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孔庙
作者:浮梦落花      更新:2021-03-16 05:40      字数:1475
  孔庙
  旧历八月初十。
  同学说积香镇乡乡有孔庙,也算是地方特色了,这里有数百年沿袭下来的拜孔子为师的习俗,也就是当孩子达到读书的年龄,升学前必须先到孔庙拜孔子为师,得到孔子“授式”后,方可正式登堂入学。
  “怎么授式法?”我的好奇心不禁大起。
  “说起来也颇有意思,不如我请本庙的孔官亲自跟你解说吧。”
  同学于是带着我走到孔庙,让我先在前厅等候,他就走进了后堂。过了约摸一盏茶功夫,同学就搀扶着一位头戴灰帽,扶着一副眼镜的老学究走了出来。看有古稀之年了,我连忙迎上去,与同学一起将学究扶到侧边一张太师椅坐下,我也在一旁恭身坐好。同学在太师椅上铺好靠垫后,让我们先聊聊,就自个儿走到后堂沏茶去了。
  老学究托着似乎永远下滑的眼镜将我细细的端详了一番,直弄得我头皮一阵发麻,才喃喃说道:
  “客官天庭饱满,面容慈善,乃饱读诗书之人,来日方长,今日实在幸会。”
  “哦,老宗师过奖了。”客套几句,我切入正题问起了此地孔庙的渊源。
  “说起本庙渊源,可上溯至宋朝景德年间,悠悠至今已历千余年。相传景德年间,有名学士名曰‘赵闻’,一生考取功名不果。赵闻育有三子,其中一子名‘赵佑’,力大无比,曾为府试武状元……其后人一支携家眷南迁至本镇,落户于本乡。虽则仕途没落,仍谨授孔学于本族人,乃本乡民众教化之先师,其立规于乡:其一曰‘人从孔孟之道者,必可鼎立于天地间,闻达乎诸侯。’其二曰‘孝慈之道,孔门之本,上承祖先之志,慎终追远;下传宗族之子弟,万世太平。’,本族后人乃守其旧制,于其旧居修立孔子像,早晚参拜。”
  话刚说完,右手攒拳到口边咳嗽两声,同学赶忙走过来递上一钟好茶,老学究向我欠一欠身,接茶喝了后,开始解释前面的内容,直听得我脑筋发胀,不明所以,这时同学对我使个眼色,我连忙和同学将口中仍旧念念有词的老学究搀扶着回到后堂一榻歇息,出门时还听到老学究还在不停地叙述。
  同学笑着对我说:“这位老学究是本乡遴选出来的,最具儒学功底的长辈。每逢到了佳日,父母将孩儿带来孔庙,朝拜孔子像后,就会来到老学究跟前,让老学究点评一下孩子的长相,并揭取一帖回家,就算是“授式”入学了。”
  经过一处幼儿学堂,我突感兴趣盎然,同学禁不住我硬磨软拖,随我走了进去。透过教室的玻璃窗,只见一名女教师站在前面讲习,周围站着一圈五、六岁的孩童。
  “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是谁给你们盖好被子的呀?”女教师很温柔的在提问。
  “妈妈。”,“爸爸。”,“奶奶”……是孩童们各种嫩稚的回答。
  “早上起来,是谁为你们做好了味道香喷喷的早餐呢?”
  “妈妈……”
  “晚上睡觉前,是谁跟你们讲有趣的故事啊?”
  “爸爸……”
  “那么你们爱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吗?”
  “爱。”孩童们几乎是异口同声。
  “好,大家静一静,你们的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的,有一天就像你们的爷爷奶奶一样头上长出白头发。还有你们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走不动了,你们会怎么做呢?”
  “晚上冷了,我会起来帮妈妈盖好被子。”沉默了好一会,一个女孩举手回答。
  “爸爸下班后,我帮爸爸提行李,还拿水给爸爸喝。”另一个男孩也举手回答。
  “我会帮妈妈洗菜呢。”小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的回答。
  “我会牵着爷爷的手过马路。”
  “我帮妈妈洗衣服。”
  “……”
  “好呀,我们说到就要做到,大家说是不是呀?”女教师的声音。
  “拉钩钩!”“我们拉钩钩。”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眼眶中噙满了泪水,心中激荡着澎湃的亲情。我连忙紧紧的捂住胸口,像是生怕这种幸福温暖的感觉会从身边溜走一样,我拉着同学赶快走出学堂。
  喜欢猫咪的生活哲学请大家收藏:()猫咪的生活哲学18书包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