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作者:刹时红瘦      更新:2020-11-25 00:35      字数:7907
  “时至如今你还以为你的毒计能够得逞,时至如今你还以为冯柏济对你是赤胆忠心?他根本就是听令于江琛父女,他是一个死间,只要你听信冯柏济的蛊惑行计,只要圣德太后真被你暗算得逞,冯柏济就会暴露,你犯下的恶行就会昭布天下!”弘复帝见长孙直到此时还心怀饶幸,妄图狡辩脱罪,可谓痛心疾首:“你的祖母,你的嫡亲祖母这半生筹谋,为的就是你能顺顺利利克承大统,要真是她听信冯柏济的谗言犯此弑害尊亲的恶罪,必定不会让你受到丝毫牵连,这盆虎刺梅便绝对不会是你送进慈宁宫!
  且皇后若然当真预谋罪行,又怎会暴露她已经察知密旨一事,这岂不是惹火烧身?秦裕,你不仁不孝也就罢了,你甚至还如此愚蠢,连江琛父女这等浅薄的心计,都能让你深入陷井而不自知,你以为你登临九五就定能坐稳权位?自从启蒙,你之太傅业师哪个不是博学大儒,但你偏偏听不进去忠良教诲,朕对你寄予厚望,谁知耗尽心血竟然培教出你这么个无知狠恶的不肖子孙!”
  冯柏济竟然是江琛的人?秦裕终于面露惊疑,猛地抬起眼睑看着他的皇祖父。
  沈皇后却是心中一松,泪目也看向弘复帝:“皇上既然察实是江氏唆使,理应谅解裕儿是因一时糊涂才中了奸徒的毒计啊,皇上再给裕儿一个改过的机会,妾身担保裕儿经此风波,再也不会轻信谗言,裕儿日后必能遵循皇上的教诲。”
  “朕给不肖孙的机会还不够多?”弘复帝只觉疲惫,做为一个祖父,他的确愿意再给长孙改过之机
  ,但他不仅仅是秦裕的祖父,他是天下万民的君父,他已经不再信任秦裕真能改过自新了,他实在不能放心把社稷江山托付,就算他还愿意再给秦裕机会,也必须留下能够牵掣君权的力量。
  “自今日始,太孙无令不得擅离慈庆宫。”决断难下,弘复帝也只好先把太孙暂时软禁。
  东宫令禁,势必引发朝堂震动,弘复帝这回没有隐瞒太孙的罪行。
  这让陶芳林极其惊诧,因为这件事和前世又再产生变异,前世太孙虽被废位,罪名也确然有忤逆不孝这么一条,但弘复帝并没有公布前因后果,所以她根本不知太孙竟然会谋害王太后,所以这一世她才没能“未卜先知”,提醒周王把握此回天赐良机,错失了出谋划策取悦殿下的绝佳时机。
  但这并不妨碍陶芳林“亡羊补牢”,上赶着展示自己的机谋智慧。
  所以周王此日又收到了陶才人送来的几碟小菜,一盅炖汤。
  “太孙意图弑害圣德太后,虽未得逞,但犯下此等忤逆恶罪,岂能再据储君之位?殿下理应上谏废储,请谏皇上早下决断。”陶才人今日自然并不在意周王对于她的厨艺似乎照旧兴致缺缺,一边替周王斟酒,一边低声说出腹稿。
  周王斜挑眼角,陶才人沾沾自喜,因为这回她好像真是投其所好了,董妃时至如今还一无所知殿下心怀抱负,早前说起宫中这一让人震惊的新闻,还愤愤不平王太后竟然险遭毒害,殊不知要不是太孙如此狠辣愚蠢,殿下又哪里能够赢获取而代之的时机?董妃不急着联络晋国公府襄助殿下一臂之力,替太后打抱不平有何作用?真是无知女流。
  “你觉得此时上谏废储正合时机?”
  听这一问,陶才人赶忙卖弄:“殿下自幼受圣德娘娘教养,祖孙之情更比其余皇子亲厚,娘娘险遭劫祸,殿下自当义愤填膺,反而是不闻不问岂不让皇上动疑?”
  “倒也有些道理。”周王微微一笑。
  于是陶芳林这一整日都在心花怒放,虽然说周王并没因为她的建议就和她商量更多朝堂政事,但急着去与僚客相商不就足证已经采纳了她的提议?有的事情不能急于一时
  ,总有一日她会成为殿下身边真正的贤内助。
  周王这晚是去王妃居住的寝殿,到这时明珠恼怒的神色还未完全平复,他倒反而安抚了几句:“祖母在宫里生活了这么久,什么阴谋伎俩没有见过,这回只能算是件风波连惊险都算不上,王妃着实不需因为此事忧怒,要真不放心,明日入宫探望祖母便是。”
  “妾身是觉太孙竟生加害祖母之意,着实丧心病狂,祖母还未知觉得有多寒心齿冷。”明珠替周王除了外衣,转手交给了婢女,又将刚沏好的暖茶递去一盏,忙碌完这一番后坐下时眉心处还攒着怒火,她原就厌恶太孙的品行,听闻此事后厌恨便更增一层了,不过仍然克守着莫议外政的礼矩,一字不提储位当废的事。
  “祖母才不会为了这等丧心病狂的人事自苦呢,她老人家早看开了宫墙之内的无情倾轧,倒是太师府那厢,江氏废位候处,江琛夺爵待决,迳勿的祖母怕是得着慌了,王妃若有空闲邀着岳母过去一趟,许能减免顾宜人受到逼难。”周王似乎随口一提。
  “王爷提醒得是,明日妾身便请同母亲去太师府。”
  结果到了次日,明珠想着陶才人早前还提起过愿和春归多亲近的事,便特意邀她一同,陶芳林自是乐意随往,又笑着说道:“过去因为本家和太师府的一件嫌隙,妾身虽有和大表嫂亲近的想法,但又担心反而会讨嫌,还是殿下宽慰妾身不用这样多虑,说大表嫂便是看在王妃的情面上,也不至于嫌弃妾身。”
  “这真是陶才人多虑了,姐姐她一贯豁达,怎会因为陈年旧事便耿耿于怀。”
  陶芳林见周王妃完全没听出她的言外之意,心下暗讥“迟钝”,眼珠一转再进一步:“殿下也是这样说,又还赞诩大表嫂的厨艺非凡,打算着让妾身拜师,就足见有多嫌弃妾身的厨艺了。”
  明珠更觉“英雄所见略同”:“并非陶才人厨艺不佳,只是殿下确然挑食,陶才人若想拜师,姐姐必定不会拒绝。”
  陶芳林:……
  都是愚孝,想不到世上还有愚贤的人,董氏是真听不出来周王看中的并非顾氏的厨艺,明明就是被顾氏美色所惑啊!
  ------------
  第481章 这真靠山
  易夫人一行这回却扑了空。
  春归大早上便被沈皇后强行召入内廷了,但易夫人与明珠并没有打道回府,她们这一趟行程主要也不是与春归见谈,所以彭夫人稍一“留客”,易夫人就答应了“叨扰”——岁末除夕节那一场闹,彭夫人彻底失了中馈管家的权力,但她这回是彻底服输认罚了,为了两个儿子的日后,对于兰庭与春归可谓是言听计从,更兼着听闻易夫人还打算着替外甥女与兰台作媒,彭夫人当然需要打起精神礼待,留客留得是真心挚意,且陪着易夫人与明珠往踌躇园去的时候,途中还为春归打抱不平。
  “一听江家的变故,老太太便心急着慌了,除夕节的事儿夫人与王妃想必也有耳闻,我也不瞒着两位,庭哥儿发了话,老太太先有不慈,今后纵有责难都由庭哥儿担着,不教他媳妇去受委屈,可庭哥儿是朝廷命官,哪里能时时日日留在内宅?老太太只好拿庭哥媳妇为难,原本庭哥媳妇大可用庭哥儿的话推脱,但这孩子孝顺也贤惠,生怕老太太这一忧急引发了病症,才去安抚劝解,但老太太一心都是江家的荣辱安危,哪里听得进去道理?所以是把庭哥媳妇斥责了一场,也亏庭哥媳妇豁达,挨了无理的斥责全然不曾顶撞争辩,就这样老太太还不肯消停呢,今日还待为难庭哥媳妇,听说庭哥媳妇入宫,老太太早前才闹了一场脾气,怕这时仍未消火,故而一阵儿说了冒犯的话,还望夫人和王妃担待则些。”
  易夫人和明珠还罢了,陶芳林听彭夫人这一番话,心肝脏脾都像扭巴成了一团,说不出的恚怨不甘。
  那一世她是“庭哥媳妇”时,彭氏可没有这样的“公允”,仗着太师府有赵江氏为她撑腰没少逼辱欺凌她,尤其是当赵兰庭因为和柔那贱婢的死把她冷落疏远后,彭氏对她的苛难更是变本加厉,因着小姨母远在汾阳,她在太师府里没有别的依傍,为了立足,方才运谋着和彭氏争夺中馈之权,打探得知彭氏因为孟氏有孕打算下毒手,她静候时机,待得孟氏被彭氏害得一尸两命才设计揭发,结果竟是她和彭氏落得个两败俱伤!
  彭氏只不过是被送去了金陵族庵,而她呢,被赵兰庭斥为心狠手辣、灭绝人性,就因为她坐视孟姨娘一尸两命而不行阻止,赵兰庭就怒斥她既为人母竟如此蛇蝎心肠,这在赵兰庭看来就是不能饶恕的罪过了。
  她那时的处境,和顾春归而今还真是截然相异、天壤之别呢!
  陶芳林悄悄掩下心里翻滚的怨气,只作温顺娴静,她清楚的记得那一世赵江氏听闻江雨薇被废、江琛失爵时的惊惶急怒,虽则她也因此受到了苛难迁怒,不过这并不妨碍目睹赵江氏心如死灰几近癫狂时的痛快心情,而今她甚至不用再受那老虔婆的刁难,倒真可以袖手欣赏赵江氏如何的气急败坏,如何咬牙切齿的咒怨顾春归不得好死了。
  赵江氏毕竟是赵兰庭的祖母,要若是咬定了顾春归忤逆不
  孝,赵兰庭一力护庇也会遭受诽议,到那时赵兰庭可还会一如既往的给顾氏撑腰?忤逆不孝的罪名可是连弘复帝都无法容忍的极恶,废太孙秦裕就是因此一败涂地!
  陶芳林是真心期待着赵江氏的发挥。
  老太太果然也不负所望,先板着脸把彭氏给喝退,就拉了易夫人的手眼泪花花:“夫人既认了庭哥媳妇作闺女,有的事我也理当给夫人说明,除夕的事我是做得有些糊涂,可我也那也是被气得狠了!安陆侯府是我本家,我兄长是不是庭哥儿的尊亲?庭哥媳妇却把我借资本家的事用来说嘴,串通族妇指责我这祖母,庭哥儿还帮着她,他们这就不占理!庭哥媳妇入宫,去圣德太后跟前进谗言,导致惠妃娘娘和我那侄孙女受责,夫人您说说,我怎能不生气!周王妃是夫人教养的亲生女儿,夫人摸着良心说说,王妃何曾像庭哥媳妇一样悖逆张狂?”
  陶芳林听得暗暗好笑,董明珠却有些如坐针毡,她刚想替春归分辩,就挨了自家母亲一瞪,只好咬着唇角忍气吞声。
  易夫人听着老太太往下抱怨:“惠妃娘娘受人冤害,安陆侯府也被夺爵,既是姻家之好,庭哥儿怎能坐视不顾?庭哥儿却因为庭哥媳妇的蛊惑,真敢这样的不孝不义,我可不是诬赖庭哥媳妇,夫人今日既来了,也是亲眼目睹,我要训诫顾氏,她就敢拿着沈氏召见的借口推脱,她是真没把我这祖母放在眼里。”
  老太太话音刚落,苏嬷嬷就上阵助拳:“大奶奶对太夫人也着实不敬,怕再不改过,就连世子夫人与王妃也会受到牵连。”
  易夫人这才说话:“岁前贵府一场风波我只是听春儿提了一提,具体情由到底不好究问,只听着既然兰庭应决还算公允,晋国公府也没有究问的必要了。太夫人刚才说那番话,我也就当急怒之言随便一听,不过有些厉害,晋国公府而今与太师府也算姻亲,我理应提警太夫人几句。
  废妃江氏犯下大罪,皇上已经察究清明,太夫人口口声声江氏是被冤害,甚至言辞对皇后娘娘多有不敬,太夫人这是完全不虑太师府乃至轩翥堂的安危,铁心要附逆罪徒?”
  “惠妃娘娘可是十皇子的生母,怎么是罪徒!!!”
  “江氏已经不是十殿下的生母了,十殿下的生母乃和嫔,嫡母乃皇后,太夫人即便是为了十殿下考虑,这话今后还是不要提起的好。我体谅太夫人本家遭逢大变,此时难免忧急,有的话我听了也就听了,不至声张,我就这样说吧,而今太夫人的兄长只是被夺爵位,或许皇上宽仁,还能考虑从轻处治,但要是太夫人今日之言声张出去,更或是再生变闹……罪庶高琼一门的下场如何?高琼嫡女至今还是太子妃呢,谁不为高琼一门获罪拍手称快高歌颂德?”
  易夫人竟然如此袒护顾氏?
  老太太和陶芳林此时此刻竟生同仇敌忾的义愤之情。
  “至于春儿会不会连累我,太夫人
  就更不用替我操心了。”易夫人这才撇一眼苏嬷嬷,拍了拍老太太因为义愤忘了松开的手:“我看着春儿的行事为人,还时常扼腕叹息,只恨和春儿先慈李娘缘铿一面,再不能向她请教该如何教养子女了,枉我在京城还算薄有贤名,论起言传身教来相比李娘着实自愧不如,我就跟太夫人说句大实话吧,春儿于我家明儿有救命之恩,日后就算春儿被逼害栽陷面临劫祸,晋国公府和易门也绝对不会退缩,真有奸恶之人欲行逼害,除非晋国公府和易氏一族已然衰亡,否则绝对不容春儿有损毫发。”
  她是来替春归撑腰的,可不是为了听太师府的老太太诉苦,这言下之意就是根本懒得和老太太理论,就更不提虚以委蛇了,摆明态度——您老人家若想用孝道相逼,晋国公府和易家必定会和您老人家理论到底,再别妄想着我们会图自保,反过来帮着你赵江氏对春归施压。
  就算赵兰庭愚孝打算休妻,晋国公府和易家也会同轩翥堂势不两立!
  赵江氏被气得手脚冰凉,更不说陶芳林的心情了。
  在回周王府的路上,陶才人忍不住再说酸话:“妾身当真羡慕大表嫂,不过偶然的仗义执言,便赢得王妃及易夫人这般维护。”
  董明珠端端正正坐着,肃色说道:“世间之事先论是非善恶,如赵太夫人显然是因江家父女而有心苛难姐姐,姐姐并无过错,母亲与我自当据理力争,不容赵太夫人以亲长之尊悍然逼陷,这并非是知恩图报,而是应尽的道义,陶才人无需羡慕,你我也是一家人,倘若陶才人无端受人欺辱,我也不会坐视不顾。”
  陶芳林不由想起那一世,因顾春归专宠于周王府,多少人皆对她心存羡妒,又因顾春归无子且出身不高,难免有周王政敌家中女眷在应酬场合对之冷嘲热讽,顾春归是个吃不得亏的性情,往往与人针锋相对,董妃的确非但不以为忤,竟然出头维护。
  这个蠢女人!
  周王被立太子时,顾春归擢为夫人,这可是建国以来唯一荣享夫人品阶的妾室!要是周王有幸登极九五,恐怕顾春归就能享有母仪天下之尊了!她这个周王发妻、太子妃还哪有活路?
  这样一想陶芳林又恍然大悟了。
  董明珠如此愚蠢,易夫人又能聪明到哪里去?母女两个都是被女则内训教限,冥顽不化的无知女流,这种人生来就活该是他人的垫脚石,上一世顾春归有此幸运,这一世看似仍有……不过!
  这一世终究还是不一样了。
  顾春归不再是周王的妾室,她已经嫁给了赵兰庭,就算日后被弃,一介弃妇又哪里还能荣登枝头?说起来大可不必在意顾春归今生的一时风光,因为她们的命运已经调转了,顾春归注定会被她践踏脚下。
  忠信于女则内训的周王妃,难道还会容忍顾春归与周王“暗渡陈仓”么?
  陶芳林顿时又看到了借刀杀人的希望。
  ------------
  第482章 局势暧昧
  春归从宫里回来的时候都没能见着易夫人和明珠,她刚刚换下那身繁重的礼服,正冲菊羞感慨:“好在是这还春寒料峭,否则光这一趟可就够折腾人了,得了个宜人的诰命虽有好处,但千万少受宫里的贵人们重视才好,一想到要换作三伏天入宫,里三层外三层捂着这些件儿,还得带假髻花冠,别说听训了,便是去赴宴席受到热情款待怕都难免中暑。”
  彭夫人就赶到斥鷃园来献殷勤了。
  一把将春归摁在了炕上,惊得菊羞险些没有撸袖子抡巴掌上前护主,到底是被春归翘起的玉足拦了一拦,才容彭夫人表示她着实没有恶意:“春儿不用再去踌躇园,你前脚刚入宫,易夫人和周王妃后脚就来了,老太太原还想着歪曲事实哄骗易夫人及周王妃冲你施压,我就晓得老太太这是痴心妄想,果然非但没有得逞还挨了易夫人的奚落,虽气得直喊心窝疼,想来却是不敢再为难你了,横竖你再不用巴巴地去踌躇园听训。”
  春归咧了一咧嘴:“二叔母有话好好说,我原本也没想着去给祖母添堵。”
  这是真话,除非苏嬷嬷来“请”,她是闲着没事干会主动送去踌躇园听训受气么?赵大爷反正是有言在先,让她不用“叨扰”老太太“静养”,就好比昨日,要不是苏嬷嬷来三摧四请就差没有泼闹耍浑了,她又着实不想让兰庭太过难做,才无可奈何去听老太太那番无理的诉求。
  彭夫人便安安生生地坐下了,满脸是笑地开口:“易夫人待春儿是确真亲厚,也亏得春儿才品不比寻常才能赢得易夫人视若亲出,虽则台哥儿的婚事与晋国公府并不直接相干,但易夫人看重的外甥女品行自然是无可挑剔的,我实以为,相看这些过场大可减免了,免得易夫人误解太师府傲慢。”
  春归料也能料到彭夫人这般殷勤的原因绝对不是改过自新,为的无非两个儿子日后的好歹罢了,她不介意,着实兰台、兰阁两个小叔子肖祖不肖父,品性正直才德兼优,不应为父母连累确该享获喜乐安好,但春归也着实受不了彭夫人一口一声“春儿”仿佛她们
  从无嫌隙一样。
  “先不论门第品貌,大爷注重的还是二叔日后与弟妇的恩爱和谐,姻缘之事不能急于一时,二叔母应当也知其中道理。”
  想来二叔与二叔母无论出身门第还是年岁品貌都甚相当,应了那句“金玉在外败絮其中”的老话,但明明单论品性而言,两人可谓是臭味相投,不过臭味相投的人却仍能过得反目成仇,就足证情投意合的重要性了。
  姻缘既是终生大事,就万万不能草率,更何况春归目前是承担此项重任的人,她可不能因为彭夫人的心急就乱了节奏。
  又听彭夫人千回百转的一声长叹:“我眼看就要去金陵族里,着实希望台哥儿的婚事能够快些落定,否则我怎能安心?”
  这话外之意就更加得寸进尺了,似乎还想求情着能在京中再久留一阵儿,这让春归顿生不耐,彭夫人虽然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心愿,但她可不会因此便将前事一笔勾消,也说不上还有多少仇怨,但对彭夫人的厌恨着实不能因为她是受老太太的指使而减消,春归是大不愿意和轻贱人命之流为伍,所以坚决不会体谅彭夫人的“慈母之情”。
  “二叔母迟早都将动身前往金陵,便是二叔的婚事了有结果,二叔母也无法看着二叔迎娶新妇,日后二叔金榜题名之喜二叔母也将错过,所以便是大爷允了二叔母多留一阵儿,二叔母到底也是不甘心的,侄媳有一句劝言,二叔母还是安安生生的往族庵忏洗,以赎往前罪过,日后才有与二叔、四叔母子团圆的一天。”
  彭夫人遭此无情拒绝,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就她如今的处境可再不敢挑衅家主与主妇的权威,更何况赵洲城是万万指靠不上的,等孟氏生下腹中孽障,指不定如何偏心庶生子女,她的两个儿子乃至日后的孙儿孙女只能依赖着兰庭夫妇庇全,那么她就半点不敢强硬,她是再也不能连累两个儿子了。
  “我还有些陪嫁,给台哥儿、阁哥儿留了两份,另一份我已经交给了樨姐儿,樨姐儿眼看就要出阁我不担心,只是台哥儿兄弟二人……就怕他们两个那杀千刀的老子逼要这
  笔钱,所以我都委托给庭哥儿和春儿,台哥儿兄弟但凡有何需用,会找兄嫂支取。”彭夫人仿佛交待身后事一般。
  听闻彭夫人终于还知道补贴樨时了,春归便满口答应下来:“二叔母既信得过大爷和我,大爷和我也必然不会辜负二叔母的嘱托。”
  这晚兰庭回来斥鷃园,并不见苏嬷嬷过来相请,他反而觉得诧异起来,就担心春归又再替他去踌躇园挨了训斥,问起时春归连忙否定:“大早上因着皇后召令我便入宫去了,怎知今日义母和明妹妹竟来串门儿,我不在家,她们便去见了老太太,义母和明妹妹当然不会听信老太太那些无理诉求,该是说了些有违老太太意愿的话,老太太见确然没法子逼压我,也就懒得再见了。”
  “皇后也是想要胁辉辉吧?”
  “自然是担心太孙会被废位,软硬兼施让我给迳勿带话,不过我也拒绝了皇后,说我不敢妄言外政。”
  “那皇后一定被这话堵得大发雷霆,没多为难辉辉吧?”
  “而今这局势储位已然是岌岌可危,皇后也明白若再强势干预只会使局势更加恶化,也就是气急败坏把我斥退了而已,不过到如今皇上仍然没有宣告对太孙的处治,我只担心废储一事仍有变故。”春归对弘复帝的性情并不熟知,不过曾经也听王太后评价以“孝悌仁厚”四字,但这回太孙犯的可是谋弑尊亲的极恶大罪,虽然是因江氏引诱,不过太孙并非是被诬篾,律法也规定了教唆者与行凶者同罪,并不因为行凶者是受唆使就能宽免罪行,但弘复帝直到此时仍是将太孙软禁在慈庆宫听待处决,并非比照江氏立时废位及江琛立时夺爵,春归担心弘复帝若连太孙如此极恶大罪都能再次宽宥,废储之事便只能通过非常手段达成了。
  兵谏逆逼,这种极端的方式就算成功也会让继位者担负篡位的恶名,帝位得获并非正统名义必然只能用更加血腥残酷的手段镇压诽议巩固君权,这会造成天下变乱迭生,这绝对有违兰庭的初衷,不应是他趋从的方式。
  春归对接下来的局势发展难免充满了忧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