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糜子仲
作者:三两大米      更新:2021-09-05 18:19      字数:2013
  刘备笑笑道:
  “子仲莫慌,且不说备戎马十载,尝过伤痕无算,并非手无缚鸡之力之徒,单说陶州牧待我至诚,陶公子身份尊贵,我刘备这一剑也是挨得。至于之后那一剑回击,并非是心中怨气所致,而是为了不让陶公子造人诟病罢了。”
  “玄德公高义!”糜竺坐起一拜,而后又有些担心道:“但如此,天下人皆视恭祖公之徐州为不义,玄德公之强兵恐怕也会生出怨气。”
  “至少刘备,问心无愧。”
  糜竺轻轻品茶一口,腾升的热气弥漫在眼前,仿佛给对座的刘备披下一层高深莫测的面纱。
  “也许这才是为人主者?”糜竺心中莫名生出这样一种想法。
  徐州富饶辽阔,乃兵家必争之地,若是乱世必会深陷刀兵。然而如今,于内州牧陶谦老迈,世家对立,陶商无能,陶应年幼,在外强敌环伺,曹军虎视眈眈,稍有不慎便是覆灭局面。
  眼前这人,有仁德之名,又有雄主之姿,胜过陶谦也是远矣,如若能迎他入徐州……但这又并非君子所为。
  用一声叹息驱走雾气,糜竺将茶水饮下,竟觉这上好青茗都多了几分复杂滋味。
  糜竺在一边饮茶,另一边的刘备则从衣襟中摸出那枚玉坠来。
  “子仲,此物——”
  “这!玄德公!”糜竺双眼陡然一亮,这才忽然想起二弟糜芳迎刘备入府后和自己草草提及一句的事情,“不知这玉坠您从何得来?”
  刘备看他表现,心中不禁好奇,更猜想这玉坠的贵重不凡,便将看到糜贞后的来龙去脉对糜竺重新讲述一遍。
  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刘备简明扼要一番重述,待讲到小贩将玉坠丢给自己后,一旁专心致志的糜竺才有了动静。
  “如此说来,是上天注定玄德公与我糜家有缘。”
  “哦?”刘备一乐,“怎么个上天注定?”
  “玄德公有所不知,这玉坠并非凡物,乃是一仙人所留!”
  “仙人?”刘备双眼微微睁开,心里却不以为然,不禁想到了呼风唤雨装神弄鬼的黄巾教,传言那张角法力如何高深,还不是难免败亡。
  “对,仙人。”糜竺可不知道刘备的想法,而是开口讲起了很久之前的一件事……
  在大约十年前,糜竺二十岁上下之时,曾有一次前去洛阳经商。事了归程,离家中还有数十里之远时,自家车马所经过的路旁正有个容貌姣好的美妇人立在那里等候。
  眼见糜竺停车,美妇便上前向他请求搭车。糜竺见日光炎热灼人,便请女子上车,而为照顾女子名声,自己又选择下车骑马而行。
  二人这么同行大约二十多里,美妇人唤停了车马道谢告辞,临走前对糜竺说:“我是天帝的使者,此行奉命要去东海烧掉糜家。因为感谢您这次让我搭车,所以特地将此事告知于您。”
  糜竺闻言一惊,又看到妇人面目渐渐模糊、愈发美艳,连衣衫都变成了飞舞的飘带,惊异之中赶快私下向她求情。
  这身为天帝使者的美妇似乎也有不忍,犹豫片刻道:“天帝之令不可不从,东海糜家不能不烧。但既然是公子之家,你可以尽快回去,我会慢慢前往。等到正午时,公子家中一定会起火。”
  于是,糜竺撒丫子赶车急驰回家,到家后吩咐男女老少把财物都搬出来。
  就在最后一批财物放置在府外的空地上时,那束正午的阳光直直射了下来,就照到了糜家西院厢房的窗棱上,大火一下子猛烈的烧了起来。。
  “所幸,有那仙人指点,使我糜家免遭此劫。”糜竺心情仍有些波澜,“说来也奇怪,自从这把火后,我糜家在原址重新兴建府邸,待府邸建成后直至今日,家中老小无论官职或财运皆有所涨,也是一桩奇事了。”
  想到开心处,糜竺笑着摇摇头,“当时大火熄灭,我对众人稍作安顿,便急匆匆朝来路赶去。当时光天化日之下,官道空空荡荡,唯有一物留于街上。”
  “便是这枚玉坠?”刘备恍然。
  “正是。”糜竺点点头,“从此,这玉坠就成了我糜家最珍贵的宝贝。”
  “那它是如何流落于街头?”
  “这玉坠样式算不得多精美,但是因为平日被保护甚严,所以早早吸引了贞儿的注意。小妹十五岁那年,她说想要借这玉坠佩戴,我心想既是仙家之物,应当对贞儿有所裨益,便允给了她。”
  刘备等了一会儿,见糜竺不再言语,便主动询问道:“是令妹将此物遗失?”
  “正是,”糜竺再次开口,“贞儿自此事后性子收敛不少,而我糜家更是出重金全城搜寻,并画以画像帮助寻找,然而始终未能有所斩获。
  甚至最后,我糜家已经说出持玉佩者可使糜家倾全力完成一个愿想,甚至在我糜家地位不逊家主,这条件轰动了整个徐州城,但玉坠仍如石沉大海。”
  “值得么。”
  “钱,不过身外之物。”
  刘备心下了然,从此事他便见到糜竺之为人,当真有君子之风。
  对于那所谓仙人重情重义,连材质普通平凡的玉坠都不忍丢弃,更愿为之付出极大代价。而妹妹将视若珍宝的玉坠丢失,他却没有对其加以责怪,将精力专注于需要去解决的事,自信于谦逊共存,带有一股“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气度。
  刘备承认,自己此刻对糜竺已经极有好感。也明白了,这就是为何是陶商不愿将玉坠归还,糜芳对得到玉坠的自己那么尊重。
  何况以糜家的势力,从一小贩手中夺取一物简直不要太轻松,可糜贞当时却仍然能保持平和商谈着,这是家风和家教的体现,着实不易。
  正思索间,只听糜竺忽道:“糜竺所无大才,但糜家之积蓄坐观徐州也难有争锋之辈。先前许诺,今日依然奏效,故竺在此请问玄德公——”
  糜竺顿一顿,“可有大事需要糜家相助?”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