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作者:
慕容锦轩 更新:2021-01-04 12:17 字数:5095
崇祯与后妃二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中的门票价和其它的价格,还是她二人建议的,崇祯对这时的物价,还没有一个基准的概念。而周皇后与田妃二人也都出自大家,虽不是什么官僚巨商,但家中的田产买卖也是颇为富有,她二人平时根本就不愁钱花,自嫁与信王更入主皇宫内庭之后,其家族以皇亲国戚的身份,家道更是一日千里、如日中天。
周皇后与田妃有钱人家的小姐做惯了,建议的价格还是稍微高了些,远超普通人家的消费水平;不过东苑能承受接待的人数有限,虽未做严格的市场调研,这最高端市场倒是估计得差不太多,真正的有钱人还是比较轻松的。
这时,普通人家一年的消费水平,不过是二十多两银子;五十两银子一张门票,真是高得多了些。不过这是皇家园林,历朝历代都是百姓的禁区,如今仅有这么一个机会允许普通人花钱进来,还有得游玩娱乐,更是社交结识上层人物的好机会,所以如此定价,倒也是大家能够接受的。
“真没想到,皇上的心思这么巧妙,真是明君在世。”咯咯一笑,田妃不由得在玩笑中也是奉承了几句。
“是啊,臣妾还以为就是戏台子上,借着高兴劲儿,请大家来捐款;虽是比派人过各府募捐,要来得柔缓,但效果却不见得更好。而皇上的这个法子,却是把募捐都给融入到戏里去了,真是英明啊!”周皇后也是随声附和。
“呵呵,皇后、爱妃不要这么夸,朕总听着英明两字,以后非骄傲得成昏君不可。”崇祯对自己的这个想法,虽是嘴中谦虚着,但心里也不由得洋洋得意。以前没有赈灾义演可供借鉴,就是后世的赈灾义演,形式方法也与这次有大大的不同,哪还不有些得意。
“这次赈灾义演的一切所得,都算作善款;义演的花销费用,都从朕的内帑中拨出,就算是朕捐的了。”崇祯手一挥,豪气干云地接着说道。
“皇上,这么热闹的盛会,妾等可不可以也去看看?”田妃期冀的眼神,望着崇祯。
周皇后虽是没说什么,可是从那明显透着亮丽的眼睛中,也显出了某种期待,只是因为要保持着母仪天下的姿态,对凑这个热闹有些犹豫。
“嘿嘿,只要你肯花自己的银子,买门票就可以去。当然如果只是买张普通票,那到时该站就得站着,该蹲那儿吃份饭就得吃,无论是谁都不能搞特殊。朕也会去的,朕的内帑银早捐得超过贵宾席的门票了,当然可以前排就座了。”崇祯摇头晃脑地说着,嘴角还得意地向上撇着,虽然这是义演门票的原则,却是有心逗弄田妃,尽管田妃本就是个小富婆儿。
“哼,谁稀罕啊,到时我自己去。”田妃见向来宠着自己的皇上,竟只管自己,小嘴一撅,气得连“妾”都不自称了。
“皇上,这个不太好吧!这正值灾情期间,如此玩乐闹腾,就算是让底下人去办,有赈灾募捐的名义,都免不了让大臣们说闲话。皇上去东苑,还可算是巡视,鼓励大家捐款;如果再加上妃嫔们去凑热闹,还不让大臣们非议反对,万一坏了皇上的大事,可就……”周皇后看了眼田妃,没再说下去。
“哼……”,田妃重重地哼了一声,心里实在是郁闷:皇上都同意让去了,皇后却给自己上眼药儿,明显在说自己不懂事,不识大体。
崇祯倒是考虑过这个问题,在这灾情的关键时期,举办赈灾义演,虽是为民善举,却不知是否符合这时的民情,别给扣上淫逸作乐的大帽子,可就毁了“两任崇祯”好不容易博得的好名声。
与后妃们相处近三个月来,崇祯已经感觉到了,周皇后与田妃之间不太和睦。如此一个馨香玉肌、才貌双绝的绝世美人儿,如何能不受崇祯宠爱,崇祯想着一碗水端平,可后宫妃嫔这么多都要照顾,哪顾得过来,又有前朝政事的繁忙,两人间的小矛盾也就睁眼闭眼了。
“咳……”崇祯实在是缺乏平衡自己女人间关系的经验,只得装作没看见,接着说道:“去,谁都可以去,皇家更应起到风范作用。朕会在《赈灾义演告示》上,要清楚地写着:只要能来东苑看义演,无论是来玩儿的,还是来募捐的,都是在做善事,都是为灾民的善举!”崇祯的语气极为坚定。
赈灾义演,就这么确定下来了。
周皇后负责动员皇亲国戚捐款,田妃负责义演的节目安排;至于义演的组织协调,自有太监与礼部负责。
这天下午的北京城,煞是热闹。
皇帝在外城巡视,自有大批官员、锦衣卫随行,好在是地震灾情期间,省去了净街与仪仗,就这也是闹腾得厉害;昨天皇帝是临时起意巡视灾区,那些个规矩礼仪,自是匆忙间省去了许多。今天是打了招呼的,那就大不一样了,五军营官兵更多地被充实到外城的救灾中去,清理街道、规整重修民房,由于救灾的人多,组织得力,只一天多的时间,灾后的景象就已是大不一样,重要街道的整治,比之震前也差不到哪儿去。
阁臣刘鸿训、顺天府尹刘宗周,这两人都是敢于承担责任,为官清正的;尤其是刘宗周更是刚正不阿,也正因此,才引得著名的思想家黄宗羲,拜其门下。这两人虽未因皇帝会来巡视,就做些表面功夫,但救灾工作重点,还是有必要调整一下的;也正因皇帝的巡视,两人的严厉督促,命令一级级地传达实施,无不及时高效。
灾情本就不是太大,离后世的唐山或汶川大地震差远了,只因它是发生在京师重地,又值崇祯朝的变法开始初期,政治影响太大了,如果处理不好,在明朝时期的文化背景下,怕是后果严重。
崇祯在穿越附身前,已有三十多岁,是七零后生人,幼时亲历过唐山大地震,北京的震感也是很强烈的;穿越前的汶川大地震,更是印象深刻。这两次的抗震救灾,虽然各时期的经济技术条件不一样,救灾时的效率手段不同;但相同的是,政府在救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变坏事为好事,重大危机的处理应变,对民心士气起到了极大的鼓舞激励作用。
崇祯对全方位的救灾,是有着经验教训的,碰到了京师地震,自是要正确地应变,以全新的赈灾方式,通过各种的宣传,来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影响民心士气。
皇帝在外城巡视,这内城虽是灾情不大,又多是富裕人家,自救的能力还是相当强的,有昨天的自救与军兵的协助,早就没什么问题了。但那些皇亲国戚之家,却是热闹起来,都有皇城中的太监造访,上门兜售赈灾义演的门票,太监那是有着皇帝背景的,又有着周皇后颁下的口谕明示,一点血不出那是不太可能的。
义演门票,就头半天儿,是上门兜售强买强卖,是担心义演无人捧场。第二天,在各救灾施粥点,开始销售义演门票,上午还有些冷清得没卖出几张,下午就售出大半,有的点是销售一空。
这义演门票,先开始还有些强买强卖的意思,义演门票捐款名单,在实时公布于大街小巷后,见参加的无不是京师里的皇家贵族、朝廷里的精英实权人物,那些逐权争利之人开始打破了头地往里钻,义演捐款的味道有些变了。
中国古时,捐款行善者,历来都是要镌刻石碑上,以示鼓励宣扬的。这次按照惯例,最后也是要刻碑的,只是捐款行动才刚开始,碰着崇祯提出的救灾公示制度,自然而然的就把这些名单公布了出去。
如果只是个捐款,那公布名单能起到的模范作用是有限的。但义演的形式,尤其是戏楼与天桥绝活的表演方式,却给了大家一个社交的极佳平台,再有皇家苑林的最高级别,大家自是趋之若鹜。
平时的聚会、酒宴、诗社,哪比得上这次义演的规模庞大,许多难得请到的人物都将亲临现场,就是已经捐款买票的皇亲国戚,也是再多买几张,好方便搞些个“夫人外交、公子外交”。
临时制作的烫金请柬式的义演门票,原本计划发个一千张就可以了,没想到反响强烈,又加发了两千张,如不是因为东苑范围有限,再多加个几百人还是可以的。
崇祯听得周皇后与太监反映的,义演门票销售情况,看看那份门票捐款名单,再听了介绍的大致情况,这些人非富即贵,从太监的话里行间中,知道这次义演已有些变味儿,成了炫富、攀权的场所。可以说,崇祯想到了这个结果,希望这些有钱人能来;又意识到自己有些一厢情愿,既然这些人都来了,那么这个义演就变得不再那么纯粹。
唉!真不知为了赈灾筹款,这个义演是否做得正确,万不要开个不好的先例,提供了腐败攀权的机会。崇祯想着,自己想得有些简单了,看来这个义演要好好组织一下,一定要做好舆论的导向工作。
京师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就这样有条不紊地展开着,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对于这种级别的地震,民众对官府本来并没有太多的期待,可是这一朝的皇帝却是图新求变,极为关心民众的疾苦。
地震最初的那些不和谐声音,现在已经被救灾中官府与军兵的优良表现所遮掩;新颖的公示栏方式,让民众实时了解灾情进展,救灾过程中不足之处,那些为民请命者可以通过公示栏,迅速地反映给官府,官府在阳光公开的状态下,立刻就给予了反映,极大地促进了救灾工作的展开。
黄宗羲自“为父申冤报仇、锥刺许显纯,金殿面圣、从戎教导”之后,请得半年假期,扶梓南归,略尽孝心。
就在其金殿面圣后的第三天,京师就发生了地震,紧随其后的全民抗震救灾工作,官府与京师三大营的高效运转,这种种变故,都拖延了黄宗羲的行程;待得一切准备妥当,已经是地震后旬日有余了。
黄宗羲将当年草草掩埋的父亲尸骨,重新收敛,并请道士、和尚做法七日,以安父亲黄尊素在天之灵。
这些事情如在平时,那是相当便捷的,但在灾情发生之后,这些安排就不那么顺利了。雇工请得就挺不容易的,和尚、道士就更难请了;有钱的大户人家要请这些人,随后连官府都去请和尚、道士了。
毕竟受灾的穷人占大多数,为使灾民情绪稳定,有人在公告牌上建议“为安民心,酌请僧道作法”。这条建议,阁臣刘鸿训收到后,本还在犹豫:在这次救灾过程中,朝廷已经是尽心竭力了,每日里的银子那是哗哗地往出流,要不是眼见着赈灾义演将会成功举行(义演门票已售出三千张,仅是门票捐款已在十多万两白银),救灾款项得到保障,那些救灾的措施哪能一项项施行;请和尚、道士作法,以安地震遇难民众在天之灵,建议虽好,却是又要支取一笔银两。
抗震救灾工作,交给阁臣刘鸿训,又去巡视了京师外城灾区,见得救灾工作开展得还算是顺利,崇祯就将心思转到了新成立的“政院”上面来了。当然,抗震救灾工作,他还是随时听取汇报的,当他听到这个建议后,却很是感兴趣,后世可是安排了许多心理专家,赴灾区对受灾人民做了大量的心理辅导工作。
崇祯当即批示:建议允准,并要着力做好此项工作;提建议人,应予褒奖。
黄宗羲本是要大请和尚、道士的,要做得隆重一些,但受崇祯皇帝批示的影响,只请到了三五个和尚、道士,还都不是大师级的,最后只得草草了事,扶梓归乡。
黄宗羲对大明朱家,那可是满腹怨言的,只是为人子民,只得将怨气忍了;否则金殿之上,不会仅是欲辞谢封赏、扶梓归乡,也就是碍着皇权威严,碍着崇祯为其父平反而已。
黄宗羲也正因对朱家皇朝的怨气,不再对迷信于皇帝,不再迷信于封建礼教,提出了“非君”思想,是中国启蒙思想的先驱。
然而,这次大明朝廷的抗震救灾工作,是如此细致而周到,就连为灾民做法事都想到了,虽是影响了他为父尽孝,却未让他有着任何的怨言,反而使他对这位崇祯皇帝产生了新的看法。
崇祯作为皇帝,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施政思想、所作所为,难免对他人产生影响。真不知,崇祯的这番正确举措,会否影响到一代大思想家黄宗羲对皇权制度的认识,毕竟这时他还不过二十岁,还正值青春年华,思想还未定型,对上千年的制度认识还未能深刻认识。
崇祯哪会清楚,他人的内心思想变化;黄宗羲更不会知道,自己所担负的历史重担,一代思想启蒙大家。
历史,也许就是这么有意思!
京师地震后的第五天,赈灾义演正式开始。
这几天的京师,纷纷扰扰,士林清议甚嚣尘上,各类奏章纷至沓来。原本“西苑女会”的举行,就已经引起部分大臣的质疑,认为这是奢侈*的征兆;皇帝若欲中兴大明,涵须终止淫逸之风,专心于朝政。崇祯以这是后宫事务为由,驳回了这些论调,以后此类奏章不再理会。
然而,这次的赈灾义演,却又招致了更强烈的质疑,认为灾后正是“救民于水火,反省自躬”之时,怎能借着赈灾之名,行淫逸作乐之举,大是违背礼**常。更借着此次赈灾义演的风波,更是把皇宫大内的“西苑女会”公之于众,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本来入了皇宫的女子,就是皇帝的人了,但象崇祯这样将“宠幸”的机会,作为游戏娱乐的奖励,却是历朝历代皇帝之所无,很是让人难以接受。
这番口诛笔伐,迫得崇祯作出了让步,将“宠幸”与优胜者的奖励脱钩,其实在他的内心当中,也很是有些不耻自己的荒淫行为。
不过,因为内廷为着大幅削减各项支出,已经开始推出种种举措,在此情况下,为丰富宫中生活,减少不必要的怨怼之气,“西苑女会”照常举行,但它将只是作为妃嫔、宫女的娱乐活动,活跃宫中的气氛。
好在这次赈灾义演,在礼部尚书温体仁的全力组织下,经过重重阻挠,还是成功举行;义演还未开始的情况下,只是门票收入,就在十多万两白银。
有这许多的白银,下拨到赈灾的方方面面,使得救灾行动顺利,正常的生活快速恢复,赢得了广大底层百姓的赞誉。也正因此,义演才得以正常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