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真正的话
作者:我吼兴奋啊      更新:2021-01-08 02:25      字数:5260
  完结的时候时间很赶,加上在单位发呆想结局被领导训了,所以情绪激愤,结尾抱怨了一通牢骚。
  加了两周班,我已经相当冷静下来了,赶紧补充一点感想,免得怨气冲天。
  其实,观点没有多少变化,但不必说得那么决绝。
  关于武侠小说没落的问题,不受欢迎的问题,根源还是作者和读者认知不同。
  很多作者,受到金庸等大家的影响,可能把武侠小说当成文学来写作了。
  实际上,从武侠小说诞生起,99%的读者,都把武侠小说当成娱乐商品在消费,也就是所谓的爽文。
  剩下的1%读者,估计现存的武侠作者,都是从里面诞生的。
  他们可能觉得,武侠小说跟宣传的那样,是一种承载着文学性、文化性的题材,值得耗费时间去创作。
  那么首先,什么叫文学性?
  优美的辞藻,流畅的文笔,生动的描写,叫做文学性么?
  不,这些叫文字技巧,与文学关系不大。优秀的网络小说里,文字技巧好的,文笔好的,都不亚于真正的文学。但很多很多网络小说,并不因此具备文学性。
  文学性和文字技巧是主次关系,后者或多或少是由于前者而诞生的。
  中国人一般认为,文学性就是“文以载道”,借用作品,传达道理,来教育、指导读者。这是一种典型的儒家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到每个中国人心中了,所以我们上学学语文,一定要做阅读理解。
  其实,真正的文学性是什么呢?和所有文艺形式追求的都是一样,它的本质是美学,追求美感。
  文学并不是为了教育。《洛丽塔》的作者就曾说过,他从来没想讽刺人性的欲望,也没想写一本反面教材来警示世人,他写这本书,不过是想表达:病态的爱恋一样能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这本书的流行,跟武侠小说的流行,基本雷同。人们趋之如骛,是为了读里面的18x情节,获得某种快感。读完了之后呢,负罪感又使他们,不得不给这本小说冠以一个合理的名目:作者是想讽刺人们那些变态的情欲!
  然后,作者君亲自出来打脸了。
  所以说,这个玄乎的“美感”到底是什么呢?
  说白了,就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触。审美,就是审不同。
  文学最忌讳的,就是重复别人写过的主题,一点新的创见都没有。
  拾人牙慧,重复别人的工作,这是没有美感的。(可惜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
  杜甫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差不多是一个意思。
  说到杜甫,就拿诗词举例。诗词是浓缩的文学。唐宋时代,诗人词人何其多?诗词作品何其多?但我们一谈诗词,就是那么几位大家,说他们开文风,开新派,不同俗流,才配是大诗人,大词人。
  宋词里面,不乏伤春悲秋的,无病呻吟的,或者专写男女爱慕之情的。这些人也有很多是遣词造句,堆藻用典的高手,“文笔”不可谓不优美,可他们大多埋没在历史的沧浪中。
  因为他们的主题套路,没有新意,也就没有了文学价值,美学价值,注定要被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们完爆。
  所以不要觉得,文笔好,词句优美就具备了文学性,
  换个角度来看,文学性,是一种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
  大概十几年前,有一种论调说:文学已死。这大约只考虑了“文以载道”和“文字技巧”两方面,是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明白道理,获取知识,越来越不需要文学,而是需要逻辑和实践(还有知乎)。文字技巧,这种传达想法,表达内容的原始方式,也会随着其他载体的进化渐失光彩,比如我就更喜欢看动画。
  但是文学性,创新精神,还不到消失的时候,所有文艺形式均是这样。
  回到武侠小说上,武侠小说有没有文学性呢?
  很多小说都有,金庸有,古龙也有,所以他们写消遣小说,写“青少年毒害”,还能被主流舆论所接受。
  我没看过几本古龙,就拿金庸来说。金庸小说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他无与伦比的创新能力。
  无论是立意构思的创新,还是形式内容上的创新,也无论是文以载道上的创新,还是追求美学的创新。金庸始终在不断地突破自己,不断地标新立异,塑造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
  从立意上,他从早年描绘的“儒侠救国”到后来的“民族大义”,再到后来的“反民族主义”、“正邪难分”、“人性恶”到最后的“反武侠”,一直都在改变。
  在美学上,金庸主要以塑造人物和构造命运来实现它,民族矛盾带来的憋屈感,复仇带来的发泄和复仇之后的空虚,命运误会带来的痛心,权财使人性扭曲的恐怖,这些是旧派武侠小说里得不到的体验。
  当然,现在再写这些,未免就老套了。但变化时代、主题和角度,还是能写出不同的新意。
  内容上,金庸的创新能力就不用多夸。例如各种文艺和武术相结合的创意,“无招胜有招”、吸取内力、斗转星移这些新的概念,人物例如段誉、天山童姥、东方不败、韦小宝之类,大抵也是在他写之前,其他人想不到,也不敢写的角色。
  甚至,在文笔描写上,金庸都能写出创新来。金庸的文字并不华丽,但所谓文笔,本来就是表达意思的技巧,让人感受不到文字的存在,却能清晰地感受到故事,这才是最高境界。
  随便举两个例子,《天龙八部》里,天山童姥教虚竹武功时,说:“你宁可自己受伤,也不敢压我,总算对姥姥恭谨有礼。姥姥一来要利用于你,二来嘉奖后辈,便传你一手飞跃之术。”
  一般作者写教武功,直接写“姥姥传你一手飞跃之术”就完,金庸却还在前面加了这些话。这就叫角色的语言特色,天山童姥这么说,凸显出她的高位和骄傲,凡事都得有名有份,不能让晚辈觉得,自己是在求他练功一样。
  还有鸠摩智进攻天龙寺的时候,枯荣和尚说:“外魔来时,若是吾等道浅,难用佛法点化,非得出手降魔不可,该用何种功夫?”也是简简单单一个问武功的情节,特意用这样的语句来表达。
  这样写出来,像是一道考试背过的题目,可以给人感觉,这个经典的题目是他们在修行之时,肯定思考,必须思考过的,所以他才会这么问,被问的人也才不假思索地答出来。无形之间,塑造出了“天龙寺”这个组织的“企业文化”,有一种什么样的理念,一直在支撑他们的信仰。
  这样的桥段,金庸小说里比比皆是。这种透过语言特色,或者不经意的细节,来隐藏巨大信息量的笔法,给了文章极大可挖掘的深度。而且,也生动地把人物“立”了起来。
  在别的小说里面,我很难看到这种独具一格的匠气。(不过京都动画很擅长玩这个)
  况且,金庸擅写大段人物对话,从对话里还原剧情,甚至有《雪山飞狐》这种构思精巧的对话小说,虽非原创,但引接到武侠这个题材上,也焕发出了完全不同的体验。
  文笔和文字技巧,不能称为文学性,但是文学性的反映,金庸有一颗创新的心,所以,创意也从内在的主题,渗透到了表层的技巧上。所以说,金庸小说,某种程度上,可以被叫做文学作品。
  当然,人们爱看的不是这些,而是代入主角后的刺激,爽快,“以武犯禁”带来的高人一等。
  武侠小说因为金庸、古龙,变成了一个矛盾的题材,金庸赋予了它文艺色彩,创新的活力和大量“掉书袋”的丰富内容,古龙赋予了它现实意义、思考深度和古式文风带来的美感。
  结果呢?读者们,爱读金庸,大多是因为大男子英雄主义,各种奇遇、紧凑的剧情,(无意间)扮猪吃虎的桥段,和各种美女的恋爱过程。爱读古龙,是因为帅得爆表的角色和逼格无敌的人名、台词和文笔,还有日式风格的决斗场景等等。
  大多数人读武侠小说,或者其他娱乐小说,是想获得不同的人生体验,而且得是超过现实的体验,满足欲望,释放压力。无论如何,代入感必须是第一位。
  人的欲望,很简单,主观带来的欲望——区别感、好奇欲、占有欲;肉体带来的欲望——食、色、睡眠。
  一个群友玩《侠客风云传》说的,别说女角色都是q版,就是一堆马赛克,我也能攻略给你看!
  娱乐小说,本质是服务业,作者不能不考虑读者的感受。作者越来越迁就读者,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大家都吐槽龙傲天、风傲天,实则最爱看的还是这些,虽然有的人会感到羞耻,不过人们对待自己,永远是最宽容的,小说的主角,也只是小说世界里自己的一个马甲嘛。不光中国的网文,读过轻小说的都知道,日本与咱们半斤八两,《魔劣》这种男主角装逼到令人发指的小说,很多人还是口嫌体正直。
  武侠小说也是娱乐小说。纵使在大师手里,它能写出一定的“文学性”,但读者们追捧它,也只是因为它的爽快和刺激。
  更别说,金古同时代的一群作者,缺乏创意,缺乏气魄,只能把纠结的男女关系翻过来覆过去的写,你ntr我,我ntr你,这种作品以前太多,败坏了武侠小说的名声。
  这个时代,大家自我意识增加,对恋爱有精神洁癖。除了个别癖好者,谁都不想被ntr。
  也难免有的人“谈武色变”了。
  加上电视、电影、动画、漫画、游戏等载体的兴盛,小说还想保持娱乐性,需要做到其他领域做不到的事情。而真人武打加上几十年前的特效,就能展现出武侠小说里的场景,人们想看(玩)武侠,没必要读小说。
  现如今流行的网络小说,天马行空,打起来秒天秒地,翻拍成电视剧,只能“斗气化马”,不尽人意。所以,网文里面绚烂的想象,越拔越高的实力体系,也是一种在维系自己独立性的进化。
  最重要的,小说能带来除了游戏以外,其他载体都不具有的代入感。无论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小说,读者都是把它们当成第一人称。人物心理的描绘方面,文字也更有优势。
  明白这些,武侠小说也并非不能写。
  只要舍弃那万把字主角还没出场的拖拉节奏,舍弃一切令人憋屈的剧情,主角的爱情坚持“宁可后宫也不能有第三者”,每一章都必须具备的装逼桥段,创新一点的武功体系,逼格满满的反派,加上适当的坑和推理。
  而且,“以武犯禁”超越规则的爽点,太落后了,本质是一种隐士思想。现在的爽点,都是讲究自己制定规则,让别人活在自己的统治下。武侠小说应该学习这一点,不要动不动就退隐江湖,最好主角结局当上皇帝盟主神马的。
  我相信,做到这些,武侠还是会有人看的。虽然人们有更好的选择,但总有怀旧党嘛。
  可惜,我们的武侠小说作者,大多是这样的:
  1.哇,只要能写出金古一样的文字,就满足了,剧情人物神马的,直接照搬经典作品就行;
  2.我的目标就是以假乱真,穿插历史,让我的角色和历史人物多互动;
  3.我要写一个大阴谋,写一个大推理,等到揭露的时候,你们一定会惊讶的;
  4.金老师古老师的文笔还不够细腻,我要更加赋予它美丽(深刻)的词句,诗画(江湖)般的意境;
  5.金老师掉的书袋、bug错漏太多,换我来,一定要更考究,更准确;
  6.小说思路还可以更广阔,可以把更多的国家、组织、行当、学问,都融进武侠世界里;
  7.传统武侠的江湖体系有问题,一帮人光打架不赚钱,要把它写的更合理;
  8.武侠小说的深度还可以再挖掘!要写出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
  ......
  有一个作者,有为来求爽快的读者考虑过吗?没有,你们只考虑自己,陶醉在虚假的文艺世界里,考虑自己怎么掉书袋,怎么修饰文辞,怎么绞尽脑汁地寻求内涵。
  是的,其中有很多条,的确符合“文学性”的创作。但作者完全忘掉了,自己是在写一本娱乐小说。
  文学作品追求的是美感,追求与众不同的感触,重点应该放在创新。
  娱乐小说,或者说爽文,恰巧相反,它追求的是快感,快感都是重复的,相同的。读什么样的爽文,就是为了获得什么样的爽快刺激,重点得放在爽点的渲染上,而不是瞎动它,改变它。
  想在娱乐小说里加点文学性,可以。但先得保证娱乐性,再谈其他的。
  想想前辈金老师是怎么做的,他写《鹿鼎记》结语,特意道歉,这一本书让有的读者丧失了代入感,深感歉意。可见此前的十三本小说,金老师一直在以满足代入感,服务大众为首要任务。
  然而,金庸毕竟是一位娱乐大师,哪怕他自感惭愧的《鹿鼎记》,主角的天生好运、女人缘和多重的高位身份,仍给与了许多读者代入感,甚至还进化成了后宫流、痞子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爽文。
  若仅仅考虑娱乐小说的“文学性”,读者也只好告辞。剩下一群武侠作者,还在互相吹捧:“哇,你的文笔好好!”“哇,你写的历史好还原!”“哇,你写的情节好巧妙!”
  也许有那么几个路过的读者,读了以后,感受到了所谓的“文学性”和深厚的“笔力”,赞叹一番。可他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读起来不爽,然后下定决心,再也不读武侠了。
  失去了真正的读者,武侠作者还有什么?一点虚荣心罢了。
  其他题材,仙侠、玄幻、奇幻、都市等等,或者各种流派,穿越、系统、无限、重生等等,都从武侠中破茧而出,汲取了武侠小说的娱乐精髓,把金氏奇遇、古式逼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它们才真正传承了武侠小说。
  而传统武侠,只继承了一个外壳。
  所以,真的不必执着于写传统武侠,上面那些题材流派,一样都是武侠小说,还比传统武侠更正宗。它们的诞生,正是因为把“武侠小说”按娱乐主旨走下来的必然结果。
  这个好时代,为了让人们更好释放压力,网文底线放得很宽,更没必要强调什么寓教于乐的遮羞布,保证爽感就行了。
  其实武侠小说的黄金时代,也不过是个错觉,为了宣传,强调现实意义,模糊了娱乐和文学的边界,让很多人感觉门槛降低,通过武侠也能接触“文学”。
  现在人们越来越务实,越来越清醒,知道把握主题,区分类别,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正统文学一直经久不衰,娱乐小说也越来越繁荣。武侠小说这种夹生四不像的存在,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作为过渡,帮助建立起了如今的娱乐文学帝国,可以功成身退了。
  。
  《浊世清欢》无错章节将持续在18书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18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