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作者:刹时红瘦      更新:2020-11-25 00:35      字数:5541
  春归很识趣的受理了她家夫君的撒娇,没到凉亭,就挣脱了手稍提着裙子一径往厨房小跑。
  灶上其实一直煨着炖汤,饺子也是晚餐前就包好的,煎上两碟既能佐酒又可饱腹,最重要的是还废不了多大功夫,春归可是急着落实自己的猜测究竟准不准确。
  ------------
  第487章 亡魂重返
  何孝君曾任礼部郎中一职,但而今其实已经罢免。
  他是高党一员,被察实的罪状是多年前曾经收受贿赂免选大户为粮长,这罪责倒也并非恶极,光是改革官制或许还不足以清察到他的头上,不过弘复帝的意图是借此罪状剪除高琼余党清扫太孙左右的奸邪,所以何孝君因此丢了官,不过也仅是遣逐原籍,连流囚的刑罚都未承担。
  但自称何孝君兄长者,何易奋却入京上告,揭开了一桩耸动视听的罪案。
  原来这何孝君原名何易勤,南阳府人士,家有薄产,父祖皆事农桑,因他天资聪颖,所以何父虽然劳苦,也竭尽所有供其受教于私塾,何易勤十五考中秀才,一时成为乡里的“神童”,他也有了接触乡绅、大户的时机。
  十六岁,何易勤便听从父母之命,娶了舅家表妹为妻。
  后来他便靠着“神童”之名偶然赢获当地大户宦族的亲睐,与其联了宗,把大户家主称为“世父”,二十有三报考乡试,用的便是舞阳何子弟的名号,竟让当时的州官刘鹄相信他乃舞阳大族出身,且看他谈吐不俗举止风雅,竟意图招为独女之婿。
  虽然已经娶妻且有了一个女儿,但何易勤却大为意动。
  于是乎立即联络舞阳何家主,双方达成协议,舞阳何家主何蔼全认何易勤为子,且捏造了何易勤为其子的凭据,何易勤改名何孝君,诓骗刘鹄,声称他因年幼体弱不得已才被寄养在外,而今眼看涉及功名与婚姻,方归自家且需要改动考籍——这种事虽然有违律令,但在当年光宗帝的治下却也并不算什么咄咄怪事,总之刘鹄听信了何孝君的解释,非但允了他改名应试,且在其中举之后果然将独女允嫁。
  至此,成为了何孝君的何易勤便借着舞阳何与岳丈的助势展开了他的前途似锦。
  不过何孝君停妻另娶也就罢了,他竟然当真不认亲生父母。
  弘复二年河南大旱多地遭灾,何父病重,相求何孝君资助钱粮,何孝君以三斗米了断“瓜葛”,并让何父写下文证,承诺日后不得以“代养”之恩索要钱财,何父受此一气咳血气绝,可怜苦心养育儿子一场,连一口稀粥的报偿都未能享获。何父病故,何孝君不请丁忧,自然也不曾为父治丧,他的兄长何易奋典卖宅田才得以安葬亡父渡过灾年,但至此家境一落千丈,沦为佃户方能维持生计。
  弘复三年,何母患病,何易奋无奈之下再寻何孝君告贷,却反被要胁以讹诈罪追究,何妻悲愤难捺欲告何孝君停妻另娶、弃尊亲不顾,奈何反被定为污告,何孝君竟然串通南阳地方官员将发妻杖责致死,且逼得兄长何易奋及生母无法在原籍安居,不得不背井离乡另寻生计。
  多亏何易奋的舅父也就是何孝君发妻之父资助安慰,何母病情渐有好转,这些年来母子与何孝君断绝音讯。
  官员停妻另娶已为礼法不容,更何况不孝罪至弃养父母!
  要说起来不管是前朝还是时今,官员出仕之后为了标榜门第出身,与大族同姓连宗的事着实迭出不穷,且为世俗理解并不至于遭
  受诽鄙物议,可连宗归连宗连父母亲尊都不相认的奇闻却也真可谓亘古未闻了,在亲亲尊尊连帝王都必须顾虑孝道的礼法之下,从无官员胆敢堂而皇之弃绝父母。
  别管苏嬷嬷如何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她对兰庭的指控都不可能成立,兰庭并未弃养祖母,赵江氏时今仍然锦衣玉食,禁绝赵江氏与江家联络来往是赵氏诸多族老首肯的决议,且还有赵太师留有的遗嘱为据,在男尊女卑的规条之下,赵江氏首先必须服从夫族,更不说赵江氏与兰庭的矛盾究其根本在于江琛父女的逆图,孝道可从来不会主张子孙附逆——亲亲为匿的律条且有一条原则,那就是谋逆、叛乱大罪除外。
  春归根本不介意苏嬷嬷的含沙射影,她只是意识到何易奋在这节骨眼告发何孝君是否乃兰庭在后推动。
  一盅炖汤,几口煎饺,再加两小杯清酒稍慰整日忙累后,兰庭坦然相告:“是我出手了。”
  他看着春归下意识挺直的脊梁,眉心稍蹙,且身体显然往这边一靠,越发有了欲言又止的情状,他能够堪破妻子的担忧,但完全不像与族老商决时多少几分孤勇的清冷,胸中涌动暖意,眼底遍布柔和:“这件案子夏少卿在此关头于朝会直禀,必定会让皇上动疑,不过时至如今,不能只图自安了,轻重缓急,当有取舍。”
  春归轻轻吐出一口气来:“迳勿这是不惜逼君决断。”
  “是。”兰庭颔首:“何孝君弃绝父母,犯不孝大罪,引舆论大哗,这是夏少卿更是轩翥堂在表明立场,皇上若仍包庇不孝恶罪,日后以孝治国的纲纪便是有名无实了,皇上重治何孝君,就不能轻恕太孙裕,这是臣子摆在君主面前的难题,国法私情再也不能两全。”
  “就不怕皇上因此厌弃周王?”
  “这虽是非常之法,却并非阴谋诡计。”兰庭道:“原告并非得我指使,何易奋早就厌恨胞弟六亲不认,只可惜从前地位悬殊他投告无门,听说何孝君因罪罢职,才入京递状,着实皇上决意清除高琼党徒至今,不少惨遭欺凌的百性闻讯额首称庆,不乏举告此流奸宦过去恶行的罪案,我所做的无非是共商夏少卿,找到于废储至为关键一桩罪案朝会上呈罢了,此乃机巧,但对于今上而言,尚非不能容忍。”
  因为皇上已经明令会举朝议与群臣共讨监军辅政的国策,且兰庭也已在面圣之时直言轩翥堂不会赞同此一主张。
  若弘复帝不行公议,私造舆论逼君可视不轨之罪,但先有公议的决断在前,弘复帝便不能强求臣官尽皆服从,而朝议上的机巧各凭本事,只要不为栽污,兰庭以为弘复帝不至于震怒,至少相比袁箕之流串通沈、张两门意图掌控军权,日后弄权乱政的图谋,他的这些机巧仅限于维定主张——另立贤良方为上策。
  贤良同样也是弘复帝的骨肉,是皇族天家的正统,这和权臣谋私存在本质的区别。
  春归沉吟良久才颔首,轻轻叹气:“于周王而言或许并无害处,不过,我不知为何总是不安,担心迳勿这样做会给自身引来祸患,不过我赞同迳勿一句话,轻重缓急当有取舍。”
  舍小己而全大公,看起来很傻很天真,不过世间若少如此热血,怕也没有盛世乱世,黑白是非的分别了,就像无论是赵太师还是兰庭,只要他们想,完全可以做到彻底的中立,无论太孙继位还是别的什么人称帝,赵门轩翥堂都能不被权夺波及,但真要是成冯道这样的“十朝元老”,于社稷天下究竟何利?
  利己罢了。
  春归自认为是利己的小人,但挡不住她对赵太师以及兰庭的钦佩,热血轻易就被唤醒,觉得豁出性命大干一场又确然是件酣快淋漓的事。
  她原本想要敬酒三杯以示敬重,但余光一扫亭外,整个人都僵怔了。
  兰庭也意识到春归的僵怔,转头一望。
  花朝节后,阳春终于渐渐袪除森冬,虽然不动声色的悄然,慢慢的夜里,月色明亮了,南风温和了,不知攀墙的迎春何时已经绽露金瓣,但这仿佛不值得让人突地神色俱变。
  “辉辉?”
  “眼花了。”春归也知道自己这僵怔太过显然:“蓦然看着墙根处像站着个人,唬了一跳。”
  兰庭再度转头,确定果然是春归眼花,心里暗暗愧疚:如今情势险峻,才让她这样草木皆兵吧。
  却拉了春归起身:“不用怕,无论如何我能护得了你安全,只是安乐有些艰难,至少近期无能为力。”
  拢着妻子衣肩的时候,熟悉的手感让兰庭稍稍放心了。
  手感和观感仍然是有区别的,春归这体格,是骨胳纤巧但并不消瘦,看上去窈窕,实则并不瘦骨嶙峋。
  担忧是难免的,但未因忧虑而损及饱食安寝就好——赵大爷安慰自己。
  春归却在这晚上难以安眠,因为刚才院子里目睹的“鬼影”断非她的错觉,那个女子衣衫破烂披发赤足,更让她惊悚的是双目被挖指趾皆斩,就这么飘浮上空,仿佛目中随时还能滴血……这些也还罢了,关键是春归还能认出女子的容貌!
  是熟人。
  三夫人的旧婢英仙,岁前除夕节家变被兰庭察实为魏国公耳目送交的丫鬟,渠出的说法此婢已然被魏国公处死,可为何成了这副形容?
  英仙乃锦衣卫耳目已为确实,暴露身份的暗探即便没有活路,但为何遭受如此酷刑?
  她不是渠出带来的!
  那么英仙的“显灵”只有两个可能,要么是妄执未除且认定兰庭与她为死仇,要么就是知道她的异能,所以特地来见。
  这一晚上春归颇受煎熬。
  清早睁眼,就见形容可怖的英仙确然站在床边,春归好在没有当真熟睡,否则乍受惊吓恐怕得把前来唤她起床的菊羞飞起一脚踹个后跌了,她不无怨念的扫了英仙一眼,在脑子里呼唤了一声渠出,由得梅妒、菊羞服侍着洗漱更衣整装完毕,但面前伫着这么个比人彘好不了多少的魂影,着实让大奶奶食难下咽。
  “没胃口没胃口,把这些端下去吧。”春归歪在炕床上,对着丰盛的早餐桌唉声叹气。
  菊羞顿时一振作:“大奶奶竟没胃口?莫不是有了身孕?”
  ------------
  第488章 惊人发现
  渠出受到春归“召唤”的时候,正在魏国公府永嘉公主的居院,她听说公主意欲前往秦王府,不由得侧脸望了一望窗外——晨光朦胧,天色还不曾透亮,且正在废储风波急剧时,永嘉公主竟要赶去秦王府?纵然她是金枝玉叶,可正因她是金枝玉叶,难道不应当小心谨慎、安份避嫌?
  渠出就很不愿立时响应春归的召唤了。
  她跟着永嘉公主上轿,不转眼地盯着目标打量,就像回回去秦王府时那样,今日公主仍旧是精心妆扮,翠眉描如秀丽远山,樱唇点似三月春桃,凤梢含情秋波潋滟,总是与魏国公府时那个冷傲寡情的女子判若两人,这短短一段距离,渠出硬是从不发一言的永嘉公主脸上读出恨不能肋生双翼转瞬飞至秦王府的心声,拜望兄嫂当真值得如此雀跃?
  渠出梳理了梳理永嘉公主与秦王这对兄妹之间的关联,非一母同胞,不过一个是记名郑贵妃所出,一个是钱昭仪抚养长大,大约因为都是在郑贵妃眼皮底下长大所以更加亲近些?甚至亲近更胜代王这个一母同胞的兄长?
  王府高高的院墙,成为渠出无法逾越的界碑,纵然是她对永嘉公主进入秦王府后的事充满了猎奇心,却不能冒着魂飞魄散的危险跟随,但今日她莫名不想就这样离开,盘算着等在这里盯着公主出来,或许公主会与随行的婢侍交谈,透露蛛丝马迹呢?
  所以渠出就听见了几个打正门前经过的仆妇一番对话。
  “不是说王妃今日要去安平寺拜祈么?怎么公主殿下还会过来串门?若说是与王妃约好的,魏国公府相距安平寺更近,公主又何必走此一趟?”
  “公主回回来王府,都是和姜才人闲话,哪里是来见王妃的?”
  “公主性情甚是冷淡,竟能和姜才人投机?”
  “姜才人虽是侧室,出身却比王妃要高呢,别看王爷对王妃表面爱重,去姜才人院里的时候更多,足证更加宠爱姜才人,又确然姜才人是书香大族的闺秀,无论修养还是见识均非王妃能比的。”
  永嘉公主来秦王府竟然是见姜才人的?!
  渠出飘浮着围住秦王府一圈圈的打转,蹙着眉头思量——自从她探知永嘉与郑世子这对恩爱夫妻之间乃是貌合神离的猫腻
  ,就格外关注永嘉,没办法,虽说魂灵觉醒,但近几个轮回她都是投胎为女儿身,相比起江山社稷来着实更加关注男欢女爱。往永嘉的居院去得多了,一回都没听她说起与姜才人交近的事儿,当然也没听永嘉说起秦王妃,总之要不是盯着永嘉确然经常去秦王府串门,光凭公主往日的言行实在看不出和秦王府有半点瓜葛的模样。
  这事真是太太不合常理了。
  不觉就转浮到了秦王府的一侧角门,渠出瞧着一辆毫不起眼的青篷车驶出,她本也没有过多留意,突地发觉那车夫很有几分面善,思索一阵,大惊失色!
  连忙降下,入车一瞧……
  是永嘉!!!
  永嘉从秦王府正门进去,换了一辆车从后门悄悄出来,那车夫竟然还是……!!!
  这真是了不得的发现,渠出彻底把大奶奶的召唤抛到了九宵云外去。
  渠出一直跟着永嘉到了明时坊,这是最靠近崇文门的一处市坊了,青篷车驶进了坊内东北角的一处极其幽静的宅院,永嘉从车上下来,雀跃欣喜的神色在此时此刻可谓是毫无掩饰,幽会……定是与外男幽会……是与永嘉真正情投意合的人幽会……渠出的心里作出坚定不移的判断。
  然后她就看见了那个与永嘉情投意合的男人。
  !!!
  渠出魂在半空都被惊得一个趔趄。
  不得了了不得,这个惊人的发现务必要告诉大奶奶,渠出这才想起春归的召唤,急急就往太师府飘去,但她突然又僵怔在半空。
  ——
  春归眼看着早餐却食难下咽的烦躁心情因为菊羞的猜测更加烦躁了。
  她现在倒不怕太师府里谁还能拿她尚无子嗣的把柄为难,但她确然极其想要自己的孩子,可是她葵水不调的病症被诊为确凿影响生育,子嗣艰难是一定的了,且换了好些擅长妇科的医婆都无法保证能把她这病症调治康复,易夫人甚至说服她请了个有“妇科圣手”之称的名医,结论也并无差别。
  总之菊羞丫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春归借这由头两句话把菊羞赶走,闷在屋子里“生气”,却是推开了卧房后窗,一眼眼的只瞧外头准备恢复青翠的枝叶茵草,假作没瞧见英仙一直
  如影随形。
  “大奶奶莫装模作样了,我知道大奶奶看得见我。”英仙终于开了口。
  见春归仍然不理会,英仙又道:“我有妄执,是玉阳真君让我来找大奶奶,大奶奶若是助我消除妄执,我会将我所知道的事如实相告,比如我究竟是锦衣卫哪位职官的下属,又比如是谁把我害成这副模样。”
  有了这话,春归能够确定英仙并非试探了。
  “不是魏国公将你折磨成这副模样?”
  “魏国公可没有如此的怪癖。”
  “怪癖”二字让春归心中一动。
  英仙的惨状让她想起了顾纤云一案,那些被程玞折磨虐杀的奴婢。
  “可是程玞又再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