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作者:刹时红瘦      更新:2020-11-25 00:34      字数:6222
  “那我问你,你是否从未来寿康宫拜安?!”
  这倒是真的,春归神色平静:“臣妇入宫是奉圣令,依从圣令乃是应召于惠妃,惠妃娘娘并未嘱令臣妇前来寿康宫拜安,依据宫中法纪,臣妇不敢自作主张贸然拜安。”
  “好个巧言夺辩的刁妇!”张太后大怒:“顾氏失敬,当责掌脸!”
  刘女使飞快道一声“遵令”,这位应当便是寿康宫负责执罚的宫人,因为她已经接过了一个宦官递上的竹板,冷着脸面向春归。
  掌脸,用的却不是巴掌,用的是和巴掌等宽且上带毛刺的竹板,春归毫不怀疑刘女使会下死力,真要是受此刑罚,她这张脸今日必须毁在寿康宫。
  千钧一发的时刻,圣德太后应当会从天而降了吧。
  “老奴恳请娘娘慎重。”忽听一句劝阻,春归倒是一怔。
  出声劝阻的人正是严宫令。
  “顾宜人有朝廷诰命在身,又与宫人丽月各执一词,老奴以为娘娘不应如此武断便降罪于顾宜人。”
  春归:???
  这真是出乎意料之外,严宫令竟然会阻挠圣慈太后的暴行!
  春归并不以为刘女使是为惠妃收买——首先乔才人供认了是她举荐,张太后才会突发奇想让自己烹饪汤膳,且就算鱼虾乃张太后禁忌,可张太后为了此等小事大发雷霆并不符合常理,只有一个可能,是张太后需要这样一个由头发威,目的就是毁了自己的容貌,虽然想不通张太后为何有此想法,不过刘女使只是配合张太后行计应当确凿。
  严宫令身为寿康宫的第一宫人,怎会看不透这点伎俩,不过却公然阻止张太后的计划……难不成严宫令是慈宁宫的人?
  “丽月和顾氏无怨无仇,作何要谤害她?且丽月在我身边服侍这些年,一贯小心谨慎毕恭毕敬,怎会明知我的禁忌而有意触犯?!”张太后竟然与严宫令理论起来。
  “便是顾宜人真犯罪错,然外命妇不应处以适用于宫婢之刑,奴婢以为娘娘理当按法例处罪。”
  “不敬犯上,罪该万死,我仅处以掌脸之刑是从轻罚罪,为的是体现天家的宽仁。”
  “不敬犯上之罪,当行公论而处,娘娘不该动用私刑,这并不能体现皇室宽仁,反而有失公允。”
  张太后:!!!
  忽而又听一声:“我真是没想到啊,四娘你在内廷后宫也耗了大半生,论起是非公道来,还不如阿严的见识,老了老了半截身子都埋在黄土堆里,你倒是仗着太后的威风无理取闹起来,你这是掌谁的脸呢?掌的是顾宜人
  的脸么?你的竹板子,怕是真正想落在我的脸上吧?”
  敢在寿康宫冲着张太后这样说话的人,天下只怕唯有王太后一个了。
  春归终于如释重负,很好,她这张脸这下算是保住了,还可以继续红颜祸水下去。
  “小顾起来吧,你并无罪错,不用膝跪,过来坐在老婆子身边儿,咱们好生和圣慈太后理论理论。”
  春归立即便平身了,然后她才发现王太后身后,竟然有两个宫人搬着椅子……
  这是料到了张太后不乐见她这位不速之客,连椅子都得自己带来?
  满殿堂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荡然无存,春归的唇角忍不住抽搐,她实在受不了太后娘娘这不合时宜的诙谐,就要笑场了该怎么办?
  张太后却一点也不欣赏王太后的诙谐,满脸紫涨,倒像是自己挨了竹板一抽,好半天才冷哼一声:“圣德太后这是执意偏袒顾氏,纵容刁妇以卑犯尊了?”
  “小顾早前跟我说了你让她进奉汤膳的话,我便告诉小顾,既少不得这番忙碌,干脆也给我送一份汤膳来,后来我见她送来的是银丝鲫鱼汤,就知道得犯你的禁忌,按说这样的事儿你寿康宫的宫人不会疏忽大意,怎会不把你这点子莫名的禁忌叮嘱提醒小顾避讳?我便猜到是你不知听了哪个人的怂恿想要作妖,赶过来一看,果然闹出这样的动静。”
  王太后当众拆穿了张太后的意图,又不耐烦和她争辩,干脆转过脸来:“小顾你心里怕是还在犯糊涂吧,怎么一道鲫鱼汤就惹得圣慈太后大动肝火?”
  “臣妇确然百思不得其解。”春归也的确不知张太后为何有此禁忌。
  虽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事后张太后也需要给太师府一个交待,想来这一禁忌并非凭空捏造,是确然存在的,且弘复帝也能够理解张太后此一禁忌,才可能认同春归乃是罪有应得。
  春归便洗耳恭听。
  “这话说起来可有些长远了,还是当年张太后为顺妃时,因着皇上位居东宫,她可被彭氏申氏看成了眼中钉,一回受到那两个奸妃的陷害,被先帝囚于南台子虚庵,虽说一日三餐仍有配送,可子虚庵那伙子奴才为奸妃收买,有意欺辱,餐餐皆送些臭鱼烂虾,还只用白水煮熟,盐星子都不加半点,可不让人倒尽胃口?自此之后无论御厨房怎么精心烹制鱼虾,咱们这位张太后都视为奇耻大辱,一筷子都不乐意沾,皇上也知道她的心病,从此寿康宫的汤膳就不再有鱼虾一类。”
  原来如此,春归恍然大悟。
  王太后这才又对张太后道:“我过去也想过劝你,而今已是时过境迁,彭氏申氏的坟头都已经荒草萋萋了,又何苦还因过去所受的气辱耿耿于怀,不想今日却发生了这样的事,四娘你竟然借着自己的禁忌陷害小顾,可见其实也早就不把旧事当作心病了,臭鱼烂虾的虽说的确难以下咽,不过小顾今日这道银丝鲫鱼汤却甚是鲜美,且多食鱼肉本就益于养颜,四娘干脆便弃了这道禁忌吧,也省得回回宫宴,皇上也跟着忌口。”
  张太后气得直翻白眼,大约都有些神智不清了,竟喝出一句:“我已经尊为太后,你怎能当着宫人的面还称我四娘?”
  春归悄悄握紧了拳,她当真忍不住就要笑场了。
  ------------
  第442章 一只斑鸠
  王太后一点都不体谅顾宜人的痛苦,“啧啧”两声:“过去咱们两个要好的时候,我就习惯了一口一声四娘的称呼,而今虽老成了太后,偶尔还是改不了口,我且还把你当成亲近的人,你倒是一心要和我生份了,不过一国太后虽然尊贵,但这名号之外,也得看自身的德行配不配得上他人的敬重,张娘娘而今行事,可越来越跋扈专横,确难怪我恍惚之间还觉得对你有教束之责。”
  眼看着张太后就要暴跳如雷,王太后举手:“罢罢,咱们还是正经理论,张娘娘宫里的刘女使,因着心急于助纣为虐,不留心脚下摔了一跤,不得不回去长乐宫再要一盅炖汤,且喊了长乐宫的宫人帮着提食盒,那宫人这段时日服侍小顾,所以也是她在一旁帮厨,这宫人岁数小,寻常也不该她服侍饮食的事体,所以并不知道张娘娘的禁忌,可我猜她跟着刘女使走这么长一段路,总不至于没个交谈,一问之下,那宫人也不敢隐瞒,如实交待了她和刘女使的闲谈,小宫人也是为了讨张娘娘的好,详细描述了小顾怎么炖制的鲫鱼汤,用意本是想着日后小顾远在太师府,刘女使知道了怎么烹制这道鲜汤,时常能奉进给张娘娘你饮用,没想到因为这番闲谈,这宫人便可作为小顾的人证了,完全能够证实刘女使明知顾宜人进奉的汤膳犯了你的禁忌,却佯作不知压根便不提醒。”
  张太后冷哼一声:“王太后既决意偏袒顾氏,自然不愁找个宫人串供。”
  “你要这样说,这事体可就无法善了了。”王太后这才示意萧宫令:“传高太医进来,让高太医验看那方竹板。”
  张太后眉毛挑成八字,不知王太后的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春归却依稀想到了王太后的用意,握紧拳头——这回却不是因为忍笑,而是忍怒了。
  以至于她竟然没有心思打量一番乔庄的老师,其实早闻盛名的高太医的形容。
  高太医很快有了结论:“禀二位娘娘,经察,此竹板之上为人涂抹有诡毒,名为纱幂遮,乃前朝禁苑之中所制,此毒无色无味,口服无碍,却会渗入创口,若不用
  生肌之药则也不会毒发,不过生肌药中皆含冰片,冰片即为此毒之引,若由冰片引发,则药石无医,中毒者势必暴毙,不过不识此毒者难以诊觉,极易误诊为创口生脓恶化不治。”
  这就是深宫内廷里害人于无形的诡毒之一。
  王太后允了高太医告退,才正眼看向已经因此变故震惊得面无人色的张太后。
  “张娘娘可不是想要小顾受掌脸之罚而已,谋的是小顾的性命,性命攸关,此事只能报请皇上圣裁。”
  “我绝无要顾氏性命的想法!”张太后这才回过神来:“我是厌恨顾氏与董氏勾结,意图怂恿六郎对裕儿不利,但打算的也只是毁了她这张脸,免得赵兰庭受她诱惑色令智昏,听她唆摆可劲的蹿掇六郎行不忠不孝之罪,我根本就犯不着用这种什么,什么遮的诡毒害顾氏性命!”
  王太后倒也不怀疑张太后的说法,在她看来,张太后那简单的头脑也的确想不出这等阴毒的办法,再者张太后虽然浅薄,年纪越大毛病越多,倒还没有那样的蛇蝎心肠,杀人害命的确不够胆量,否则她今日下令把春归杖杀寿康宫,皇上难不成还会将生母法办?总之张太后想要害春归的性命,大可不必如此曲折。
  “那就是你身边的宫人受居心叵测之徒收买,才会行此阴毒之事了。”王太后两道芒刺一般的目光直盯刘女使。
  “丽月竟然是你!”张太后简直气急败坏:“这处罚宫婢的刑具一直为你掌管,也一直是你负责施罚,只有你知道今日顾氏会被掌脸,只有你能够事先在竹板上涂那什么……什么遮,你竟然胆敢自作主张!”
  “娘娘明鉴,奴婢并未……”
  “嘴硬也不能脱罪,纵使你长着铁口钢牙,也挨不住东厂的刑审。”王太后轻轻一句话便阻止了刘女使的狡辩。
  但那宫人却仍是一声不吭。
  “来人,就用这块竹板给我重重的掌脸,我且看用刑之后再替这贱婢涂上生肌药,她招还是不招!”张太后甚至恨不得自己亲自用刑。
  便有两个宫人上前押制刘氏,但刘氏仍然一声不吭
  。
  张太后无计可施,竟冲着王太后目露恳求之色,这也是她前半生养成的习惯,当遇难事,下意识就要向王太后求助。
  王太后险些没忍住翻个白眼:“这宫人自知罪行败露难逃一死,还能被这诡毒威胁?倒是送去让高得宜审问方为正经,东厂的那些吓人的刑具虽说多被废弃,但高得宜总有办法撬开她的铁齿钢牙,只要东厂经办的案件,必会追察凶犯父母家人。”
  只是稍稍提醒一句,刘氏便更加惊惶了。
  她的确不能落在东厂厂公手中,此事若上禀天听,虽说父母家人已经早已不在原籍,却也难保连……连安顿家人者也被一网打尽,她不能冒此风险。
  “奴婢是受乔才人驱使,心动于乔才人许下重利,方才听令行事。”
  乔才人早已呆若木鸡,听了这番指控竟然一时没反应过来。
  张太后抬手就给了乔氏一个掌掴:“我正是因为听了你的话,才起意给顾氏教训,没想到你连我也胆敢算计!”
  “娘娘,娘娘莫听那罪婢血口喷人啊,妾身确然是听说周王妃与顾宜人暗中勾结欲行不轨之事……”
  “你听谁说。”王太后追问。
  “是、是、是……”乔才人眼睛看向春归,到底不敢胡编乱造下去,膝跪认罪:“周王妃妒悍,无端惩责妾身,殿下也听信了王妃的污谤之辞,对妾身心生误解,妾身心中不服,方才杜撰……妾身以为殿下之所以偏袒王妃,不无赵修撰听从顾宜人唆使助着王妃夺宠的缘故,妾身想着若是毁了顾宜人的容貌,先让她失宠于赵修撰,王妃便少了一重倚仗,但妾身仅只是向太后娘娘献计毁了顾宜人的容貌,并不想谋害顾宜人的性命,望两位娘娘明鉴。”
  王太后面无表情的看向张太后:“看看,你浅不浅薄无不无知,轻易就信了这么个人的杜撰,堂堂一国太后,竟险些成了她人手中的利匕。”
  这就是定了乔氏的罪行。
  春归跟着大获全胜的王太后离开之时,瞧见刘氏不慎遗落的一方绣帕,上头绣的一只班鸠倒是栩栩如生。
  ------------
  第443章 小别重逢
  春归并没想到这回入宫到了最后的半日,她竟然会在慈宁宫和王太后进行一场和花草饮食等等“长物”无关的谈话。
  “小顾应也看出来了吧,寿康宫作妖的确是因为乔氏的唆摆,不过那纱幂遮并不是因为乔氏的指令。”
  到底是上了岁数,王太后一回来便进了暖阁,才可以除了大毛披风使穿着不那么累赘,她垂足坐在一张扶把磨得润亮的雕花罗汗床上,也让春归坐她身旁,罗汗床后另有一个隔间是以并不靠墙,这样只要不是大喊大叫,便是隔墙有耳倒也不怕被人窃听了言谈内容。
  “是。”春归先是笑着应了一声又道:“臣妇观察着乔才人听闻高太医的话也极其震惊,神色却并无惶惧,俨然她也没想到竹板上竟会涂抹那种要命的诡毒,更不说那刘氏只凭乔才人空口许下的财利竟敢行此毒计着实荒唐,还有那种诡毒,也不是乔才人可以知闻,且能够堂而皇之的带进禁苑内廷了。”
  “还有那刘氏的作派,我瞅着她倒像是受令于东厂,总归不是普通宫人。”王太后稍稍眯起眼角,微微敛了眉锋:“她必定是听令于惠妃,这样一梳理,惠妃多半就和东厂的宦属有所勾结,我这些年不爱操心这等闲事,但想来兰庭和你应当会有线索。”
  春归自然也不会瞒着王太后:“安陆侯府和东厂理刑百户曹安足一直便有勾结。”
  “曹安足。”王太后冷哂:“先帝时他听从于当时司礼监秉笔太监,给那寇振贤做儿子,寇振贤和彭氏申氏相勾结,本应不得善终,但他还算有些运数,没等到赵太师斩妖除魔的计划就一病死了,他那么多儿子中曹安足并不显眼,所以又让他躲过了后来那场清算,这东西也是老了老了野心仍然不死,直到如今还望着再振东厂阉宦当权,走的也是寇振贤的老路,指望今上也能像代宗、光宗一样色令智昏。”
  太后说到这稍稍一顿,才问春归:“小顾心里怕也觉得诧异吧,为何我一眼看出刘氏是作伪供,刚才却没再追究,由得乔氏替惠妃顶罪。”
  “娘娘之所以如此决断,应当是为周全考虑。”春归依稀明白太后的顾虑。
  “这件事牵涉到储位之争,无法摊开明面察究,且皇上的脾性,纵然疼惜太孙,对其余的骨肉也难以做到狠绝,这类事体不应由我追究,该不该追察应当令谁追察,全凭皇上的主张,我不能逼迫皇上决断,且咱们牵涉太深,难免会让皇上对六郎生疑。”
  “是。”春归对王太后的深谋远虑心悦诚服,但她想想还是问道:“那乔才人……是否还有生机?”
  “小顾是觉得她罪不及死?”
  “罪不及死是一层,再者臣妇今日看乔才人支支吾吾,仿佛这件事背后另有隐情,她甚至先盯着臣妇看了一阵才改口,承认是向寿康宫进了谗言,乔才人与惠妃从前并无来往,不能够也是为惠妃驱使,若留乔
  才人活口,或许日后臣妇才有机会察明隐于暗处对臣妇心怀恶意的人。”
  王太后颔首:“终归是阴谋未遂,皇上又一贯宽仁,我若是为乔氏求情倒能保她性命,不过无论她是受人唆使还是受人引导利用,倘若她自己没有那等歪心思,岂会起意谤害明儿?周王府是容不下她这么个居心不正的妾室了,就以罪论罪,革除她才人的品位遣归本家也罢。”
  这就相当于休弃了。
  春归并不以为乔家会因蒙羞便处死大归的女儿,乔父当年任由女儿的艳名传扬得满京城的登徒子都在热议垂涎,足证浑然不在意虚名儿只看重实利,乔氏为皇室弃妇,虽说不大可能改嫁,但正因如此让乔氏暴毙太过惹眼,倘若因此引生闲言碎语导致有损皇族声誉,乔父反而可能获罪,对乔家而言息事宁人方才更加有利。
  在告辞之前,春归没忍住她心里隐约的好奇,且今日太后也主动提起了夺储之争,便不无犹豫地问了出来:“臣妇情知娘娘而今并不愿涉及朝堂政务,娘娘对于周王殿下的抱负,当真不存异议?”
  王太后叹了一声气,倒是极其愿意和春归交心:“我这大半生被困在宫城里,为了活得不那么屈辱,也可谓耗尽了心机和人勾心斗角争强较狠,而今成了太后,终于可以安享自在,确然不愿再像从前一样劳苦,六郎虽是在我身边长大,我的确也不愿他卷进储位之争,但孩子大了,他有自己的抱负和志向,我也不能强迫他按我希望那般,为图自保一生游手好闲毫无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