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作者:慕容锦轩      更新:2021-01-04 12:16      字数:5129
  洪承畴听到消息后,也是不敢怠慢,如果要是让那些叛贼将一个营给拖走,那后果可就严重了,于是洪承畴赶紧集合自己直接所掌握的军队,快马加鞭的赶到贺人龙所部的驻地。
  而贺人龙得知总督大人突然驾临,也是非常的吃惊,于是贺人龙赶紧来到中军帐拜见总督洪承畴。贺人龙看到总督洪承畴面色很不好看,心里非常的忐忑,他不知道自己的什么小辫子被洪承畴给抓了。
  洪承畴心里是一肚子的火,见到贺人龙以后,屏退左右后,对这贺人龙就是一通的训斥,洪承畴骂完贺人龙后,就问他,你是如何安置那些投降的农民军的,你现在有多少能彻底掌握的部队。
  贺人龙听到这番话,就觉得有些不妙了,就说:我手下的部队都能掌握住啊。
  洪承畴听完后,大骂道:混蛋,还都能掌握,你知不知道,你手下的一个营的士卒都要集体反叛了!!!
  贺人龙听到这个消息后,脑袋“嗡”的一下子,差点没有瘫倒在地,心想,这下子完了。总督大人都亲自跑到这里来问罪了,想来此事不会有假。但是贺人龙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片刻后就冷静了下来。
  冷静下来的贺人龙开始思索起来,自己所带领的部队出了问题,本应该自己应该先得到消息,即使自己没有得到准确的信息,也是应该听到风声的,但是自己竟然没有得到一丝的消息,岂不是很奇怪吗。
  既然出了这种事情,那就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自己所辖部队内出现了一个不是与自己一条心的人,而这个人是想接着这样一个机会来投靠总督大人;取自己而代之。想到这里,贺人龙对这个人恨的是咬牙切齿。
  此刻贺人龙想的是如何保全自己,贺人龙不仅仅是一介武夫,他是万历年间的武举,科班出身,又在官场混迹多年,通过他的观察,他知道而从总督大人的表现来看,总督大人并不想对自己赶尽杀绝。
  于是贺人龙知道,现在到了站队的时候了,自己要是彻底的投靠了洪承畴,那也许还有转圜的余地,能保全自己的官职。所以贺人龙此时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他当即像洪承畴表了决心,发誓跟随在洪承畴的左右。
  而作为洪承畴来讲,第一,他也是非常想得到贺人龙这样一个悍将来协助自己平定西北的叛乱,这样的话,平定西北的叛乱就会指日可待,上可对得起皇上的信赖,下可以让自己治下的民众休养生息。
  再者,要是贺人龙部真的出现整营的叛乱,贺人龙肯定是死定了,而自己恐怕也会逃脱不了干系,毕竟自己是陕甘总督,代天巡獣。自己的治下除了这么档子事,自己会没有事吗?
  还有,自己凭借着天子的信任,一跃而起,总督一方,这引起了多少人的嫉恨,为了稳定西北局势,自己有得罪了多少的士绅、权贵,别看此时自己风光无二,可是谁又知道有多少人在暗中盯着自己,打算踩着自己往上爬呢?
  洪承畴知道,自己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啊,稍有不慎就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所以历来洪承畴是处理西北大小事物是慎之又慎,生怕出现一丝的差错,可是谁有想得到,竟然出现这件事情。
  洪承畴听到贺人龙表达忠心的一番话后,他知道,他算是把贺人龙给收拾的服服帖帖了,有了和贺人龙的协助,处理此事的拿督就会大大的降低,于是洪承畴就对贺人龙说了一番什么大家都是臣子,咱们要精诚团结,早日评定西北,为皇上解忧啊。
  贺人龙听到洪承畴这样的一番话之后,就知道洪承畴是接纳他了,于是便向洪承畴问计,说“督率,卑职麾下的那要哗变的部下咱们应该怎么样的处置?
  洪承畴略微思索了一会儿,说道:这些叛匪,皇上本思他们为大明赤子,留他们一条活路,可是他们不思报效皇恩,竟然还想要聚众造反,这样的人还留着干什么?反正留下也是祸害,不如一并除去。
  贺人龙听到洪承畴的话后,大惊失色,虽然说贺人龙在战场上也算是杀人如麻的主,但是这回刀锋相向的可是自己人,自己的手下啊。再说了,那可是成建制的部队,要是把他们逼急了,天知道后果会怎么样。
  显然洪承畴也知道贺人龙的顾虑,他随即就将陈彬召了进来,让陈彬再向贺人龙汇报一下事情经过。贺人龙看到陈彬进来之后,就明白了,心说:原来是你小子出卖我啊,要不是你把事情捅到总督那里,我就可以捂盖子了,是你小子让我及其被动的,你给我记住了,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当然了,陈彬本人也是十分尴尬的,面对的毕竟是自己“曾经”的上司,而自己却是为了升迁,很不光彩的在人家背后“捅了一刀”,黄芳双方见面后,理所应当的不会很和谐,但是洪承畴在一边,贺人龙还是很“耐心”的听完了陈彬的“汇报”。
  听完汇报后,贺人龙也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他们有想到事情会哦这么的严重,他麾下凡是那些投靠过来的原农民军士卒都出现的不稳的情况,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和一些高级军官按照“潜规则”贪污挪用军饷。
  贺人龙知道“潜规则”毕竟是“潜规则”,他是拿不到台面上的,他也是见不得阳光的,虽说军中都是如此,但是一旦要把部下逼得哗变的话,那性质可就变了,朝廷肯定不会放过自己。
  于是贺人龙明白,现在只能按照洪承畴的办法,把这些企图反叛的士卒全干掉,然后再向朝廷奏报说:一股被招降的叛匪混入军中,并在军中发展党羽,意图不轨,不过被忠勇之士发现。
  只要在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之前把他们都干掉,那有谁会说此次的叛乱与我有关系,最多就是御下不严而已。当然,一切都还要靠总督洪承畴大人这么说了,只要总督大人帮着我,我就会过关。
  洪承畴显得非常的“体贴”像是对自己的心腹手下一样,从拿出一封奏疏,递给贺人龙,贺人龙先是一愣,然后问道:督率,这是?
  洪承畴说道:这是本督即将发给京师的奏疏,贺将军不想看看?
  贺人龙看着洪承畴玩味的笑容,说道:这怕是不妥吧?
  话虽然是这样说的,但是贺人龙还是将奏疏拿了过去,仔细的看着。奏疏上面表述的大概意思是:守备贺人龙与武略将军陈彬探知一些业已归降的叛匪与军中败类相勾结,意图不轨,游击将军贺人龙与武略将军陈彬即使通知总督洪承畴,总督洪承畴点钱士兵,在守备贺人龙与武略将军陈彬的配合下,成功的剿灭叛军。
  贺人龙看到这份奏章后,长舒了一口气,同时他也只知道,今后是上了洪承畴的战车,想要下来可就是难了,不过他又一想,跟随这样的长官其实也是不错的,洪承畴本人的品德不说,他可是当今皇上所器重的封疆大吏,跟着他自己可能今后会更好吧。
  贺人龙看完后,恭敬的吧奏章递还给洪承畴,并且对洪承畴行了一个大礼,并再次对洪承畴表达忠心,而洪承畴也是温言抚慰贺人龙,上演了一幕将相和。当然了,洪承畴也是不会忘记陈彬的。
  因为贺人龙所辖的不对已经不可靠了,所以要评判只能靠洪承畴所带来的中营军。但只要依靠中营军强行的平叛,那难度就十分的大了,所以洪承畴召集众位将领开会,研究怎么样以最小的代价平叛。
  在那正在准备叛乱的那一营军中,其首领王二正召集其骨干力量商议着起事的计划,突然一名士卒某样的人快步到王二身边小声说了几句。听完后,王二的眉头就皱了起来。在坐的众位弟兄看到大哥这个样子,忙问什么事。
  王二说:外面来了一支队伍,带着大批的酒、肉等物资,说是奉总督大人的命令来给我们送年货的。
  王二说完后,众人是议论纷纷,其中一个叫王明的站起来说:大哥,这其中是不是有诈啊?自从咱们加入官军以来,朝廷什么时候对咱们这样好过?是不是他们已经察觉到咱们准备起事了?
  王明说完。另一个人站起来说:应该不会,军中的那些死硬分子已经备咱们的人监视起来,再说我们对它们也是严加的防范,消息是应该不会走漏,是不是有什么别的事情啊?
  众人不明所以,王二寻思了一会儿说,应该不会,来的只有不到一百名军士,如果消息泄露了出去,不会只来这点人吗,不过不可大意,叫弟兄们小心戒备,以防不测。
  那王二原先在起义军就是一个小头目,投靠官军后,就成了一个低级军官,而且在营中的威望直逼营中主官。因为是奉总督大人的命令来的,所以所以王二和其他的低级军官一样,和营中的主官,左营都司到营门口迎接。
  营中的军官把来送酒食的队伍迎进来后,就和带队的军官寒暄一番,带队的军官说:眼看着万寿节和春节的临近,再加上弟兄们为了恢复西北的平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总督大人特意置备了这些东西抚慰大家。
  听完这番话后,众人很是疑惑,尤其是那些准备起事的人,他们摸不清事情到底是什么状况,所以他们决定在暗中观察一下。
  左营都司可不是一个草包,他早知道他麾下的部分士卒在私下串联,他也探明了他们想要干什么,给陈彬报信就是他。他看到这些送酒食的火头军并不是一搬的士卒于是他知道,总督大人可能要有行动了。
  因为送就是的队伍来到军营的时间是傍晚十分,所以左营都司特意宴请来送就是的军官,并且告诉营中的军士,既然总督大人抚慰大家,那明天呢,大家就好吃好喝,不要辜负的总督大人的好意。
  在接风宴上,送酒食就的军官找个机会,通知了左营都司,明天会有大行动,并交给左营都司一份名单,并告诉他,在明天傍晚之前把名单上的人带出来。左营都司一下子就明白了,总督要清洗那些叛匪了。
  在第二天的中午时分,军营中摆满了酒食,军中的士卒自从参军开始以来,那见过如此丰盛得无酒菜,于是一个个欢声雀跃,开始大吃大喝起来。但是王二一干人等并不放心。
  他们已经察觉到一丝的不妥,他们也生怕事情走漏风声,朝廷借着酒宴,在酒菜里下了什么东西好解决他们,所以他们一边小心翼翼的观察四周的动静,一边观察左营都司和那些忠于朝廷的军官们。
  他们观察半响,也没有观察出来什么异常,左营都司和那些忠于朝廷的军官们和他们喝的一样的酒,吃的一样菜,还在那里有说有笑,于是他们放松了戒备,不过他们还不是十分的放心。
  瞅准一个机会,王二跑到一边,皮笑肉不笑的问那些送酒食来的“火头军”,你们为什么送来这么多的酒食,是不是有什么目的?
  “火头军”笑眯眯的说:怎么会有什么目的?因为总督大人在西北干的不错,朝廷给与了嘉奖,再加上贺人龙守备干的不错,就特别的给予了这批酒食。
  王二对此话也是半信半疑。但是看到左营都司他们在哪里喝酒品食,他开始渐渐的放心了,于是也和他的那帮弟兄开始大口喝酒,大块吃肉。酒宴一致持续到了傍晚,期间左营都司等一干忠于朝廷的军兵陆续的离开了军营,但是因为王二这些准备起事的人喝的太多了,都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
  等到忠于朝廷的官兵撤走以后,那些所谓的“火头军”突然发难,拿起刀剑对着留在营中的军士就是一顿狂砍,营中军士哪里会想到这些|“火头军”会突然的发难,再加上这些军士都已经喝醉了,那里会是总督中军营士卒的对手。
  而营外埋伏中军营士卒也一并冲进军营里,军营里是一片的混乱,那些准备起事的士卒根本就没有有效的办法来抵挡官军,不消一个时辰,联通王二在内,三百五十余名预起事士卒,备尽数歼灭。
  与此同时,在整个陕西驻军当中,也开始了清洗投降过来的起义军士卒,他们或者备重新分散到陕西、宁夏的驻军当中,或者因为在军中过于活跃,被当做意图不轨,企图起事被处决。
  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洪承畴不仅立刻奏报朝廷,而且还向山西、四川、河南诸省通报了情况。之后,洪承畴就带着陕西总兵杜文焕、游击贺人龙等一干将领,残酷、不折手段的继续绞杀着农民起义军。
  而朝廷接到洪承畴的奏章之后,立马就炸锅了,因为,在朝廷看来,洪承畴你这是在杀降啊。而杀降的这个行为是对是错,在中国的哲学、道义上都能找到理论支持;这些降兵降将,你背离了原来的组织,投降过来,之后你准备又要搞事,又要反叛,所以你这是非常明显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啊,所以说洪承畴杀降没有错,不仅不该罚,还要奖励。
  但是反过来说,不杀降,那是因为守信,既然你已经投降了,那就应该保你一命,具体到这件事,你洪承畴把除掉首恶,对于那些盲从的,给人家留一条生路,毕竟都是大明赤子吗,何必赶尽杀绝啊。所以在洪承畴的这件事上,不管是支持也好,反对也好,都能在道义上找到理论支持。
  而且,在此事上还参杂这东林内部之间,东林和反对派之间的利益纠葛和彼此之间的勾心斗角,于是乎本来就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就更加的复杂了。在东林之中,也是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看洪承畴等一干封疆大吏很是不爽的,至于原因,有的是因为嫉妒、有的是想趁此机会踩着洪承畴向上爬、有的是因为洪承畴等人对东林不冷不热的态度。
  但是第一个弹劾洪承畴是清流一派,他们认为洪承畴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儒家的行为准则;而东林和这些清流交好,所以一些隶属于东林的御史等一些言官看在同窗、同僚、好友的面子上也上疏弹劾洪承畴。
  在这些人弹劾洪承畴时候。一些反对派的大臣看到东林要弹劾洪承畴,就寻思,虽然洪承畴对我们没有太深的交情,但是本着政敌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政敌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敌人这一原则,于是乎一些反对派的官员就力挺洪承畴。
  崇祯皇帝对此事的态度不明,崇祯只是将关于洪承畴的奏章全部转交内阁,要他们那个章程。而内阁在这件事上分歧却是相当的大,尤其是东林的孙慎行和既得利益集团的温体仁、周延儒分歧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