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作者:慕容锦轩      更新:2021-01-04 12:13      字数:5138
  本来老王在明轩跟着基本上是不说话的,但这不是有点攀比心理吗?结果这落差的确有点大了,更因为身份上的悬殊,再加上捧明轩的臭脚,才信口指责人家。这就是封建社会地位不平等所致,官大一级压死人,在王承恩这个大明帝国顶端的存在面前,李祖白能跪在他的面前,已经是相当的对他面子了。
  一句话说完,本来信心爆棚的李祖白有点傻眼,这不好好的东西,怎么被骂成糟蹋名字了?这可是大明头一份的远镜,按看得远来说,这东西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了。再说了,好好的在家里也没招谁惹谁啊,你王承恩就是再权高位重这巴巴的把我叫来,难道就是为了骂一通?气是气、冤是冤,但他也不敢说话啊,自己是八品,和人家怎么比啊?
  还好明轩替他解了围,“大伴,不许无礼,”人家做的再差,但却是正版,自己做的再好,都不过是盗了别人的知识产权而已,没什么值得骄傲的,而且如此人才,当然要好好的重用,不维护一下怎么可以呢。
  一听这话,李祖白心里一暖,到底是皇上还有点素质,人家识自己制的东西是个金镶玉,哪里象那个不识字的死太监一样,狗屁不通还乱咬人,但刚这样一想,明轩的话差点让他吐血。
  “他这东西看不远是因为掌握的知识不够,所以物镜、目镜之间的角度和距离都有所欠缺的原因。”
  我cāo!这tmd真不让人活了,老子辛苦制作的国宝级的东西,被你们说成看不远,你们会看吗?还知识不够?这太欺负人了,‘我但凡不是你爸爸,非抽你丫儿不可!’
  “还有就是镜片这造玻璃的水平太差了。”
  李祖白听这话差点一头撞死,自己花了这么大的价钱买来的玻璃镜片,在人家的眼里成了、、、、、、这一趟真不该来受这等的嬉耍,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除了忍辱负重还能怎样?可怜自己抱着如此大的希望、如此憧憬美好的未来,竟然如此的不堪一击,成为别人讥笑的对象。
  “李爱卿,来,看看朕做的这个。”就在李祖白无限怀念伯乐的时候,明轩温和的声音传来了。并有一个宦官递过来了和他的远镜样式差不了多少,不过带着一个托盘支架的铁筒子。
  “哦,”李祖白不明所以,但这是皇上让看的,这一看不由的大吃一惊,这东西太清晰了,倍数又大,看的还特别的远,这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难怪那个死太监对自己这个态度,也难怪皇上说知识少镜片差,这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请恕微臣胡乱起名,皇上这个方能配得上远镜的称谓,臣的和皇上的一比真是米粒之光同ri月争辉了,微臣自叹不如。”李祖白彻底的服了。
  “哎,爱卿这说的何等话啊,爱卿能自己做出此物当属不易了,要知道朕的身后可是有好几支团队和经济实力帮趁着呢,且不可有此想法,爱卿有此创举,朕当恭贺,来啊,取千两银子赐李爱卿。今ri正好孙老师在,晚上一起留在宫中咱们君臣共享晚宴。”这样的积极xing可不能给打消了,现在大明最缺的就是搞科研的人才了,李祖名那边还有外国人,这些外援可得抓住了,等ri后徐光启来了,弄个求极宫,都给扔里边去,好好的给大明搞科研工作。
  “微臣谢主隆恩。”这失失落落的,搞的李祖白快成神经病了,还好最后的结果却是否极泰来。
  “李爱卿,你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造这个远镜的?”明轩还是挺关心这些官方搞科研工作的,从他们的身上也许能榨取出许多的成果,即便是他们没这个知识技术,还有自己这个大明理科第一在后面呢。
  “回皇上,其实微臣是和汤若望学习的这个技术,在他的帮助下搞出来这个近镜,”李祖白老实的回答着,并把远镜改成了近镜,在皇上的那个远镜前真无颜再叫远镜了。
  “哦,原来是他啊,”明轩接着说道“对了朕记得下旨招其进京,如今他可是已经到了京城了”
  “回皇上,汤若望昨日到的京城,目前正住在微臣府上。”
  “哦”听了李祖白的话,明轩大喜,“李爱卿,快传汤若望传来见驾”。
  “微臣遵旨。”李祖白一听,看来外间传闻,皇上喜欢新奇的物件这话是真的了,连人都喜欢新奇的,那以后自己岂不是要发达了。
  ……
  话说当初汤若望在西安,接到被皇帝召唤的圣旨时,心中那个兴奋啊,难以用语言表达,恨不得飞到京城,马上见到皇上,向皇帝讲解西方科技的先进性,以此来换取皇帝对他在东方传教的支持,一想到如果得到皇帝的支持,天主耶稣的福音将降临整个东方世界,汤若望就如同打了兴奋剂一般,兴奋得不得了,而他汤若望将永远载入教会的圣典上,那时多么光荣的事啊。
  汤若望也是很精明的,已经来到东方中国数年的他,深懂东方帝国的为人处世知道,更是知道就这样两手空空的去见皇帝,肯定不能引起那个少年皇帝的兴趣,所以汤若望就发动他一切可以动用的关系力量,开始满世界的收集一些礼物,特别是科技上的礼物,准备以此来打动那位年少的皇帝,从而打开基督降临东方的大门。
  本来,汤若望是可以很早就到京城的,但是,传教士得到东方帝国皇帝的召见,而且皇帝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就引起了中国其他教会成员的关注,认为:这是一个接近皇帝,靠近、打动皇帝的好机会,如果能一举将这位年少的皇帝打动,那么,基督在东方的降临,不过是时间问题。
  狂热的传教士们,对于这样天大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一边传信给汤若望,叫他减缓来京的速度,腾出时间,给教会准备相关礼物的时间。于是,教会动员所有的力量,开始满世界的寻找各种礼物,包括各种新奇玩意,宫廷里的奢侈品,艺术品,奇珍,准备一举将皇帝“拿下”,为基督降临东方,打开大门。
  于是,也就有了汤若望一个月才进京这样缓慢的速度。教会已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汤若望觐见皇帝,准备好了各色礼物,甚至包括从天津码头上,花高价从船上卸下来的一些特殊玩意。反正,目的就只有一个,打动皇帝,一件不行,就十件,几十件,只要有一件能打动皇帝,这次行动就是成功的,有了狂热的传教士们支持,礼物,很快就准备好了。汤若望这才迟迟赶到了京城。
  ……
  站在宫门外的汤若望看着自己手中的礼物表。心中忐忑不安。在宫门外,已经等了两个小时了。本来按照李祖白说的早就该召见了,可是,迟迟不见有人带他来去见皇帝,望着巍峨的紫禁城,汤若望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希望。摸了摸自己手中的礼物表,对自己能打动皇帝,充满了信心。
  传言这东方大地上的皇帝,是一位年轻的,只有十七八岁的少年皇帝,对于他所掌握的庞大的帝国,汤若望只能是“叹为观止”,这个帝国实在太庞大了,大到几乎比整个欧罗巴大陆都大。以至于,从他的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花了半个多月,这还是在有马车,有大路的情况下,如果要穿越整个帝国,汤若望相信,即使有快马,没有两个月以上的时间,是不可能的,如果加上他的属国,时间则更长,这相当穿越整个欧洲的时间,这个东方帝国,实在太庞大了。而他的人口,则更加的庞大,上亿的人口,这得相当于整个欧洲的人口总合,一想到自己将打开天国的大门,让这上亿的人口成为上帝的子民,汤若望就激动异常,心中那种狂热的信仰不断的爆发,一定要打动这位帝国的皇帝。
  听说这为年轻的皇帝有着“圣明”的名声,汤若望在心底嘲笑了一下,英明?18岁?这个年纪只能叫毛头小伙子,能知道什么?可能还是一个叛逆的小男孩,自己只要拿出一些新奇的玩具,就能吸引皇帝的注意力,这东方的大地上,就必将迎来基督的福音,天国就必将降临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汤若望的心中,充满了期望。
  ……
  “传汤若望觐见。”
  本来正在yy的汤若望听到传唤自己,连忙收摄心神。赶忙收拾收拾衣着,准备去觐见这位东方帝国的皇帝。他要亲自,用自己的双手,为基督打开降临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大门。
  乾清宫,李祖白带着洋人汤若望来了,汤若望进来后规规矩矩的行了大礼,倒也没象电视里看到的洋人什么腿不能跪的现象。三十岁出头的年纪,穿着正宗的汉服,料子倒挺华贵,但相当的绉。
  “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叩见东方大地的主人,大明皇帝陛下。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正宗的行了跪拜礼。
  洋人?传教士?
  明轩想自己有多久没看到洋人了。在二十一世纪,洋人那可是高人一等的存在啊!现在,在17世纪的大明朝,却是洋人羡慕东方中国的时候。眼前这个洋人,匍匐在自己的脚下,向自己行叩拜礼。觉得这世界,当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应该说是自始皇帝大一统之后,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两千年来一直引领世界,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绝对第一帝国,而西方世界到了二十一世纪也才是河西了几百年!
  汤若望一脸的白胡子,穿着一身天蓝儒士衫。一副本土儒家士子的打扮。如果不看他那张脸,和那双有颜色的眼睛,谁能想到,这是一位洋人?
  眼前这个人,也算的上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了,凡是中国历史上和西方接触的过程,少不了要把这位抬出来说道说道,历史名人一名,而且在后世的电视剧康熙小辫子的戏中,这位名人也曾出现过。
  “汤若望?起来吧。”明轩带着复杂的心情,叫这位狂热的传教士起来。历史上这位狂热的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多半辈子,最后居然做到正一品的级别,这个实在是强悍,已经是官员里最高的级别了,还经历了明朝,李自成的大顺,清朝三个朝代,在乱世当中活得游刃有余,相当的具有传奇性,比很多书的主角更加的具有“主角光环”。很多书的主角还要开金手指,靠历史的先知来混成什么一品,正一品,官居一品,这位倒好,直接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混到了正一品的位置,实在是很强大。如果某个写手写一个碧眼金发的洋人在中国古代混到正一品的官位,想必,读者一定会骂这位写手疯了,仆街扑到死。但现实往往比小说更离奇,不得不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是自己跟不上时代,而是这个时代更新的太快。
  “谢大明皇帝陛下。”带着一点怪异的欧罗巴强调。汤若望总算站了起来,才得空看了看传说中的少年皇帝。果然是相当的年轻,这个就是那个掌握了上亿人口生死,掌管了如同整个欧洲面积大的东方帝王?实在太年轻了。但是他此时正在以一种怪异的目光看自己,那种目光,相当的深邃,仿佛是看不见底的深渊,那种目光,仿佛看穿了自己的未来,看穿了自己的人生,汤若望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真的很年轻,不是吗?汤若望开始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了。如果是一个毛头小伙子,绝对不会用那种“超然”,“睿智”,似乎能贯穿时间的目光看自己。如果只是一个毛头小伙子,这会儿,应该用好奇,惊讶的目光看自己,偶,神奇的国度,神奇的少年皇帝。
  明轩看了一阵汤若望,脑海中把这位牛人的资料在脑海中转了一圈后。问道:“汤若望,说说你的经历吧,从出生到怎么到京城来的,然后介绍介绍西洋的情况。朕对此很是好奇啊”明轩打算借汤若望的口,了解一下这欧洲现在发展得如何了,毕竟后世的相关记载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汤若望觉得很好奇,也很惊讶,这位皇帝,似乎并不急于让自己干什么,而是聊天,聊一聊自己的家乡,聊自己的经历,难道这位大明朝的皇帝,对自己的故乡还有很深的兴趣吗?
  “启禀皇帝陛下,在下出生于公元1591年5月,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莱茵河畔的科隆城……就读于三王冕中学……”汤若望很好奇,难道皇帝还能听懂自己说的意思?皇帝知道德意志在那里?莱茵河在那里?三王冕中学是什么学校?见皇帝没有问,他也就一直往下说。
  明轩其实根本没有听懂汤若望说的话,这个时候的欧洲和后世在翻译上,还是有区别的,发音的译音也是有区别的,明轩看过《堪舆万国全图》的地图,那地图上标注的欧洲,绝对不是二十一世纪地图上标注的欧洲。
  “等等,1591年是我朝那一年啊?”明轩打算考考这位据说很博学的传教士。
  “启禀皇帝陛下,公元1591年,属于东方帝国万历皇帝十九年。”汤若望很准确的报出了自己的出生年,而且还用明朝的纪年方法报了一次,这让明轩有点好奇,看来,这洋鬼子,为了传教,倒也下了不少功夫,资料上说他“合儒超儒”,看来,是准确的。。
  “接着说。”
  “启禀皇帝陛下,……在下于公元1611,回归天主的怀抱,并于1617年,也就是东方帝国万历皇帝四十五年,毕业于罗马学院,……,呃,这个罗马学院……”汤若望准备介绍一下自己的母校,罗马学院可是当时在全欧洲都有名的一所大名鼎鼎的学校,应该在皇帝面前露露面,让皇帝知道一下自己读的这个学校很好。
  “不用说罗马学院,接着说。”明轩觉得,你罗马学院再牛b,难道我还能派人到哪里去学习不成?说这个纯粹浪费时间。
  “……毕业于罗马学院,1618年,受葡萄牙国王的派遣,启航来到东方……”
  “等等,1618年几月出发?什么时候到的中……我朝?在那里靠的岸?”明轩发现,这些传教士当真是很狂热,这从西方来东方,坐船据说需要几年,明轩现在想知道,具体要多长时间才能到。
  “启禀皇帝陛下,我在1618年的4月16日出发,在1619年7月15日到达大明朝,在一个叫澳门的地方靠的岸……”汤若望的记性很好,准确的把出发和靠岸的日子说了出来。不过,这说话,始终带着那么一点“洋味”。
  从西方到东方,整整花了一年三个月的时间,这旅途,实在是太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