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有字真经 无字真经,到底哪个是真经!
作者:帝王谋      更新:2021-03-17 19:34      字数:1782
  持这个观点的人,当然主要是西游记里确实留下了些让人遐想的地方。
  先来看看原著是怎么写的:
  却说那宝阁上有一尊燃灯古佛,他在阁上,暗暗的听着那传经之事,心中甚明,原是阿傩、伽叶将无字之经传去,却自笑云:“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问:“座边有谁在此?”只见白雄尊者闪出。古佛吩咐道:“你可作起神威,飞星赶上唐僧,把那无字之经夺了,教他再来求取有字真经。”
  燃灯古佛(即是上一任佛祖、竖三世过去佛祖)原话:“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
  意思很明显,这无字真经,要“智慧之众”,才能识破。若从这字在的意思上来说,确实是无字真经有无穷的遐想空间,甚至说比有字真经更真也是有道理的。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要解开这个答案,我们再来看如来佛祖是怎么说的:
  (原著)行者嚷道:“如来!我师徒们受了万蜇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被阿傩、伽叶索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他去何用!望如来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分析一下如来的意思:
  一、不传真经是因为你们没带钱来,如来不肯免费传经。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是因为当初,舍卫国赵长者家向太子买园子,把金子铺满一地,却只给诵经的佛家支付了“三斗三升米粒黄金”,这其中有极大的心理落差。佛祖有点嫌卖的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而唐僧来取,却是两手空空的,这样,等于开了个白手传经的先河,可能是怕天下人更不以经书为贵了。
  二、因为你们是空手来的(最后给了个唐王送的紫金钵盂来换),所以“只能传白本,无字真经”,意思是说,如果不是空手,这个白本没有真本珍贵。“一分钱一分货”的意思。
  三、因为东土民众愚昧无知,所以传白本更恰当些,意思还是“真本你们未必读得懂!”
  所以,综上所述,若按如来的意思,无字真经才是真经的结论并不成立。而只是说,就算是“无字真经”也是很有用,但是仍然不如有字真经。
  这就有一个问题,虽然燃灯古佛语焉不详,但是燃灯古佛做法还是有些值得玩味的,原著里说是“燃灯古佛”在阁上看见阿难伽叶索要人事,但是唐僧确实没备,所以传了“无字直经”,古佛便让“白熊尊者”赶上去,夺了无字真经。
  等唐僧他们回来再取有字真经时,原著里还写了这么一段:“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仍问唐僧要些人事。三藏无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穷寒路遥,不曾备得人事。这钵盂乃唐王亲手所赐,教弟子持此,沿路化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万望尊者不鄙轻亵,将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谢。只是以有字真经赐下,庶不孤钦差之意,远涉之劳也。”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须臾把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
  这段还挺有意思的,任凭一众经阁里的其它人怎么嘲笑,把脸皮都羞皱了,这阿傩就是拿着钵盂不放。
  按理说,这一出戏,也算是折腾了一场,该表达的理念也表达了,可是有个问题。
  观音菩萨向如来汇报唐僧一行人所历之劫难之时,说道:“凌云渡脱胎八十难”,显然,
  并没有将“无字真经”算在设计好的劫难里面。
  所以,如来还特在又给他们安排了一难,让他们掉在通天河的岸边,让老鼋再驼他们过河,然后这老鼋就问昔日所托之事。
  唐僧当然是因为一时太高兴了,压根没想起问老鼋“何时脱得本体”的事了,那老鼋就把他们摔下河去,生了最后一难。
  这就有点奇怪了,为什么“无字真经”这一出,并没有算到八十一难里面呢?难道如来本来就有意传他们无字真经?
  逻辑上,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传经到东土,本来就是即定任务,不仅符合灵山传教的信仰,也符合灵山的利益。
  所以,写到这里,我胡诌一段,诸君莫笑。
  之所以这么写,纯粹是因为吴承恩老先生写完了之后,忽然想起了通天河那章挖的一个坑没填,就在这里强行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