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儿童散学归来早
作者:谁家翁媪      更新:2021-01-12 11:18      字数:7740
  【一】《满井游记-上节》袁宏道.游记
  燕地寒,
  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
  元泰定二年[1325年]是一个闰月年,而且闰的是正月。这样一来,便导致了春节成为大都最冷的时候。
  纪绪是第一次来京都,也是头一次在北方过年。本想见识一下京师的繁华,可没想到,京城却是如此地冷清。
  每次想冒着疾风出去玩耍,可是走不到百步,就被刮起的飞沙走石给挡了回来。所以他只能拘束于一室,哪儿也甭想去。
  【二】《满井游记-中节》袁宏道.游记
  高柳夹提,土膏微润,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这天,阳光明媚。
  纪绪看着满园的春色,自言自语道:“二月二[1],可是家乡的‘花朝节’啊,我不该闷在屋里,应该约上三五好友出去踏青才是呀……”正在琢磨,就听见有人在敲门。
  打开房门后,见是一中年男子带着一个姑娘和一个小孩,便明白是请他去做私塾的。因为提前答应过修染去他三姑家为其俩表弟做家教,所以纪绪没有丝毫迟疑地跟着甄友乾去往他的宅邸。
  事也赶巧,在马车经过“湖广会馆”的时候,一声响炮惊了甄家的马。马着马车是一路狂奔,眼看着马车上的人就要出事。纪绪毫不犹豫地冲上马车,抱着清婉就跳了下来,两个人的身体刚刚滚落到地上,马车就冲进了高粱河。
  安抚好清婉后,纪绪又来到河岸,察看马车的情况。
  只见河上的薄冰刚开始融化,波光也才开始明亮;那鱼鳞般的浪纹一层一层地泛着涟漪;河水倒是清澈,都能看到河底。那头受惊的烈马,现在也老实了许多,只露着半拉脑袋,用祈求的眼光望着他……
  纪绪赶紧脱起了衣服。
  跟来的清婉恐慌道:“你要干嘛?”
  “去救那匹马呀!”纪绪脱下的外衣,本想放在河岸的草地上。
  清婉却替他接了过去,说道:“如此冷的天,你不要命了?”
  “没事儿,我身体棒得很!”
  “是马自己跑下河的,何必冒如此大的险情救它?”
  “哎~,你看它可怜巴巴的样子,肯定知道错了……我们得给它一个改过的机会呀!”
  清婉双眼紧盯着纪绪,见一件件华贵的衣服层层剥离,心想:他可真是富家贵公子,家里可不是一般的有钱啊!
  “姐姐,恁别老看着我呀!”
  清婉脸也一红,赶紧转身,说道:“小毛孩子,还怕看?!”
  纪绪脱光了衣服,连忙跳进河里,游到马车的身边……可好,马车篷还露在水面上……他爬上了篷顶,来到了马车的身边,替马解开了马套……马套一松,马却沉了底……原来是马车的两根长长的车把,把马头撅出了水面……纪绪赶紧拉缰绳,把马头又给拉出了水面……牵着它,使劲往岸上游……马儿也好像看懂了人的意思,学着他,一个劲地扑腾,尽量不让自己沉入水下……好不容易,他俩才爬上了岸……
  清婉赶紧把衣服披在纪绪身上,纪绪也慌忙地拿过了裤子,哆嗦着往自己腿上套。越是着急,越是套不上。
  清婉只好上去帮忙,看见小棕马也冻得瑟瑟发抖,清婉骂道:“畜生,现在知道冷了吧!”
  纪绪调笑道:“姐姐,你别朝着我骂呀!”
  清婉也笑了,“你也该骂!为了那么个畜生,冻坏了自己,值得嘛?!”
  “得赶快让它跑起来,发发汗,不然它会冻坏的……”
  【三】《满井游记-下节》袁宏道.游记
  柳条将舒未舒,
  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
  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本来就冷,头上的柳条还在一个劲地摇头,也不知是在为他感叹,还是在为他煽情。
  河岸上的游人虽然不多,但也有好事者喝着热茶,唱着情歌,逗趣着这对在河边穿衣服的男女,他们是把纪绪和清婉当成春游的情侣了。
  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好像也在笑他——不知道水凉么?没见我们都不敢下水么?
  一群鱼儿游了过来,个个伸头探脑地朝岸上偷看。
  纪绪一跺脚吓唬它们说:“看什么!”
  清婉笑了笑,“看你傻呗!”
  “我是傻呀……你看,到处透露着春的气息……我却老是待在屋里,不敢出门……”纪绪感叹道,“非春之未来也,乃城中人不知春之至也。”
  清婉说:“以后就好了,我家就住在农村,那里有大把的春色供你欣赏……”
  正说着,就听岸上有人喊:“先生,你在洗澡么?”
  转身朝喊声望去,见暮羽双手把着马鞍的前鞒,悠闲地骑在大白马上,甄友乾在前面牵着,一瘸一拐地朝纪绪这边走来。
  纪绪说道:“这么冷的天,怎敢洗澡?”
  “那你下河干嘛?”
  “是马儿不听老师的话,非要到河里去喝水,可是河宽水深,上不来了,害得为师还要下河去救它……”
  友乾见纪绪不但救了自家儿媳,还救了自己的马,便很是感激,瘸着条腿,连忙走下河岸,对着纪绪不是鞠躬就是作揖。
  “世叔不必客气,只是马车上不来了。等天气好转,你多带几个人来,给它拖上岸吧。”
  “是呀,是呀!马车放几天也不碍事的。只是,我们怎么回家?这半道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
  “世叔,您不会骑马吗?”
  “会啊!”
  “那你刚才为何不骑着马过来?”
  友乾说道:“是暮羽这小子,不让我上马……说,这是他先生的马,别人不许骑的,只有他和先生能骑……”
  纪绪大笑道:“哈哈!这小东西。”随即严肃地说,“青云呀,你这样可不好!先生的马,为何就不让姑父骑?再说了,骑一骑,又骑不坏的……”
  暮羽却道:“谁说骑不坏?他的马不就让他骑疯了么!”
  纪绪忍不住又大笑了起来,他双手解开小棕马的马缰,递给了清婉,让她牵马先上岸,自己则扶着甄友乾朝岸上艰难地爬去。
  纪绪问道:“世叔,你的腿,不要紧吧?”
  友乾说:“不打紧,只是脚脖子崴了。”
  来到岸上,纪绪对暮羽说:“青云,你下来,把先生的马让给姐姐和姑父骑。”
  暮羽问:“那,我呢?”
  纪绪道:“你是男子汉,要驯服那匹野马,让它乖乖地听你的话,如何?”
  “好勒!”暮羽高兴地应答。
  纪绪把暮羽从有马鞍的大白马上抱了下来,又把他放到了没有马鞍的小棕马的后背上。然后,自己也置身马上,沿着高粱河一路向北。
  【四】《村居》高鼎.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婉坐在大白马上,甄友乾还是在前面牵着马走。大约走了一个时辰,也没能走出几里路。
  申时,他俩来到了金家村。
  小村的房前屋后,青草已经渐渐发芽;黄莺鸣叫着,在人们的眼前飞来飞去;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地凝集起来;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轻轻地抚摸着高粱河的堤岸……那随风摇摆的身姿啊!仿佛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之中。
  村里的儿童放学早,孩子们你追我赶地忙着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了蓝天。
  清婉见友乾一瘸一拐地走路,也着实有些不忍,便说道:“公爹,要不,您也到马上来吧!路上也没有多少人,只是些放纸鸢的孩子……”
  友乾见天色将黑,也就勉强答应了。
  清婉往前挪了挪身子,给友乾尽量多留些地方。友乾抓住马鞍的后鞒,踩着马镫,便爬上马背,坐在了清婉的身后。
  友乾一手牵着马缰,另一只手却无处可放。
  “姑父,你,搂着我的腰吧?”清婉把公爹改称了姑父,也许能显得轻松一些。
  友乾的手拘谨地往前伸了伸,想搂清婉的腰,但又不好意思。所以,他那僵硬的手总是合不拢。清婉找着了他的一双手,一下子扣在了自己的腰间,“姑父,抱紧了,别让马再给闪下去,这山路不好走,很颠簸的……”
  一听会闪下马去,怕再伤了另一条腿,友乾便毫不犹豫地将双手紧紧地搂住了清婉的细腰。然后,屁股一谦,双腿一夹,高头大马便走将了起来。
  甄友乾虽然也骑过马,但从来没有骑过如此高大魁梧的骏马。如今骑在大白马上,仿佛自己也帅气了很多,尤其和漂亮的女子同乘一骑,感觉自己就是传说中的白马王子……友乾“驾”地喊了一声,白马立刻加快了速度。
  随着耳畔呼啸的风声,他感觉颇为刺激,心里骂道:“妈妈的,难怪纨绔子弟都喜欢骑大白马呢,果然很爽,又白又快又凉爽……”
  新鲜感已过,友乾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身前的清婉身上,他双手搂着清婉的柳腰,下面与她的股间紧紧地贴合在一起,鼻子里闻着清婉秀发中散发的香气……
  友乾的心里在不断地紧张,可欲望这种东西,你越是想控制,它来得越是猛烈。又经历了几次下坡路后,让他自己与清婉贴凑得更紧了……
  他感觉自已已经完全进入了状态,他甚至感到自已的呼吸开始加重了……他也清楚地知道,清婉肯定是有感觉的……
  可她,为何并不介意?难道女人遭人侮辱后,心底也有了一丝渴望?虽然清婉已经结婚,但自己儿子今年才八岁,对于一个曾经尝过甜头的女人来说,岂不饥渴?
  这么一想,甄友乾好像明白了些什么,于是就大着胆子,往前又凑了凑……
  其实,清婉真的没有感觉:一个是,天气有些冷;再一个,骑了两个时辰的马,屁股早就麻木了,根本没有什么知觉……
  ————————————
  注释
  [1]二月二
  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二月二,龙抬头”。
  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为生发之大象。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
  “二月二”也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由于节期重叠,南方部分地区“二月二”既有龙抬头节习俗又有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多以祭社(土地神)为主,祭龙多在“龙飞天”的端阳。
  节日习俗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龙抬头”,意味着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故自古以来,人们在龙抬头时节,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并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纳祥转运的日子。在我国流传着“二月二,拜村社;龙抬头,祈丰收;八月二,祭村堂;龙收尾,送龙归”的说法。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雨”。在古代神格谱系中,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仙,降雨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年的庄稼的丰歉,因此,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龙抬头时节要在龙神庙前摆供,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同时唱大戏以娱神;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也有一些地方在龙头节有“起龙船”的活动。二月初二既是龙头节也是“土地诞”,在南方沿海地区,二月初二主要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我国民间有剃龙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剃龙头”习俗,或源于古人对龙图腾的崇拜,如古籍中所记载的古人断发纹身以像龙子习俗。“二月二”这天,许多人都要理发,龙抬头的日子理发叫作“剃龙头”,这预示一年有好的开始。龙抬头时节敬龙习俗,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在天气渐渐转暖、雨水开始增多的时节,人们希望通过敬龙祈福顺应这一过程,从而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古时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二月二有围粮囤、引田龙、敲房梁、理发、煎焖子、吃猪头肉、吃面条、吃水饺、吃糖豆、吃煎饼、忌动针线的习俗。为了纳吉,二月初二这天的吃食物均取与“龙”相关的名字,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龙角”;米饭称作“龙子”;煎饼烙成龙鳞状,称作“龙鳞饼”;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民间有许多禁忌避讳“龙抬头”,诸如此日家中忌动针线,怕伤到龙眼,招灾惹祸;忌担水,认为这天晚上龙要出来活动,禁止到河边或井边担水,以免惊扰龙的行动,招致旱灾之年;忌讳盖房打夯,以防伤“龙头”;再者,忌讳磨面,认为磨面会榨到龙头,不吉利。俗话说“磨为虎,碾为龙”,有石磨的人家,这天要将磨支起上扇,方便“龙抬头升天”。除如上习俗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戴龙尾、开笔等。舞龙,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几家合伙制作一条龙,二月二日这天上街舞龙庆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龙的荫护下再获丰收。
  民谚云:“二月二龙抬头,八月二龙收尾。”二月二龙抬头作为古代民俗的一种节日,如今已经基本上从中国人的现代生活中淡化出去了。不过,对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一些文化内涵,例如古人对龙的崇拜、“龙抬头”在古天文学上的唯物解释等等,是仍然具有研究价值。
  祭社神
  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土地诞”也称“社日节”。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时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古人认为土生万物,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人们认为土地公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社日奉祀土地神。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在中国南方地区,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土地神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不但家族大,而且分布广。在居家中有居家土地神,村屯有村屯的土地神,城市有城市的土地神,有的将土地供奉在家中,有的供奉在门口,有的则供在村落的社庙中。总之土地神的职责就是保佑着一方土地之内的人物康泰,人口清洁,出入平安了。
  吃龙食
  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有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龙舌”、“龙耳”、“龙皮”、“龙子”、“龙蛋”以及吃春饼、吃猪头肉的习俗。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临沂人过二月二,农家就开始准备炒糖豆的原料。二月二早上,家家户户都用糖炒花生和黄豆,有的地方叫糖豆,有的地方叫蝎豆,还有的爆玉米花。过去都是自家制作自家食用,现在不同了,一般没有自家制作的了。城里的超市里,农村的集市上,二月二前后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糖豆,大概有十几种甚至更多。随吃随买,香甜可口。二月二这天,农家的餐桌上要摆多种糖豆,以示庆贺这个节日。
  采龙气
  早上卯时(5点到7点之间),卯月的第一个卯日卯时,出门面向东方深吸气,此为一吉。
  剃龙头
  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起龙船
  古时,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龙抬头时节我国部分地区会有“起龙船”的活动,请龙出水,以及祈求事事顺利的心愿。
  使耕牛
  “龙抬头”也是农村的农事节。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农时春雨贵如油。倘春雨充沛,预示着一年的大丰收。
  开笔写字
  相传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引田龙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引龙伏虫的活动有很多,最有特点是撒灰。撒灰十分讲究,灰多选用草木灰,人们自家门口以草木灰撒一条龙到河边,再用谷糠撒一条龙引到家,意为送走懒(青)龙、引来钱(黄)龙,保佑人财两旺;从临街大门外一直撒到厨房灶间,并绕水缸一圈,叫做“引钱龙”;将草木灰撒于门口,拦门辟灾;将草木灰撒于墙脚,呈龙蛇状,以招福祥、避虫害。陕西富县一带还流行撒灰围庄墙外的做法,也是伏龙驱虫的表现。后来,也出现用石灰替代草木灰伏龙降虫的做法。
  1山东地区用灶烟在地面画一条龙。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虫都躲起来,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有益。
  2晋西北地区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置圈内,牵线回家,用容器盖住即成。
  3还有地区在这天清早,人们从井里挑水回家,倒入水缸。谁最先挑回家就最先引到钱龙,这年财运就会非常好,所以经常出现凌晨争先恐后挑水的情形。
  放龙灯
  黄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敲龙头
  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击房梁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击房梁,以惊走蛇、蝎等毒虫,毋使为害。有的地方流行敲击炕沿,目的与敲击房梁相同。
  围粮囤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农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区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熏虫
  古代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分成毛虫、羽虫、介虫、鳞虫、人类五大类。毛虫指披毛兽类,羽虫指鸟类,介虫指带甲壳类,鳞虫指有鳞之鱼和带翅昆虫类。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二月初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萌动,疾病易生,虫害也是庄稼的天敌,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进入农历二月,天气渐暖,各种昆虫开始活动,有些昆虫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这一天,人们纷纷摊烙煎饼、燃烧熏香,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
  其它
  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