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作者:刹时红瘦      更新:2020-11-25 00:39      字数:5512
  自家仇恨自家报,春归没打算借晋国公府的势
  ,所以并不曾对易夫人提过鲍文翰乃她死仇一事,不过这话倒也不假。
  鲍文翰虽然曾经也是世族子弟,且而今更为二品大员有望入阁拜相,不过鲍家却早已经衰微,他算是从贫微起步,成年娶妻时,鲍文翰还远远不具如今的声望,且他论来是赵太师一辈人,所以兰庭察其姻亲,也只知悉鲍夫人出身普通农家,连鲍夫人的姓氏都难以察实了。
  “这位鲍夫人,并非长治公的原配。”易夫人道。
  “可儿并未听说过鲍公丧偶续弦抑或停妻另娶。”春归才感讶异,心想兰庭总不至于连这事都没察出吧?
  “这位原本是长治公的妾室,先头那位鲍夫人过世后才被扶正。”易夫人含笑道:“都过了数十年的事,莫说你这样的年纪不知道,便连我,也是听我祖母提过一句才知道这事。”
  “难怪鲍夫人看上去如此年轻,应当原本就比鲍公小着不少岁数吧?”春归问。
  “鲍公的原配夫人是农家女,鲍公后来入仕授官,一步步升迁,也不曾嫌弃糟糠,只先帝时……官场上啊就那么回事,互赠美妾乃是司空见惯,鲍公当然也纳有妾室,只这位鲍夫人应当是良籍,所以鲍公原配过世后,鲍公才想把她扶正,但惯例而言,官员不可以妾为妻,除非征得妻族认同,鲍公的妻族原就是户老实巴结的农人,鲍公富贵后一直仍在赡养岳家,所以这事并没有任何阻碍。
  不过将妾室扶正到底有违礼矩,这件事不好做得太过张扬,鲍公便没有再办婚宴,再者先头那位鲍夫人又并不擅长交际,官眷们大多不认得她,所以时间一长,世人竟都以为鲍夫人只有这一位了。
  我之所以知道,可巧是因我的祖母是当年鲍公扶正妾室的见证人,我那时才十多点岁数,正学规矩,听这事觉得诧异,便问祖母以妾为妻于礼不合,祖母为何答应去做见证。”
  易夫人话才说一半儿,就被张太后遣来的宫人打断了。
  是张太后让春归过去一趟。
  易夫人也不便跟着去,只拍了拍春归的手示意她提防一些。
  张太后的神色有几分僵冷,春归几乎怀疑又是陶芳林说了她的小话,又要挨张太后的杀威棒了呢,却见张太后深吸一口气后,憋出几分笑容来。
  “芳儿坐得久了,想去闲逛舒展舒展筋骨,宫人呢和她又话不投机,其余命妇,怕是自己都走不稳路也不指望她们能够照看妥当芳儿,我唯有将她拜托给小顾你才放心了。”
  这必有阴谋。
  不过春归窥觑着张太后笑脸归笑脸,却很有几分焦灼和不耐的神情,想想还是没有拒绝。
  陶芳林纵然有阴谋,也不可能舍得用她腹中胎儿算计自己,且张太后既然开了口,她若拒绝只好去搬救兵,救兵没有别个也只能是圣德太后,张太后一贯性情,急躁起来若与王太后当场争执……
  陶芳林既有心算计,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春归决定迎战。
  且陶芳林也不会容她犹豫,张太后话音刚落,她就主动向春归伸出了手:“而今我行动多有不便,烦劳表嫂看顾了。”
  ——
  而在寿皇殿内,酒宴自然也没这么快告散,储君册封大典普天同庆,京城一连三日免除霄禁,所以百官命妇都得在万岁山用完晚宴观赏焰
  火后才会真正散席,今日的主角太子殿下可是半刻也不得空闲,他眼瞧着好友王从之为他挡酒所累,眼神这时都已然有些涣散了,偏偏另一个好友赵兰庭还神清气爽,太子顿时心生不满。
  知己你要不要如此的出类拔萃啊?
  “竹西,你去把迳勿换过这席来。”太子低声嘱咐穆长史。
  李济回到京城,便获调职,太子将好友穆竹西调用为东宫属臣,弘复帝这时当然不会有异议,所以穆竹西便接替了李济长史的空缺。
  他往兰庭那边一看,只见兰庭正和施不群说话,虽说两个看来神色都还算平静,不过穆竹西仍然有几分担忧。施不群选择辅佐秦王,而今可谓告负,他们几个原本是兴好相投的知交,若因为权夺之事心生嫌隙岂不可惜?且今日宫宴上,施不群甚至未专程向太子酒贺,恐怕心中难免不甘不服之意,穆竹西想自己虽然而今担任的是东宫长史之职,但他过去却未参与过几位皇子竞储之事,和施不群间并不存在矛盾冲突,便想正好趁这时机,由他规劝施不群一番。
  怎知施不群却也和兰庭一同起身:“我也应该向太子酒贺了,江南那场‘战役’,殿下胜得漂亮,皇上认同殿下才干及政见,册封为储君,实乃天下幸事。”
  穆竹西这才意识到自己低估了施不群的胸襟。
  对于施不群的酒贺,太子表现出了格外的重视,竟也起身称谢,后又回敬施不群:“广野视不群,仍为挚交知己。”
  施不群难得的挑眉一笑。
  他才刚刚归座,便被秦王使人相请,太子自然留意见这一情形,微侧着身问兰庭:“迳勿可知我那三皇兄与不群在说何话?是质问不群公然向我酒贺呢?抑或惋惜他自己在福建时不曾听信不群的良谏,导致早早败下阵来?”
  兰庭却并不曾关注秦王那边的动向,一眼眼的也不知为何往殿门处瞧,不过还是回应道:“秦王殿下既然是第一位主动上前酒贺殿下者,此时又怎会怪责施兄?多得施兄这位副使,才稳定住福建局势,所以秦王固然失储,皇上对施兄却甚是嘉许,不过施兄竟然不愿留念仕途,竟生请辞云游,寻一林泉幽静处著书的意愿,我方才一番苦劝,施兄才答应再经深思,我想……秦王应当也不愿眼看施兄放弃仕进。”
  “三皇兄这是还想着笼络不群替他效力。”太子眉梢之末,浮现微不可见的冷意。
  兰庭却道:“皇上离席究竟去了何处?竟未让高厂公跟随,似乎……只是带着梁内臣?”
  “父皇只道是去醒醒酒,宴厅这边也需要人照应,所以才将高厂公留下吧。”太子没有将这件小事放在心上。
  弘复帝毕竟被旧疾缠身,这么长时间的酒宴绝无可能一直不离宴厅,且明日弘复帝还要携同太子告祭宗庙,往返需耽搁两日时长,那今日就更加不能太受劳累了,太子只道是弘复帝去了清静之处休憩,那么不必劳师动众,只让近身宦官跟去服侍而已。
  高得宜虽为弘复帝心腹,但在内臣中也是身居高职,着实也早不用高得宜侍奉皇上的起居了。
  不过兰庭起先却还留意到,似乎有圣慈太后身边的宫人寻了高得宜低语几句,高得宜立时对弘复帝说了什么,不久弘复帝便离席移驾了。
  他心里莫名有些不安。
  ------------
  第706章 珍珑之局
  撷芳园里也有波光粼粼一面内湖,距设宴处并不算远,春归这时就随着陶芳林驻足于撷芳湖上。
  是湖上。
  接堤建有两条长廊,伸出湖面约有十好几丈,两条长廊才在湖面上由一横建的水榭相联。
  春归刚才在堤上时,远远一望,依稀能见那横建在湖面上的水榭似乎间隔出好些类似酒肆里雅座的包厢,三面接顶的板壁,唯有面堤这边未遮严实,只建着防范落水的栏栅,而今她站在水榭向东关闭的门前,看了一眼门上的牌匾——珍珑妙处。
  “这水榭可有奇妙处,表嫂应当未曾见识过,正好我也觉得脚乏,咱们就在里头略作歇脚吧。”陶芳林说着就推门而入。
  春归怀疑这个珍珑妙处便是陶芳林精挑细选来实施阴谋之地,但她也只能应战。
  若不跟着陶芳林,万一发生意外,横竖她都逃不过个“失职”的追究,再者她仍然笃信陶芳林不会真正伤害腹中胎儿用作抨击她的武器,虽则说东宫才人无嗣不至于承担多大诽压,不过陶芳林意图的是母仪天下,那就必需一个子嗣用来和明珠母子抗衡,春归不认为陶芳林会用她自己的“前途”为赌注用来陷害她这么个小角色。
  门被推开,眼前看见的是一个近乎密蔽的甬道。
  春归为防万一还是推开了右边一扇厢门,撇了一眼隔厢里的情境,只见仍是看水的一面不建高壁……不对,东西相向的两面高壁上,其实也设置着应当供人通行的厢门,至于隔厢里的陈设,桌椅而已,不过挨近桌椅的地方放着一个足有半人高的瓷瓮,不知是有什么用途。
  “这些隔厢,其实不必经甬道进入,妙处就在于随便择一隔厢,经厢门就能穿过所有隔厢,直至到水榭的西廊,不过嘛,我试过几回,都在隔厢里迷了方向,好不容易才转悠出来,结果仍是只能通过东廊回到堤岸,我那时就想,我是个蠢的,若是换作表嫂必定不会在这珍珑局里迷了路径,不过今日我确然脚乏了,没法子陪表嫂探秘,只能选择甬道了。”
  陶芳林说着话便循着甬道的指引拐了个弯儿,待春归跟上时,只见她已经推开了一扇厢门。
  这间隔厢比春归最早前推开观察那间略小些,向北,可观一大面湖光山色,且这隔厢也没有陈设普通桌椅,只摆了一张罗汗床,又并不见半人高的可疑瓷瓮。
  春归再一观察,发觉此间隔厢唯有西壁和南壁才有厢门。
  她估摸着这间隔厢应当是此“珍珑局”的定点,也就是说只要找到这间隔厢,就能定向,有望突破迷局了。
  相传先帝酷爱此类迷宫卦阵,这珍珑妙处,应当就是出自先帝设计建来玩乐的吧。
  陶芳林已经坐在了罗汗床的一边儿,笑脸冲着春归:“表嫂也坐会儿子吧,今日真是劳动表嫂陪我闲逛了这么久,原本我也不敢多事,只是太后娘娘怕我饭后不经走动,对胎儿无益,又兼有些话,在我心里憋得久了,总找不到合适时机和表嫂倾诉,所以才借了个由头硬求着娘娘嘱令表嫂相陪。”
  说完陶芳林就看着那片波光山色,幽幽地一声长叹。
  春归心里既有提防,便没有合上向南的厢门,如此但凡有人接近,她总能听到响动的。
  这时也没有搭腔。
  不过陶芳林也不需要春归搭腔就是了。
  “这一处没有闲人儿,我就直话直讲了,太子殿下对表嫂是什么心意,表嫂不会没有体会吧?”
  春归心中警钟顿响,冷冷睨着陶芳林:“陶才人这话,似有诋毁殿下之意?”
  “我是担心啊……要说来这事,认真不能怪表嫂,我一贯知道表嫂谨守礼矩,且与表哥又确然恩爱和谐,可殿下却……谁让表嫂才貌无双,非我等庸脂俗粉能比,殿下才至于对表嫂,心存相逢恨晚的遗憾?我心里着实忧愁,生怕殿下继续执迷不悟下去,不惜行为德礼不容的错事。
  表嫂何不好言相劝,告诫殿下打消那等心思?无论是对天下社稷还是对表哥表嫂自身,才能称上将祸殃扼于萌芽。我也知道表嫂已经有所察觉,所以在吴王宫时便已经疏远
  殿下,可表嫂这么做,还不够打消殿下的妄执,甚至会更加激发殿下的妄执……我也是实在担心,再继续下去……皇上对殿下寄予厚望,殿下却因妄执做出为世所不容之事……”
  春归已经隐约洞悉了陶芳林的阴谋。
  “陶才人妄自指谪储君品行,实乃罪错,殿下与外子除君臣之义,尚有知交之谊,怎会行为陶才人口说,为天下臣民不耻之事?我奉圣慈太后嘱令,照护才人安全,陶才人既然不是因为体乏必需在此休息,还请才人随我一同归去宴厅。”
  春归以为这隔厢之外,说不定已经站着某个被陶芳林引诱来此掀发滔天大浪的“隔墙耳”,可是别说隔厢之外,她们原路返回,都没有发觉任何在后尾随盯踪的人。
  好像陶芳林是真因为心中忧愁,才拉她去珍珑水榭里“好言相劝”而已。
  春归的心里却越发不安了。
  当回宴厅,又果然不见圣慈太后人影!
  不过当圣慈太后再次现身宴厅时,并没有兴师问罪,甚至对待春归出并无丝毫嫌恶之情。
  整场宫宴,直到观赏完焰火齐放,还是风平浪静其乐融融。
  只是当宴罢,官眷们各自辞宫回府时,却有一个宦官拦住了春归的去路。
  “圣德太后有令,留顾宜人在慈宁宫小住一段儿,还请顾宜人留步。”
  沈夫人看向那名内监,颇为诧异:“怎么是梁公公代传太后娘娘口令?”
  “小人可巧奉圣令,至太后跟前传话,所以太后便让小人跑这一趟闲差。”宦官笑道。
  沈夫人也就不作他想了,尚还安慰春归:“梁公公是在御前当差,除了圣德娘娘和圣上,别人可差遣不动他。”
  言下之意无外是,梁公公不可能受沈皇后抑或贵妃等等后妃差遣,更不可能假传王太后的指令,行为加害命妇之事了。
  小沈氏认为春归的安全应当无虞。
  但春归却觉得自己这回是真的险了,再也不用猜疑,她已经笃定了那位“隔墙之耳”。
  ------------
  第707章 阴谋核心
  “夫人说是梁内臣代传的圣德太后口令?”
  兰庭同样觉得春归恐怕是深陷险境了。
  “是啊,正是梁公公,否则我也不至于这么放心就把春儿留在宫里。”小沈氏俨然因为兰庭凝重的脸色瞬间忐忑:“不会是……连梁公公也能被居心不轨之人收买吧?要不我这就进宫把春儿带回来?”
  “夫人就莫过问这件事端了。”兰庭到底还是阻止了小沈氏。
  小沈氏自己却难以安心,这晚上三更半夜的突然惊坐而起,差点没被赵江城给踹下床去。
  “这一惊一乍的又抽哪门子疯?”即便是夫纲不振,赵大人也是有“起床气”的。
  “我还是觉得不能心安啊,早知道我就不让春儿独自留在宫里了,我当时若说陪着她,圣德娘娘也不会有异议吧?老爷,庭哥儿今日的神色看着就不妙,莫不是我真闯了祸吧?哎呀我这脑子,当时怎么就答应让春儿独个儿留下了呢?老爷快起来,陪我去一趟斥鷃园,咱们可得和兰庭商量个法子,论是如何……把春儿接回来才能放心。”
  赵江城抱着薄被瞪着眼,好半天终于还是咽下了怒火:“三更半夜的,我们还能直闯禁宫要人?可消停些吧,兰庭不都说了这事他心里有数,让我们别添乱了么?梁内臣是什么人?他可是高厂公的义子,皇上的心腹,哪里这么容易就被收买?兰庭可是为她媳妇请封了,眼瞅着顾氏便得诰命夫人的品阶,谁敢在禁宫行加害之事?就别瞎操心了!我明日可还得随驾往宗庙行祭告之典,这都什么时辰了,还让不让我睡个安稳觉?”
  小沈氏无奈的看着赵大人:就是安稳觉睡多了,才弄得这样一事无成,亏还是个当老子的呢,而今都要看儿子的脸色过活,我为啥这样忧愁?还不是因为嫁了个丈夫太窝囊。
  但望着这回事端是有惊无险吧,否则,全家都怕没有安稳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