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婉凝守候冷风中 纤云苦笑秋雨下
作者:冰雪蓝琪儿      更新:2021-09-07 05:27      字数:4570
  千山万水,承载不动一份沉甸甸的哀思。那些往南迁徙的大雁,哀鸣着嘶哑。像是要将这个秋季,叫喊的韵味悠长。被风吹过的落叶,在半空中翻飞盘旋。然后优雅的飘落湖中,荡起圈圈涟漪。
  秋风飒飒,秋雨绵长,秋风寒凉。婉凝独自站在廊檐下,望着西边的那个方向。她渴求着,萧易寒能够出现。可是没有,整整一个月过去了。仍然没有任何消息,婉凝有些失望。
  犹记那时城郊分别,萧易寒笑着挥手作别。他的承诺至今尚在耳畔:“阿凝,等我,等我回来娶你为妻。”好像是在重复着五年前的故事,每一个字符,每一段话语分毫不差。
  只是五年前的栀子已然凋谢,而今时值暮秋时节。那些纷纷扰扰的黄叶,辗转飘零,不知何处去了。不知什么时候,君颢悄然走来。为婉凝披上一件白狐皮绒披风,婉凝顿觉暖意融融。
  她回身看着眼前这个男子,岁月的历练。已经让他变得从容不迫,褪去了往昔的轻狂痕迹。最近这些日子,他一直都在忙着放开府库,拿出所有的金银。同百姓们一起,重修道路馆驿。
  自从戎兵占据京都,虽然不过短短半年时光。却是将京都的田地全部占用,修了许多的府邸。更是将京都府库挥霍一空,役使百姓重修宫殿。去年的那场大雪,就死伤了许多百姓。
  而今来至京都,到处满目疮痍。婉凝记得很清楚,她听到百姓的痛哭声。看到遍地饿殍,乞讨流浪的人数不胜数。那个熟悉的身影,正在工地上修整道路。是了,是君颢没有错。
  许多百姓见了,纷纷上前帮助君颢。不到半个月的功夫,一条通往城西的官道便修通了。秋雨虽然寒冷,可是看着君颢和百姓同甘共苦。婉凝的心里,一阵暖流流过。
  “米酒,”她捧着热乎乎的米酒,亲自送到工地上。“东麓开国以来,从来还未有过,像朕这样的君王,”君颢自我嘲讽着,“算起来,我倒还是一个昏君。丢了国家不算,百姓也跟着遭殃……”
  说是自己嘲笑着自己,倒不如说是自我惩罚。婉凝伸出手来,替君颢擦拭额角的汗水。不觉莞尔一笑:“皇上若是昏君,又怎会复国?又怎会抛开尊贵的身份,来这里修路?”
  她的话音才落,便有其他的百姓围了上来。然后开始议论纷纷:“皇上可是我们见过的明君呀!这些天还跟我们一起干活儿……”“是呀是呀,哪里像那些戎兵!”“有这样的皇上,我们吃点苦算什么?”
  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婉凝也随声附和着:“眼下府库空虚,死伤百姓又多。加之天气寒冷,大家应该尽快把路修好。我和皇上也会帮着大家的,只要我们不放弃就好!”
  此时尽管天气寒冷,可是有了这句话。有了君颢这个明君,百姓们做活儿更加有力气。他回身,将自己身上的夹袄给了婉凝:“你身子刚好些,千万别冻着了……”
  他的体贴关怀,让婉凝甚是感激。有的时候,她甚至分不清楚。自己的心里到底还念着谁。一个是等了自己五年的萧易寒,另一个是逐渐累积起来情感的楚君颢。
  只是君颢是帝王,他需要天下需要东麓的。而且,还有一个江苓嫣和陈绍萍。她们现在是没有在身边,可是总归是要回来的。她望着弓身劳作的君颢,不觉微微扬起微笑的嘴角。
  下雨了,噼里啪啦的雨滴拍打着木格窗。窗外松柏的影子,随着秋风慢慢摇晃。映照在窗子上,像是拂之不去的梦魇。梦里的婉凝,看到萧易寒浑身鲜血,猛然坐起了身子。
  到底怎么回事,已经连着多日做这个梦了。会不会是什么预兆,或者是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就在这个时候,从殿堂上传来沉重的咳嗽声。婉凝赶忙下床披了衣衫,举了烛火往殿堂上走去。
  几道茶色纱帐,笼罩着正阳殿。殿堂四周的烛火,已经落下了许多的烛泪。墙上的西洋钟,已经敲响了十二下。已经很晚了,可是君颢还在伏案批阅折子。不住的咳嗽声,婉凝听在心里甚是难受。
  她悄悄的走过去,将一杯暖茶放在旁边。却还是惊动了君颢,她不好意思的笑着。才刚要离开的时候,君颢叫住了她:“凝儿你来的正好,替朕拟一份圣旨如何?”
  这个时候,要拟什么圣旨?何况天色这么深沉,可是婉凝也不好劝说什么。只好默默地研磨铺纸,蘸了墨汁等待着。但见君颢喝了一口茶水,方才开口:“而今天下未平,着,着萧易寒为将军,消灭戎兵……”
  这可是婉凝听错了么,她记得前几天。可是君颢亲自告诉她,说是柳子煜已经钱去了草原的。怎么这会子,又还要派去萧易寒?她的脑子乱乱的,不知道君颢究竟是何意图。
  看着婉凝愣愣的表情,举在手中的毛笔始终未曾落下。反倒是一滴墨水,滴在了宣纸上。逐渐分出一道水的痕迹来,君颢这才故意咳嗽了一声:“凝儿莫非,有其他的意见?”
  “不是,不是,”婉凝慌乱的连连摆手,转而强露出笑意,“奴婢在想,皇上不是派去了柳将军,怎么还要……”“萧易寒常年在边关带兵,又与戎兵打过交道,”君颢不以为然道。
  这个理由,还算是一个理由吧。婉凝这才重新抿了毛笔的笔尖,正要下笔的时候。却还是手心发颤,想着好容易见到萧易寒。却又要与他分别,究竟是命运的作弄,还是上天的考验。
  窗外雨声下得紧了些,风声更加猛烈。婉凝的心越发担忧起来,不知这个时候的萧易寒。是否穿了足够的衣服,是否已经安然入睡。此时他会在哪里呢?婉凝胡乱猜测着。
  她很想放下笔杆,告诉君颢自己的苦衷。可是听着君颢的咳嗽声,想着君颢身上的流毒。不觉握紧了笔杆,提笔慢慢写下了这一道圣旨。似乎每写一个字,那些笔画都在偷偷的嘲笑着她。
  然而婉凝所不知道的是,就是因为这道圣旨,还有那首《贵妃怨》的诗词。将萧易寒推向了误会的深渊,那个时候的婉凝。方才知道一切都是君颢设下的局,等着她钻呢。
  前往西戎何其遥远,追捕端木康何其困难。加上萧易寒后来请旨赐婚,婉凝的避而不见。让他误会了婉凝,那首诗词成了谶语。风中的落叶,浸染着一份悲凉。
  有的时候,婉凝常常在想。如若当时没有写下那道圣旨,是不是萧易寒的命运就会改变。然而君颢沉重的病体,却让她不容思考。她总不会丢下君颢,一个人自私的离开。
  秋雨迷离,笼罩在半空。宛如一层淡淡的水雾,又像是一层薄薄的轻纱。烛火在夜色下,显得纤弱无力。守候在一方小小的烛火后,纤云的心里多多少少有了些许担忧。
  就在前些天,她去探视端木康的时候。当天夜里,端木康就拿着她备好的衣服,打昏了狱卒逃了出去。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纤云微微笑着。原来端木康的心里,还是在乎她的。
  后山的那匹马也不见了踪影,想来是端木康骑走了。遥遥望着西边的方向,纤云多了一份期待。但愿端木康可以安全到达草原,一切顺利。只是从宫外回来时,就听闻了楚君颢的圣旨。
  那份圣旨上,写得清清楚楚。派遣萧易寒追捕逃亡的端木康,而且柳子煜也在草原开始讨伐各个部族。这个消息像是晴天霹雳,让纤云略微好一些的心儿。忽然变得悬空起来。
  才刚看着端木康安然离开,现在却要追兵追赶。如果这件事情,被人知道是她所放的话。那么她也难逃此咎,听着窗外的秋雨。她的心儿,也在一阵一阵的纠结着。
  门外有脚步声响,纤云立刻站起了身子。心口纠作一团,她好怕君颢忽然派人来。将她抓走问话,还好门外响起了婉凝的声音。纤云这才放下了心,赶忙去给婉凝开门。
  其实面对婉凝的时候,纤云是颇多愧疚的。当初若不是她执意留在京都,救出妹妹。也不会遇到端木,暗里帮着端木康做了许多背叛之事。更不会,让东麓走到如此地步。
  她低着头沏好了茶水,这才默默地站在一边,一言不发。她想要告诉婉凝自己的担忧,让婉凝救救她的夫君。可是是她自己负了婉凝,怎可再开口求救。纤云的心里,很不好受。
  婉凝见到纤云这副神色,不觉轻轻的抚着她的手,关切的问道:“你走了这两天,可让我担心死了。我还求着皇上,四处找你呢……”她的话语,温暖着纤云的心。
  而今回想着一年前初见婉凝时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婉凝的坚强让她佩服,玩的大度让她折服。那一刻开始,纤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守在婉凝身边,寸步不离。
  因为端木康,让她与婉凝拉开了距离。可是婉凝竟然不计前嫌,更让纤云感激涕零。她跪在地上哽咽着:“姑娘这般待我,我,我今后为牛为马服侍姑娘!此后再不离开姑娘半步……”
  “我一直都把你当做姐姐的,”婉凝亲自扶她起来,为她擦拭着泪水,“放心,我会求着皇上,放过他的。”真好,有了这句话。纤云遂破涕为笑,只要有婉凝在,一切都会好办的。
  听着纤云说起端木康,一脸幸福的样子。婉凝万分羡慕,她多么想着。也有一个这样的人照顾自己,念着自己。可是那个人,已经远去征战。那份圣旨,也是她亲手所写。
  当初因为误会,让婉凝颇多怨言。而今冰释前嫌,却又生生分离。不知这一夜的雨,可否点醒了她。正阳殿里的那个身影,让她敢爱却又不敢接受。因为那个高高在上的身份,不是么。
  既然是无果的期盼,还念着那个远去的人儿做什么。“姑娘,该休息了,”纤云轻声唤着,她跟了婉凝许久。大约也猜出了婉凝的心思,快要淡忘的人儿重新出现,不知是不是算做好事。
  暮秋时节的北国,时常被阴雨所淹埋。从复国那一天的九月份开始,淅淅沥沥的秋雨一直没有停过。即使偶尔停下几次,也是被乌云笼罩的天空。周围的空气,充满了悲伤的气氛。
  不过还好,凑着天气好的时候。京都的几条道路基本修通了。从西边传来的消息,说是道路泥泞。根本无法行军,也就是说萧易寒停了下来。端木康也被迫暂住驿馆,很是懊恼。
  长长的廊檐下,是纤云一颗落寞的心。当她正在黯然失神的时候,却忽然听到婉凝告诉她。说是端木康因为下雨的缘故,暂时停在了寿阳这个地方。那里下的雨特别大,道路都堵住了。
  寿阳距离京都不过一百来里路程,这么算来。端木康根本就没有逃离东麓地界!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秋雨连着下了半个多月,城内虽然道路疏通了。城外却是********惊喜之余,纤云却又百般担忧。听闻萧易寒也被迫停了下来,与大军在附近修整。如果,如果被萧易寒所发现。是不是端木康就会被抓住?纤云的心,又被高高的悬了起来。
  正在她左右踱着步子的时候,但见婉凝匆匆而来。她忙抓着婉凝的手,焦急地问道:“怎么样,有消息了么?”“才刚户部呈了奏折,说是寿阳周围爆发了山洪……”婉凝的声音分外低沉。
  什么?山洪?寿阳?纤云没有听错吧?她不觉愣在那里,好一会儿才抓着婉凝的肩,再次问道:“姑娘可是听错了?或者是看错了?不可能的!”她希望,婉凝说的话是假的。
  然而多日以来的秋雨,是不会骗她的。自从复国之后的日子里,周遭散发着潮湿的气息。很多庄稼都被冲毁了,百姓又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好容易盼来赶走戎兵,却又遭遇天灾。
  不过京都这里还好一些,至少道路畅通。可以从附近的陈国哪里,调取粮食。陈国的粮仓,还是那时复国时的王启波,所安排的。如今有他前往,必然不会错。寿阳哪里紧邻郑河,县衙府门要求朝廷支援粮食医药。
  刚刚君颢就立即派了户部和兵部,一起前去寿阳查看灾情。“户部押运粮草,派兵部的人去做什么?”纤云听闻兵部,立刻明白过来。必然是楚君颢趁此机会,到寿阳搜捕端木康的下落。
  是了,一定是这样的。她想知道答案,却又不想知道。“你想多了,”婉凝轻声安慰着,“山洪暴发,必然会有盗匪出没。朝廷不过是派去查看镇压,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可是无论婉凝怎样劝说,纤云都只是焦急不安。
  她所希望的顺利,而今却是被天灾作弄。不知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偶然呢?她站在原地,脑子里一片空白。想着端木康所受的苦,一时回过神来。硬是要冲出宫外,找寻夫君。
  “你疯了?”婉凝抓住纤云的胳膊,阻拦道,“别说出宫难,就是出了宫去,你又去哪里找?你先镇定一下,总会有法子的……”从未担心过一个人,也从未在乎过一个人。
  纤云满脑子都是端木康的笑意,可是眼前渐渐有些模糊。头脑也开始发昏,究竟怎么回事?她想着站起身子的时候,却是浑身软绵绵的,渐渐的失去了知觉。昏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