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作者:仙界引路人      更新:2021-01-15 00:35      字数:3972
  帕奥禅师---布施
  布施是殊胜的善业,它能够为自己及其他有情带来利益。有两种布施:一、带来圆满果报的布施;二、不带来任何果报的布施。
  对个人的布施:《中部.布施分别经》里,佛陀解释了十四种“对个人的布施”。布施给佛陀,布施给独觉佛,布施给阿拉汉,布施给已进入证悟阿拉汉果之道的人,布施给不来(三果圣者),布施给已进入证悟不来果之道的人,布施给一来(二果圣者)布施给已进入证悟一来果之道的人,布施给入流(初果圣者),布施给已进入证悟入流果之道的人,布施给一位在佛陀的教法之外,但由于禅定的成就而解脱欲乐贪染之人,布施给一位有道德的凡夫,布施给一个无道德的凡夫,布施给一只动物,这是第十四种对个人的布施。
  佛陀接着解释,这十四种对个人布施的利益:“以清净心,布施食物给一只动物,预计可得到一百倍的回报。”这是说:它可在一百世中产生良善的果报。这里的“清净心”,是指不期望受施者的任何回报,不期望受施者的任何帮助而做的布施。由于对业果法则有充分的信心,因此他的布施善举,只是为了广集善业而已。假如一个人喂狗时的意念是:“这是我的狗”,如此之心,不是清净心。然而,如果一个人喂鸟,如:鸽子,则他的布施是清净的,因为他并不期望鸟的任何回报,这同样适用于稍后将讲述到的例子。
  例如,假如一个人布施生活必需品,给出家的比库,希望那样能促使自己的生意或其它商业活动成功,那么,这不是以清净心而做的布施。这样的布施,不能够带来殊胜的利益。佛陀又解说:“以清净心,布施给一个无道德的凡夫,预计可得到一千倍的回报;布施给一位有道德的凡夫,预计可得到十万倍的回报;布施给一位不在佛陀的教法中,但由于禅定的成就而解脱欲乐贪染之人,预计可得到十万乘十万倍的回报;布施给一位已进入证悟入流果之道的人,其回报是无法计算、无法衡量的;更不必说布施给入流果;或已进入证悟一来果之道的人;或一来果;或已进入证悟不来果之道之人;或不来果;或已进入证悟阿拉汉果之道的人;或阿拉汉;或独觉佛;或佛陀──圆满觉悟者。”
  这里的布施,是指布施足够一餐食用的饮食。如果布施者,连续的布施许多次,如:多日或多月地如此布施。其功德利益,是无法以言语来形容的。这些是对不同类的个人的布施。
  对僧团的布施:然后,佛陀对阿难尊者解说:“阿难,有七种对僧团的布施:布施给以佛陀为首的比库、比库尼僧团,这是第一种对僧团的布施;布施给佛陀般涅盘后的比库、比库尼僧团,这是第二种对僧团的布施;布施给比库僧团,这是第三种对僧团的布施;布施给比库尼僧团,这是第四种对僧团的布施;布施时说:‘请选派代表僧团的若干人数比库、比库尼。’这是第五种对僧团的布施;布施时说:‘请选派代表僧团的若干人数比库。’这是第六种对僧团的布施;布施时说:‘请选派代表僧团的若干人数比库尼。’这是第七种对僧团的布施。”以上是七种对僧团的布施。
  接着,佛陀拿对个人的布施,与对僧团的布施来作比较:“阿难,在未来的日子里,将有一些无道德、恶性的僧人,人们以布施给僧团的名义,来布施给这些无道德的僧人。虽然如此,我还是要说明,布施给僧团的功德,是不可计算、不可衡量的。布施给个人的功德,绝不可能大过布施给僧团的功德。”
  佛陀也解释四种布施的净化:“诸比库,有四种布施的净化。那四种呢?即:一、由于布施者而净化的布施,非由于受施者。二、由于受施者而净化的布施,非由于布施者。三、不因布施者与受施者,而得以净化的布施。四、因布施者与受施者双方,而得以净化的布施。”
  一、什么是由于布施者而净化,非由于受施者的布施呢?在此,布施者有道德、品性良好;而受施者无道德、品性恶劣。所以,这布施因布施者而净化,不是因受施者。
  二、什么是由于受施者而净化,非由于布施者的布施呢?在此,布施者无道德、品性恶劣;而受施者有道德、品性良好。所以,这布施因受施者而净化,不是因布施者。
  三、什么是不因布施者与受施者,而得以净化的布施呢?在此,布施者无道德、品性恶劣;受施者也无道德、品性恶劣。所以,这布施不因布施者与受施者而得以净化。
  四、什么是因布施者与受施者双方,而得以净化的布施呢?在此,布施者有道德、品性良好;受施者也有道德、品性良好。所以,这布施因布施者与受施者双方而得以净化。这是四种布施的净化。”
  佛陀进一步解释,这四种布施的净化:一、在以下的情况,布施因布施者而净化,不是因受施者:1.布施者有良好的德行。2.所施之物以正当方法取得。3.布施之时,布施者有清净无染的心,没有任何贪爱、瞋怒等。4.布施者有充分的信心,相信此业的果报是超胜的。5.但受施者并无道德。
  如果布施者希望得到殊特的利益,那么,他必须具足前四项条件。如此,即使受施者是一个无道德的人,布施的行为也将因布施者而得以净化。在巴利注释中,举了卫山达拉的例子作说明:
  我们的菩萨,在过去世生为卫山达拉国王时,将其儿子与女儿(后来的罗候罗及莲华色),布施给了无道德、品性恶劣的朱加嘎婆罗门。那一次的布施,是卫山达拉所行的最后一次布施巴拉密,当他完成这最后的巴拉密之后,即具备了证悟的因缘,只等待时机成熟而已。由于此布施巴拉密及其它过去世的巴拉密,他必能证得一切知智。因此,我们可以说那次布施,是他证悟佛果的助缘,那次布施因布施者卫山达拉而净化。当时,卫山达拉(菩萨)有道德、品性良好;所施之物,是以正当方法取得的;他的心清净无染,因为他只有一个期望:证得佛果。他对业果法则有充分的信心。所以,那次布施因布施者而净化。
  二、当一个无道德的人,以充满贪爱、瞋恨等的迷惑之心,不相信业果法则,布施非法得来之物,给一位有德行的人,这种布施将因受施者而得以净化。
  在巴利注释中,举了一个渔夫的例子:一个住在斯里兰卡迦牙尼河口附近的渔夫,三次布施食物给一位证悟阿拉汉果的大长老。临终时,他忆念起他对大长老的布施,天界的美好景象出现在他的心中。所以临死之前,他告诉亲友们说:“那位大长老救了我。”死后,他即投生到天界。在此情况下,渔夫无道德、品性恶劣;但受施者却是有道德之人。由于受施者的缘故,此布施被净化了。
  三、当一个无道德的人,以充满贪爱、瞋恨等的迷惑之心,不相信业果法则,布施非法得来之物,给一个无道德的人。这样的布施,不因布施者或受施者而净化。
  在巴利注释中,举了一个猎人的例子:该猎人死后投生于饿鬼道。那时,他的妻子以他的名义,布施饮食给一个无道德、品性恶劣的比库。但是那饿鬼,无法唤出“萨度、萨度”。为什么呢?因为布施者身为猎人的妻子,陪同丈夫一起,屠杀动物,本身即无道德、无善行。此外,所施之物不是以正当方法得来,是从屠杀动物中而得。再者,她的心迷惑,因为如果她有清楚的认知,就不会跟随丈夫去屠杀动物。她对业果法则,没有充分的信心,如果她对业果法则有充分的信心,她就不会去杀害众生。由于受施者也无道德、品性恶劣,所以这样的布施,不能因布施者或受施者而得以净化。因此,猎人的妻子做了三次同样的饮食布施,但没有任何好的结果出现。那饿鬼便叫道:“一个无道德的人,偷了我的财富三次。”于是,猎人的妻子,去布施饮食给一位有德行的比库。那时,该饿鬼即能唤出“萨度、萨度”,并从饿鬼道中解脱出来。
  在此,我想告诉各位,如果你想从布施中得到善报,你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你必须要有德行;2.你的布施物,必须是以正当的方法取得;3.你必须有清净无染的心;4. 你必须对业果法则,具有充分的信心。
  再者,如果你是受施者,并且对布施者有足够的慈心,那么,你也必须有德行。如果你的德行,伴随着禅那或佛法观智,那将是更好的。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布施,将为布施者带来极佳的善果报。
  请留意接下来的这种布施——第四种布施的净化。在以下的情况,布施因布施者与受施者双方而得以净化:1.布施者有德行;2.所布施之物以正当方法取得;3.布施者的心清净无染;4.布施者对业果法则具有充分的信心;5.受施者亦有德行。
  对于这种布施,佛陀说:“……阿难,我说这种布施,将带来极为圆满的果报。”此布施,可带来无可计算、无可衡量的殊胜果报。如果受施者的德行,伴随着禅定、观智或道果智,那么这种功德是极超胜的。
  在此,我要举另一部经,这是《增支部‧六法集‧难陀母经》:一时,佛陀住在舍卫城给孤独园里的祇园精舍。难陀的母亲,是佛陀的一位在家弟子,住在维路堪达迦。她布施饮食,此布施具足六项条件,而且受施者是以舍利弗与目犍连尊者为首的比库僧团。
  佛陀以他的天眼看见此布施,并告诉比库们:“诸比库,维路堪达迦的居士,对以舍利弗与目犍连为首的比库僧团,做了一次具足六项条件的布施。诸比库,什么是具足六项条件的布施呢?诸比库,布施者必须具足三项条件,而受施者也必须具足三项条件。什么是布施者的三项条件呢?诸比库,一、布施前他内心欢喜;二、布施时他内心满意;三、布施后他内心愉快。这是布施者的三项条件。
  什么是受施者的三项条件?诸比库,一、受施者已断除贪爱或正在尝试断除贪爱;二、受施者已断除瞋恨或正在尝试断除瞋恨;三、受施者已断除愚痴或正在尝试断除愚痴。这是受施者的三项条件。”总共合起来为六项条件。如果一项布施具足此六项条件,它将产生无量与崇高的果报。
  佛陀进一步解释:“诸比库,这种布施功德之大是难以衡量的。它不是只借着说:‘有这么多善行的果报、福德的果报,由此积聚了善业,结成福乐的果报,导致投生天界,造成快乐,是众人所期盼与喜爱的。’就可以测度。此福德善业的广大程度真的只能以无数、无量来计算。
  诸比库,譬如大海中的水难以衡量,我们不能说:‘有这么多桶的水、有几百桶的水、有几千桶的水、有几十万桶的水。’因为海水的巨量只能以无数、无量来计算。如此,诸比库,具足六项条件的布施其功德也是难以衡量的;这功德的广大程度真的要以无数、无量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