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2011年4月(三)
作者:YKCA      更新:2021-01-07 05:11      字数:2429
  2011-4-6
  基督教的分立-通史(7)
  •空间
  从650年开始,阿拉伯人开始组建自己的海军,并且凭借着优秀的船只开始在地中海上同拜占庭进行有力的争夺,655年的桅杆之战让拜占庭的海军彻底瓦解,664年,君士坦尼斯二世前往罗马拜会教皇,并进行了大肆的掠夺以制作武器,但在叙拉古被阿拉伯人截获,运到埃及售卖。四年之后,这个皇帝在浴室里被谋杀。670年,阿拉伯人开始攻打君士坦丁堡,在希腊火的帮助下,君士坦丁堡一直没有被攻下来。
  717年,新皇帝利奥三世即位,在天气与保加利亚人的帮助下,718年成功击溃了阿拉伯人。基督教本身是反对偶像崇拜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习惯于面对着耶稣或玛丽亚的像进行祈祷。利奥三世掀起了一场反圣像运动,这场运动遭到了包括罗马教廷教皇格利高里二世在内的反对,但拜占庭并未妥协,并收回教会赖以生存的土地。由于形势所迫,罗马教廷不得不开始独立:拥有自己的武装与人事任免,积极的同边境的伦巴德王国进行沟通,但是成效并不明显。直到751年伦巴德的艾斯图尔夫国王进攻罗马,教皇史蒂芬二世得不到任何支持,包括拜占廷,他不得不做出了一件标志着罗马教廷彻底脱离拜占廷的事情-求助于法兰克王国。
  又来到了一个让人熟悉的地方,记得看了一期非诚勿扰,有个优质男说他对于曾经的过去记得不怎么清晰了,我不是幼稚男,倒是对于过去记得很清楚。这里让我想起了大概八年前的这个时候,银行的大堂已经不是今年的这个样子,我们在楼下等着师兄下班,然后随他一起去他的蜗居住一晚,这还真的算是蜗居,一张单人床上睡了我们两个大老爷们,第二天还要跑到宣武门去,好像就是宣武门,记得不太清楚了。当天聊了些什么记不清楚了,只记得随后他马上要去mc面试,搞得很紧张的样子。我们都是从当年这么一点点的过来的,现在的风景似乎要告诉自己未来自己能做的仿佛越来越渺小或者不可能,一种长跑过程中的嗓子发干﹑喉咙发甜的感觉,历史的历程告诉我们其实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2011-4-7
  欧洲面貌的改变——通史(7)
  •空间
  先说法兰克人,是日尔曼人的一支。268444。595世纪末,在克洛维一世的努力下,他们征服了罗马统治下的大部分高卢,7世纪末,墨洛温皇室成为了名义的君主,也称之为懒王,行政权利被所谓的宫相所掌握,宫相的职位是世袭的,实际上就是没有国王称号的国王。各个微小的城邦所割据的时代在赫斯塔尔的丕平成为宫相之后结束,687年开始逐渐统一各个分裂的小国。而最著名的就是732年,丕平的私生子与继承人查理马特尔成功的抵御了***之潮,开创了属于法兰克的王朝,随后用了全新装备的法兰克骑兵(马蹬﹑马嚼子﹑马鞍﹑马掌)在战争中越来越难以战胜,骑士最终成为了贵族的一员。由于马特尔的虔诚与战场上的才能,739年教皇格列高里三世请求法兰克王国帮助罗马对付伦巴德人,但遭到了拒绝,因为伦巴德人正在帮助法兰克在高卢南部对付阿拉伯人。随着查理马特尔死于741年,751年他的儿子丕平直接篡位成为皇帝,并得到了教皇扎卡赖亚斯的认可,教皇的认可让丕平很开心,这也导致了753年教皇史蒂芬希望伦巴德人停止侵略未果后,求助于法兰克得到了大力支持。丕平得到了教皇的认可,教皇也第一次站到了之前认为未开化的法兰克的土地上。756年,法兰克彻底收拾了伦巴德人,并夺回了所谓罗马教廷(其实是拜占廷)的土地。768年,26岁的查理即位,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查理曼大帝,他所处的时期帝国的版图不断扩大。西南方向他把***赶到了巴塞罗那甚至更远,北面达到了北海与波罗的海,向东进入巴伐利亚与多瑙河中央盆地,打败了拜占庭的老对头阿尔瓦人,东南方向伦巴德人还在固执的攻打教皇,774年彻底被收拾了,查理曼大帝自封伦巴德国王。
  此时781年查理曼大帝面对着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的提议:君士坦丁六世的寡母艾琳提议与法兰克国王的女儿联姻,查理同意了。随后艾琳入侵意大利南部的公国贝内文托,被查理给打跑了。艾琳随后发起了普世教会会议,要废除六十年历史的反圣像禁令,从而消除拜占庭与罗马之间的神学争论,让查理很不爽的是这个会议压根就没让他或者他的主教们参加。
  艾琳在797年更是变本加厉,在同自己的儿子吵翻后,她谋朝篡位,弄瞎了儿子以后宣布自己为拜占庭的皇帝。罗马的教皇利奥三世厌恶的看着事态的发展,很明显罗马帝国已经没有真正的皇帝了。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圣彼得教堂上正式加冕查理为罗马帝国的皇帝,罗马教皇的忠诚正式从东方转移到了西方。811年,查理皇帝正式得到了拜占庭的承认,艾琳已被废黜,她的儿子尼斯方鲁斯在对抗保加利亚人的战斗中身亡,继任者迈克尔一世朗卡比签署了条约,承认东西方同时两个皇帝的存在。整个欧洲进入到了新的时代
  2011-4-10
  大唐的盛世-通史(7)
  •空间
  606年,戒日王登上王位,并赶跑了白匈奴统一了北印度。这个信仰佛教的国王建立了兴盛的佛学院,不久迎来了来自远方的求学者-玄奘。但不管怎么说,印度教仍然是印度的主流,戒日王埋下了日后覆灭的种子,当国库空虚的时候他就用国有土地来发工资,印度的种姓制度根深蒂固,佛教只被少数富有阶层所信仰。当戒日王发现婆罗门要对付他的时候,他逮捕了500个婆罗门,但又宽恕的释放了他们,647年,戒日王为自己的宽恕付出了代价,他被他的军官们谋杀。随着戒日王王国的覆灭,南方各王朝的影响力逐渐增加,印度教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印度教的吸引力存在于他的多样性,这对于分裂的国土与短暂的权利是最合适不过的,印度教适应所有的阶层,所有的理解力,所有的个性。他倾向于吸收﹑同化而不是攻击与其他不同的甚至是敌对的信条。成为了一种超越宗教的东西,成为了一种容易体查到的印度社会的框架,在这个框架内,不同社会背景﹑不同信仰﹑不同阶级以及所受教育不同的人们各自走着不同的道路,但他们在一个文化中团结在一起,这就是种姓制度。印度佛教只在印度世界的边缘还保持着独立宗教的特征-斯里兰卡﹑缅甸﹑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