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
作者:
廿尘 更新:2021-03-17 13:08 字数:4228
人生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而人生际遇最浪漫的重逢,是若干年后,在某个街头拐角,不经意间,你与曾经的初恋邂逅。
初恋,是你在最好的年华里遇到了他或她,用浪漫写下对斑斓青春的凭吊。即使是有花无果的忧伤,也惊艳了匆匆那年的时光。
美好是初恋的外衣。不管是成形的还是没成形的初恋,那种小鹿撞怀的心跳,欲语还休的情愫,想想就笑的心情,其实都是对青春最美的注脚。即使是深藏心底的单相思,让人想起来也有一种面红耳赤的羞涩和幸福。
美好的初恋,虽然不能诠释人生的全部意义,但却是人生里最值得怀念的部分之一,不管以后的人生幸福与否,初恋都是人生路上最温暖的那抹回忆。
在夏荷的人生过往里,初恋不再是简单的一个人,一份情,而是浓缩成一段岁月,珍藏在记忆里一一一那年春天的校园,奔跑在操场上的青葱少年,还有嘴角那抹淡淡的微笑,即是青春的全部。哪怕在余生里守着温柔的爱人,面对心爱的孩子,这份青春记忆在她的脑海里也永不褪色。和幸福无关,和年龄无关,那只是长在她心头的一颗朱砂痣,虽然不常想起,但却永远不能忘记。
夏荷曾经千百次的回望曾经初恋的校园,心头难以割舍对那段岁月的流连。只是,时光穿梭,物是人非,再见已是故人,无关风月,无关爱情。他们只是彼此记忆里最温暖的岁月,是彼此青春里最亲的过客。
生活是调剂的高手,总是以最不解风情的那款脚本来演绎久别重逢。
夏荷和曾经的初恋,在分别了十八年以后,在她猝不及防的情况下,以一种最不符合她想像的另类的形式,突然间隔空相遇。
那是一个冬日温暖的午后,小憩乍起的夏荷,慵懒地坐在桌前,泡了杯浓浓的花茶,细嗅着氤氲热气里弥漫的茶香,有意无意地扫着电视上转播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突然两个震耳发聩的名子钻进她的耳蜗:李传英、肖玉凤夫妇深山支教十八年,被评选为感动中国的时代楷模。
夏荷瞪大了惊讶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上并排而立的两个人:男人饱经沧桑的脸上,朗目剑眉,紧抿的嘴角透着坚毅和倔强,而清瘦黝黑的脸庞,诉说着他过往的艰辛和奋斗,只有那依旧健硕的身姿,还依稀透露着年青时的矫健和气宇轩昂;女人清瘦单薄,灯光下还有华发早生,但双目炯炯有神,黑红的脸膛上写满了自豪和自信,流露出对时下过往的无限满足和喜悦。
“是他和她,是他们,李传英和肖玉凤!”泪水一瞬间模糊了夏荷的双眼,虽然两个人也没躲过时光刻刀的雕琢,但他们眼睛里的东西却是夏荷一辈子也难以忘怀的记忆,那便是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与热忱,与年轻时一般无二样!
随着电视上节目主持人的解读和介绍,夏荷渐渐清晰了十八年前的校园挥手一别,这对同学夫妇在千里之外的大山深处所走过的坎坷支教路。
李传英和肖玉凤携手支教的学校位于四川大凉山中一个偏僻又贫穷的山坳小学一一一昭西小学,整个学校只有两个老师,几十个学生,是附近十几个散落在群山中的村庄所共有的唯一一所小学。
学生们都是祖辈生长在深山里的彝族和藏族孩子。这片土地美丽神奇,风景迷人,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奇绝和历史原因,这里也是国家级贫困县,是贫穷落后和愚味的代名词。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师资力量薄弱,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文盲半文盲占了人数的多半;而教育上不去,又加剧了当地的贫穷和落后。特别是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女孩子上学的机率更小。如此恶性循环,教育成了整个大凉山地区的短板。
昭西学校里年纪大的老师是校长,也是这所学校最早最长的守护人,他叫郭星火,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以自己的星星之火,给深山里的孩子们点燃了心中的一片蓝天。他手下的学生们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后来的几十个人。
年纪小的老师叫郭光明,是郭星火的近门侄子,也是他的徒弟,是他以校长之位许诺给侄子,才令侄子打消出外打工的念头而甘心留在这个山中学校代课教书的。
当李传英和肖玉凤他们来到学校的时候,郭校长和郭老师正轮番给几十个学生上着复式课。整个学校只有三间教室,两间办公室兼老师宿舍,还有一间窝棚样式的大食堂,是师生们早晚聚餐的地方。他们最普通的日常,便是学生们带着半成品的饭食一一一或者是几角苦荞粑粑,或者是几块煮熟的土豆,由校长和老师轮班为他们加热煮熟食物,然后师生们凑在一起大块朵颐。
全校师生对这对山外来客夫妻的到来是又惊又喜,夹队欢迎,掌声热烈,有些孩子甚至把手掌都拍红了。
郭星火面对这对年轻的夫妻更是激动到泪流满面,他一次次地当着全校师生的面,把眼镜摘掉拭擦眼泪,语无伦次地一遍遍说着:“这下好了,这下好了,学校有希望了,学生们有盼头了。”
出生在四川山区的李传英,又有早先支教的经历,对大凉山地区的贫穷和落后是深有体会的;但出生于山东的肖玉凤,虽然也有农村生活的体验,但眼前学校的简陋和破败程度,以及学生们艰苦而贫困的生活方式,还是大大出乎了她的意料。她震惊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竟然还有藏匿在深山中如此贫瘠的家园和校园。
她终于理解并由衷地敬佩引导她来到这里的心上人,理解了他的家国情怀,感到了自己热血沸腾后隐藏的人生价值。
眼前的孩子们,面对大山外面的老师,羞涩又好奇,脏兮兮的衣服和手脸,却遮不住乌漆漆的眼睛里对知识和山外世界的渴望。当一双双小手挥起来,一张张笑脸扬起来,肖玉凤很快便被这些眼波流转降服了:管它什么穷山恶水,峭壁山崖,只要有亲密爱人相伴,有这些单纯却热情的眼波相随,在山区干它一百年又如何!
于是这对年轻却热情洋溢的夫妻开始了他们整整十八年的深山支教事业。他们送走了一批批的山里娃去外面的天地和学校,他们又迎来了更多的小山里娃走进他们的学校,在简陋的教室里畅游知识的海洋。他们同样送走了年迈的老校长郭星火,痛失了因为雨天接送学生而坠下山崖的新校长郭光明,当然他们也迎来了又一批和年轻时的他们一样满含报国情怀的新的支教志愿者们。
同时,由于他们两夫妻的呼吁和活动,政府也开始关注和投资这个深山坳里的小学,扩建了校舍,添补了新桌椅,改善了教学设备。曾经贫穷的昭西小学偷走了这对热血伉俪的青春岁月,却换来了它自己的日新月异,和众多小小山里娃的朗朗读书声。
台上主持人声情并茂的介绍,台下观众席里却一片唏嘘,一片感慨。同一个世界里,有人为名利绞尽脑汁,有人为理想前赴后继。可当名利场遇上理想范,汗颜的也许不只是心灵流白,还有践越理想后的信念破碎。
“你和爱人作为那个年代当地不多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十八年默默无闻的深山支教生活?你们原本应该有更精彩的生活选择!”主持人道出了许多普通人心里的疑惑。
台上的教师夫妻俩人相视一笑,男人把女人的手握在自己手掌心里。女人有些羞赧地望向丈夫,一抹红霞飞上了黝黑的脸颊。男人的眼睛里有浓浓的爱意和依恋流露出来。他用力握一下妻子的手,清了清嗓子,开始回答主持人的提问。
“我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致敬我的爱人肖玉凤,正是她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地追随和相伴,才让我绕过曾经的犹豫和踟蹰,在支教的道路上顽强地坚守到今天。”
“是的,当年和我们同期毕业的同学,很多人留在了城市或县城,他们有的成了企业家,有的成了工程师,还有的走上了仕途……,和他们相比,我们的生活的确过得比较单调,比较枯燥。但我们的生活却并不落寞,相反,它很精彩,很有意义,甚至可以说是伟大。这十八年,我们过得很幸福,我们一直在和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同行,当然还有我们的爱情。所以我觉得我们的人生是完美的,我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在我们漫长的支教道路上,承载着太多人的希望和嘱托。多少年过去了,老校长郭星火刚见面对我说的一番话,我一直牢牢地记在脑海里,这也是我这么多年坚守在昭西小学的动力。老校长对我说:这些山里孩子都是穷娃子,但他们和山外面的孩子一样,有理想,有追求。他们缺的不是钱,而是知识,是改变命运的知识。如果我们给他们钱,他们很快就会花掉;但如果我们教给他们知识,他们就会受用一辈子。所以只有我们的教育,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山里娃以后的人生。”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希望的火把,在最寂寞的山坳里牵起求学的小手。十八年的清贫、坚守和奉献,只为点亮了山里孩子心上最耀眼的那盏灯,为他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照亮了道路。这便是我全部的人生意义。有生如此,我值了!”
台下掌声雷动,夏荷眼里涌出了眼泪。其实她心里明白:掌声和眼泪回馈不了他们的付出。他们的生活,只有他们的人格才能配得上。像自己这种曾经逃避过生活的人,是没有资格对他们评头论足的。能对他们奉上的,唯有敬意和感动。
“今天我们站在台上,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做了多么了不起感动中国的事,我们来到这个舞台,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那些坐落在穷乡僻壤的山区学校和学生们的现状,我想呼吁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献出你们的爱心和慨慷,多关注那些还比较落后的山区学校,多关心那些依旧不能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高规格现代教育的山里娃娃们。”
李传英就象一个从戏剧里走出来的光明使者,讲演热烈奔放,慷慨激昂。在他沧桑的胸膛里,装着的仍是一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少年心。这和他略显沉静的外表有些不相称,却恰恰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最真实的激情告白。他的热情感染了观众,台下掌声经久不息。
望着舞台上那个青春依旧的追梦者,夏荷心头掠过一个重要的决定:她决定从企业当年的利润里捐出二十万元,以匿名方式,用于资助昭西小学的建设。
夏荷去探视王海滨的时候,不但捎带去了很多企业管理的书籍,还把同学李传英和肖玉凤深山支教的事给丈夫讲了个来龙去脉,当然对自己准备捐款昭西小学的事也和丈夫通融了。
王海滨此时已成为监狱里的学习标兵,并荣膺了学习班的老师。对妻子的决定,他大加赞赏赞成,并作了进一步改进:“夏荷,捐资助教一直以来也是我的理想,但以前我们苦于物质条件有限,同时没有合适的捐资渠道。既然现在一切条件都成熟了,你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要有社会公德心,尽自己所能来服务社会,回馈社会。”
“你捐资助教,希望不是一时激情所致,我希望你能坚持。只要企业条件允许,希望你能持续地捐资;而且不只为昭西小学,而是为整个西北部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尽一点微薄之力。因为这也是我的理想。”
夏荷为丈夫与自己的心有灵犀而高兴。
在荷塘风情园的年终总结大会上,夏荷庄严宣布:从此以后,在企业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荷塘风情园每年从利润中拿出二十万元,用于支持西部山区的儿童教育事业。这个规定,作为企业新的规章制度,不仅要付诸于行动,还要写进企业愿景,让捐资助教成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之一,契合国家的富民兴教政策,承担企业该负的社会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