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士鞅的回归
作者:明月之霜      更新:2021-01-15 19:00      字数:1847
  各位还记得公元前559年的‘迁延之役’吗?
  荀偃随口一句‘唯我马首是瞻’,引发栾魇的不满,私自率领下军回国,导致诸侯大军不战而退。
  这是次要的,关键是留下无穷祸患。当时,栾魇的弟弟栾鍼,看到大哥私自撤军,内心非常不满,认为这是栾氏的耻辱。他不甘心,栾氏,决不能如此丢人,为了国家,为了荣誉,宁可战死,绝不后退。
  于是,他邀请了士鞅,共同杀奔秦军。
  士鞅年轻,不知好歹,也没有全力劝阻,跟着就去了。栾鍼是为了雪耻,结果战死;士鞅则一时血气,及时撤退,保住性命。
  栾鍼之死,栾魇痛心不已。他不反省自己的过错,却把一腔怒火,全部发泄到士鞅身上,认为这一切都是士鞅造成的;他还追到老丈人士匄家门口,威胁道:“我弟弟不愿意去,你儿子非要叫他去。我弟弟战死,你儿子回来,这就是你儿子间接杀死了我弟弟。如果不赶跑他,我一定会杀死他。”
  士鞅百口莫辩。士匄也知道,这个姑爷脾气犟,不好惹,国君都让他三分;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只能对栾魇好言安慰几句,然后把儿子打发到秦国避难。
  这个梁子,就此结下。
  士鞅也不是一般人,逃到秦国后,秦景公非常重视,对他热情款待。闲暇之余,问他:“晋国各大家族,谁最先灭亡?”
  见面就问家族灭亡的事情,看来,晋国内部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诸侯皆有所耳闻。这是个敏感的话题,虽然只是聊天,但也有一定政治目的,想从侧面打探一下晋国内部的消息。
  毕竟,晋国内部的倾轧,就是秦国的福音。
  士鞅对晋国的上层内幕了如指掌,对栾魇则恨之入骨,在这种环境下混久了,傻瓜也变得精明。他也没隐瞒,脱口而出:“恐怕是栾氏吧!”
  这个回答很让人意外。栾氏是晋国公族,几代人都位居‘六卿’,在栾书的时候,问鼎中军帅;栾氏的亲戚朋友,盘根错节,遍布晋国朝堂,岂能最先灭亡?
  秦景公反问:“难道是因为栾魇的骄横吗?”
  士鞅说:“对。栾黡太骄横了,还可以免于祸患,真正的灾难,恐怕要落在栾盈的身上吧!”
  他的回答,让秦景公更不相信,问他:“为什么?”
  士鞅说:“栾武子(栾书)的恩德还留在百姓中间,好比周朝人思念召公,就爱护他的甘棠树,何况他的儿子呢?栾黡死了,栾盈的好处没能扩展到别人那里,栾武子所施舍的恩惠又逐渐完了,人们对栾黡的怨恨实在太明显,所以灭亡将会落在栾盈身上。”
  这话独树一帜,一般人哪能看的这么透彻。
  栾魇向来自以为是,甚至不把中军帅放在眼里。公元前563年,智罃率军伐郑,栾魇违抗命令,私率下军渡过黄河,要与楚军作战,向来果断的智罃竟然没有惩罚他。
  公元前559年的‘迁延之役’,完全就是栾魇的杰作。违抗主帅荀偃的命令,私自退军,导致伐秦无果而终,甚至逼得荀偃主动认错。
  这两次大战,展现出栾魇的霸道蛮横,没有政治头脑。
  对晋国元帅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人?栾魇不知道,他已经把人得罪遍了。
  除此之外,据《国语》记载,叔向评论栾魇:骄傲奢侈,贪得无厌,违法乱纪,任意妄为。不仅如此,他还囤积财物,借贷以牟私利。
  可见栾魇此人,不仅蛮横,而且贪婪。在晋国,上面不惧得罪各级大臣,下面更是盘剥黎民百姓,好好一个栾氏家族,彻底毁在他的手里。
  两次卫康军令,如此大罪,晋悼公都没有惩罚。为什么?那是因为他父亲栾书的功劳。一者栾书善于为人处世,执政期间颇有功劳;再者,晋悼公毕竟是栾书所立,无论如何也不能惩罚他的儿子,别人会议论国君恩将仇报。
  ‘迁延之役’后,弟弟栾鍼的死,让栾魇暴怒,竟然不顾一切,与士氏决裂。
  士匄什么人?老奸巨猾。当然不会与栾魇一般见识,为了避免内乱,毅然把儿子士鞅送到秦国避难。
  再说秦景公,也听说了士鞅逃亡的原因,知道他内心怨恨栾氏。把他留在秦国,不会为秦国出谋划策,甚至还可能是个祸根,不如把他送回晋国,让他在内部祸害栾氏。
  想到这里,秦景公派使者向晋悼公夸奖士鞅,并且求情,希望晋国能接纳他,恢复他的职位。
  士鞅本来就是后起之秀,晋国的人才,父亲还是中军佐,晋悼公也舍不得。于是亲自出面,做通栾魇的工作,希望他为了国家,识大体,不要计较私人恩怨。
  碍于国君的情面,栾魇不好再发作,算是默认了。
  秦景公充当了一次大善人,看似热情地把士鞅送回晋国,却给栾氏埋下一个隐蔽的炸弹。恐怕他整天都在张望,等着观看爆炸的效果呢。
  别说,他还真的等到了那一刻!
  士鞅回到晋国后,被任命为公族大夫。当时,栾魇的儿子栾盈,也任公族大夫,俩人朝夕相处,貌合神离。
  回国,不是目的。他的目标,是未来的中军帅,是晋国的政权,栾盈,是他最大的政敌。他把一腔怨恨埋在心底,等待机会,要亲手把栾氏送入历史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