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叔向的蔑视
作者:明月之霜      更新:2021-01-15 19:00      字数:3243
  叔向正直中年,却已贤名在外,半只脚几乎踏入‘圣人’行列。
  公元前552年秋季,由于羊舌虎的缘故,羊舌氏整个家族,都被牵连在内。比较幸运的是,羊舌赤、羊舌肸等人只是被囚禁起来,至少性命暂时保住,留下回旋余地。同时被关起来的,还有籍偃等人。
  另外,老四羊舌鲋反应机敏,早早逃亡到鲁国,投靠在季文子手下,将来还有一段故事。
  如今贤臣被抓,难免有人看笑话,讥讽叔向:“你到现在这种地步,恐怕算不得明智吧?”
  叔向的嘴皮子可从不让人,反驳道:“比起那些死去和逃亡的人怎么样呢?《诗经》中说:‘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这才是真正的聪明呢!”
  晋国有位大夫,名叫乐王鲋。此人有水平,反应迅敏,颇有计谋。但是,他善于逢迎,没有原则,而且非常贪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这类人的品德,往往非常欠缺。
  平日,他仰慕叔向的名声,很想与之结交。但是,叔向什么人?品德高尚,谦谦君子,跟他不是一条道上的,没有一点儿共同语言,而且最瞧不起这类阿谀逢迎之辈。有计谋如何?受到国君宠幸又如何?滚犊子!
  当然,叔向不会爆出粗口,不过朝堂之上,对乐王鲋都是爱理不理,不屑一顾。
  这次,由于羊舌虎的缘故,羊舌家族受到牵连,陷入灾难。这是一个很好的联络感情的机会,所以,乐王鲋亲自去面见叔向,对他诚恳地说:“我一定替您求情免罪。”
  说白了,就是要在危难时刻,伸出援助之手,帮叔向一把,趁机拉近关系。谁不想跟名人走近点,握握手,说几句话,要一个签名,光荣,可以吹嘘一辈子。
  危难见真情,这是一个天大的人情,一生一世还不完。
  如此落魄时节,有人来信誓旦旦当救世主,即使不一定成功,至少要表示一番感谢,敷衍客气几句也行。
  但是,面对乐王鲋的好意,叔向站着一动没动,眼睛瞟着别处,连看都没看他一眼,仿佛没听见一样。眼前的乐王鲋,在叔向眼里,就是一团空气,谁能对着空气说话?那是自言自语,书痴爱这么干。
  有时候,对对方的问候,不理不睬不说一句话,是最大的蔑视,最致命的侮辱,最沉重的打击。
  作为春秋末期的贤臣,叔向与叔孙豹、子产、晏婴齐名,最瞧不起那些华而不实趋炎附势之辈。而叔向与叔孙豹性格最像,这俩人,可谓绝不向恶势力低头的代表。
  对于乐王鲋,叔向从内心瞧不起,死也不欠你人情。
  本想趁机拉近关系,没想到自讨没趣,非常尴尬,那场合,空气都凝固了,众人目瞪口呆。
  眼看叔向不搭理自己,好心被当做驴肝肺,乐王鲋讪讪一笑,灰溜溜地离开了。但是,他的心中,寒意渐浓,敢如此蔑视我,一定要让叔向,甚至羊舌氏家族,牢记这次教训。
  看着乐王鲋离去的背影,叔向的眼里依然充满不屑。
  当时,羊舌氏家族都被拘禁,面临灭族的风险。叔向这种对家族不负责任的态度,招来的是责备声一片,大家简直要出离愤怒了。会不会做人?随波逐流一次不行吗?好容易盼来个救星,连一句客气的话都不会说;至少看在族人性命的份上,也不该如此不近情理啊!
  听着这些杂音,叔向根本不在乎。做人,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对于乐王鲋这类贪婪谄媚的小人,宁死也不能低头,否则只会增加他们嚣张傲慢的气焰。
  这类人,只要不害人,那就谢天谢地,岂能指望他们拯救?岂能授人以柄,与他们同流合污?岂能欠他们的人情?岂能……
  先不管叔向的身份地位,不管他在历史中的成就,就凭这一次蔑视,这种对待谗佞之人的坚决态度,就让人敬佩。什么是‘春秋大义’?叔向,就是阐明‘春秋大义’的代表。
  春秋的历史之中,必须有他一席之地。
  对于众人的责备,叔向淡淡地说:“要解救我们,一定是祁大夫(祁奚)才行。”
  祁大夫,祁奚,前面已经介绍过,早已告老退休。
  你这个人,说话怎能这么不靠谱,难道被吓糊涂了?祁大夫早已退休,闲居在家不管世事,谁还在乎他?家中的总管实在忍不住,问道:“乐王鲋对国君说的话,没有不被采纳的。他想请求赦免您,您又不答应;祁大夫早已告老回家,根本做不到,您却说一定要他去办。这是为什么?”
  叔向轻蔑一笑,说道:“乐王鲋此人,一切都顺从国君的意愿,国君说行他就行,国君说否他就否。人云亦云,没有原则,指望这种人怎么可靠?祁大夫是位正直的人,外举不弃仇,内举不避亲,难道能把我忘了吗?”
  贤臣相信贤臣,这种自信,让人敬佩!
  在叔向眼里,乐王鲋,就是个小人,阿谀逢迎损人利己之辈;祁大夫,‘举贤不避仇’,那才是正人君子。小人不值得交往,更不值得信赖,对这类人,跟他们说话都丢人,何必以礼相待?
  再说那位乐王鲋,当着许多人的面,被叔向无声的蔑视羞辱的满肚子怒火。进到宫里,难免要讨论当前的内乱,晋平公果然向他咨询,叔向是否有罪?
  叔向贤名在外,还用问吗?
  但是,正如叔向所料,乐王鲋是纯正小人。原本信誓旦旦拯救羊舌氏,然而,叔向的蔑视,让他内心恼羞成怒,张口就说:“叔向不丢弃他的亲人,有可能同谋。”
  一句‘有可能’,差点把羊舌氏送进地狱。
  小人,永远是小人。如果乐王鲋不在意叔向的蔑视,真的按照自己说的做了,替羊舌氏求情,替叔向伸冤,叔向或许还会后悔,觉得自己判断有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是,乐王鲋不仅没有求情,反而落井下石,狠踹了一脚。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于小人,不能抱有任何幻想,更不能太靠近。因为,他们需要的回报,比付出的多很多,随时可以出卖任何人。
  晋平公沉默了。如果叔向有罪,还有谁值得信任?
  再说祁奚,早已告老退休,在自己的封邑颐养天年。当初,他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为中军尉,后来又举荐羊舌赤当中军尉佐,这俩人品德一流,工作中配合默契,私人感情也相当深厚。
  祁午急匆匆去封地拜见父亲,把朝中发生的大事,详细告诉了老父亲祁奚。
  听说叔向被抓,祁奚再也不敢耽误,那是晋国的贤人,国家的栋梁,不能冤死于内乱。
  他连夜拖着半朽的身子,乘坐传车,去拜见士匄。他明白,这次内乱,关键节点在于中军帅士匄;此人并非嗜杀,只是热衷权力,只要晓之以理,叔向绝对可以转危为安。
  所以,祁奚对士匄说:“叔向谋划少有过错,教育别人不知疲倦,他是国家的栋梁。这种人,即使十代子孙有过错还要赦免,用以劝勉善人。岂能因为叔虎而杀害叔向?你做了好事,谁还敢不努力?多杀人有什么好的?”
  同时,祁奚例举了大禹和鲧(父子)、周公与管叔、蔡叔(兄弟)的事例,表明不能一人有罪,祸害九族啊!
  话说的很婉转,实际隐隐在责备士匄,不能为了一己之私,什么人都杀。
  祁奚一席话,让士匄顿开茅塞,醒悟过来。自己的父亲士燮,为了避开内乱,宁可主动求死,老贤臣的话岂能不听?他非常高兴,立刻与祁奚乘坐专车,去面见晋平公,替叔向求情。
  作为一国之君,晋平公虽然没有什么雄韬伟略,却也并非昏庸透顶。另外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叔向是老爸晋悼公给他精挑细选的老师,俩人有着割不断的师生情,晋平公对叔向的品德岂能不了解?又岂能杀害自己的恩师?
  如今,既然士匄和祁老大夫出面,晋平公毫不犹豫,立刻赦免了叔向,也赦免了羊舌氏家族。
  当初羊舌职病逝,祁奚举荐羊舌赤为中军尉辅佐;如今叔向危机,祁奚出面拯救羊舌氏。
  这恩,重如泰山。
  叔向出来后,就像啥事也没发生一样,没去祁奚那里表示感谢,直接就去拜见晋平公;而祁奚呢,也早早坐上车子,连夜回到自己的封地,根本没见羊舌家的人。
  一个不言恩,一个不图谢,君子之交,就这么简单。
  据说(《东周列国志》),大哥羊舌赤还拽着叔向,要去向祁奚表示感谢,叔向坚决不去。理由是:祁大夫为了国家,并不是为个人,有什么感谢的。
  羊舌赤只好自己连夜去表达谢意,他以为祁奚会在儿子祁午家休息,匆忙赶去。但是,到那儿见到祁午才知道,祁奚连夜回封邑了。羊舌赤不禁长叹,自己的才智,确实赶不上二弟啊!
  恩情,不须挂在嘴上,而是记在心里,何况这恩情根本没法报答。
  祁奚没有流传下来什么功业,但是,举贤不避亲仇,施恩不求回报,这种高风亮节,让后世赞口不绝。
  祁氏与羊舌氏,本身都是晋国公族,唐叔虞的后代,这两个家族的后人,关系也相当亲密。但是,正如叔向的母亲所预料的那样,到了春秋末期,这两个家族,最终同时被阴险的大臣算计,没逃过历史的冲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