷和三爷……”
还不等寒暄,无情扔了块令牌给他:“我奉官家命出城公干,开门。”
守城令便也不多话,知道这个时节,能把无情这双腿有残之人派出去,定是天大的事了。验过令牌后立刻吩咐开门,看着两骑快马绝尘而去:“希望是好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