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东麓军事告危机 太后恼怒要兵符
作者:冰雪蓝琪儿      更新:2021-09-07 05:26      字数:4350
  下雪了,雪花夹杂着纷飞的梅瓣。在阴沉的天空下,飘零着些许卑微的色彩。远处的山峦,透露着一股晦涩的味道。弱水涌动,翻飞一片浑浊的气息。正阳殿内的烛火,随着狂风不断的摇晃。
  作为代理国政的楚君琰,正在细细的翻阅折子。这是他多年前的梦想,如今他随时都可以,坐在这里号令天下。唯一不同的是,他尚未找到另一半兵符。伊芙也是太过粗心,才会让皇后暗下毒手。
  当婉凝扶着纤云,慢慢的站在君琰面前的时候。她似乎看到了君颢的影子,坐在桌案下,静静地批阅折子。“王爷,”婉凝缓缓开口,让君琰不觉微微抬起头来。眼前的婉凝,眸如清溪。
  “小凝,你的眼睛看得见了?”君琰的话语里,夹杂着些许惊讶和欣喜,“真是太好了!我一定会好好奖赏元易斌的!”有冷风从窗户缝儿吹过来,将炉火吹得越发通红旺盛起来。
  思虑了片刻,婉凝终是决定,要将自己离宫去江城的消息。告诉君琰一声,毕竟他也曾,在自己伤心难过的时候,帮助过自己。不过关于君琰陷害君颢一事,她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原谅他的。
  这不过是,出于一种礼节罢了。正当她要开口时,却忽然见得一个小太监,手里拿着信件。焦急的跑进来对君琰说道:“王爷!贯川急件!”看他一身风尘仆仆,大汗淋漓,便知道跑了很远的路。
  君琰一面接过信件来看,一面吩咐纤云,给这个小太监沏茶解渴。谁知君琰只展开信件,看了一眼。顿时眉头紧锁,抬眸吩咐道:“即刻传召陈书阁和柳子煜!”随后他便慢慢坐在桌案前,静静地看着那封书信。
  许是事态的严重性,陈书阁掌管着另一半兵符。而柳皇后的哥哥,柳子煜则是朝中的平远大将军。如此重要的两个人,此时指引着一封书信召见。想来定是有重要之事,婉凝一时住了口。
  本来她是想着辞别的,可是如今却是停了下来。“胡族大举入侵我朝,”君琰淡然的说着,随后便将那封书信,递给了婉凝,看着她说道,“他们的大军,已经到了贯川。距离京都就不远了……”
  信中的一言一词,无不透露着事态的紧急性。难怪,难怪君琰要召见他们。没有册封伊芙为妃,只是为了这么一个荒谬的理由。反而要大举出兵!婉凝反复看了信笺,又看着君琰,总觉着哪里不妥。
  远在北方的胡族,又如何得知伊芙没有封妃?即便他们派人前来,也应该知道伊芙是假公主才对。怎么会找这么荒唐的借口,还有陈书阁只有一半的兵符。又怎会召集军队?
  太多的疑虑,太多的疑惑。在婉凝的心头久久挥之不去,她暗暗对着纤云耳语了几句。纤云便微微点头退了出去,这里婉凝对君琰道:“王爷不必忧心,贯川自有虎牢关为屏障,他们应该不会那么快。”
  “希望如此,”君琰长长的吁了口气,站在羊皮地图前。看着地图,久久没有回头。不知道他是在计算,此次胜算的几率,还是在算计,君颢去往江城的时日。婉凝默默祈祷,希望君颢已经到了江城,并且找到了萧易寒。
  微微寒意,侵染着夜的萧瑟。一番冰寒彻骨,冰冻着婉凝的心儿。此时陈书阁和柳子煜,已经跪在了地上。听候君琰的调遣,他挥了挥手,要他们来到地图前。随后默默指着图纸上的虎牢关,道:“在这里,伏击便好。”
  以前婉凝便听父亲说过,虎牢关环绕着东麓的小镇贯川。是一处天然的屏障,这里山高谷深,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果要在这里设防,是最佳的考虑。所以几百年来,胡族一直都在与东麓,争夺虎牢关。
  也就在东麓高祖时期,方才打败胡族。使得胡族年年朝贡东麓,并且还派公主和亲,以求百年之好。他们哪里会想到,公主会被西戎人截杀。却又被西戎人挑拨,说是“公主”受东麓的百般虐待。
  姑且不论公主的真假,胡族自然怒火中烧。派兵一路南下,直驱东麓重镇:虎牢关。其实在婉凝看来,胡族不过是以此为借口,与西戎联手夺取虎牢关而已。只怕这才是,胡族此番的真正目的。
  柳子煜看着虎牢关的地势,思虑了半刻。方才开口道:“王爷,虎牢关被弱水包围。现下又正直冬季,弱水必然结冰。胡族一定会渡河而上的……”他说的不是没有道理,此番出兵必然失败。
  “本王派兵三万,留守关口。”君琰并未理睬柳子煜的话,而是指着坐南朝东的关口道,“你带领敢死队的士兵,从关隘的西边伏击。”不知道君琰如何考虑,只是柳子煜并不肯去执行。
  不是因为士兵太少,而是因为虎牢关已经被大雪覆盖,道路湿滑泥泞。一个不小心,便会坠下万丈深渊。弱水冰层深厚,有许多百姓都在冰面上行走。这岂不是,给了胡族一个安全通道么?
  一旁的陈书阁也拱手道:“王爷还请三思,何况兵符并不在微臣手上。”而且柳子煜手上只有五万人马,还需要兵符调动御林军来支援。而且另一半兵符,却远在江城萧易寒哪里。
  这也是当初,君颢为了防止君琰作乱。而特意将兵符一分为二的,就在他们商议探讨,便有士卒来报。说是胡族,已经在虎牢关三十里开外,安营扎寨了。此时大雪纷飞,他们也是无法进攻的。
  “钦天监的人怎么说?”君琰看了一眼陈书阁,问道。陈书阁捋了捋胡须,算了一番,说道:“这场大雪,怕是要下上个三五天。”“这样便好,”君琰走到桌案前,对陈书阁道,“把兵符给我。”
  说到交出兵符,陈书阁立刻变了脸色。他牢牢记得君颢曾经嘱咐过,没有他本人的命令。哪怕是一半的兵符,也不能够交出去的。“陈大人,现在东麓有难!”君琰怒道,“你要看着东麓亡国不成?”
  无奈,固执的陈书阁似乎,对君琰有所偏见。硬是不肯交出去:“除非王爷,有另一半兵符。”本来君琰是要在雪停之前,要柳子煜在虎牢关部署好的。可是没有兵符,如何部署?
  “报——”一个士卒慌张的跑进来,连声禀告,“禀告王爷!京都附近忽然涌现大批商人,他们大肆抢劫!经过查证,都是西戎人!”眼下无法部署兵力,京都又出现骚乱。君琰心里顿时混沌,西戎到底是敌是友?
  大雪阻塞了道路,弥漫着凄冷的味道。雪花夹杂着寒风,挟裹着一片片寒意。飞入咸福宫内,太后随手翻看了贯川急件。还有那些呈报上来的折子,立刻摔在地上,指着陈书阁骂道:“你当真,不肯交出兵符?”
  陈书阁是两朝元老,他自然知道太后话里的意思。遂拱手笑着道:“太后有所不知,兵符需要两者合一才可……如今微臣手里只有一半,如何调取军队?太后拿去,也是徒劳……”
  “那你就忍心,看着胡族入侵京都?”太后恼羞成怒,站起身子。走到陈书阁面前,忽然低声道,“陈大人,不要忘了,你的女儿还在锦祥宫软禁着。”这应该是陈书阁的软肋,太后戳痛了他的心。
  当初为了要君颢信任自己,陈书阁不得不听从婉凝之言。与女儿萍贵人划分关系,不然多疑的君颢,如何会让自己掌管兵符。他是一个正直的大臣,不希望东麓落入君琰手里。
  谁会知道此番危机,会不会是君琰同太后,一手策划的。陈书阁要万分小心才是,而且昨日婉凝已经派了纤云。提前告知与他,他自然晓得该怎么做。遂平静的笑着:“微臣并未有此女儿,太后多虑了。”
  太后是后来回宫的,自然不知其中的缘由。听着陈书阁这么说话,一时竟是软硬不吃。好像是跟元易斌一样,油盐不进。太后平复了心境,换了语气道:“陈大人,现在不是猜疑之时,大人是个明白人……”
  陈书阁自来刚正不阿,他很明白朝中的关系。太后和君琰为西戎的势力,柳皇后、柳丞相和柳子煜将军为另一势力。于是后宫中,也划分出了明显的界限。明争暗斗,历来如此。
  只是陈书阁并不想,将自己的女儿卷入其中。对他而言,萍贵人软禁于锦祥宫,反倒是个不错的安全港湾。何况君颢在江城,有萧易寒帮助。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回朝铲除这些人的。
  “昨儿个,哀家去了锦祥宫,”太后缓缓地饮着茶水,她并不像去对陈书阁怎样。她知道陈书阁身为左相,是万不能够轻易碰触的。她想要以女人的敏感,来打消陈书阁对自己的疑虑。
  其实在锦祥宫,陈书阁很清楚女儿的情况。因为纤云一直都在照顾着她,陈书阁对太后的陈词,并不为之所动。太后顿时将茶杯,愤怒的甩在桌案上:“陈大人要怎样,才肯交出兵符?”
  本来太后在奉天寺,已经与西戎哪里交好了关系的。自己只要在陈书阁这里,要到兵符便可。可是她哪里会想到,胡族也竟然进攻东麓!一旁的君琰一直沉默不语,似乎在等待这什么似的。
  其实在君琰的心里,他是知道的。君颢一定会放着自己的,只是眼下形势危急。京都这里出现骚乱,也是他所未料想到的。“王爷,太后!”一个小士卒,在小太监的带领下,进得咸福宫。
  “弱水旁边,忽然出现了一小队人马,”小士卒禀报道,“都是踩着冰过河来的……卑职看着,并不像是当地的百姓……”是了,这必然是胡族派来的人。君琰的心里陡然清晰:“传柳子煜将军。”
  檀香幽幽,萦绕在咸福宫内。太后看着柳子煜,忽然想起了柳皇后。这个皇后是君颢的结发妻子。凭借着她父亲是宰相的关系,在宫里也是呼风唤雨。看来一个人要想在后宫活的精彩,有后台也是不错的。
  就好像是陈书阁,他有君颢罩着。自然是不肯交不兵符的,如今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查出那些踏冰而来的人。于是君琰吩咐柳子煜:“你立刻带上两个人,到虎牢关吩咐守城将士,严守关口!”
  尽管如此,柳子煜竟然站着不动。他此番的理由和态度,竟然让君琰吃了一惊:“末将是将军,不是传话之人!自是要去京都,追查那些所谓的商人!”他说完这句话,便拱手退了出去。
  此番作为,尽显柳子煜的大将之风。太后看到此情此景,立刻拍着桌子,不住的叹息恼怒:“反了反了!哀家的话,你们都不听了,是不是?”“太后息怒,”君琰转而安慰着,“儿臣自有主意的。”
  “你有什么主意?”太后本以为,此番回宫,一定可以成功的。谁想到,君琰竟然会受制于人。她顿时没有了先前的气势,恹恹的说道:“哀家累了,你们都走吧,哀家要休息了……”
  陈书阁在一旁,听了此言。心里也明白了八九分,遂告辞而去。君琰搀扶着太后,转而回了内阁休息。此时窗外风雪正紧,太后的心里乱乱的。君琰摈退了所有的内侍,这才安抚着太后的心。
  听着“噼里啪啦”的风声,太后的心境,慢慢的平复下来。她看着君琰神色淡然,不免指责道:“琰儿是在做什么?哀家是越发不明白你了……一个小小左相,你怕他作甚?”
  一盏清茶,温暖着太后的心。君琰慢慢解释着:“母后以为,儿臣是在怕他么?如果此时儿臣动了他,就是对柳丞相挑衅。他们柳家握有兵权,而咱们的兵远在江城……母后想想,儿臣应该如何?”
  当时光驻足在此时,太后才慢慢明白。君琰在陈书阁面前,并不是所谓的懦弱。而是在暗暗韬光养晦,他是要等着。等着东麓千疮百孔的时候,再连同西戎一起,为东麓铲除祸害。
  时机成熟的时候,百姓们必然会拥戴自己这个新皇。这比所谓的“弑君夺位”,编织了一个很好的理由。所以面对那些折子,他没有着急调兵,也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他所做的所谓部署,不过是为了给群臣和百姓去看。
  “哀家还奇怪,琰儿怎么不急着索要兵符,”太后顿时豁然开朗,微微点头道,“原是这个缘故……琰儿果然深思熟虑,但只是胡族哪里,如何应对?”那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君琰有把握应对的。
  不过有一点,他一直不明白。为何西戎会假扮商人,来京都打家劫舍。是给他的帮助,还是故意来东麓捣乱的。所谓与虎谋皮,就要万分小心谨慎。君琰没有想到这一点,才会导致后来的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