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作者:慕容锦轩      更新:2021-01-04 12:16      字数:5117
  但是,问题就在吕宋它孤悬海外,朝廷怎么样大批的把流民弄到吕宋去,这是个大问题。要是吕宋不是孤悬海外,那朝臣们还有办法,大不了收编各地流民,让沿途的官府供给他们所必需的食物,让流民自己迁徙过去,虽然这种方法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很多流民的非正常死亡,但是朝廷还是可以接受这样所造成的损失。
  但是对于孤悬海外的吕宋,这种方法就不适用了,因为朝廷不可能让这些流民从广东、福建沿海游到吕宋去;至于动用水师战船运送民众去吕宋,这也不现实,因为水师要随时提防西班牙人的报复。
  至于说租用商船,对不起,朝廷没有足够的经费来雇佣足够的商船来运送大批的民众到吕宋去,所以朝臣们的意见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咱们小步慢跑,前期组织沿海一至两府的流民或者愿意去吕宋的民众过去,然后逐步推进到内陆的个府县。
  崇祯皇帝虽然大致同意朝臣们的意见,但是崇祯皇帝认为太慢了,前期组织一至两府的的民众去吕宋,这要到什么时候才完事啊。所以崇祯皇帝提议,步子要迈的大一些,快一些,前期组织沿海一到两省的民众比较好。
  对于崇祯皇帝的意见,众多的朝臣们表示反对。朝臣们说,皇上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此种操作没有可行性,因为朝廷没有足够的财力来雇佣如此规模庞大的商船队,还有就是,统计、组织这些民众去吕宋,朝廷的各级行政机构要耗费极大的资源,而眼下的朝廷根本就承担此等消耗。
  崇祯皇帝也知道朝臣们说的有道理,但是眼下的形式已经是刻不容缓了,朝廷每年要拨付巨额的款项、粮草来救济西北各省,而朝廷的财政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更为糟糕的是旱灾还在继续的扩大。可以想见的是,如果旱灾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还在扩大的话,光是救灾一项,就能压垮朝廷财政。
  所崇祯皇帝才会不顾一切的发动吕宋战役,但是等到得到吕宋后,崇祯皇帝蓦然发现,眼下的吕宋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庞然大物”,自己没有足够的胃口把他一口吞下。这让崇祯皇帝十分的不甘心。
  于是崇祯皇帝左想右想,思来想去,崇祯皇帝想到了,朝廷没有钱,官绅那帮人就不用指望,不是还有商帮吗?于是崇祯皇帝就把主意打到了商帮身上。当然在众多的商帮之中,数山西商帮(或称晋商)、徽州商帮(或称徽商)、陕西商帮(又称西商)、宁波商帮、山东商帮、广东商帮、福建商帮、洞庭商帮、江右(江西)商帮、龙游商帮。这十家最为出名。
  而崇祯皇帝自己的商号与这十家商帮可是有不少的往来,如果让这十家商帮为朝廷分忧解难,就能极大的缓解朝廷因为移民吕宋而带来的财政紧张的状况,但是朝廷又不能强令这是家商帮掏钱,所以怎么样让这是家商帮“自动自交”掏钱呢?这是个问题。
  但这不能说没有一点操作的余地,要知道,自古以来,商人的地位就不怎么样,在明代,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商业经济十分繁荣,商品生产也得到空前的发展,但是对商人还是有很多限制,比如说谓洪武十四年规定:加意重本抑末,下令农民之家许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绸纱。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帮形成以来,商人们已经不满足与现有的身份地位,所以崇祯皇帝打算,以进一步提高商人的地位为砝码,来和这十大商帮来谈判,让他们帮助朝廷,以解决眼下朝廷所遇到的困境。
  但是崇祯皇帝的提议能不能得到内阁、朝臣的同意,崇祯皇帝心里没有底,尤其是还有那些所谓的理学大家和那些清流,他们肯定会出来说三道四,就那些理学家来说,朝廷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祖宗礼法,即使这项政策对朝廷来说有多么大的好处,他们也会站出来为了维护祖宗礼法、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而站出来抗争。
  而那些所谓的清流,更是令人十分的厌烦,在那些清流的眼里,你做任何事情都是错误的,你不做什么事情也是错误的,总之,在他们的眼里,做不做事情没什么两样,你就是错误的,所以在崇祯皇帝看来,这些清流即使一干光吃饭,不干活,竟挑错的官僚。
  朝会过后,内阁大臣回到值房,立即召开了闭门会议。其实在朝廷在远征吕宋之前,就已经考虑到今后如何治理吕宋的问题,不过在一些问题上,内阁出现的一些分歧,才拖延了下来。
  不过如今又出现了一丝变数,那就是郑芝龙的问题再度凸显出来。如今是郑芝龙的舰队在把持这吕宋的防务,朝廷不可能部队郑芝龙有所防范,毕竟郑芝龙十亿个有不光彩过去的朝廷重要将领。
  所以朝廷要尽快的派遣官员到吕宋去任职,在郑芝龙之前,把吕宋牢牢的控制在朝廷的手中,这成了朝廷的当务之急。于是内阁赶紧召开闭门会议,官员问题一定要尽快解决,否则后果就严重了。
  就派遣谁就任吕宋总督,内阁大部分的大佬们都觉得杨一鹏这个人不错,有能力,有肯干,而且还知兵事(杨一鹏成都任职时,当时播州(今贵州遵义一代)出现动乱,杨一鹏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就有平息动乱)于是众大佬就内定杨一鹏为吕宋总督。
  但是问题就出在杨一鹏现在是漕运总督,如果要是把杨一鹏调任吕宋的话,漕运总督这一重要职位就空出来了,那让谁来接任漕运总督,是一根让人十分头痛的问题。想当初在在杨一鹏就任漕运总督这一事上,朝廷就闹得沸沸扬扬,现在,这一职位又出现空缺,朝廷里面不整的头破血流才怪。
  正是因为漕运总督的接任人选众大佬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见,所以这事情就一直拖了下来,不过现在事情出现了变数,众大佬就不得不赶快取得一致,否则一旦出现意外,这黑锅总要人来背吧。而这黑锅当然就得内阁来背,所以内阁众大佬们必须尽快取得妥协,否则船翻了,谁也不好过。
  虽然外在的因素迫使内阁要尽快的作出决定,但是东林与反对派很难取得一致,都想让自己的人出缺。这些人都想让自己的门生故吏出任这一重要职位,但是这这位毕竟只有这么一个,安排不了这么夺得人,所以韩犷只能出来打圆场。
  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中于挑选出来一位,那就是李若生,李若生字紫垣,息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历枣强、真定知县,因政绩被提拔为御史。天启初年,任大理寺右少卿、寻以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因反对魏忠贤,遭杖刑,戎廉州。
  之后崇祯皇帝即位,被召回,任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这人有政绩,有能力,又是工部出身,熟悉河道事务,最为重要的是这位在天启年间可是反对过魏忠贤,又被贬谪过的。
  在东林看来,李若生这个人,当初咱们可是在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又一起蒙过难,所以这人还是值得提拔的。而在反对派看来,李若生这个人政治上还是属于比较中立的,即使提拔起来也不会对自己造成多大的伤害,于是也没有激烈的反对。
  内阁既然已经达成一致,于是韩犷立即上疏崇祯皇帝,要求朝廷立即派遣官员前去接手吕宋的政务,已达到稳定吕宋局势的目的。崇祯皇帝也觉得还是尽快的派遣官员到吕宋去比较好,因为朝廷即使用武力得到了吕宋,也面临这西班牙的疯狂报复。
  杨一鹏接到圣旨之后,也没有怠慢,想要赶紧启程去吕宋。但是杨一鹏也明白,自己一个光杆司令去了吕宋也是没有任何的效果的,所以杨一鹏等自己的属官都到齐之后,才扬帆前往吕宋任职。
  等杨一鹏极其一干属官到达吕宋之后,已经是夏末了,在到达吕宋之后,杨一鹏极其部属立即投入到恢复重建吕宋的工作之中。杨一鹏首先会见了当地的华人领袖,并对他们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而且又向朝廷推荐了几十位当地有名望、有能力的华人领袖为官。
  接着杨一鹏又接收了教会以及西班牙殖民者占据的良田,并准备安排从内地来的移民实边的群众前来耕种。杨一鹏还加强了马尼拉周围的防务,加固了城防和炮台,还召集了工匠,使得西班牙在马尼拉建造的武器工厂恢复了运转。
  就在杨一鹏等一干干吏加紧建设吕宋的时候,明朝攻陷菲律宾的消息早已传到了在西班牙殖民统治统治之下的美洲。在墨西哥的新西班牙总督闻讯后,大为光火。蒙特罗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发誓要夺回吕宋,并且还要征服中国。
  其实西班牙觊觎中国一天两天了,早在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上书国王说:“如果陛下乐意调度,只要不到60名优良的西班牙士兵,就能够征服和镇压他们(指中国人)。”1576年6月2日,西班牙驻菲总督桑德在给国王的信中说:“这项事业(指征服中国)容易实行,费用也少。”
  1586年4月,西班牙驻马尼拉殖民政府首领、教会显要、高级军官及其他知名人士召开马尼拉大会,专门讨论征服中国的问题。与会者草拟了一份包含有十一款九十七条内容的备忘录,由菲律宾总督和主教领衔,纠集51个显贵联名签署上报西班牙国王。
  但是在1588年5月末,西班牙“无敌舰队“远征英国时,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因为组织不利,被英国海军打的七零八落,“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43艘残破船只返回西班牙。
  “无敌舰队”的覆灭无疑是西班牙王国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更为严重的是,荷兰从西班牙统治下获得独立后,国力不断上升,与西班牙在各领域进行较量。它来到亚洲后,成为西班牙的第二大竞争对手,从而牵制了西班牙的力量。
  在军事会议上,蒙特罗对于西班牙兵败菲律宾大为不解,蒙特罗中国人施展了一些不为人知的、见不得光的阴谋诡计才使得西班牙兵败菲律宾;而西班牙的这次兵败是不能容忍的和可耻的。现在,西班牙必须要做些什么了。
  蒙特罗主张要立即开战报复行动,要教训教训中国人,让他们知道西班牙的厉害,进而取得对中国贸易的特殊权利,并视情况,是否能在中国取得一块殖民地。在会议上,蒙特罗的主张得到了与大部分与会人士的赞同。
  但一些与会人员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些人认为,在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之前,还是先要向国王通报一声的好,再说,现在西班牙王国面临这荷兰人的挑战,而荷兰人在巴达维亚部署了一支不弱的海军力量,到时候我们如果与荷兰人发生冲突怎么办。
  蒙特罗听后,也觉得这种意见很有道理,但是面对中国的挑战,如果西班牙不做些什么,这让高傲的蒙特罗有些接受不了。于是蒙特罗决定,一方面立刻将菲律宾一是报告给西班牙国王,另一方蒙特罗也积极的做备战的准备。
  在备战方面,蒙特罗集结了十二艘战舰、数十艘武装商船;五千名西班牙士兵、以及五千~六千名当地土兵;并积极购买中美洲的尼绒为士兵成制大衣,并为伤病淮备军毯。在做好这些准备的同时,蒙特罗又积极收买有关于中国的情报。
  因为自从明朝政府废除海禁以来,众多的西方商人来华与中国进行贸易,这其中就有不少的西班牙人,所以蒙特罗还是收集到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但是,虽然崇祯皇帝废除了海禁,但是是却加大了防范西方商人的力度,这就使得蒙特罗并不了解明朝方面的虚实。
  而蒙特罗自己则固执的认为明朝方面是不堪一击的,认为我们西属西印度的印第安人勇气比他们强十倍。所以蒙特罗相信,只要自己的大军一出现在明军的面前,明军是不堪一击,说不定明军会望风而逃,而自己将会以征服者的身份出现在中国,那么自己成为侯爵的日子也不会远了。
  因为明军收复吕宋,平时严肃忙碌的朝廷大臣也露出了一丝笑容。官员们之所以开心,究其原因是崇祯皇帝很开心。当然了,很多官员对收复吕宋很不以为然,但是皇帝他老人家高兴,咱也不至于过去泼凉水。
  还有一点就是,大明王朝自从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接到不外乎就是什么地方被后金军队攻陷,那里又起兵祸,几乎就是坏消息占了主流,现今大明王朝好不容易开疆拓土,这难道不是一件只得庆祝的事情吗?
  但是俗话说得好,叫乐极生悲啊。朝廷好不容易喘口气,顺带着开疆拓土,但是坏事连相就找上门了。厂卫以及宣大、山西、陕西、热河相继传来紧急消息,说蒙古察哈尔林丹汗因为怀恨朝廷,不日将举兵犯边。
  这条消息传来,不抵于一桶凉水将皇帝、朝臣们浇个透心凉。吕宋刚刚吃下,就怎么“消化”吕宋的问题,朝廷还在扯皮;虽说平息了西南的叛乱,但是西北的民变、东北的后金还在困扰着朝廷。
  最为要紧的是因为财政连年赤字,朝廷几乎处在破产的边缘。现在朝廷好不容易回过来点气,好家伙,蒙古又出来挑事了,这让明朝的君臣对察哈尔林丹汗无不咬牙切齿。本来朝廷已经与察哈尔部达成协议,明朝每年向察哈尔部提供物资,察哈尔不准扰边并同明朝共同抵御后金的进攻。
  但是察哈尔部忽然毁约,并企图进犯明朝边界,这让明朝的君臣是又急、又怕、又惊、又怒。急的是现在朝廷的状况已经趋于好转,夺取吕宋使得朝廷获得宝地(当然很多朝臣并不认同这点),假以时日,明朝的中兴不是梦,但是察哈尔这么一闹,朝臣、皇帝此前的努力怕是要付之东流了。
  怕的是现在朝廷对付后金已经是很吃力了,在加上西北的民变,朝廷是左支右绌,好不容易稳定局势,将后金的势力赶到广宁以东,西北的民变也即将被洪承畴以及杨嗣昌、耿如杞镇压下去了,在这个时候,察哈尔部突然来怎么一下子,实在是让明朝君臣措手不及。
  蒙古察哈尔部大兵压境,朝廷单凭布置在宣大一线的兵马挡住蒙古察哈尔部的进攻爱明朝君臣看来实在是有点悬啊,所以从哪里调兵增援宣大一线就成了明朝君臣考虑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