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褔有双至日,祸无单行时(1)
作者:其时      更新:2021-03-18 20:33      字数:2104
  “老先生说了,如果你不肯走,说今天必然要等着想见,就让我可以带你到讲经堂去。”
  “自然愿意的。那有劳小师傅带路。”俞二爷颔首谢过。
  这小师傅带着俞二爷在寺里东转西转,最后来到内院里面一间广阔的大堂里,俞二爷看见这禅堂里,正中间主位上供奉着的三幅画像,乍一看去是一般相似的容貌,都是一般男子形象,都是一般的法相庄严;仔细再看他们所持法器、手印和佛光有所不同,俞二爷自然是不同这些佛家手印和法器的,却能看出左侧的佛光是碧绿色,中间菩萨的佛光是乳白色,右侧菩萨的佛光是金黄色,更看到下面有字明示,从左到右依次是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文殊菩萨,他心里说道,这里的菩萨与其他一般寺庙的菩萨好不一样的。
  禅堂中间,迎面坐着一位胡须尽白的老法师,便是寺中主持惟贤大师,其左侧是沐澄大师,也面对这边坐着,其余的诸多僧人都面对着惟贤大师、沐澄大师,分坐在两边,其中左侧一边还坐了一些平常装扮的人。那小和尚瞧瞧的走到张老先生身边回禀了,只见张老先生回头瞧了俞二爷一眼,示意他也在左侧一边坐下听讲。俞二爷便自接过小和尚递过来的蒲团垫子,寻了一个空间坐下。
  听了一会儿沐澄大师的讲经,他自己是也一时半会听不明白其中深刻意思的,但是也并没有觉得烦恼,反而愈发的恭敬虔诚,好像所讲经文都能全然懂的。有过了一刻时间,见沐澄大师问道,“先前这部分,诸位师弟、贤明,可有所疑问?”
  这时候见到一个书生打扮的人开口问道,“请问大师,刚才所讲,修佛要违离圆满,有身远离和心远离,那么我们在家修行,岂不是终究无法成佛,难以圆满吗?”
  “所谓身远离,虽言说是远离一切出家及在家众,要独一无侣,这个也有明显的意识倾向,指的是修习佛法时做到身体不收外在的影响,尺寸周身之间如若唯有自己一人。所以,在家修行自然显得比出家修行难了一些,但是也在个人用功精进的努力程度。”
  这个书生接着问,“如果这样,一会儿静心修佛,一会儿又琐事烦心,来来往往之间,岂不是都入了无名记业,那么如何才能做得到心远离呢?”
  “修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凡夫的业报也是不可思议的。心远离就是要远离一切染污、无记的作意。一般看来,远离染污是比较清楚的,做到做不到是另回事,有时候明知道是恶业但是心思就是拉不回来,念了一百遍阿弥陀佛也不管用,这就是恶业深重。只有不断的修持,才能慢慢的远离这种染污的业报。对于无记业,更是难了一些,因为不明不清,有人以为无念无想就是功德圆满了,却正好落入这个无记业里,也不能修得佛法。心远离,就是要远离这两者业。怎么做到呢?只有不断修行。不断的积累自己的修行的福报和智慧,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将自己本性正常都显露出来,也就显露出一个人的佛性本心。所以,反过来讲,无论是出家还是在家,无论何种境地里生活着,都要有意识的积累功德,修行正法,然后自然能够得以慢慢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境界之中。所谓的出家,不是剃了头发跑到寺庙里来就叫出家,更深层的内涵是做到身心远离。所以要做到身心远离,也未必非要一定剃度出家。勤修善法,广布功德,自然能够出离恶业,不落无记,修得万法皆空,证得无上菩提。”
  这个时候,又听得一个人问道,“请问大师,刚才讲到万法皆空,自然是大彻大悟了,与时下里常常听闻的了悟参禅是如何关系?”
  “禅宗一脉,与我法相一脉,是修法中选择的道路不通。禅宗讲求机缘顿悟,重点在佛性,是以六祖慧能大法师能够凭借自己佛性的圆满而得禅宗衣钵,但是他后来勤修苦学,开坛讲法,终究也离不开佛法的修为,恰恰又和法相一脉的侧重不谋而和。万法唯识,识外无法。修得都是彻悟,证的都是菩提。不过通俗而言,一般人需先修法,不断精进修持,不断积累褔智,才可以再求顿悟,即便是难得机缘顿悟,也是离正道解脱一步一步的近了些。如果一开始便想着走了轻便路子,实在是自欺欺人,罪孽深重。时下有人也说祖师禅,如来法,便是这个意思的。”
  沐澄大师说完,念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然后说,“今日的功课,暂且讲到这里,待晚上再作继续。”
  俞二爷一看日头,估计也得申时小半了,看到这些禅堂里面的人都陆续退了出来,张老先生也起身出来了。他赶紧整理了衣裳,准备上去见礼问安。佛法他是不完全懂的,也猜自己缺少些佛性,只是还有些佛缘,天下寺庙拜过不少,想到这里他觉得可能是自己夫人肚子里的孩子是个佛缘深厚的人,将来再出家当了和尚或姑子,那岂不是大大的不妙。于是便改了决心,以后还是少让夫人来上香什么的,以免将来后悔遗憾。佛祖啊佛祖,你到底是要这世俗的人都如何呢?天下这么多的众生,若真都成了佛,那么不就是都着了魔吗?大彻大悟毕竟少数,左右徘徊方是人心。
  “老先生辛苦。”俞二爷见礼。
  “边说边走吧,我的腿都不好使了。”张老先生说。
  于是两人随着一干人等走远了。俞二爷看到沐澄大师并没有后续一并出来,也是一时疑惑。
  “他们还要陪着主持大师做些总结和交流,不必等他一道的。”张老先生说,“若不是你今天来了,我也得留下听着,哎呀,这还是拖了你的福啊,呵呵。”
  张老先生一路笑着走着,“这种讲经,听的多了便觉得没意思,哪里有我们医家在一起辩论医理让人激荡澎湃啊!”
  俞二爷自然不解,便随口问道,“医家也有这样的盛会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