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作者:慕容锦轩      更新:2021-01-04 12:21      字数:4112
  崇祯脸一沉:“当兵吃粮,仍天经地义之事,我前线将士为了贵国流血流汗,贵国还吝墙一点钱粮,世上岂有如此荒唐之事。”
  赵可大急,脱口道:“即如此,能否请皇上召回天朝大军?”
  袁崇焕大喝道:“大胆,我天朝大军岂是尔等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赵可将头磕得咚咚作响:“陛下息怒,各位大人息怒,非是敝国大胆,委实是敝国再也无力支付大军费用,所以不得已才请陛下召回,还请陛下垂谅。”
  崇祯倒是没有想到安南宁愿独自面对张献忠的压力,也不愿明军再待下去,这也难怪,这支明军在安南境内虽然对张献忠有威慑作用,但每月为此付出十几万两的军饷,代价实在是太大,如果再这样下去,安南郑氏政权不用张献忠攻打,自身就要被财政拖垮。
  面对口口声声请求天朝垂谅地安南使者,大明众臣都有点不知所措,崇祯放缓了口气,道:“即如此,安南可否独力对抗贼军?”
  赵可连忙道:“张贼只是火器犀利,这次小使前来正是想向天朝求救,如果天朝能够提供一批火器,敝国愿意掏钱购买,有了火器,敝国一定可以和张贼抗衡。”
  赵可一说完,平达力也嚷道:“正是,大明皇帝陛下,小使也是想求购天朝火器,天朝李自成残余势力逃入敝国境内,敝国有心替天朝清剿,只是他们手中的火器非是敝国能挡,还望天朝能够卖给敝国火器,替皇帝陛下将这帮余逆全部剿灭。”
  平达力显得比赵可奸滑得多,口口声声咬死缅甸是替大明清剿余逆,而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安南反而是由天朝帮着郑氏抵挡贼军,两国之事类似,说法却完全变了一个样。
  到此两人的来意才完全公开,竟然是为了要向大明购买火器,缅甸和安南一样,无论地利,人和都要远大于对手,唯一顾忌的是对方手中地火器,有安南的前例在先,缅甸自然不会蠢得向大明借兵。若能够购买到火器,不但可以将进入缅甸的前明势力消灭,自身的实力还能大大增长,自然划算。
  而安南交给大明的军费已达一百五十万两之多,如果用这笔钱来购买火器,相信早已将张献忠平了,缅甸使者一唆使,自然也就动了心。
  崇祯向袁崇焕使了一个眼色,袁崇焕已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火器肯定不能卖给对方,真卖给了他们,残明和张献忠这两枚棋子等于废了,只是对方已是属国,皇帝并不好开口拒绝。
  袁崇焕哈哈一笑:“不知两位需要什么火器?”
  平达力以为对方同意,顿时大喜:“敝国需要火枪、大炮,还有那种丢出去马上能炸响的掌中雷。”
  赵可连忙在旁如鸡啄米般点头:“正是,正是,敝国也需要这些东西。”
  袁崇焕正要拒绝,宋献策已在一边抢过道:“好说,好说,即然你们都是大明的属国,如今有事求到朝庭,朝庭自然没有不允之理,这些东西完全没有问题,没有问题。”
  崇祯听得莫明其妙,连忙咳了数声,宋献策却是充耳不闻,袁崇焕更是连扯了宋献策几下衣服,宋献策理也不理,自顾自得说了下去。
  两人听到自己所求的东西轻易办到,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平达力看着宋献模样丑陋,担心有假,疑惑的道:“这位是……”
  赵良极在旁边补充:“这是我大明门下省侍中宋献策宋大人。”
  平达力自然知道大明门下省侍中相当于前明的宰相之职,心中顿时大喜,向宋献策鞠了一躬:“多谢宋大人。”又向皇帝拜道:“多谢皇帝陛下。
  崇祯知道宋献策不是鲁莽之人,此举必有深意,强奈着没有打断他们的谈话,向两人道:“即如此,两位来使可以下去了。”
  两人又向皇帝拜谢了一翻,还向殿中的众人作了一个揖,才欢天喜地的下去。
  两人一走,马维就张开大嘴嚷道:“侍中大人,你太鲁莽了,火器事关我军机密,岂容许卖出去,万一日后这些属国拿着我国卖出去的火器攻打边境,这是责任你如何能负?”
  宋献策微微一笑:“马大人,不用着急,本官自有道理。”
  崇祯沉着脸:“宋爱卿,你未得朕吩咐,私自答应外国使节火器之事,若不能讲出道理,朕非对你重重处罚不可。”
  宋献策不慌不忙的道,“万岁,火枪、火炮是否是我国独有?”
  崇祯愣了一下,还没有回答,宋献策已说了下去:“当然不是,据臣所知,北方的俄夷就使用火枪,而我朝之前的火器部队更是聘请了西洋人来作教官,可见西洋人的火器比前明还要精良,即如此,又何必保密,朝庭从安南身上所得甚多,缅甸又在今天正式成为大明的属国,若是拒绝,未免会让各个属国寒心。”
  马维兴不悦的道:“侍中大人糊涂了吧,莫说前明,就是西洋人也没有哪国的火器能和我大明相比,如果因为会让属国寒心,就不顾自身的安危,买出最精良的火器,这又作何道理?”
  宋献策狡滑的一笑:“马大人,谁说我要买出最精良的武器,我答应了他们买出火枪,大炮,可没有说买什么样的火枪,大炮,你什么时候见过中原买过西方那些番人最好的货物。”
  无论是丝绸还是瓷器、茶叶,最好的东西当然是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宫,次一级的物品才是给王公大臣,富商巨贾使用,只有第三等的东西才会出口,宋献策这么一说,众人都是恍然大悟,回过神来。
  崇祯想了想还是否决:“不行,如果为了几个小国单独生产出次品来,对工部的资源浪费太大,如今工部要全力支持安京铁路的建设,又要在西安开始铺设电网。若是各位还没有用上电灯地官员都愿意继续点着蜡烛过日,朕倒是可以答应。”
  自从皇宫安装了电灯以来,各个大臣见到了电灯的好处。自然都想自家都能用上电灯,只是电机好办,灯炮也好办。工部电线生产的度却远远赶不上需求。电线地外面都要用上紫胶来作绝缘。而紫胶用途广泛,单是用在各种型号蒸汽机上的紫胶就占了产量的一大部份,只要小部分紫胶能用来生产电线。
  虽然朝庭又下令扩大紫胶虫地养殖,但效果也不是马上就能显现出来,从皇宫中第一次安装电灯已过去了大半年,现在连长安朱雀街。朝庭高官云聚地地方,还只有一边地府第接进了电。
  皇帝这么一说,那些家中还没有装上电灯的官员顿时急了,尤其是朱雀街上没有用上电灯的官员更是激动。每当入夜,眼看对面伸起一盏盏明亮的灯光,而自家却还在点着蜡烛,如何还忍得住用不上电灯的日子。
  一个个嚷了起来:“万岁,臣以为不可答应卖出火器给安南,缅甸。”
  “是啊,这些国家都是喂不熟的白眼狼,卖火器给他们纯粹是自找麻烦。”
  听到众人一片反对地声音,宋献策毫不紧张,大声道:“启禀皇上,臣说卖给他们火器并不需要耗费工部的资源,也不需要工部花时间另做。”
  众人一听,顿时都默不作声,崇祯疑虑的道:“那爱卿从哪里弄来火器交给他们。”
  宋献策得意洋洋的道:“臣自有方法,皇上,臣听说皇上亲自编连新军以来,京师三大营已经更换新式火器而他们淘汰下来的旧火器,辰可是听说没有人要只是堆在仓库里,不知现在这些火器可还存在。”
  一名工部官员站了出来,道:“禀侍中大人,这些火器质量太差,威力又小,工部本有意将这些火器回炉重造,可是现造出来的钢材品质还不如直接从铁矿中提炼,就停止了回炉,如今大部分还封存在工部的库房里。”
  崇祯顿是谪笑皆非,知道宋献策是打这批火器的主意,众臣也都明白过来,一个个都对宋献策佩服不已,果然不亏是侍中大人,就是精明。
  宋献策转向众人,大声道:“如果本官提议将这批火器提出来卖给安南,缅甸两国,各位可还有什么意见?”
  工部先言:“若大人能将这比火器全部卖掉才好,这批火器数量众多,占了工部大量仓库,大人要卖,至少帮工部清理了仓库,工部上下对大人绝对支持。”
  其他人也一个个摇头:“侍中大人高见。”
  “本官没有意见!”
  “本官没有意见!”
  唯有礼部的赵良极迟疑了一下:“侍中大人,如此不太好吧,天朝岂能将这批废品卖给属国,如果传了出去,岂不惹人耻笑。”
  不等宋献策反驳,工部的官员先站了出来:“赵大人此言差矣,这批火器可是我朝京城三大营所有之物,如何能说是废品,大将军炮、突火枪、铁铣威力惊人,大明肯将如此重要的火器卖他们,保证会让他们高兴的合不笼嘴。”
  不等工部说完,户部的官员也站了出来:“是啊,是啊,这可是我朝之前最精锐的火器营,鼓车、火箭车的威力就不用说了,还有子母铳、虎蹲炮、红夷炮、佛郎机炮……这些可都是精品。”
  赵良极心里嘀咕,既然都是精品,那工部还用回炉制造干吗,还嫌回炉出来的钢材品质不好,不过,大家都同意卖,他孤掌难鸣,也不好再反对。
  见如此,崇祯马上拍板:“那好,朕就同意宋爱卿的提议,将封存的前明火器营所属火器全部提取出来,以供安南、缅甸两国购买,各位爱卿,你们谁愿意负责此事。”
  众人一下子面面相觑,这明显是个坑,虽然对方不一定会现,但自己心里上总过不了这个关,一时谁也不愿接口。
  李淮庸站了出来:“万岁,臣愿意负责此事。”
  崇祯点头:“不错,李爱卿是礼部侍郎,由你出面正是合适,只是此次事关火器地买卖。还需要一位兵部的官员才好。”
  皇帝说完,开始用眼光扫向兵部各位官员站立的位置,马维兴是兵部尚书。由他出面未免小题大作,扫到张身上时,皇帝眼睛却是一亮。张是前明神机营地统领。如今在大明担任兵部侍郎。正是合适人选,开口道:“张爱卿,兵部就由你负责如何?”
  张连忙出列,伏下身来:“万岁放心,臣一定将此事办得妥当。”
  皇帝点了点头:“朕相信你,下去吧。”
  “诸位爱卿,还有何事启奏?”
  崇祯再问了一遍,众人都无言语,向王晨恩点了一下头,王晨恩顿时扯开嗓门大喊:“退朝。”
  文武百官顿时轻松下来,开始退出大殿,赵良极刚迈到下面的广场上,几名侍卫已追了上来:“赵大人,等一等,皇上还有事向赵大人相询。”
  今天的朝会可以说是比较久,现在中饭时间早已过去,众人都是饥肠露露,刚才在朝会上先是接见安南,缅甸两国使者,接着是议论向两国出售火器之事,众人有事在身,倒也不觉得饥俄,此时轻松下来,赵良极只感到腹中如雷鸣,只是皇帝相召,再饿也得去,赵良极只好收起向外迈开的脚步,随着侍卫向后宫中走去。
  皇帝接见他的地点是在御书房,御书房位于太和殿旁边的憩园附近,赵良极从憩园走过时,憩园已非盛夏时荷花盛开地场景,荷塘中一片惨败的景象,憩园中间的亭中却仍有几名红衣女子在嘻闹。
  赵良极不由摇了摇头,皇帝若是到御书房时多半会从这里经过,但自从去年纳了两名宫女为妃,再无别的举动,这几名女子如果是想引起皇帝地注意,恐怕注定是无功了。
  赵良极打量了几眼,只觉得亭中一名女子极美,容貌还有几分熟悉的样子,衣着也最为华贵,却不象是皇帝嫔妃,心中有几分奇怪,这个女子他分明没有见过,何来熟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