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南归(三)
作者:土木旗鼓      更新:2021-01-11 07:29      字数:2396
  文天祥的灵船停泊在吉州码头上,张千载立即就去联络了文天祥的族人和乡亲故旧,把文丞相的灵柩和文夫人母女接回了庐陵的富田村,这一次文天祥的灵柩还乡,不仅他的族人故旧和乡邻都来接,一些住在稍远地方不相识的百姓们也自己到沿途来接,人都已经死了,难道还会有人因为礼敬逝者而获罪么?世骏等人将船就地卖了,也随着文天祥的灵柩到了富田村,但却没有进到村里,只是带了些吃食和应用之物住在了天马山上的密林中,此时天气已是仲春,江南的天气早就暖了,大家住在山上并不觉得寒冷,何况他们当初都曾多次在山林里常住过。
  数日后,文天祥的棺木埋入祖茔,入土为安。葬礼上的哀荣自不必说,只说文天祥,自从二十岁高中离乡,二十余载宦海沉浮,加上被俘后的数年,一刻也没有忘记国家社稷,至死也不曾改了松柏之志,到如今终于可以盖棺论定,是一个俯仰无愧于天地的烈士忠臣。
  文天祥下葬后的这一天晚上,世骏带了众兄弟们去文丞相的坟前祭拜,这一祭之后,他们也算是完成了夙愿,铁定成了矢志不渝的好汉子,然后便要各自散去,照着文丞相的吩咐,各自忍了辱去过活,想到一同经历了数年生死的兄弟们即将分别,大家心中都有些怅然。
  天马山前,夜风拂面,星月无光,天地惨淡,世骏等人带着祭礼在黑暗中向前走,并无一人开口讲话,但心中却在想:“我们自从四年前会合在一处,随着张弘范的队伍去救文丞相,从广东一直跟到大都,这中间经历了多少艰难与惊险?若是有人将来说与世人听,又会有几个人相信世上曾有这样一群痴汉,曾经做下了那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来?便是信了,又有几人能解?便是不解,又能怎样?做这些事又不是为了让人解,全是因为我们胸中存了那一份痴心罢了!”
  离文天祥的墓地已经不远了,众人远远地望见,文丞相的坟前竟然还有些灯火的亮光,世骏等人便忙停了下来,隐身到路旁的荒草当中,却见文丞相的坟前跪着一个人,正在一边烧化纸钱,一边朗读一篇祭文:
  “呜呼!扶颠持危,文山诸葛,相国虽同,而公死节,倡义举勇,文山张巡······今夕何夕?斗转河斜,中有芒光,非公也耶?”
  读罢之后,那人便伏地大哭起来,世骏等人不知,此人正是当初写下生祭文力劝文天祥速死的王应梅,听说文天祥在大都四年,坚贞不屈,终成大义,悲欣交集,这才又写下一篇祭文,趁着今夜月暗星稀,独自一人到文天祥的坟前祭拜。王应梅哭罢多时,这才熄灭了坟前的余烬,提了灯笼。踉踉跄跄的离去了,一边走一边口中还不停的念诵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待王应梅走远了,世骏众人才从荒草中站起身来,来到了文天祥的坟前,世骏燃起灯火来,阿毛借着亮光将祭品摆放好,却见坟前的地面上,有一滩亮晶晶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竟是一滩鲜血!众人见了,无不感慨。在文天祥的坟前哭拜一番之后,众人便起了身,互道珍重,洒泪而别了,这些人自然是没有忘记文丞相的教诲,各自回乡去忍了辱艰难谋生,等着那春暖花开时节的到来,纵使他们见不到那一日,他们的儿子、孙子总能见到那一天的!
  世骏等人离开后,荒草中又有几名书生模样的人来到文天祥的坟前祭拜,他们走了之后,又有人来,这一切,全被不远处那根孤兀独立的白石柱看到了,文天祥泉下有知,也可以欣慰了。
  世骏和众人分别后,便去了余三五的家住了几日,然后留下了一些银子,又顺着当年的路直奔广东去了,去寻找张大帅的夫人和公子,待到了崖门镇,仔细打听了两个多月,却是一点消息也没有,张大帅的墓也没有丝毫被翻动过的迹象,世骏只得在张大帅的墓前祭拜一番后,回了定兴老家,见到母亲,世骏便扯谎说南边遭了灾,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已经不知去向了,世骏的老娘怕儿子太过伤心,也不敢再问此事,只是不住地安慰,不久之后,便为世骏又说了一门亲,新媳妇也是个本分人家善能操持家务的姑娘。世骏为谋生计,便真在定兴城里开了一家小小的煤铺,虽然没有什么大钱可赚,但加上两个兄弟的进项足够一家人吃用不了的,平平安安的过了后半生,如此一来,这摇煤球的手艺便在定兴一带流传开来,至今仍有以此为业者。
  阿毛在吉州回大都的路上,忍不住还是去了台家庄的那间小小茶棚,但却发现那里已经是人去屋空,那一家人早就不知去向了,无奈便回到了大都。先到了盛安煤铺住下,对二牛将南去的一路经历细细的讲了,然后便买了花红酒礼央人去二丫的家里提亲,二丫的父亲见了欢喜的几乎要落泪,当即便应承了下来,二丫听了也不住地流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不久二丫的父亲就为二人成了亲,成亲之后,二人便先住在了煤铺里,此时二牛已经又找了些新伙计,把买卖又做了起来,阿毛因为离乡日久,十分思念故乡,便和二丫商量着要回老家去,二丫听了毫不犹豫的说道:“我既跟了你,便是水里火里也要随你去的!”于是便先去太史府辞了工,又和阿毛一同去辞别父母,二丫的父母兄弟自然是舍不得,但却拗不过二丫的倔脾气,只得洒泪和二人分别,阿毛和二丫回到扬州老家,住在了盱眙的津里镇,因为二人并无什么积蓄,阿毛便把当初滕效菼教他的诸般江湖技艺拿了出来,糊口谋生,虽然日子清贫,夫妻二人倒也和美,只是二人在子嗣上颇为艰难,二丫久未生养,直到阿毛四十多岁的时候,二丫才生下了两个女儿,长女后来嫁给了一户姓季的人家,虽无什么大富大贵,倒也一世平安;次女二娘自幼便聪慧异常,后来嫁给了本地的金户朱世珍,生下四子二女,幼子重八,自幼顽劣,不服管教,却最喜欢听外公讲故事,常常是坐在阿毛的膝上听他讲当年他在大宋军中当兵打仗的事,重八年纪虽小,却在心里种下了要反元复宋的种子,后来重八长大成人,投到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中,屡立战功,后来又自立门户,反抗元朝的暴政,终于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这朱重八便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登基之后,常常思念故去的外公,外婆,便追封阿毛为扬王,封二丫为扬王夫人,立庙供奉,后来因为这阿毛和二丫的名字太过村俗,遂将二人的名字舍了,只叫做陈公、王媪,后来便只尊称为扬王与扬王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