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作者:
慕容锦轩 更新:2021-01-04 12:21 字数:4066
见到皇帝含笑点头,柳敬亭才确认下来,忙跪下谢恩:“微臣谢万岁!万岁!万万岁!”
“好了,今日之事到此为止,你们都散了吧。”
“谢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行礼完毕,鱼贯而出了凉亭。
周凤梧走在最后,还想再劝一下皇帝,只是没等张嘴,崇祯已猜到他的用意:“爱卿放心,朕心中有数,朕从战场上千军万马都走了过来,难道还怕坐一场并无多大风险的火车吗?”
听皇帝如此一说,周凤梧要说的话只好咽到了肚子里,皇帝可不是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皇帝,如何行事,又岂是大臣所能限制。
转眼之间,凉亭中就只剩下崇祯和田婕妤两人,刚才无论大臣们说什么,田婕妤都在后面静静的听着,隅尔替皇帝添着茶水,还替皇帝捶捶肩膀,田婕妤已习惯性的溶入皇帝的婢女角色中,即使是崇祯给她加封为婕妤也丝毫未变。
“你想不想明天和朕一起去天津?”崇祯突然开口对田婕妤言道。
身后正在按摩的小手停顿了一下,马上又恢复了正常:“皇上让妾身去,妾身就去。”
田婕妤的反应果然不出自己所料,崇祯暗暗自嘲了一下,正想开口道那就一起去吧,突然想起若是只带田婕妤,不带高桂英、田玉珠她们一起去好象不妥,可是真带那么多人显然不合适。
“算了,明天朕自己去吧。”崇祯的言语中顿时有几分萧瑟。
“是。”话虽然简短,但崇祯还是从中听到了几分失落之意。背后的纤纤玉手突然加大了几分力度。
“这火车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现在才数百里的距离,以后全国都铺上了铁路,可以日行千里,朕一定带你到各处游玩一遍。”皇帝此话更象是安慰居多。
第二天,崇祯在一行大臣的簇涌下,带着数百名侍卫出了城门,来到了新修好了火车站台,铁路并没有修进京师城,而是在离京师南门五百米左右的地方就停止,现在的京师城只占了原先北京旧城北部的一部分,不到以前一半大小,崇祯已有意将京师扩建,自然没必要把火车站建到现在的城中。
火车站被围墙封了起来,火车来时,京师城南门的许多百姓虽然都可以听到火车轰隆隆的声音,却很少有人真正见到过火车的样子,除了刚好看到铁路上行走的火车外,百姓们都对这个能发出巨大响声的东西感到很好奇,隅尔看到的人更是惊为神物。可惜车站里有人站岗,不让闲人进入,百姓只能按耐住自己的好奇心。
看到站台上的火车时,明军的重臣表现并不会比一般百姓强多少,一个个张大了嘴合不笼,这列火车只有六节,除了车头,只有五节车箱,然而高高的车体,长长的身躯,宛如一头巨兽卧在无边无际的铁轨上,全身泛发冰冷的金属光泽,仿佛随时可以吞噬一切靠近他的物体。
孙承宗艰难的咽了一口口水:“皇上,这就是火车?”
崇祯含笑道:“不错,这就是火车,它将为人类掀开崭新的一页。”带头朝火车走去,众人连忙紧跟在皇帝身后。
崇祯直接来到中间的车箱,车门已经打开,沿线站满了皇家侍卫,骆养性在皇帝和大臣进站前先带侍卫进了车箱中,搜查了一遍,以确保皇帝的安全。
众人次进到火车,不免样样好奇,这列火车是专门给皇帝建的专车,袁宗第用尽一切办法使乘坐的人更加舒适,在中间的一节车箱内,二十多米长的车箱不过安排了十六个座位,还有一个独立的空间,这个空间里甚至还放了一张宽大的床,可以供皇帝休息。
当然现在的铁路里程有限,皇帝也根本不会用到这张床,这个独立空间还是布置的最为奢华,外面的每个座位也是极尽舒服之能事,每个座位的面积几乎可供一人躺下,车上的椅子全部是用最好的紫檀木新制而成,椅面上用最好的湖州丝绸包裹。车箱里更是铺上了一层上好的地毯,人踩着上面只觉得软绵绵的,仿若云端。
这次陪同崇祯登车的多是武将,在皇帝面前不象文官一样规规矩矩,孙承宗、洪承畴、杨杰、赵摔教等人一上车便是东摸东逛,对车上的设施都要用手捡验一番,有时不免用力过大,丝绸被众人扯破袁宗第倒是毫不在意,那紫檀木做成的椅子也被那些武将弄得吱吱作响,袁宗第看得大为心疼,连忙制止。
紫檀木是最名贵的木材之一,谓之“寸木寸金,“在各种硬木中紫檀木质地最为细密。木质甚坚,色赤,入水即沉。从东汉末期,晋?崔豹《古今注》就有记载,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
这种木材主要产于南洋群岛地热带地区,其次是交趾。广东、广西也产紫檀木,但数量不多,“紫”寓意着祥瑞,加上紫檀特有的优良木性及稀有程度,到了明朝。这种木材尤为皇家重视,开始大规模采伐。
由于紫檀木数量稀少,朝庭很快将国内紫檀木采光,随后皇帝派官吏赴南洋采办。此后遂成定例。历史上大明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弘光朝登极之后,还派人赴南洋采办。
大明所采办的木料并非都为现用,很多存储备用。这种采办,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掠夺性质,因此,南洋群岛所产佳木几乎被采伐殆尽,其中尤以紫檀木为最。凡可以成器物者,全部被捆载而去。世界产紫檀之地,主要为南洋群岛,因此全世界所产紫檀木地绝大部份都汇集到中国,分储于广州和北京。
为都显皇家气派,洪武帝登极后也派出大量太监去南洋采办,经过二百年的砍伐,此时南洋成材的紫檀几乎枯竭,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并且常言“十檀九空,“最大地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天启年间各地太监为了取悦于喜欢做木匠地皇帝,无不想尽办法为皇帝进供紫檀木,更是加速了紫檀木消耗地速度。
紫檀木在明一代几乎是皇室专用,崇祯来自后世知道这紫檀木很快就会绝种,为防止紫檀木绝种,下达了禁止再砍伐紫檀木的命令,不过,估计以后要找到成材的紫檀木,除了南洋的深山老林里可能还偶有所获外,至少还要等上数百年了。
在另一个时空中,欧州地殖民者对紫檀木追求的狂烈丝毫不下于明朝皇帝,可惜大部分紫檀木在明朝就被砍伐一空,让欧州的殖民者只能失望而归,据说拿破仑墓前有个十五厘米长的紫檀棺抟模型,参观者都无不惊讶而羡慕,以为稀有。
清朝皇帝对紫檀木的重视也不下于明一代,两朝的皇帝都不惜重金,集天下之能工巧匠打造各种紫檀家具、饰物,只是清代所用紫檀木料主要为明代所采,虽然清朝也曾在南洋采办过新料,但大多粗不盈握,节屈不直,已不成材了,
这车上所用的紫檀木却是从北京宫中所遗留的木材中选取的上等材料打造,虽然宠着你皇帝下令不得赴南洋继续砍伐紫檀木,但天启年间采办的紫檀木还有许多在宫中遗留未用,这些都属于工部的财产,袁宗第当然可以调来为皇帝打造御用车箱。
听到袁宗第说到这种木头如此珍贵,那些乱动的武将们才讪讪着住手,袁宗第松了一口气,这些紫擅木打造的坐椅虽然远比一般木头结实,到底不是铁铸的,若是武将们用起蛮力来,给椅子造成破坏,袁宗第非心疼死不可。
“好了,火车就快开了,各位爱卿都坐下吧。”看着自己的爱将一个个都象土包子,崇祯心里暗笑。
“谢万岁!”各人连忙手忙脚乱的坐下。
众人刚坐下,“呜”的一声大响了起来,接着是吭哧、吭哧的声音响起,众人大惊,一个个跳起来:“什么声音?”
袁宗第连忙解释:“大家不要慌,这是火车开动的声音。
众人转头向皇帝看去,见皇帝安稳的坐着一动不动,脸上不由一红,重新坐了下来。
火车缓慢的移动了起来,接着越来越快,看到车窗外的景物倒转,而车内却滴水不泼,众人更是啧啧称奇。
看着眼前的景物向后飞驰,这些平时统领上万人马的将军看得眼花缭乱,从京师到天津的铁路,基本上是按原先官道的路线修建,这些人绝大数都对道路两旁地景物本来很熟悉,因铁路的修建已改变了很多。此时却不免有沧海桑田的感觉。
赵摔教脸色憋得通红,最后还是忍不住好奇。期期哎哎地问道:“袁大人,这个火车走如此之快,怎么没见拉车的马?”
赵摔教的话声音本来就小。外面又夹杂着吭哧。吭哧火车地声音。他连说了数遍袁宗第也没有听清,赵摔教急了,大声喊了出来,这下众人都听到了,许多人哈哈大笑了起来。
赵摔教见众人大笑。知道自己可能问了个很愚蠢地问题。脸上顿时有点挂不住:“笑什么笑,不懂就问,这可是皇上说得,有什么不对?”
赵摔教出身行伍之家。为人极讲义气,无奈是粗人一个,作战勇猛无比,只是却不爱读书,本来在历史上崇祯二年(今属河北)与后金贝勒阿济格的大军激战,被左翼四旗及蒙古兵包围,率教中流矢坠马,力战殉国。崇祯的到来也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是到现在也认不了几个字,崇祯曾为此不知说过了他多少遍。
无奈崇祯说他时他唯唯诺诺。拍着胸脯保证认字读书,到了学习时听不了多久便呼呼大睡,最后崇祯无奈,放弃了教他识字的努力,跟他同一批的将领人都已是二品、三品地高官,赵摔教才是四品,和他大字不识有很大关系。
赵摔教一发问,大家顿时止住了笑,事实上孙承宗、刘芳亮、洪承畴等人虽然知道火车不是靠马拉,但对这个庞然大物到底为什么能自行行走,速度还如此之快,并不了解,明军地蒸汽机本来就是高度机密,这些人虽然有资格接触,但他们将全部精力放在打仗上,即使知道一点也不了解详情。
袁宗第忍住笑:“赵将军问得对,只是火车并不是靠马拉,自然见不到马匹。”
崇祯听到此话,却是露出了苦笑,想起另一个时空清政府修建地条铁路,全长不过二十里,因为清政府生怕火车头这个庞然大物走起来震动清皇室地东陵,修好后只准用骡马拖拉车辆。人称“马车铁路”。沦为全世界的笑柄。
他这次带出来的大臣多是武将,就是想让他们亲自了解一下铁路的有关知识,免得以后也闹起马拉火车地笑话来。
“袁爱卿,你就和大家详细讲一讲关于火车的知识吧。”
听到皇帝吩咐,袁宗第只好应了一声:“是。”开始为这些重臣讲解起来。
袁宗第也是半路出家,虽然执掌工部,但是那是在宋应星,徐光启都喜欢实干的缘故,要不然这工部尚书之职业轮不到他,袁宗第也不负所托,将工部管理的井井有条,终于成为了明军中地重臣,高居工部尚书之职,崇祯更是亲自为他做媒娶了孙元化女儿孙、幼蘩为妻,可见崇祯对袁宗第的重视,袁宗第一方面提高自己的见识,一反面却是对于皇上所建的几个项目那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却不从来干涉进度。
只是他虽然负责工部事务的管理,火车具体怎么运行也并不十分清楚,好在对付眼前一无所知的一干人还是绰绰有余,一路上众人就在对火车的讨论中度过。
又是一声“呜“的汽笛时响起,火车吭哧,吭哧的声音渐渐慢了下来,接着众人只觉是晃了一下,火车已是静止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