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改革(二)
作者:
渭水源头 更新:2021-03-17 12:19 字数:1632
夜,尚未睁开朦胧的双眼,似醒非醒;整个村庄已被公鸡嘹亮的打鸣声吵得无法安宁,再加上村里那几只得意忘形的大狗崽,已经将睡梦中挣扎的人们唤醒。几个暮垂之年的老人,已经悄悄地赶着羊群出发了,羊儿们顺着村里唯一的小道,向夏拉河畔的水草地飞奔而去,所过之处烟尘滚滚,腥气逼人。
一些勤快的庄稼人已经溜到自家的麦田里巡诊把脉,盼望着麦子能挺过炎热的夏伏天。
付三爷的生活很有规律,早晨起的比较早,先是煮罐罐茶吃馍馍,完了才赶着羊出去。他放羊的方式很特别,随羊而行,走到哪里吃到哪里,不会像村里那些满肚子小心眼的人,尽找些水草旺盛的地方偷偷摸摸的行动,就像他做人做事一样,公平自在心中,顺其自然为好。
由于要去拜访付三爷,付凡两口子很早就起了床,正在准备点见面礼。
“家里也没个啥值钱的东西,送啥好了?”付凡愁眉哭脸地寻思着。
“咱又不是贿赂人家,送什么贵重的东西,看把你给愁的。”英菊微微一笑。
“送什么好了?”付凡又问。
“咱家有十几个鸡蛋,就送鸡蛋吧。”
“家家都有鸡蛋,怎么送?”
“送什么都一样,只要人家有心帮咱这个忙,就是不送东西也能请他出面,若是三爷不愿意,你就是带上一口袋金疙瘩也白搭。”英菊叹着气说。
“哎......。”付凡边叹气边将家里仅剩的鸡蛋装进小竹篮里,随着妻子出了门。
付凡走在前面,英菊随他而行。他们两家相距不远,也就一公里的路程,中间要经过付华家,又要经过付武家。由于英菊家的土地大都在夏拉河流域,平时很少与他们走动,偶尔在路上碰面,也就相互问问罢了,再加上付凡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而付华是万元户,付武是副支书,与付凡家门不当,户不对,没有更深的交情可谈。
俗话说“冤家路窄”,英菊走哪儿都会碰上春梅,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事情,总离不开春梅的掺和。这不,她们俩又见面了。
“吆,两口子干啥去?”春梅头上蒙着头巾,弯着腰吃力地扫地。
“没啥事。”英菊很友好地回答。
“这么早串门去,这事不一般哦!”春梅扭扭捏捏地问。
“啥事能瞒过春梅姐,就是串个门,向三爷借点粮,我们家两小子要高考了,磨点白面涨涨劲,考个好成绩。”英菊的回答搪塞了春梅的猜忌,她不想让这个消息插上闲话的翅膀,把好事变成坏事。
“我就说嘛,无事不登三宝殿吗,支部书记借粮,还是头一回听哦。”春梅笑嘻嘻地看着付凡说。
“人穷没办法啊。”英菊回答。
“哦,我可不是这个意思,您别瞎说啊。”春梅装出一副假惺惺的样子回答。
“春梅姐说的对啊,哪能怪你,怪就怪我们两口子没本事,让娃们没吃上白馍。”英菊说着往前面走去。
“瞧你说的,啥叫没本事,本事大着来。”春梅话中有话。
“春梅姐真会说话,说话总能说到点子上。”英菊说着向付凡家走去。
“我是个没文化的粗人,说话没个把门的,想哪儿说哪儿。”
春梅做事就是这样,先是拿别人的伤疤说事,遇到个嘴巴不利索的或者蔫不拉几的老实人,春梅会喋喋不休,直到别人无话可答方才欣欣然离开;若遇上个针锋相对的主,她会见风使舵,碰上刺头再缩回来,再敷衍了事地说上几句好话,来个金蝉脱壳方可离开。
付三爷的真实名字叫付权,在家族中排行老三,做人做事讲究以公为正,不会因关系远近看人下药。正因如此,人们很是尊敬他,村里的红白喜事都请他做主事。
付三爷还有个习惯,从来不参与村委会的事,也不在背地里说三道四,有话说在面上,从不藏着掖着。记得在付田当村支书期间,三爷发过一次火,就是在取消小红的低保事上,三爷当着付田的面大发雷霆,还用他的羊鞭狠狠打了付钱的屁股。自那以后,村里的几个坏怂尤其是村委会的几个支委,看见付三爷都是躲着不敢碰面。
付三爷也有自己的坏毛病,看不惯别人折腾,嘴边常挂着那句话“乳臭未干,瞎折腾”,要么就是“没事找事,瞎折腾”。就说付凡种党参的事情,三爷整整叨叨了半个月,到现在一碰到付凡就说“尽知道瞎折腾。”
大家都知道,付三爷是为大家着想,也就不好意思和他争个高低,三番五次之后也就改邪归正了,不折腾了。可付凡是个例外,到现在三爷还没有改变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