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为了和平
作者:茶墙      更新:2021-09-07 14:36      字数:2020
  在上京的路上,岳丘已经从岳飞等人的口中大致了解到如今南宋小朝廷的政坛局势。
  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秦桧的起复。
  今年二月,秦桧复官为资政殿学士,六月的时候,又当上了观文殿学士。
  这一位主和派代表性人物的动静,正是一个风向标,表明了当今皇帝所选择的政策。
  这也是京中物议汹涌的原因,更是岳飞赴阕直谏的理由。
  不过目前两派交相攻击的当口,秦桧这位主和派大将,找我这个主站派小卒子做什么呢?
  管他呢,去了就知道。
  顺便还可以勘察地形,有机会的话来个斩首行动,也是个大快人心的事情。
  当然,回复拜帖之前,还是先找老大通个气,请教用什么语气毕竟合适。
  谁知岳飞一听就急了,气道:“莫非远山兄欲改换门庭乎?”
  没这么严重吧,串门而已。
  “然则,天下人将以何视远山兄?”
  你一直用远山兄来称呼我,看来真的生气了。好吧,你是这个时代的人,你懂得多。
  我去登门拜访,在别人眼里就意味着我背叛革命,那就不去呗。
  “幸得鹏举兄提醒,否则愚弟便上了那奸贼的大当。”,不知道岳飞会不会同意斩首计划?
  还是算了吧。
  而且听这意思,就算去秦府外面转圈(勘察地形)都不行,因为别人会以为你在想办法勾搭奸臣呢。
  得了,另外想辙去对付秦桧呗。
  也许秦桧只是听闻了岳丘的名气,甩个帖子招徕一下,反正不成功也没有损失。结果就是差点坑了岳丘这个土包子。
  土包子恨得牙痒痒。
  因为他听到一个坏消息:皇帝准备明天接见岳飞,而没有他的份。
  这就完全没办法,岳飞也是无奈,只能曲线救国,说明天会给岳丘和他的军队表功,看能不能帮他找皇帝讨要个官职。
  这才是岳丘来临安的主要目的,次要目的才是和岳飞一道,鼓动皇帝批准再次北伐。
  于是,第二天岳丘哪儿都没去,等在驿馆里面,等待皇帝的召见--虽然可能性极小,但是万一呢?
  就在岳丘抱着本《春秋》装模作样的时候,文武战和两派,正逐渐把战火烧向他的身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圣上欲置万民于不顾,置二圣于不顾乎?”
  这是政治正确,没人敢说不字。
  “岁入泰半充做军资,朝廷已无力支撑。且民力凋敝,若是压迫更甚,则必有李成、杨么再起焉。”
  这是叫苦扯皮,用后勤拖后腿。
  “李成、杨么跳梁之辈,已为大兵平定。今地方平靖,后顾无忧,此诚北伐之良时。”
  “妄动刀兵有干天和,今北朝遣使议和,欲归还我朝三百里之土。此议不用一刀一枪之力,不费一缁一娟之钞……”
  “金人无信。且若非大兵威压,北朝岂会议和,唯有靖康之乱尔。”
  可惜再好的道理也没法说服一个胆小的皇帝,最后的决定还是继续进行谈判,但同时也要求各部做好准备,提防伪齐和金兵的挑衅。
  赵构是个聪明人,理解并且赞同岳飞的见解: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
  大方向没有实现,岳飞退而求其次:“臣部忠护右军统制岳丘,孤军而入中原……”,大大夸奖了一番,然后向赵构要求封赏。
  但秦桧不干了:“金使亦语此人之名于臣……”,随即提出两点,首先金国使者要求宋朝立即撤回这只武装部队,否则无法体现宋朝和谈的诚意;其次,岳丘部的行动大大违背了普世价值观,要求宋朝代替岳丘部对伪齐遭受财产损失的人民进行赔偿。
  “陛下,岳丘此人所为,无非等贵贱均富贵,此乃反贼钟相杨么之故事,若不惩戒,臣恐官绅震动,友邦惊诧啊!”
  “学士此言谬矣,兵法曰因粮于敌……”
  又是一番来往,最后做出决定,既不撤回岳丘部,也没给他升官。但是对岳飞提出的要求是,如果谈判顺利,军队就少折腾,如果谈判有波折,军队就要行动起来,让谈判变得顺利。
  当天晚上,岳丘就知道了这个消息。
  与会的还有岳云,小伙子很是不安,担心谈判会达成协议。岳丘至少还知道岳飞总共北伐了四次,现在第二次还没开始呢,打仗的时间还长,所以对小伙子的担心很是不屑。
  “北朝强而我国弱,然而强国遣使至弱国议和,焉有不成之理?”
  听起来很有道理,然而却被他老爹骂了。
  “幼稚,糊涂。”
  老爸把局势掰开了讲,教育儿子。
  金国大佬林立,这一次提出议和的是挞懒,因为他刚刚掌权,当然是以稳定为主;但是直接和宋朝交手的那些人,比如金兀术,肯定不愿意议和:一来他和挞懒不是一伙,二来主战派之所以主战,因为他们的利益天然和战争联系在一起。
  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双方停火了,金兀术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而他的军资、属下和权力也同样会随之减少。
  所以这是利益之争,岳飞判断,即使合议达成的时候,就是摩擦甚至是战争爆发的时候。
  说的是金国的事,教育的是岳云,但是旁边的岳丘却听得明明白白。
  “雷霆雨露均是君恩,做臣子的,唯有一片拳拳之心。”,岳丘仿佛对没要到官职的事情毫不在意,表达了继续做忠臣的决心:“待我回归中原,定会整顿兵马,报销朝廷。”
  “远山须知,议和之事为大,吾等均需配合。”,岳飞意味深长地看着岳丘说道。
  “中原路长,消息不畅。”,岳丘笑道:“为免误事,属下准备见城则攻,遇敌则战。”,他满脸都是忠诚之意:“总归我打的越好,谈判便会越顺利。”
  “招讨使之意如何?”
  这样的理解,好像和皇帝以及中枢的意思有些偏差吧?岳云觉得很不对劲。
  然而,他看见父亲微微颔首。
  难道是对的?我的理解错了?
  小伙子有些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