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 章
作者:千冢粟      更新:2021-01-28 10:23      字数:4743
  qq已经很没落了。教授时代的小宁很少再用qq,qq好友们也很少再发说说之类的东西,都到微信上去了。qq都成挂着看企鹅的了。小宁挂着打游戏的。很多小游戏她随手用qq号做了游戏账号。
  这天,小宁看到一个多年不联系的吃友发了条说说,对华为被美国以无耻的手段全世界围堵幸灾乐祸,说什么“中国自己不争气,什么都不行,说人人不行,说技术,技术不行,教育更不长进,爱国党再吹牛也没用,中国就是发展不起来”。小宁挺奇怪,华为几万项世界先进的专利他看不到?华为一己之力对抗美国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他看不到?之所以说这个人,因为他是当年的吃友之一,已经十年不联系了,只在好友里。
  吃友,就是口吃的同道的简称,当年一起参加吃友们的自我训练活动。他先在上海,后来去了深圳。看他的qq空间,似乎混得不怎么样,小宁都有了房有了车做了教授,他连深圳的户口也没混上,房子更没有,小宁倒不是看不起他,他就是专科学历,混得差点也没什么,但他却如此恨国,让她很意外。她早发现了,混得不如意的人,常常会把矛头指向别人,强调外部因素,她曾经劝他考研,但他嫌累,就东一头西一头地打工。她看他这样,就在他那条说说下回了一条:
  老小子,你还活着!对中国要充满希望,现在中国经济越来越好,疫情下只有中国独撑中国经济,美国再流氓无赖也挡不了中国,五年后美国基本就没咒念了。祝福我们吧。
  半小时后,他回了一条:希望个屁!五年后中国就被美国打垮了!看芯片就知道了,我看十年也出不了20纳米!
  小宁觉得挺上火的。回了一条:好吧,我看混得差的人不是没原因的。先搞好自己再说,自己不努力,再怨天尤人也没用。先相信自己吧,多多提高。各自安好。
  然后,小宁拉黑了他。
  小宁现在清除自己不喜欢的人毫不犹豫。
  做一个穷人没问题,做一个刺头也没问题,小宁最不能忍受恨国党。有本事出国呗?在中国活那么痛苦,何必难为自己?但他连本国都混不好又去哪儿?那还不好好干活,是国家让你穷的吗?他不思考。和郁达夫一样,郁达夫是个真诚的人,但真诚不意味着不犯错,郁达夫和徐志摩一样,都性情中人,看到喜欢的女人就毫不犹豫地抛弃旧爱追新爱,郁达夫还出轨。郁达夫的小说她看过后也相当不佩服,觉得他就是二流小说家,散文还挺好,因为散文不要太多才华,小说可很需要才华,他最好的小说《沉沦》,写一个性压抑的清末中国留日学生,也不学习,整天是□□意淫加偷看房东女儿洗澡,还嫖妓,其实都是郁达夫自己干的事,小说最后结局很扯蛋,郁达夫安排那个整天只有性本能的男主跳海死了,死前却怪祖国太穷太弱了,然后壮烈地带着不满足的□□望跳海了。这和那个吃友的逻辑很像。自己穷就怪国家,自己开不了宝马怪国家,自己没老婆怪国家,自己□□望得不到满足怪国家。这样的人活得真是欣欣向荣气冲斗牛。
  实际上,这是又一个被心灵鸡汤毁掉的孙少平。口吃的孙少平。路遥自己都对社会充满怨气,孙少平只是他飞黄腾达之后的一厢情愿的童话式移植,一如沈从文的边城中人性皆善。实际上,在青年人拼搏的路途,在绝大多数场合,善良是最无用的东西。读者之类的西方式心灵鸡汤可以休也。人类社会最需要的是个人的强大。
  要么,就不要想着进入体制,回去种田。
  千冢说,人类的万事都和口吃一样,一切都必须靠自己。不能不靠自己。不得不靠自己。靠别人只会让自己更悲剧。
  第二天,李老师讲了口吃的形成。
  小宁发现大多数口吃者也和她相似。都小时受过严厉的斥责或者众人长期的嘲笑。被她拉黑的吃友就是小时候学结巴,由于他生性滑稽,脑子又似乎缺根弦,周围的人就一直逗他,结果他就也成了结巴,而且开口必结巴。通过对口吃知识的了解,这样的开口必口吃的反而精神压力小,和这个吃友的傻愣性格也相符。其他也有很多类似的人。
  口吃的形成,都是在不断刺激之下形成条件反射,变成一种固定的应激反应。
  一个在校的大学生说:
  我七八岁时就口吃了,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我在七八岁之前在外婆家长大,我外婆那边人对我很松,所以我做事很自由,从没口吃,后来我回家了。我妈对我管的很严,骂我又凶,声音很大,而且没完没了,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我就口吃了,而且我妈越骂,我越严重。
  另一个口吃的女大学生这样描写自己的童年:
  小时侯,我有轻微的口吃,不是学的别人,而是学话时父母太急,我一说不好就骂我,我变成了口吃。再大一点,口吃轻了点,别人基本听不出来。父母总是希望我多学些东西,让我弹钢琴,练跳舞,学画画,可到最后都因为种种原因而半途而废。那时我总想,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其他都不重要。结果我成绩并不好,其他的才能也没培养出来,父母就更急,我也更自卑,父母经常因为我口吃大发雷霆,我的口吃就越来越严重了。
  一个女记者回忆说:
  童年的经历对我而言痛苦多于快乐,爸爸妈妈总是训斥我,说我口吃是因为没想好就说话,我于是就想了再想,预习一遍又一遍,可事到临头还是会犯毛病。上课时我把答案事先写到纸上,可站起来仍旧是张口结舌……
  著名剧作家沙叶新的口吃是典型的恐吓而成:
  我小时调皮,父亲就叫一个像门神一样的山东汉子手执扳斧吓我。我一见到他便惊恐万分,口不能言,久而久之,说话就结巴了。
  父母是孩子是最亲近的人,如果父母对孩子态度恶劣,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为,那不成熟的心中,父母这个最后的依靠都没有了。
  从大量的握资料来看,相当数量的口吃者口吃的最初形成都与父母的不理解和训斥有极大的关系。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口吃可归于一种压力。他在一篇散文中写出了自己的口吃形成的经过:
  父亲第一次对我发脾气,就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像。一个惯于欺负弱小的大孩子,用碎玻璃在我刚穿到身上的新衣服背后划了两道口子。父亲不容我分说,狠狠打了我一记耳光。我没哭.没敢哭,却委屈极了,三天没说话,在拥挤着七口人的不足十六平米的空间内,生活绝不会因为四个孩子中的一个三天没说话而变得导常的。全家都没注意我三天没说话。
  第四天,在学校,在课堂,老师点名,要我站起来读课文。那是一篇我早已读熟了的课文,我站起来后,许久未开口。老师急了,同学们也急了。老师和同学,都用焦急的目光看着我。教室的最后一排。坐着七位外校的听课老师。
  我不是不想读。我不是存心要使我的班级丢尽荣誉,我是读不出来。读不出课文题目的第一个字。我心里比我的老师,比我的同学还焦急。
  “你怎么了?你为什么不开口读?”老师生气了,脸都气红了。
  我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从此,我们小学二年三班,少了一名老师喜爱的“领读生”。多了一个“结巴嗑子”。
  一种最亲近的人加给自己的委屈感变成一个巨大的耻辱压在他心上,他不愿说话,结果在想说话时却说不出来了。由于说不出来发生在课堂上,在众目睽睽之下造成了另一种压力,让梁晓声形成了一种心理负担:害怕再说不出话来。结果却是越想越怕,形成了固定的口吃心理障碍。
  如果说梁晓声口吃的形成有点特别,那么另一个女口吃患者口吃的形成则更突然:
  在十年前,我还是一个特别能说会道的女孩子,就在高考前夕,忽然发现我有些字很费力也说不出来,刚开始我没太注意,可是一段时间后,我不能流利地说话了。这以后我就怕和别人讲话了。
  这个女口吃患者在高考前夕突然有了口吃,主要就是由于考试的压力太大,学习负担太重,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再有一次偶然出现的口吃现象就使她过于注意,从而把对高考的恐惧转化为对口吃的恐惧了。
  一个女大学生这样描述她的口吃的成因:
  小时侯,我性格比较内向,胆子小,自尊心又强,父母对我说话从来都是和声细语。上小学后,我的班主任很厉害,经常大吼大叫,有时即使她批评别的同学,也会使我非常害怕。后来,我们换了老师,到了四年级,我已不像过去那样惧怕老师,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虽然有时和人说话也会口吃,但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读课文,都不曾使我感到是一种痛苦。进入五年级,我转学了,开始一切还正常。可是,在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安排读课文,按顺序每人读一段有的同学读不好,就会被老师大声训斥。越快轮到我,我越紧张,心跳每分钟几近120跳,脑子嗡嗡发热,我感到自己正处在极度的恐惧中。当轮到我时,我却一句话也读不出了,急得哭起来。我的表现换来老师疑惑的责问,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自此以后,我在当众发言时,就会很紧张,口吃得很厉害。进入高中第一年,我的状态还不错,成绩名列前茅,偶尔在班里发言,也不会口吃得很厉害。后来,我的成绩下降了,口吃也似乎比以前严重了。在一次英语课上,老师又安排按顺序读课文,在逐渐升级的恐惧中,我不停地练习自己要读的内容,虽然已经很流利了,但我还是读了一遍又一遍。如果说,在站起来的前一秒,我还有三分信心,当我终于读完时,严重的口吃已使我完全失去了自尊,更别提什么信心了。
  环境的改变也会刺激孩子变成口吃。如影视明星蒋雯丽。她小时候有过口吃经历。她自述道:
  我转了很多次学,常常是刚刚熟悉了几个小朋友,又到了另一个陌生的环境。小孩子之间也会欺生的,所以我渐渐地变得不太跟别人说话,有点不太合群了,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患上了口吃。
  还有受辱。所谓受辱是指当事者在一定的场合,精神上受到了伤害从而导致了口吃。有不少同学有一次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不当心说话有点结结巴巴,引起哄堂大笑。学生有了这次耻辱经历以后,上课就害怕老师提问,日了久了就成为口吃者。一个口吃者自述道:
  我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个因粗鲁□□而让我感到害怕的老师。第一节课的时候,他让班级的同学一个一个地走上讲台并写下父母的通讯地址,然后又询问一些兄弟姐妹的情况和父母的职业。我当时非常紧张并很担心,心想,不知道他发现我有口吃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可怕的事儿来了。当我的第一个口吃特征暴露在他面前时,他面目狰狞而且津津有味地模仿我,象猴子一样学我口吃,从那以后我的口吃当然就更加严重了。接着他便忙于对我的处理,在对我的审讯结束后他提了一个问题:我来这所学校是不是正确的选择,我难道不应该去能提供给我“帮助”的语言学校吗?我彻底完蛋了,尤其是这个表演舞台设在全班同学面前。
  还有好玩点的,惊喜也能造成口吃。惊喜指当事者遇到非常高兴的喜事由于太过激动而会引起口吃。有一个从小长在农村的5岁小女孩一次到北京去旅游,她是从偏僻的农村来到繁华的首都,这个反差使他兴奋不已,她高兴地连说“我”,在“我”这个字上发生连发性口吃,从此之后,她就成了一个口吃者。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有一些口吃患者,他们的口吃是在得了某些疾病后才有的。癫痫、麻疹、百日咳、猩红热、扁桃体、鼻炎等疾病都可能使极少数人变成口吃者。上海的口吃矫正专家姚鑫山曾介绍他收治的口吃患者中有一个女青年有过煤气中毒,医生将她抢救过来了,她从此就得了口吃。这点小宁倒是相信,她的一个高中同学,男生,也结巴。他自己说是初中时摔骨折了胳膊,从医院包扎回来,心情十分差,不时会哭一会。他在此期间看到一个严重口吃者很艰难地说话,他也突然怕自己说话那样,就也成了口吃。
  从述两例来看,这种疾病导致的口吃与神经受损的获得性口吃不同,这些口吃者的神经没有受到物理性的损伤,而是在病的过程中受了惊吓,情绪低落,由于偶然的因素将对这种病的恐惧转成了对口吃的恐惧,结果就形成了口吃。
  从口吃形成的绝大部分案例来看,90%以上的口吃形成,父母是罪魁祸首。即使直接原因不在父母身上,父母也是促成者。几乎所有口吃者的父母发现孩子口吃都严厉的责骂,直接形成了口吃的病态条件反射。小宁自己就是典型,父亲的暴力干预和母亲的打骂,直接让小宁几天就成了严重口吃者。
  因为父母怕孩子口吃,却不了解口吃,就用错误的方式对待口吃,结果让孩子成了一个痛苦一生的口吃者。
  打是疼骂是爱在这儿成了绝对的错误。
  谁可堪,在人生的最开始,却被父母毁掉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