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捉虫)
作者:梁州      更新:2021-04-16 11:35      字数:4224
  王桓怔了怔,原本一直在手上转着的酒碗骤然落在桌面,脸上一直挂着的笑意瞬间凝固,片刻后他极力想隐藏心中震惊,可语气却仍僵硬,道:“从未听过。”
  苹姨一直留意着他的一举一动,王桓脸上刹那间的凌乱正中她的下怀,只是如此不过是她今晚鱼死网破的第一步,她是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她微微抬起眼皮斜睨了王桓一眼,给自己面前的酒碗满上后,缓缓才道:“典朝末年,典怀王年少登基却混俗和光,各方诸侯及势力对皇权虎视眈眈,天下终大乱而群雄并起,最后乃江允谢氏平定中原四境统一天下,典怀王自知无能再为天子,退位让贤,从此江允王建立宣朝。”
  说到这里,苹姨忽然讥讽地笑了笑,轻轻摇摇头,好不容易将最后一口酒咽下去后,紧了紧眉心,觑着王桓,又道:“这些话,早就被那些说书老头给说到烂了,这些事情落得个名垂青史后人赞叹,都是表面风光啊,背后那些阴沟浊泥的蛆虫,又有多少人知道。”
  春熙楼掌柜苹姨当年倚栏而迎江允王入京的风流韵事,此些年间在怡都内外妇孺皆知。曾经的王桓对于此事不过笑笑,在春熙楼里流连忘返那些年,只看到那浓妆艳抹的苹姨为了招揽香客而搔首弄姿,他心中也难免对这些种种留言而划上质疑。
  直到不久之前秦挚的一句话,他才不得不对这位带满传奇色彩的苹姨重新回首。
  以至此时的王桓对于她这些话语并不感到意外,甚至还有些庆幸,自己赔上性命换来她的坦白,不亏。
  他偏了偏头,没有说话。
  苹姨接着又说道:“典怀帝那个败家子到最后还剩什么?还不就是身前这群满口仁义纲常的忠臣义士,眼看着城外硝烟四起,步步紧逼,他心底里能不慌吗?若是连这群老臣都对自己弃而舍之,那他就真的什么都没了...哼...就是没想到这小子荒诞愚钝了一辈子,也不知道在最后关头怎的开窍了,竟知道拿捏着这群迂朽一生最尊崇的家门忠义清誉作胁,让他们落发青丝以为誓,定护典室,排除奸佞,十年青丝为社稷,落诏成书表忠情。”
  苹姨说到此处,心中总觉如堵,顿了顿,不屑冷笑两声,微微扯了扯眼皮凝视桌面,才继续道:“可是人家谢逢未平天下先驶入京时,那是一个叫求贤若渴,见他们惺惺作态怎不知他们背后算盘,却也从不计较。一位荒君一位雄才,生死关头,那几个老头子谁的心中不是跟明镜似的,早就看出典朝早已气数已尽,可是逼于无奈谁都在诏书上画了押,若他们有所背叛,无此诏书尚且无据,可是有这么一份冤孽在,若一朝公知天下,且不说家门名誉扫地,那也是性命之忧啊。”
  苹姨的语气一路讽刺,只是王桓停在心里,却始终分辨不出来她到底嘲讽的是谁。
  他皱了皱眉,给苹姨碗中满上,却一直沉默不言。
  苹姨垂头看着那清漓的碗中酒水,余光有意无意地扫了王桓一眼,忽然又冷笑一声摇了摇头,拿起酒碗小抿一口,才继续说:“这些人心中早知天下大局已定,便想要从怀帝手上夺回这诏书而去后顾。结果谁又能料到这怀帝在这时候竟跟回光返照似的得了聪明,早就将此诏转至他人。他为的什么,就是要这群背叛自己的人这辈子都不得安生啊…这样一来,能不人人自危吗?只是这人怕着怕着,就会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当中心狠手辣的人想着不如先抓一个替死鬼,在谢逢面前却是表明立场,在昔日同伴面前是杀鸡儆猴画地为牢。”
  苹姨说道这里,见王桓眉心不舒,便冷笑道:“二公子,你以为你会玩弄人心,但你可有想过,人心在荣耀性命面前根本不过筹码罢了…”
  王桓听到这里,心里早已明白七八,年少时见当年典室的那些遗臣间竟少有往来,他也曾问过自己兄长何以至此,当年王程含糊其辞,他也没想过竟有这一层深意,今晚苹姨一番话虽没有点名道姓,但个中因缘,就像丝线串珠一般,竟连连串起。
  只是越接近真相,他却越发觉得寒凉刺骨。
  “说来也是罪孽了,当年承了人家的恩的时候就该知道,都是上天整定的,”苹姨这时蓦地深吸一口气,咽了咽口水,才继续道,“你沅陵侯府一门八十余人,当年玉嫣家里何尝不是上下八十四人,一夜之间竟为白骨。”
  王桓看着苹姨越说,双眸竟微微泛红,他忍不住皱了皱眉,冷声道:“所以当年我爹出事的时候,你怕那些人会顺藤摸瓜把玉嫣身世查出来,你就干脆先下手为强,无论我爹知情不知情都要将他先置于死地,只要死一个,你的顾虑就少一分。”
  “我没有办法啊...”苹姨痛心疾首,连带着浑身都在颤抖,“我还能怎样...玉嫣她是无辜的...这么些年里她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我能看着自己的孩子有危险不顾吗?!”
  “可是你知不知道你如此行为根本蠢钝如猪只会打草惊蛇?”王桓一声冷笑,“你自己也没想到吧?你若从未做出如此种种,我根本不会怀疑到你身上,更加别说玉嫣了。你这是自己挖坑自己跳!”
  苹姨被王桓一下戳中软肋,她顿时无力地瘫软在座上,连两行泪从眼角落下带花了她的妆容,她都不知要抬手擦掉。
  片刻后,她才自嘲地笑了两声,疲惫说道:“怎样都好,你是答应过我了王桓,你要保护她的。”
  “玉嫣原名叫什么?”王桓皱眉沉思半晌,忽然问道。
  苹姨怔了怔,不明所以地说:“何...何琬...怎...怎么了?”
  “没什么...”王桓目光一直汇在桌面,手上三指在碗边上一下一下敲着,又问,“当时何家全家只余下她一人?”
  苹姨这时也微微紧张起来,略略沉思后,却坚定地点点头,从腰间取出一块半边月牙状的翡翠玉佩放到桌上,说:“对,玉嫣本来有一位兄长的,可是她这位兄长在家里出事之前就意外去世了,这玉佩是他们一人一块。”
  王桓伸手拿过玉佩,仔细看着上面刻着的“宛”字,眉心越皱越紧,谁知就在这时,他忽然顿地站了起来,丝毫不顾苹姨一脸茫然,提脚便就往门外走去。
  夜近三更,月色不明,天间浓雾不散,水汽街上氤氲。
  如此愁云惨淡的夜里,没有一个人可以安然入寝。
  普同殿里烛火通明,谢文昕坐在正座上,谢宁面无表情地站在左边,右边是陈圳和许卓为并列而站,殿中还跪着一个卸了甲垂着头的连秋。
  连秋这时忽然又振声道:“是臣疏忽大意才致凶徒有机可行而让二位世子殿下受到袭击,如今凶手虽已被抓获,可臣亦难辞其咎,臣甘愿领罚!”
  有时候同样的事情发生多的了,有的人会开始变得麻木,有的人会杯弓蛇影,有的人却渐渐会学会如何周旋。
  谢文昕,是属第三种人。
  比之早前在简中正意图谋害天子那案子上时候的惊慌失措,还有前不久丁普窝藏谋逆犯时的彷徨无助,如今面对着这样一件与之前两件事比起来不过鸿毛的案子,谢文昕已经学会了要怎样控制住自己脸上的表情。
  可于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谢文昕这幅让人捉摸不透的神情才是最让人心里感到无所适从。
  许卓为眼见着连秋一番叙述后谢文昕依然是一脸淡然,许久没有说话,也难查喜怒,他反倒是先沉不住气,往前一步走到殿中,双手作揖煞有介事地说:“虽说凶犯已经擒获,可此事无论如何还是让小王爷与世子殿下受了惊吓啊!幸亏二位殿下身手不凡才能侥幸逃脱,若是二位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可怎么向老王爷交代!?怎么向柔化王交代啊!”
  许卓为一番慷慨陈词是悲愤交加,虽话里行间并没有说出要如何处置连秋,可这之间要将连秋及护城防千刀万剐的意味不言而喻。
  从前这招引起年少天子惊慌不安的套路他在谢文昕面前是屡试不爽,可是如今他这番话一出来,谢文昕的脸上却仍旧不咸不淡,许卓为心里不由顿了顿。
  而就在他眼尾又急躁地瞟了谢文昕一眼,正要再次发话时,本一直安静站在一旁的谢宁却忽然信步上前,宛若一道黑云般来到连秋的另一边,微微颔首,道:“虽说连大统领有失责之处,但意外之事谁也不能未卜先知,而事发之时连大统领亦反应迅速,立刻将臣与世子殿下救下同时还将凶手抓捕。臣以为,连大统领这番也算是将功补过,不应再做责罚。”
  谢宁话起干净话毕利落,意思表达清楚后便只微微颔首而立,却再无多话,自然也看不到所有人脸上不由自主的略略震惊,就连一直面无表情的谢文昕眼里也毫无忌讳地露出惊喜。
  就连一直沉稳的陈圳也不由得暗暗吃了一惊。
  许卓为虽然心中惊诧之余更多的是急躁,他无论怎么想,就算小皇帝会有学精的一天,但也自始自终没有料到淮南谢家那位不问世事的小王爷,竟然也会有在殿前与他针锋的一天,只是眼瞧着谢文昕脸上溢于言表的对谢宁的赞同,他也不好再做辩驳,很快便各自退下。
  定定地看着众人在浓雾中逐渐消失的背影,谢文昕嘴角忽然露出了一丝笑意,他头也不回地轻轻说道:“璞绵,朕的皇兄回来了。”
  从流芳门走出时,正好四下打更。谢宁一路御马,快要回到自己家门前时,他却忽然一勒缰绳,转身便往回走。
  因为王桓还昏迷不醒的,谢宁交代着青樽时刻守在他身边。而此时青樽原本正双手托着腮在王桓房门外廊檐下昏昏欲睡,这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却骤然将他吓醒。
  他搓着小手在门后考虑着要不要开门,谁知谢宁一声“是我”,他顿时松了一口气。
  本还想搭讪一句“小王爷这么晚了怎么还过来”,可是见着谢宁脸色铁青就往里走的模样,青樽硬是把这已经到嘴边的话咽回肚中。
  屋里烛光早已熄灭,朦胧月光也照不进来,谢宁进屋后将脚步放至最轻,小心翼翼地来到王桓床边跪下。
  他王桓身边片刻,双手一直在被子里握着王桓冰冷的手,许久,他才将额头靠在了自己握住王桓手的手上,沉沉地说:“你不知道,我多希望你还是当年的王子徽,这样你就可以告诉我,今晚堂上之事,我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
  王桓依然是没有一丝的动静,甚至连呼吸都是单薄微弱的。
  半晌后,谢宁起身便悄然离开,屋里始终一片宁静,就像他从来没有来过一样。
  王桓这时才缓缓睁开眼,盯着漆黑一片的抬头,也不知道他自己知不知道,两行冷泪沿着他眼角流到了枕头上。
  他缓缓说:“做得好,知行...这件事你做得好...真的好...子徽哥哥知道了,一定会很欣慰很高兴的。”
  ※※※※※※※※※※※※※※※※※※※※
  怕梁温柔没表达好,让小可爱们对青丝诏的背景还是不能看懂,虽然接下来剧情还会再说,但是有兴趣的小可爱可以看以下解释。
  在这里青丝诏是典怀帝为了让当时的朝堂上的百年名家誓死保护自己和典朝(但是并非所有臣子都签字了,这个后面也会有说),便让他们以家上清誉立誓,铲除敌寇奸佞,若有违者,更甚典朝被灭,青丝诏一旦公之于世,他们则是叛臣之后,而新君亦会因此对他们起疑。
  但是后来这群臣子见典朝气数已尽,为求自身利益,便想要毁掉青丝诏。结果怀帝称已送他人之手,而此人就在他们之间,目的是为他们相互怀疑。而这群老臣中的确还有一心想要护典室之人(如何琬父亲),当中有人见此便觉无论诏书是否在此人手上留着也是后患,便灭其全家,一来杀鸡儆猴,二来向谢逢以表忠心。
  (周一冲鸭
  (学生党马上放假了,坚持坚持,打工人马上春假了,坚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