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作者:刹时红瘦      更新:2020-11-25 00:36      字数:6735
  “这件事,还得靠二弟在前冲锋陷阵。”兰庭笑着委以重任。
  “怎么就得靠我?”周王直觉他的这只臂膀居心叵测。
  “三弟不便张口,而我也不甚擅长与陌生人尤其是妇人交道,倒是二弟更加平易近人,只要发挥出往日三分本领,足够打消彭氏的戒备之心了,当然由二弟出面试探才是十拿九稳。”兰庭不吝恭维
  ,称赞周王殿下讨喜妇人的能力。
  但周王殿下半点都没觉得自己是被恭维了。
  他把兰庭指了数息,到底也只好摇头作罢:“罢了,涉系一条性命,我也只好勉为其难,不过托辞你可得给我想好了,否则露出马脚来被那彭氏识破,可怨不得我。”
  周王是真有意愿在竞储的重要关头分心管顾一介平民女孩是否遇害?他若真有这份侠义之心,倒不像是为了权位不择手段的恶徒了——春归默默思索。
  但则不过就周王对兰庭的认识,应当明白不管他有无意愿插手桃源村的这起命案,兰庭都断然不会在察觉蹊跷后不闻不问,说不定这番积极热心也是为了麻痹兰庭,总之还不能证明周王就一定不是玉阳真君口中的祸害暴主。
  三人经过简短的商量,便一路打听着去往费家。
  话说这桃源村是位于桐溪北岸,背靠着一片丘陵,村子是依靠从桐溪凿引的一条沟渠灌溉田地,而沟渠环绕了大半村落,最终汇入一片洼塘,不少村民便会聚集在洼塘浣衣,也有小儿干脆跳进去嬉水,于是洼塘便成为了整座桃源村最为热闹的地方,而费家的屋子便位于洼塘东侧两、三百步之外。
  热心的农妇指着竹栅栏圈围的几间瓦屋,又指了指正在桃树下被好些女孩儿围着的那位:“瞧她,就是费家的小女儿丽娘了。”
  春归循着指引看过去,瞧见桃树下一张长条凳上坐着的女孩儿,却是与“嘤嘤嘤”一般大的光景,甚至还比“嘤嘤嘤”的个头高上一些,肤色也比周围的女孩儿更显白净,梳着双丫髻,髻上束着红丝带,桃红衫子翠绿长裙,衣裙一眼看出是簇新的,满脸的春风得意,唇角高高翘起,正接过玩伴递给她的山李果,大模大样的咬食。
  春归便没急着先去费家,而接近那群女孩儿想听她们正说什么。
  虽说是周王一行的着装与村民们存在显著的区别,自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侧目,可普通农家这些十一、二岁年纪的孩子,大多还不会看衣装识人,若是换作另一个不熟悉的环境,面对陌生人他们应当会觉得局促,不过既然是在自家村子里,且现在又专注着说笑玩乐,竟都没有特别留意几个陌生人的靠近,照样继续着自己的话题。
  刚才供献山李果给丽娘的女孩儿理所当然挨近了长条凳站着,见丽娘把野果吃得津津有味,她竟也越发得意了。
  春归听她说道:“丽娘去了县城娄家,定得记住和娄家管事多夸夸我,等我也去了娄家做雇工,就能和丽娘做伴了。”
  却是遭至了丽娘的一个白眼:“你先去洼塘里照照,就你这模样,哪能被娄家管事看中?你再伸出手来给大家瞧瞧,就你这么粗糙的手掌,摸一下丝绸,都得挂出个破洞来,还想织绸?你是去糟蹋丝绸的吧。”
  引起一片嘲笑来。
  周王往春归这边挨了一挨,悄声道:“这就是彭氏的闺女?可真够目中无人的。”
  忽而便又见一个女孩儿,扯了扯丽娘的胳膊:“瞧,你家表姐正往这边来。”
  春归看那女孩儿指着的正是她的方向,连忙转头。
  ------------
  第541章 险挨棒杵
  春归掉过头去的时候,她听见脑子后头丽娘越发跋扈的声嗓:“谁家表姐?凭她也配!看她长这穷酸短命的模样,跟费惠还真是一类货色,也只有费聪、费惠才把她当作亲戚,这就是俗语常说的物以类聚。”
  与此同时春归便看清了正往这边走近的少女,瘦高个儿,看年龄应当比费家的女孩儿年长两、三岁,面黄肌瘦,稀薄的头发只用一根长竹签挽了个小小的矮髻斜在脑侧,穿着一身粗布旧衣裙,袖口都已磨出了毛边儿,一边袖子上还打着个显眼的补丁,裙裾也只是悬在脚踠上端,俨然已经不合身了,她提着一桶衣裳,捣衣杵就那样插在木桶里。
  似乎感觉到目光的打量,少女抬眼,先是看向春归一行,但也仅仅只是一晃而过,而后就对上了丽娘不屑的目光,稀黄的眉毛便往印堂一蹙,微微抬起下巴:“看什么看!别以为占尽时运,做了恶事的人迟早会得报应,仔细高枝攀不成,踩空了摔下来不得好死!”
  一边咒骂一边三两步到了洼塘边,桶里衣裳先往外一倒,打了水浇在不知是天然还是人们刻意摆在塘边的一方石板上,将一件衣服往水里摆了一摆,放上去扬起木杵重重捣捶。
  丽娘明明遭受了不得好死的诅咒,但她却似乎不敢回嘴,只不过啐了一口,喃喃的也不知骂了句什么,就撇下这一群讨好奉承的玩伴,怒冲冲的回家去了。
  周王接收到兰庭与春归看过来的,心有灵犀皆存深意的目光,挑着眉头咬着牙,到底还是败下阵来,把手里握着的折扇“啪”的一下抖开,立时就酝酿起满脸的媚笑,他三两步走到少女身边儿,蹲下去,一边够过折扇去替少女扇风,一边搭讪:“姑娘一个人得洗这么多衣裳啊?”
  遭获了一个白眼。
  “可需要帮忙?我家婢女闲着也是闲着,只要姑娘一句话,我立时让她过来捣衣,咱们往树荫下去纳凉。”
  某家婢女青萍:……
  捣衣杵重重落在石板上,少女翻着白眼仁拔高了声嗓:“哪里来的登徒子,再不走,我可喊我阿爷和阿爹过来了,非打得你家中爹娘
  都认不出你的模样!”
  从来没有受过这般当头棒喝的周王大惊失色,站起身来飞速往后退了几步,心里不尽的憋屈:这姑娘长成这副尊容,莫说是接近搭话,搁寻常不小心看上一眼心里且得堵上一阵儿,指不定得败坏两餐饭的胃口,她究竟哪里来的底气认为她值得如此风流倜傥一表人才的英俊郎君调戏?
  周王又是震惊又是不甘,尤其当看见兰庭夫妻两俨然是在憋笑,更加懊恼自己颜面扫尽,不死心地挤出两声干笑来,犹犹豫豫往前挪了两寸:“小姑娘真是好大的气性,难怪与早前坐在长条凳上的小丫头听说是表姐妹呢,可为何表姐妹间,竟也这样彼此嫌恶,真是让人好奇……”
  少女扬起捣衣杵怒目而视。
  “告辞。”周王这下毫不犹豫的转过身绷着脸落荒而逃。
  他要真挨了这姑娘的棒杵,且还担着个调戏良家女子的罪名,况怕是连他老子都会毫不犹豫的开揍,还竞哪门子储位?成满天下的笑料还差不多。
  肩膀上被轻飘飘的拍了两下,都几乎吓得周王一蹦三尺高,他转脸怒视着兰庭:“赵副使这下满意了?”
  “二弟也莫要过于懊恼,并非二弟自身不足,着实那姑娘……太贞烈。”兰庭好脾气的安抚着周王殿下内心的创伤。
  “又或许是那姑娘先被彭氏之女给激怒了,火气还没消,才拿二哥泄愤而已。”春归也跟着安慰了一句。
  周王:我一点都没觉得被安慰到了。
  “总之二弟等会儿还需再接再励,莫因此等小挫折便损了士气。”兰庭握着拳头一舞,权当鼓劲。
  周王:……
  突然好想自断臂膀该怎么办?
  很快便到了费家,只见这家人虽说是用竹栅搭围出一方院落,却根本没有院门儿,竹栅也仅仅只有半人高,院子里原本正在葫芦架下坐着不知喝茶还是喝水的夫妻两,也一早便察觉有陌生人正往这边儿来,此时正冲他们行着注目礼,又眼瞧着此行陌生人竟然是走进了自家院子,妇人赶忙迎了上前,男人怔了几息,才闷闷的坠在后头。
  起先就险些挨了一顿杀威棒,周王未免心有余悸,先将妇人好一番打量。
  所幸是张白净脸儿,眉眼倒也生得秀气,未语就先有殷勤的笑脸更是看不出一分煞气来,虽一眼看出就是那丽娘的生母,倒不像那小丫头般的矝傲,不带恭维的说确有徐娘半老的风韵,不过虑及人家丈夫也在跟前儿,周王还是收敛起油腔滑调的作派。
  他再一打量费老大,倒是怔了一怔。
  这农人虽说发鬓已染霜白,脸色颇见憔悴,可长着张端端正正的国字脸,眉眼竟如山水,端的是个美男子!
  当然,气度风骨还是弱了几分,辜负了一张好相貌。
  春归一见费老大心里也觉有点出乎意料,她可是知道费惠的模样,除了面廓依稀几分相似之外,五官一点没有继承到父亲的优点,单论容貌,远远不及彭氏的女儿俏丽,虽说春归也不大喜欢丽娘的尖酸跋扈,但凭心而论这丫头确然比局促扭捏的费惠娘出挑,当然丽娘是彭氏的掌上明珠,费惠则一直被继母刻薄,境遇有如天壤之别,性情自然大有差异,春归虽说有“以貌取人”的毛病,这时倒也不至于因为这点就心生偏见。
  而“一马当先”的周王殿下在稍稍一怔后此时也已经回过神来,他拿捏分寸,热情之余又不显出格,先行了一礼:“敢问这可是费大叔贵寓?”
  费老大忍不住掉头看了看自家只有几家瓦房的“贵寓”,一脸呆滞。
  春归为周王殿下能够如此自然毫无障碍的喊出一声“费大叔”在心底喝一声彩,先不提这位金枝玉叶能够屈尊降贵的演技,所幸这回总算没逮着彭氏实施美男计了,看“费大叔”的神情,至少不能够先以杀威棒招待,推进计划有望。
  便听彭氏回应:“我家夫郎姓费名厚,不过村子里还有好些户费姓人家,未知小郎君是否寻错了人?”
  “令媛可是有幸选中了娄氏绸庄雇工?”
  “这倒没错……”
  “那晚生便并没有寻错人家。”周王单手负在腰后一个手势提醒。
  于是三人便齐刷刷的拱手一礼。
  ------------
  第542章 晚生姓顾
  “你们莫不是娄家的人?”
  ——这是费厚终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而当他开口的同时也终于上前一步,似下意识间便将彭氏略往身后挡了一挡。
  不过眼神却仍是飘忽着,活像无根的浮萍。
  春归撇了一眼彭氏,捕捉到她脸上乍喜乍惊复杂的神色,只这妇人却没有顺势退避在费厚的遮挡下,紧跟着又移动向前,似急着要辩解什么,又因为慎重而显得迟疑。
  “非也非也。”周王殿下却俨然仍在角色之中,越发的笑容可掬了:“实不相瞒,晚生与两位好友登门拜访,着实是因偶然经过桃源村,听闻令媛竟然有幸选为娄氏绸庄雇工,晚生心念一动,有一不情之请……”略微一顿,又再拱手:“还望费大叔贤伉俪成全。”
  费厚便恢复了呆怔,“浮萍”飘啊飘的一团散乱。
  彭氏不愧有“人精”的诨号,纵然听闻来客与娄家毫无关联,兼且竟然还是有事相求,殷勤非但不减反而更增几分:“几位小郎君还是坐下说话吧。”
  于是主客一行,便都到了院子里的葫芦架下,春归这才看得分明,此处原来是摆置着一张矮方桌,一张凉床一张藤椅,方桌上果然有一大碗喝了一半的茶水,另一碗还剩小半口……估计是酸梅汤。
  这对农家夫妇倒是好有闲情逸志。
  周王眼光一扫,虽然有点嫌弃那张凉床,却还是忍住了挑剔率先往上头垂足一坐,兰庭和春归也只好一左一右的随他坐在凉床上——因为那张藤椅已经被费厚当仁不让先占据了。
  彭氏转身去拿来一张条凳,放下后却不急着坐,忙着要去张罗茶水,周王连忙客套:“大婶不用忙碌,早前晚生一行是先去了方君家中,蒙方家主母款待,茶足饭饱,亦正是从方家主母口中听闻贵寓的一桩幸事,才前来拜访。”
  彭氏神色便有些讪讪的:“方家嫂子口中想必没有好话吧,也怨得我没有眼色送上门去讨嫌……不说这些了,几位小郎君可是遇见了烦难?妾身瞅着贵客们着实眼生,应当并非左近人士。”
  这妇人倒是先套起话来。
  周王也依制定策略那样对答如流:“晚生三人是京都人士,是来江南游历,因蒙毫末庄葛公盛情款待,暂且在葛公宝寓寄居,着实也是在左近村郊闲逛,见识宝地风俗人情。今日偶至桃源村,不期然竟然与方君邂逅相识,交谈来,晚生不由感慨江南虽乃人杰地灵、物宝天华之处,却也不乏家境艰困衣食难继的百姓,方君细问晚生因何感慨,晚生才说起一件经历。”
  他这番从头娓娓道来,倒像实了一个迂腐书生,好在是“人精彭”一眼看出这三位客人穿着锦衣气度不凡,自然不是穷酸,俨然出身高门的世族子弟,这原本是他们一类人家难以攀交的贵人,自然不会错过此等天降机缘,所以一点都不觉得周王罗嗦,甚有耐心的洗耳恭听。
  “是有一日去距此大约五、六里外的黄林村游玩,竟逢突降暴雨,多得一家村户收留,因着雨势未停,到底还是在那村户家中借宿了一晚,只收留晚生一行的人家却甚是贫困,竟连米粮都没有多余,人家却甚热情,主妇竟然冒雨去寻里长借了米面,硬是将家中一只养来生蛋的老母鸡杀来款待,再用鸡子去里长家换了一壶酒,为了一餐饭,可谓耗尽家财了。”周王说到这里还长长叹一口气。
  彭氏竟然也跟着叹息一声。
  “闲聊时晚生问起了那家境况,才知道那家的大叔原本被雇为采矿工,却因矿洞塌陷负伤致残,所以家中丧失了主劳力,偏夫妻两膝下又只有一个女儿,而今全靠母女两个接些浆洗活计维生,就这样竟还要承担杂役,多亏里长照恤他们一家贫苦,才没逼着这一家人出劳役。晚生听闻后大是同情,想以钱财资助,不过那家人虽则艰困志气却是不短,不肯白受恩惠,坚辞拒绝了。”
  彭氏忽问:“小郎君说的那家人,男人可是姓武?”
  “正是!”这段故事原非杜撰,周王却没想到彭氏竟然知情。
  “不瞒小郎君,妾身先头的男人也是受雇于张家,和武家兄弟遭遇同一场事故,可妾身的前夫还没有武家兄弟这么幸运,被生生压死在了塌陷的矿洞里,一个铜板的补偿张家都吝啬得给不提,反而还怪罪是采矿工不听工头指挥造成矿洞塌陷,若闹事,反而会受官府追究。武家也的确艰难,武大兄弟原本还有个长女,因实在难以养活,只好让她早早嫁了人,武家大姐儿倒也孝顺,时常照恤娘家,怎知道……因此为丈夫不容,几回打骂,武家大姐儿一时想不开就寻了短见,武家兄弟又气又悔,这段伤心事怕是不会对外人提起。”
  周王忙道:“晚生等听闻此等不平之事,大觉义愤填膺,大骂临安巨贾为富不仁,不想方君却道临安县的巨贾也不是个个都如那张况岜,比如娄氏绸庄行事就颇仗义,方家主母也跟着附和,说起娄四老爷待雇工如此优厚,我等先还不信,方家主母便说起贵寓的幸事来,只称费大叔因为令媛选为娄氏绸庄的雇工,前两日还因此大张宴席以为庆贺,满临安县乃到整个杭州府,无人不知娄四老爷是个大善人。”
  “这话倒不假。”彭氏听贵客的口吻,竟是方家娘子并没有提到自家这桩幸事背后的名堂,俨然松了一口气。
  “所以晚生便想着,要若费大叔与大婶当真有门路,不妨也带携着武大叔一家几分,武大叔的闺女与令媛年龄相近,若真也有幸一同选为娄氏绸庄的雇工,岂不解了武大叔家的燃眉之急?费大婶放心,但凡是要钱财打点,都包在晚生身上,只不过拜托大叔大婶当引路牵线的人,还有就是务必瞒着武大叔晚生打点钱财一事,否则只怕武大叔又会拒绝。”周王终于说出了此番不情之请,紧跟着又道:“所幸的是今日一见费婶子,竟然与武家还是旧相识,想来婶子心地这样
  好,定然不会拒绝援助了。”
  “这件事咱们可帮不上忙。”沉默了许久的费厚冷硬硬的拒绝。
  彭氏连忙陪笑:“不是妾身不愿施助,只是……妾身也不瞒着小郎君,原本我家丽娘也没有这等的幸运,只是因为……唉,也确然是一件不幸的事,被娄氏绸庄选中的原是我家大闺女,契约也签了,定金也付了,奈何大闺女却因为急腹症夭折,妾身才只好让小丫头顶替了大闺女当这雇工,偏偏这门路还是多靠我家的大小子聪儿,但妾身却是聪儿的继母……所以聪儿心里有误解……为这事,父子两个险些没有闹得反目为仇呢,外子与妾身着实说不上话。”
  但紧跟着这番诉苦,彭氏更加殷勤得斜签了身:“不过也不是没有法子可想,聪儿在临安城里的住处妾身可以告诉小郎君,小郎君只要不提外子与妾身,大可说成是葛公的好友,聪儿虽与葛公自来没有交道,但十里八乡的任谁都知道葛公的威名,且小郎君又的确是助人为善,聪儿这孩子脾气固然急躁,但也是侠义心扬,势必不会拒绝小郎君所求。聪儿又的确与娄氏绸庄的四管事要好,一句话的事儿,根本就不需得再让小郎君破费。”
  周王连忙起身称谢,慌得彭氏也起身直称“不敢当”,倒是那费厚仍然独自坐着纹丝不动,一番客套后,众人好容易又才重新落座,虽说接下来的话题并不在策略之内,但则周王倒还能毫无痕迹的随机应变。
  “不瞒费大婶,早前在不远处的洼塘,便经人指认恰巧先见了令媛,不过却听她和另一个姑娘似乎有些争执,那姑娘端的是暴脾气,但晚生听旁从议论,仿佛那姑娘竟然是令媛的表姐?”
  彭氏“喛”了一声:“我当丽儿和谁置气呢,回来后气冲冲的就把她自个儿关在屋子里头,感情又是同刘家大姐儿起了争执。不瞒小郎君,刘家正是聪儿的外家,喜姐儿的阿娘正是聪儿生母的亲姐妹,刘家因为没有男丁,就替大闺女招了上门女婿,所以喜姐儿就随了刘姓,因着小惠的事,刘家对妾身也有所误会,孩子们越发是各自看不顺眼,偏偏还在一个村子里住着,碰面就生磨擦,让小郎君见笑了。”
  周王又敷衍了几句,再三谢过了彭氏,便起身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