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
作者:清扬飞鱼      更新:2021-12-02 01:38      字数:1864
  隆美尔非洲集团军群联合维西法国贝朗特元帅的法军,意大利加里波第的意军,北爱尔兰英国蒙哥马利的英军与埃及军,挥师中东,北上苏联。
  中东因为英法殖民地宗教矛盾所以亲德的非常厉害,所以有很多带路党。
  实际上当时大部分阿拉伯政府是敌视德国的但是占据民心的反政府武装是亲德的。
  这使得政府的宣传在民众心理都是英国人走狗的造谣。
  而德国人带来解放的看法普遍占多数。
  主要走叙利亚到土耳其,拉拢土耳其参战后就打通了从中东进军斯大林格勒的道路。
  另一方向,在斯大林格勒围城战里,德军使用大型运输车运输一些冲锋挺,在伏尔加河上攻击苏军支援部队的木船。
  历史上德军可没有完成对斯大林格勒的彻底包围,苏军一直不停地增员,导致斯大林格勒久攻不下。
  其中,伏尔加河就是苏军重要的一条运兵线。
  到时候,一艘冲锋艇,两挺机枪,几个德军水手,就能轻易屠杀几个连,甚至几个营的苏军。
  要知道,伏尔加河除了夏天,其他时候都很冷。
  加上帝国空军斯图卡,苏军基本这条线就只能送人头了。
  苏军历史上本来是晚上偷偷渡河,而德军有了冲锋艇,安装上探照灯,上去就是突突。
  最终,只要打掉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苏军有生力量,战争基本就结束了。
  莫斯利一沦陷,斯大林就只能自杀了。
  德军自从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入手以后,将在莫斯科外围会师。
  不过这样存在巷战问题,不可能太快歼灭苏军。
  而巷战也难以做到彻底包围城市。
  在此之前,曼施坦因在克里木半岛立下大功。
  第十一集团军派突击队在苏军认为根本不可能发起进攻的地点,秘密渡过塞瓦斯托波尔湾,从南岸攀登上岩石绝壁,突然袭击苏军阵地背后。
  然后曼施坦因指挥德军主力在猛烈的炮轰之后发起大规模进攻,使城内苏军陷于腹背受敌的困境。苏军的滨海集团军在遭受德军的海上封锁后,补给非常困难,而苏军航空兵被迫转移到高加索以后,在这里他们又失去了空中掩护。
  最终德军攻占塞瓦斯多波尔,克里木战役德罗联军俘苏军超过二十万人,缴获火炮460门,其它战利品不计其数。曼施坦因因战功卓著,被晋升为元帅,调回总参谋部。
  之后,莱茵哈特在曼施坦因元帅的建议下,对莫斯科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
  德军用仆从国的部队包围重要城市佯攻,其中混合少量德军参与突击作战,制造压力。
  然后德国装甲机动部队在外围歼灭苏军来援部队。
  用坦克和摩托化部队,可以大量歼灭苏军有生力量。
  而意大利山地步兵师,芬兰部队,以及德国从南方行省带来的山地师在,山地丛林里进一步歼灭逃跑苏军支援部队。
  一旦被德军主力装甲部队击溃,苏军就面临辎重,坦克,车辆被摧毁丢弃的情况。而苏联士兵又无法跑过德军的履带,只能大规模投降。
  失去了全部欧洲重镇,能够调回莫斯科解围的援兵又全部被围点打援消灭掉。
  苏联最终将一败涂地。
  顺带一提,很多读者都关心日本的结局。
  清扬飞鱼作为一名中国小说家,准备好坑日本的写法其实很简单,主要是用转镜头的写法。
  德军在打赢克里木战役的时候,转镜头写日本在和美国打中途岛。
  (山本五十六,也就是天皇赐姓后的丰臣五十六,此刻已经是日本军界的一面大旗,与东条英机势力平分秋色)
  然后德军打赢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时候,镜头转到日本航母上,丰臣五十六在倾斜的战列舰指挥室里,看着甲板上倒毙的水手,缓缓开口低吟道:“人间五十载,比之于天下,不过如梦似幻……”
  然后就这样德国一步步走向胜利,而日本一步步走向失败。
  最终东条英机疯狂要求战斗在最后一刻,结果被天皇和日本财阀抛弃,在陆军的默许下被造反的民众攻破首相官邸,最后被日本人“天诛国贼”。
  渐渐的,德美中三国成为最大赢家,战后平分秋色。而中德关系在莱茵哈特(张承天)的努力下,一直处于联手一致对抗美国的良好状态。
  伏笔解决:莱茵哈特之前一直在为后世的张承天留下遗产,或者说是财富与地位。
  第三帝国毕竟是元首的一言堂,又有党卫军忠诚执行元首最后的临终命令。
  2020年,当张承天从植物人状态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被德国莱茵集团派来的代表找到,合法继承第三帝国首任元首莱茵哈特的巨额财产,以及其名下莱茵财团的全部股份。
  一同从植物人状态清醒过来的,还有那天在游轮上一同穿越的梅川裤子,也就是富二代肖尧。
  而肖尧的身份,是富土康财团的少爷,其父亲是11区(日本战败后被划分为华夏的一个半自治区)富土康资源开采项目的总负责人,富土康财团的总裁。
  这一回,身为莱茵财团总裁的张承天和小小富土康财团的公子哥肖尧,该有一场有趣的故事了……
  (中间太多曲折,包括斯大林格勒战役里的著名狙击战,张承天继承巨额遗产的手段,等等等……实在没有机会细写了。)
  很遗憾,但是也很释怀。
  以上,便是清扬飞鱼准备好的大结局卷全部内容。
  有缘的话,咱们下本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