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定论
作者:叶欣      更新:2020-12-28 03:14      字数:2128
  贤妃回到了自己的宁思宫内。立刻派人将自己的叔父,何尚书请到了宫中。
  “叔父,朝堂上这些日子对立储一事可有定论?”
  皇上的情形眼见着一日不如一日,她要在皇上归天之前。想办法让自己的儿子得到储君之位。
  “娘娘,皇上一病数日都不曾早朝。朝堂政务也一直荒废着。文武百官到朝堂上点个卯就算了事,哪有人能定得下立储这等大事。”
  何尚书很是为难,自己不能将要立自己侄儿,泰王为储君的事做得太过明显。可若不挑明来提,各个臣工都明哲保身,对此事不加定论。
  贤妃摆弄着手上羊脂白玉的手镯,似是漫不经心的说道:
  “若是泰王坐上了龙椅,您这做叔父的介时岂不就是一个之下万人之上的辅政宰相了吗?如今您只需将立储的人选往泰王的身上引,到时自会有大臣推波助澜。助泰王早登皇位。”
  贤妃谋划了十几年,早已暗中收买了不少朝中大臣,这些大臣得了自己的好处,自会帮着泰儿说话。,
  何尚书领了贤妃的授意,便出了宁思宫。见四周没人注意自己,低着头快步离开了皇宫。
  第二日,朝臣位照例来上早朝。此时的早朝,早已没有了百官朝拜君王时的井然有序。大臣们还是像往日三三两的聚在一起,只等退朝。
  正当众臣闲话家常,不知谁说了一句。
  “皇上一直这么病着,朝政就这么一直荒废下去也不是办法啊。应该早日选出合适的储君,来主持朝政。”
  “是啊,是啊。国不可无君。皇上病重,更应早日立储才是。”
  有人牵头,大臣们终于想起自己的职责所在。况且现在皇上久卧病榻,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厉气。此时再提储君一事,也不会对他们喊打喊杀了。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了,。
  而原本来通知朝臣退朝的吴公公,听见大臣们的议论,悄悄的躲到一根柱子后面,偷听起来。
  “皇上膝下只有三位皇子,二皇子泰王,三皇子靳王和五皇子宸王。要立储自然要在这三位皇子中间选。”
  “那三皇子与五皇子就不要提了。剩下的了只有二皇子泰王最为合适了。”
  “没错,没错。”
  属于贤妃阵营的几个大臣一唱一和,将二皇子推选出来。
  此提议一出,立即引起众臣的反对。二皇子生性软弱不说,这此年二皇子泰王一直远离皇宫居住,并无心朝中政事。
  若他登基做了皇上。只怕不是让宦官掌了权,就是被外戚做了傀儡。并且大臣们早就听闻二皇子并无意于皇位,甚至萌发了出家之意。这样的人怎么会是合适的储君人选。
  本想插上几句的何尚书,一听大臣们齐声反对,还提到了外戚。本就对泰王上位毫无把握的何大人,立即噤了声。他可不想为了无把握的事,得罪了满朝文武大臣。贤妃的一场美梦,就这样被大臣几句话粉碎了。
  “谁说只有皇上的三位皇子可以选的?不是还有老益王爷吗?”
  对呀,如今的皇位本就属于老益王的,当年皇上用了拿不上台面的手段夺了皇位。时至今日是该将皇位还给老益王了。
  虽说老益王远离朝堂,但他这些年将乌山治理的头头是道,收留了许多无家可归的贫苦百姓。无形中为朝廷解决了许多来自逃荒流民的压力。
  上至文武百官,下到黎民百姓都对这位体恤民间疾苦的老益王赞誉有加。若是老益王出山回来做他们的皇上,他们举双手赞成。
  “可是老益王归隐多年,并无意于皇位之争啊。况且老益王年势已高,过几天还是要重新再定储君,如此一来……”
  一位大臣一语惊醒正兴奋的众臣工们。是啊,若是老益王有意于皇位,当年也不会那么轻易交出皇位。一时间,朝堂上的大臣位都沉默不语。
  “不是还有益王爷李岘与康王李峄吗?这两位都具有治理天下的才能。他们兄弟二人也都是正统的皇族血脉。没有比这二人更合适的了。”
  如今再也没有人再惧怕提皇上的忌讳,大臣们都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提了出来。
  “可是益王爷李岘还背负重罪,下落不明。皇上寻了这么久,连个人影都没到。”
  他们何曾想到,此时的李岘就在离他们不远的乌山上。他手下的暗探,帮他观察着朝堂上每个人的一举一动。
  “那就是康王李峄了啊,康王久居皇城,对朝廷政事熟念于心。介时再有老益王在背后督促着,总比皇上那三个不器的皇子要好上许多。
  虽说康王是个风|流不羁的性子。可哪个少年不风|流。到时多纳些妃子,还能为皇族多绵延子嗣呢。”
  大臣们哄堂大笑,似是已见到康王坐在龙椅上,儿女绕膝尽享天伦之乐的画面。
  躲在柱子后面的吴公公听了大臣们的议论,不由得笑这些臣工们想得还真够远的。不过如此甚好,朝臣们一致推选李峄做他们的新皇上,这样的好消息一定要及早通知益王爷。
  吴公公见大臣们讨论的热烈,没人注意他这里,便放轻了脚步,悄悄从侧门走了出去。找了一处偏僻没人经过的地方,将朝堂上大臣们要推举李峄登基的消息,用飞鸽传书,给乌山的益王爷送了出去。
  几乎同时,李岘安插在皇宫里的暗探,也将这一消息通知了益王爷李岘。
  大臣们一致赞成李峄继承王位。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李峄的耳中,大臣们的决定正合李岘与李峄兄弟二人的意。
  益王爷李岘行走江湖散漫惯了,他可受不了皇宫中条条框框那许多规矩。况且他曾许诺上官清瑶,此生只娶她一人为妻,绝不再娶。若是他做了皇上,那些大臣们为了绵延皇家子嗣,不烦死他才怪。
  如今朝中传出的消息与他兄弟二人当初商量的刚好一致。而得了消息的李峄,也按照原先李岘计划的那样,闭不不出,谢绝见客。
  终于找到合适的继承皇位的大臣们,一听李峄竟然拒绝接任皇位,都急了。一时间李峄的王府前车水马龙,都是前来劝他继位的诸位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