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遇琴记(中)
作者:子拉加奈      更新:2021-01-09 10:21      字数:3865
  上官灵钰这本手记的时间转眼就到了这年秋天,南宫乙决定把它看完。
  ***
  八月十八日,晴,生情
  这次,赶在琴儿生日的当天到了洛阳。
  傍晚,来到箫声谷,琴儿并没有在河畔弹琴,而是进进出出于厨房,在萧大侠的指点下,张罗了一桌子的菜。
  我从未下过厨房,只有干坐在桌前,等着他们将菜上齐。
  琴儿的眼睛还是看不见,但她的心情却发生了很大变化,看起来很开心。
  萧大侠拿出了一瓶珍藏多年的女儿红。我和琴儿都是第一次饮酒,为了表现得不输于她,我学着萧大侠的样子一口干了一大杯。一瞬间,满口的酸甜苦辣滋味一齐涌上,刺激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琴儿却没有要跟我比的意思,随意喝了两小杯,觉得不合口味,便没有再喝。萧大侠却一杯接着一杯,最后竟喝得醉醺醺的,我和琴儿便抬他回房睡下。
  第一次见萧大侠如此失态,就算去年他妻子去世时,都没有这般模样。
  饭后,我又跟琴儿来到屋后的河畔听她弹琴。
  秋风醉,酒气微醺。
  和半年前相比,琴儿丰润了些,酒后红扑扑的脸上带着些许笑意,让我沉醉在琴声之中。
  一曲过后,琴儿却有些不尽兴。
  “这首《梅花三弄》最适合琴箫合奏了,以前听爹娘奏过,特别动听。娘过世后,我也曾和爹一起奏过,却怎么也弹不出娘的那种味道。爹说,我找错了合奏者,做不到心意相通。但我认识的人中,也没有别人会吹箫。哎,我本就不认识什么人……”
  见琴儿有些扫兴,我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问道:“吹箫难不难学?”
  “不难,我吹给你听。”琴儿从腰间拿出一根翠色竹箫,抵在嘴边,吹起了和刚刚琴曲一样的旋律。
  我见她手指在箫孔上随意松按,声调自然而出,似乎也没什么复杂的,心里打定主意,明天向萧大侠请教吹箫。
  琴儿吹了一曲,似乎心情好了很多,道:“其实年初你走后不久,我拜了个师父。她是一个道姑,人称秀清道人,爹说她是江湖上有名的女侠,不知道你听过没有?”
  我略为惊讶,“自然听过,秀清道人还到我们武当拜访过掌门师叔和我师父。你为何会拜她为师?”
  “都是爹的主意,可能他觉得娘走了,我一个人孤零零怪可怜的,就找这么一个人来教导我。其实如果他能多在家陪我,或者带我出门走走,我又怎么会孤零零的。不过这样也好,师父人不坏,教了我一些有趣的东西,而且我还多了几个师姐妹。”
  “哦?你难道不是入门最晚的弟子吗?怎么会有师妹?”
  “我们是按照年龄排的,我第三大。大师姐比我大十来岁,二师姐大我四岁。下面有一个小我一个月的师妹,叫做吟笑儿,好古怪的名字,不过我不喜欢她。还有一个更小的师妹叫做千千,她还蛮可爱的。”
  我终于明白,琴儿看起来开朗了许多,原来是因为拜了师父、有了很多同门师姐妹的缘故。
  “那她们都在哪?你们经常一起练武、玩耍吗?”
  琴儿摇头道:“除了二师姐跟着师父,大师姐和两个师妹都住在不同的地方。我从未见过大师姐,跟两个师妹也都只见过一面。大多数时间,我都是一个人。”
  听了最后这句话,不知为什么,我除了觉得有些心疼,更多的竟是欣慰。
  我依然是除了萧大侠和徐伯之外,和琴儿最亲近的人。
  琴儿又道:“你呢?你在武当有好多同门师兄弟,有没有跟你关系特别好的朋友?你从来都没有跟我说过他们的事。”
  说起关系特别好的朋友,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南宫家的乙兄,但不知为什么,我不想跟琴儿说他的事,就像我从来没有跟他说起过琴儿一样。
  “跟大家关系都很好,也没什么有趣的事情可以说。”
  琴儿听了,觉得有些无聊,伸了个懒腰,仰面倒在草丛之上,闭着眼睛哼起了小曲。
  我盘膝坐在她身边,盯着她看了好久,却一动不敢动,直到双腿酸麻。
  第二天,我硬着头皮去找了萧大侠。从此,我来洛阳的目的又多了一个。
  希望有朝一日,我能陪琴儿琴箫合奏。
  ***
  这一年,十六岁的南宫乙偷偷知道了十五岁的上官灵钰喜欢上了十四岁的萧琴。
  到此,《遇琴记》告一段落。南宫乙竟觉得有些不舍,就像看小说一样,非常期待接下来的发展。
  虽然从最开始到现在,过了两年时间,但从字迹来看,这段手记应该是上官灵钰一气呵成写下来的,而且应该是最近熬夜完成的。
  他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写下这些故事呢?可能是他最近发现了自己的心意吧——情窦初开,无人可倾诉,便写成手记给自己看。
  不过,有一点令南宫乙耿耿于怀。
  “灵钰这小子,他不跟我说琴儿的事也就罢了,但为何也不跟琴儿提及我呢?我明明是他最要好的兄弟,他到底在顾虑什么?”
  南宫乙悄悄将《遇琴记》还了回去,上官灵钰面壁而归后,他也不动声色,没有追问打听。只是偶尔会逗逗他,问他是否有了喜欢的姑娘。上官灵钰每次都会脸红着否认,南宫乙觉得有趣极了。
  又是一年二八月,上官灵钰如期赴约,学箫、比剑,回来后记录下这些琐碎而珍贵的故事。
  南宫乙也在悄悄地“追着”故事,看到二人在情感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他都替上官灵钰感到心急——既然心中喜欢,为何不说呢?他还在等什么?
  但南宫乙内心又希望他不要说,说了,故事就结束了。结束了,他就没得可看了。结束了,就永远不会有他什么事了。
  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期待些什么。
  直到又一年,他读了灵钰的这篇手记,才知道自己内心深处不堪的想法。
  ***
  八月十九日,阴,不欢而散
  晚了一天,没能赶上琴儿十六岁的生日。
  来之前,我下定决心,这回一定要将心意告诉琴儿,就在她生日的当天。
  结果路遇大雨,耽搁了一天,表明心意的计划也被打乱。
  萧大侠可能察觉了我的想法,指点完我吹箫后,突然问道:“灵钰,你喜欢琴儿吗?”
  我一愣,不好意思说喜欢,却又不想说不喜欢,一时语塞。
  萧大侠见我满脸通红、一言不语,用竹箫狠狠地敲了我的脑袋,道:“你如果敢说不喜欢,以后就别来了。”
  我吃痛,更不敢言,听他接着道:“但如果真喜欢,也别那么早告诉她,再给我留两年的时间吧。我就这么一个女儿,不想她那么早离开我。”
  我自然能够理解萧大侠的想法,但又觉得他是不是对我有些过于自信了,便道:“我还不知道琴儿的想法,怎么可能那么快……”
  萧大侠深叹一口气,道:“我是了解她的,琴儿一直以来就只认识你这么一个同龄的男孩,我是看着你们俩长大的。你若对她好,主动跟她表明心意,哪怕强硬一点,她便会不自觉的也对你好,跟着你走了。在感情上,她跟我很像,经不起……”
  说到这,萧大侠干咳了两声,尴尬一笑,没有再说下去。
  我猜想,萧大侠想起了他当年和琴儿母亲在一起时的事情吧。
  但听萧大侠这样说,我有些不服气,难道换做任何一个人对她好、跟她表明心意,她也会答应吗?琴儿不是那么随便的姑娘,我更不是随便什么人。既然萧大侠让我不要着急,那正好,我愿意等,等到琴儿也愿意表明她的心意之时,我便不客气地把她带走。
  只是琴儿的心意究竟是什么,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最后,萧大侠还“警告”我,不许对琴儿做什么不规矩的事情。
  我不禁大羞道:“萧大侠,您太小看我了,在知道琴儿心意之前,我是不会勉强她的。我……我连她的手都没牵过,又怎么会……”
  萧大侠听了,似乎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哈哈”一笑,留下一句“牵个手还是可以的”,便离开了。
  尽管有些遗憾,但有一点让我安心,那就是萧大侠他认可我了。
  可能因为一直在胡思乱想,跟琴儿的合奏吹得乱七八糟,惹得她不悦。
  “你跟爹在一起的时间那么久,究竟跟他学了什么?”
  “自然是吹箫……”
  “爹在家的时间本就不多,都陪着你了。刚刚我隐隐听到你和爹在一起聊天,你们聊什么呢?”
  我自然不能告诉她我们说了什么,随口道:“也没什么,就是我在武当学艺的一些琐碎的事而已。”
  琴儿听了,更加不高兴了。
  “这些事你从来都不跟我说,为何会跟我爹说?你如果只想找他学吹箫、跟他聊天,又何必每半年过来一次,去外面找他好了,他在外面的时间比在家里还多,这样至少不会占用我和爹在一起的时间。”
  没想到琴儿竟然会这样想,而我也因为答应了萧大侠不得不说谎而心中烦躁,赌气道:“我不远千里过来,还不是因为觉得你一直孤零零一个人,怪可怜的。你不知道,从福建到洛阳,再折回武当,这一路有多漫长。再说了,我又不知道你爹不在家的时候都去了哪,我上哪里找他……”
  话刚说出来,我就后悔了,琴儿一定生气极了。
  但她没有跟我发脾气,眼眶湿湿的,鼻子抽搭了一下,有些踉跄地站起身来。
  我见她有些站不稳,想到萧大侠说的那句“牵个手还是可以的”,便想拉着她的手扶住她。可琴儿气呼呼地用力一推,将我推开了几步。她抱着琴,一个人回了屋。
  我也很生气,气自己冲动却没有勇气。不仅没有表明心意,反而让我们之间产生了隔阂。本来还想试探琴儿的心意,这下可好,至少知道了她现在一定不想见到我。
  没有告别,我只身返回武当。
  这次的相会不欢而散。
  ***
  这回,南宫乙看得有些来气,他知道灵钰有时有些许少爷脾气,哪怕跟自己在一起时也会闹些小别捏,但自己往往都一笑了之,并没有很在意。可他竟然对琴儿说出那些话来,在南宫乙看来,有些不可原谅。
  南宫乙觉得自己很能理解琴儿的心情,她一定是期待父亲和灵钰都能够经常陪在她身边。
  一个失去母亲和眼睛的十六岁女孩,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呢?
  如果不是因为有上官灵钰在,南宫乙便想赶往洛阳,去瞧瞧这个可爱又可怜的少女。管他什么萧大侠、道姑师父,直白的告诉她,“我喜欢你,我愿意陪着你。”
  想到此处,南宫乙突然很庆幸上官灵钰是个羞于表白的人。
  他此时意识到,自己对朋友喜欢的姑娘有着不该有的想法,还是一个自己从未见过、只是通过文字构想出来的姑娘。
  但琴儿的音容笑貌为何会那样生动?或许是因为她是上官灵钰用情写出来的。
  南宫乙觉得自己有些不正常,这年回家,他把自己想法告诉了江云生,却换来了嘲笑与一场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