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过零丁洋
作者:土木旗鼓      更新:2021-01-11 07:25      字数:1454
  次日一早,文天祥刚刚起身,张弘范便到了文天祥的居室之中,开门见山的说道:“范有一事相求文丞相,想请文丞相修书一封,劝陆秀夫与张世杰二位放弃抵抗,奉了宋帝归顺我大元吧!他们数十万百姓与一些疲惫不堪的兵将,固守孤岛,远近无援,食水都不能周全,再若顽抗,也不过是让两方都多死些人,终究难逃一败,又有何用?倒不如顺应天时,归顺大元,少死些百姓与兵将,也算是一件大大的功德!”文天祥听了却正色道:“阁下似乎并非蒙古人,也非色目人,张口闭口我大元,宁不知羞乎?文某身为大宋丞相,不能救国于危难之中,还能劝别人去做叛国降敌的事吗?若说此事,文某是宁死不从!”张弘范见文天祥如此反应,也不感到意外,叹了一口气道:“既然文丞相不愿修书,那就烦你与我同至崖门,亲眼看看宋军之败吧!”
  张弘范带了文天祥同登战船,由珠江经银洲驶进了大海,这里正是珠江口外的零丁洋,此时正值岁暮,海面上阴云密布,浊浪翻滚,一阵冷风吹来,让人浑身发紧,文天祥和张弘范并立般头,各自看着海水想心事,张弘范的亲兵、卫队紧紧的护在一旁,生怕文天祥忽然投海自尽或逃走。
  张弘范心中盘算着:“几十万宋国军民在崖门岛上已被围困了十余日,估计已支撑不了多久了,自己命手下战船只围不攻,岛上的数十万人虽有些粮米,暂时不至饿死,但他们的汲水取柴之路却被封断,岛上的人只能靠吃生米喝海水度日,吃下生米勉强还能充饥,但若以海水解渴却是饮鸩止渴的举动,还经常使人把刚吃下的生米全都吐出,估计岛上的多半人已经病倒,能打仗的军兵至多不过三四万,自己若此时出兵攻打,取胜自是毫无悬念,但他还是希望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直接让自己的堂弟来投降,于公于私都好,毕竟打仗是要死人的,杀人一千,自损八百,总非完胜,倘若文天祥能修书一封向宋国皇帝——其实是向陆秀夫与自己的那位堂弟张世杰说明成破利害,让他们顺应时事,免做无谓抗争,使得成千上万的人得以活命,确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文天祥看着怒涛浊浪,呆呆的想着心事,却听张弘范道:“文丞相,我大元天兵勇不可当,宋国军民不说一路辛劳,体力疲惫,单是这几日吃生米,喝海水,恐也早支撑不住了,何苦再做无谓抗争?还望丞相明辨时务,劝说他们不要顽抗,以免再增杀戮,此时回头,尚不为晚!”说着指了指旁边的桌案,那上边已摆好了纸墨。
  文天祥一见,略一沉吟,便来到桌前拿起笔,用左手把右侧的袍袖一拢,便笔走龙蛇,奋笔疾书起来,张弘范只当他回心转意,要写信劝降崖山岛上的宋国军民,不由心中暗喜,忙赶到案旁一看,却见文天祥写的不是劝降书信,乃是一首七律长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张弘范看过之后,觉得这诗写得沉郁悲壮,大气磅薄,虽是口占而成,但平仄辙韵,词句章法,尽皆合乎规范,又见文天祥的书法如天马行空,挥洒自如,毫无羁绊,虽有涂改之处,但也不觉缺陋,并且与他以前的书风大有不同。原来,文天祥虽为大宋丞相,但诗名、书名却广播于大江南北,即是大都城中,也有他的书迹流传,张弘范便曾在曾为宋臣的谢昌元家中见过文天祥为谢昌元所书的座右自警之铭,他那时的书风与今日的竟似不是一个人写的,那座右铭上的字体,纤细婉转,柔媚精致,运笔之间颇含韵律之美,如春花少女一般,绝不似今日所写诗中的大风长云,飞龙腾蛟,看罢良久,张弘范叹了一口气道:“好诗,好字!只可惜这崖门岛上的数十万军民要遭涂炭之苦了!”文天祥却早已将笔掷于案上,背了手,看着远方海天交汇之处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