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作者:慕容锦轩      更新:2021-01-04 12:21      字数:4178
  另一些人则急匆匆寻找自己地名字,有的人看过一遍还不死心,又看第二遍,第三遍,实在找不到自己的名字才算死心,垂头丧气的走开。
  黄宗羲等人挤进去时,前面地人已看得差不多了,没等黄宗羲站稳,黄宗炎已跳了起来:“哥,你中了,你中了。”
  黄宗羲看似不在意,心中也是紧张万分,听到黄宗炎说自己中了,急忙朝皇榜上看去,只是扫了几眼却没有扫到,连忙道:“哪里?”
  黄宗炎指着榜单:“在那里,快看,你名列第四。”
  黄宗羲虽然自付才学,但这次所考,除了策论外全是新学,他也是没有接触过,全靠自己自学,也不知自己所学到底如何,并不寄希望考得太好,查名时是从后面开始所看,没有查完自然看不到。
  他抬头向前面看去,果然第四名赫然写着黄宗羲的名字,黄宗羲心中欢喜,努力抑制住自己的喜气,道:“快查查你自己和顾兄,周兄的名字。
  过了半刻,在中间也找到了周延祚的名字,众人都兴奋起来,他们一共四人,如今已有二人高中,再查,顾杲和黄宗炎的名字却是没有了,顾杲不死心,再三看了数遍,才象浑身抽完了劲的软了下来。
  黄宗羲连忙将他扶住:“顾兄,不必如此,今年不行还有明年,你现在只有二十五岁,至少可以连考五年,又何必着急?”
  黄宗炎也没有考中,倒是不怎么着急,他现在才二十二岁,还有八年可考,向周延祚道:“周兄,为庆祝你高中,今晚就在状元楼摆酒宴客怎样?”
  周延祚掩不住满脸喜气:“好,好,今晚我请客,咱们不醉不休。”突然又反应过来,“不对,太冲兄高中第四名,要请也是太冲兄请,轮不到我。”
  “又非是前三甲,第四名和第四十名根本没有分别,周兄行囊颇丰,今晚由你请,明天我再请就是。”
  “对,你们一人请一次才对。”顾杲伤心了一下,想到现在不必象以前一样等上三年,明年还有机会,推开黄宗羲的搀扶,重新振作起来。
  旁边一个胡子花白的老者突然大哭起来,倒是把四人吓了一大跳,有几人窃窃私语。”这不是宋老先生吗,听说他是万历年间的举人,从万历到天启,崇祯三朝是每次必考,就是不中,也难为他了,今年之后可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一人不解的问道:“不是还有二年才有年龄限制吗,怎么过了今年就没有机会了。”
  “你看他身上所穿如此破旧,如果三年一次还好,总能凑到路费,他想明年再来也得有钱呀。”
  黄宗羲听得对这位宋老先生大为怜悯,上前将老者扶了起来:“宋兄不必伤心,明年还有机会,这几块银圆就权当明年的路费吧。”说完,从身上掏出了五枚银圆放他手上。
  “不必了,明年我是不会来考了。”老者一把推开黄宗羲,摇摇晃晃的就要离开。
  “这又是为何?”黄宗羲连忙将他快要摔倒的身体扶住。
  老者凄凉的道:“老夫一心想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考上了秀才,又考举人,考上了举人又想作进士,空耗了一生的光阴,本来殷实的家庭也折腾一空,到了新皇登基改革科考还不死心,其实考试那几天,老夫拿到试卷就傻了眼,除了一篇文章,其余卷子都是空白,明年来又有何用?”
  黄宗羲知道他所说也是实情,还是将银圆塞到了他怀里:“既然如此,此举权当回家的路费,拿着吧。”
  五块银圆对于穷人来讲可以作大用,如果只是裹腹,至少可抵一家人一年之饥,老者不再推迟,向黄宗羲道谢之后,才蹒跚离去。
  黄宗羲看着老者离去的身影叹道:“本朝科考对年龄限制大家都觉不近人情,有人少年早成,也有人大器晚成,只是却不知大器晚成者太少,如果不加限制,象此老一样一生都虚耗在科考中,到了老来再后悔就太迟了。”
  三人都点头称是,顾杲自嘲道:“这下好了,我还有五年,如果五年不中也不必象他那样等到老,自去寻一门营生便是。
  放榜之后,士子们暂时放下了关于响尾蛇团黄金的议论,榜上有名之人忙于庆祝,而无名之人则在失意低落中。
  不过,和这些士子怀着相同想法的官员也很多,不同于士子对响尾蛇团获得黄金数量的百般猜测,崇祯将三份情报看过后,随手转送给了三省,三省官员惊讶之余,许多人都打起了小算盘,这可不只是一笔横财了事,这条黄金河每年还可开采出价值百万银币以上的金子。
  按照开拓法的规定,包括十年之内的收益都归于开拓团,响尾蛇团从这次行动中可获得总计三千多万银币的钱财,这笔钱差不多可以再修一条京海铁路,不管是为国为民,还是为自己打算,绝大多数官员都不愿意这笔财富全都落到响尾蛇团和田家手中。
  这天上朝,王成恩刚说完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礼部侍郎李淮庸从人群中闪出来:“启禀万岁,臣有本启奏。”
  “讲来。”
  “谢万岁,臣先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了。”
  崇祯心头纳闷,有什么喜事我怎么不知道,不过,听到是喜事,心头还是很高兴:“朕有何喜事让爱卿道贺?”
  “臣要贺的仍是响尾蛇团在北方获得大笔黄金之事,臣无能,不能完成打通与俄夷商道的重任,愧领了皇上的封赏,幸得皇上高瞻远瞩,设立了开拓团,不但为我朝开疆拓土数千里。就是此时响尾蛇团所获得黄金之数也远超过一般贸易所得,臣焉然不贺。”
  听到李淮庸提出黄金之事,朝堂上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崇祯扫了一下各个群臣地脸色,有点不明白众人为何如此兴奋,咳了几声。朝上才安静了下来。
  “爱卿远去俄罗斯万里之遥。九死一生。虽然没有完成任务,此仍俄夷贪婪所致,非爱卿之过,爱卿受到封赏也是应该,至于响尾蛇团所得到的黄金吗,仍是意外之喜。道贺也是可以,只是对西伯利亚的开发,各位绝不可将希望寄托在再发现黄金之上。”
  西伯利亚虽然有不少金矿,但多是地下矿。想要象响尾蛇团这样获得一条藏量高,又易开采地黄金河,可以说恐怕再也没有可能,朝庭固然可以以此为由吸引民众向西伯利亚迁移,但朝庭却不可象百姓一样,寄希望于在西伯利亚发现第二条,第三条黄金河,崇祯只得预先告诫众人。
  “臣等谨遵万岁之命。”
  “各位还有何事启奏?”
  众人齐声应过皇帝之令后,李淮庸却没有退回去,继续道:“启禀万岁,臣还有下文容禀。”
  “爱卿请讲。”
  “响尾蛇团成员为朝庭找到大笔黄金,功高劳苦,臣以为,朝庭应该重重封赏才对,臣要为响尾蛇团的众人请赏,请皇上恩准。”
  “不错,是该封赏。”崇祯州要点头,又反应过来,“慢来,响尾蛇团找到的黄金是他们自己所有,又怎么成了为朝庭找到,至于这条黄金河,也是十年后才能归于朝庭,到时是否还存有黄金也未可知,朕又如何封赏?”
  李淮庸没想到皇帝会拒绝地如此明显,一时愣在那里,在他想来,这笔黄金收归朝庭理所应当,恐怕皇帝也会如此着想,皇上只是碍于不好推翻自己地决定,只要有人奏请,无不允之理。
  见李淮庸一时无言以对,户部侍郎陈宇走了出来:“皇上,臣有事启奏。”
  “讲。”
  “谢万岁,臣以为李大人所说在理,黄金仍是朝庭重器,断无归于私人之理,响尾蛇团深入西伯利亚近数千里,找到大笔黄金,不可不赏,此笔黄金关系重大,朝庭也不可不收回。”
  崇祯笑了起来,这两人一唱一和,全是为朝庭打算,倒不可喝斥,只是被财迷了眼而已:“信仍立国之本,朕在开拓法里明文规定,开拓团所扩展地地盘,十年之内,一切财产统归开拓团所有,朕不能因为响尾蛇团获得大笔黄金就推翻朕以前的决定,若是如此,朝庭将大失信用,又岂是区区黄金能弥补,两位爱卿所奏,朕不准!”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李淮庸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之色,回道:“万岁,这可不是区区黄金,臣听说此次响尾蛇团获得的黄金之数价值数千万银圆,朝庭一年所入,不过一亿银币,看似不少,但若是扣除官员,军队等巨大开销,加上在建的京海铁路,真正可用来应急的银圆不过三百万之数,皇上,朝庭能动用的银子才1千万哪,还请皇上三思。”
  这样一算,响尾蛇团地所得是朝庭一年可自由支配的十倍之数,在场的文武官员被李淮庸所说吓了一大跳,以前尽管所有人都认为这笔黄金数目巨大,但谁也没有想过巨大到如此地步,居然可抵朝庭自由支配收入的十倍还多。
  这下哗哗地跑出了一大帮官员,跪满了一地:“请皇上三思!”
  众人都眼巴巴的望着崇祯,盼着皇帝说上一句,将响尾蛇团所得收归朝庭,崇祯又好笑又好气,朝庭能动用的银两每年虽然只是1千万银圆,但实际上存银还有近亿银圆,根本不用稀罕响尾蛇团的那笔黄金,若不是怕这么多的存银一下子涌到市面上会造成物价动荡,崇祯恨不得马上将存银的大部分花光。
  崇祯虽然不学经济,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还是懂得,如果国库中的银子太多,市面上的银两必定减少,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反之,如果将国库中的银子一下子撒出去,也会不利于经济。
  现在朝庭所做地就是尽量将预算平衡。在这基础上做几个大工程,慢慢将国库中的存银铸中银币花出去,国库不可一日无银。但存银也不可太多,不过,这种思想要让一直认为国库存银越充足越好的官员们理解还是一件困难之事。
  响尾蛇团这笔钱运回中原。肯定会给全国地经济造成影响。但这种影响将是正面为多。银钱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多是提高一些奢侈品的消费,对普通百如的影响不大,若是收于朝庭,除了使国库地存银增加更充足外,不会有多大用处。为避免经济受到重大影响,朝庭反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把这笔钱花出去。
  崇祯脑子急转,不知该怎样向自己地手下群臣解释这种经济上的事情,即然一时三该解释不了。那就干脆不用解释了:“朕已经考虑过了,人无信不立,何况朕仍天子,决不会对自己所立之法出而反尔,此事各位爱卿就不用争了,何况朝庭存银尚足,各位爱卿大可不必担心。”
  众人想起国库中还有近亿银币的存银,心中松了一口气,起来退回到原位,陈宇是户部侍郎,又是户部银行的行长,对于朝庭的家底自然最为清楚,见皇帝不允,也就退了下来。
  李淮庸却是想不明白,皇帝为何会对这么一大笔钱无动于衷,还不死心,回奏道:“启禀万岁,臣还有话讲。”
  见李淮庸不依不饶的样子,崇祯心头火起,冷冷地道:“讲来。”
  众人已听出皇帝的语气不对,都为李淮庸捏了一把汗,李淮庸却象毫无所觉,侃侃而道:“前元之所以灭亡,仍是思德侯求治心切,对大臣动则杀戳,又天灾频繁,朝庭缺银不得已,再加元人残暴,年年加饷,百姓苦无活路,才纷纷造反,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皇上若任由这大笔黄金留落民间,日后有事而国库无银,则悔之晚矣。”
  “混帐,你把朕比作什么?”崇祯听得气闷无比,不由猛拍了一下龙椅。
  李淮庸才知道自己一时口快,不小心把皇帝和前元皇帝相比,可以说是严重冒犯了皇帝,却是脖子一梗道:“皇上英明神武,自然可以不在意区区数千万银币之财,可是后世子孙未必有皇上之才,若能留下此笔钱财给后世子孙作急用之所,后世之孙必定会感恩皇上的思谋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