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作者:刹时红瘦      更新:2020-11-25 00:33      字数:6528
  但无论温守初隶属哪一阵营,肯定都不能够是周王的同盟,春归认为只要兰庭有此意识就足够了。
  “横竖反正,温静是敌非友,从此我也不用再和姚氏交际应酬了。”春归便准备着履更衣,今日兰庭正式休假,怎么也得去踌躇园问候祖母的,更不说还得对老太太提议大妹妹的姻缘。
  “辉辉要是仍有兴致与姚氏应酬,对于姚氏而言反而是个劫难。”兰庭笑着说。
  “迳勿这是拐着弯的在赞自己呢,知道了知道了,迳勿确然待我体贴入微,论是功利场上如何,横竖不让我在别人跟前儿低声下气的含恨忍辱。”春归已经弯下了腰。
  却被兰庭伸手一阻,他半蹲着身,亲手替春归穿好了绣鞋,又取下衣撑上的那件烟紫锦地绣深蓝花叶的琵琶袖短襦,替她系好衿结整理裙佩,温热的手掌掠过女子微红的耳鬓,扶了扶她装饰青丝的一朵珠花发簪:“爱护妻室是身为丈夫的责任,如此才算体贴入微。”
  这个傍晚窗外斜阳正好,夫妻携手而出,屋子里静悄悄的一盆仙灵芝,芳瓣舒展,屋檐下的双燕,依依不舍准备南迁了,有桂子随着秋风落下一径,流香满园。
  太师府外的车马道上,姚氏守着浑身湿透却又陷入醉睡的丈夫痛哭流涕,哭的却只有自己,她从没想过自己竟然有朝一日需要忍饥挨饿,她更没想到身为侯府贵眷会受到如此折辱,但身边没有任何人倾诉她的委屈和悲恨。
  而侍郎申府,徐氏眼看着自己精心准备的一桌菜肴并没赢获夫君半点笑容,他照样是只顾饮酒且愁眉不展,更身边必须陪伴着丫鬟盼顾,徐氏只觉这秋风似有入骨的凉寒了,她饮尽一盏酒,再也不能强颜欢笑。
  ------------
  第383章 “两”大俗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东风馆里木末姑娘却没答应宴饮,这让鸨母十分的忧愁,没忍住和她另一个“女儿”窃窃的抱怨:“自打上回和英国公府的郎君闹出那等流言,她请了六王爷商量,也不知怎么的,竟像是和王爷起了争执,这都过了多久?六王爷楞是没再登门。也就是接了两、三回温秀才的帖子,旁人竟一概不理,这样下去我岂不是真成养了个姑娘?!”
  正说着怨言,便听一个小丫鬟进来禀报,说是太师府里来了个小厮儿,自称叫什么汤回的,奉主家差遣,来同木末姑娘说几句话。
  鸨母是个“老北京”了,又是欢场上的人物,自然不会没有听说过太师府的名号,眼中先是一亮又跟着一暗,悻悻地道:“轩翥堂赵门虽说显贵,说来我们家应该扫榻相迎,可论是太师府里哪位老爷少爷,既是冲着木末而来,也该先打听打听我家姑娘的习好,多少王公权勋要见,都是客客气气的亲自来送名帖,我家姑娘还不见得接待呢,别说打发个小厮儿吞吞吐吐的拿出个说几句话的由头了,也太傲慢,太轻视我家姑娘了。”
  却被“女儿”一把拉住了小丫鬟,转脸道:“母亲莫急着拒客,我仿佛听大阿姐提起过,曾经与太师府的赵大爷是挚友,指不定这小厮儿是赵大爷遣来的呢,女儿以为,母亲还是先知会大阿姐才好。”
  鸨母一听这话,态度立时大改。
  她是开妓馆的,当然盼望着客似云来,要若木末真乐意接客,她可不管客人是否傲慢,于是忙颠着小脚就往后头的院子去,说话时却突然忘了小厮儿的名讳,皱着眉头半天想不起来。
  木末听到“太师府”三字时已然是从榻上坐起,求证道:“是不是叫汤回?”
  “正是正是,正是这两字儿。”鸨母一看木末这态度,简直喜出望外:“我这便去把那小厮领进来。”
  “不劳妈妈,我亲自去。”话音刚落木末就已经走到了门帘前。
  反把鸨母闹得一怔,心说这小厮儿可沾了他主家的光,居然能让木末亲自相迎,别说从来没有哪个奴仆下人有此荣幸,便是周王殿下,木末可都鲜活少自相迎的!就是不知小厮儿是否真奉的是赵修撰的差遣。
  鸨母好奇心大动,自是追着去看热闹,还没站稳,就上上下下把汤回好番打量。
  穿的是细葛布衣,面料虽不算精贵,看得出针线做工很是讲究,长着张讨喜的圆脸儿,眉清目大,鼻梁挺直,是个俊俏的孩子,只是他瞧见木末这样热情,怎么一点没有受宠若惊的神色,脸上连丝笑容都没有,就行了个普通的拱手礼?!
  倒是木末噙了柔和的笑容,更让鸨母吃一大惊她家这位芳魁,可是京城欢场上出了名的冰山美人,千金难买一笑,所以得了个“赛褒姒”的名号,莫说多少欢客,便连她这鸨母可都没见过木末笑得如此柔和。
  又听木末说:“多年不见,你可还好?”
  “今日重阳,回府还有不少事务,不能在此耽搁太久,所以叙旧的话都免了吧,我有几句话,替主人代转姑娘。”汤回盯了眼珠子几乎没掉下来的鸨母一眼,言外
  之意是希望闲人走开。
  鸨母:!!!
  若是换了别的家仆胆敢这样和木末说话,还不被“咣当”一声门扇打脸,可今日木末却就不计较对方的傲慢,也看了一眼鸨母,仍是莞尔笑脸:“去我院子里说吧,那里更加清静。”
  言外之意,也是闲人止步。
  鸨母满心的抓挠,她就想跟去围观该怎么办?
  回过神来的时候,木末和汤回都已经不见人影了,鸨母跟去后院,却见连院门都已经关上,还是从里头落了栓,推都推不开!鸨母只好遗憾的止步,想着等在这里,待那小厮儿出来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他家主人是不是赵修撰,赵修撰和木末又有什么瓜葛。
  汤回这时已经在院子里站住了脚,一句话都不寒喧,直接便代转兰庭的话:“主人让我告诉姑娘一声儿,姑娘既说了让主人评理的话,主人这就评理了,姑娘诋毁我家大奶奶的事儿,大奶奶既然不计较,主人也懒得追究,也算是看在当年的交谊份上,不再问责姑娘谤陷之行。”
  话已带到,汤回转身就走。
  “迳勿当真只听顾娘子一面之辞,不听我的辩解?”木末脸上的笑容自然无影无踪。
  汤回心里不耐,不过想到陶先生对他的好,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提醒一番木末:“大奶奶根本没在大爷跟前儿提过姐姐一字,是温郎君因为姐姐冲撞了大奶奶,特地来太师府赔礼,才把前因后果都说了一遍,温郎君的话,可是姐姐有意利用他,只说如今懊悔投身东风馆一事,希望经大奶奶的路子,求得大爷在陶先生面前替姐姐转圜,没想到姐姐去见大奶奶,却是为了质问斥辱。
  我从前一直称你为姐姐,而今看你被他人利用,念着当年交谊,最后提醒姐姐几句话,姐姐所求的,无非清静二字、悠然一生,虽如今身处欢场,只要姐姐愿意,周王殿下仍然可以庇护姐姐不受滋扰,自在逍遥。姐姐也清楚周王殿下是看在大爷的情面上,且大爷也的确不忘过去的交谊,愿意领周王殿下这个人情,让姐姐至少能得安身之处,不受他人逼辱。
  但这也是大爷唯一能替姐姐做的事了。
  姐姐从来不懂功利,仍像从前一样醉心琴棋书画如何不好?还是少和温郎君这类人交道吧,别看他们表面恭维,实则心中城府,又怎是姐姐能够洞悉?姐姐一心想利用他们,到头来自己反而被他们利用,若是再对大奶奶不敬……大爷可不会再念故人之谊了。”
  汤回说完话就赶忙抬脚他竟然敢来这种欢场是非地,虽说菊羞姑娘也明白这是大爷的指令他不敢不从,可大爷却没说过让他提醒木末的话,这要是被菊羞晓得了……心生误会该如何是好?
  却听一句:“汤回你给我站住!”
  不死心的木末一把抓住汤回的手腕,眉眼间已如冰天雪地间的电闪雷鸣:“我不信迳勿竟会让你如此折辱于我,你说,是不是顾氏指使你来辱我?”
  汤回忍不住翻了个“菊羞式”白眼:好嘛,他的一片好心不被木末感激不说,反倒成了折辱!自己过去可真没长眼,竟然还以为木末虽则身为奴婢却好学上进
  ,是个冰雪聪明的姐姐,还是大爷……不,还是老太爷明智啊,一早就看穿了木末的不安好心。
  什么知己之谊?菊羞说得不错,木末也无非与和柔一样,觊觎的无非是大爷的美色!
  汤回赶紧摆脱了木末,一溜烟离开“是非之地”。
  院门口的鸨母硬是没把人给拦住,只好去找木末打听,刚一进屋,就看木末把一个赏瓶连水带花的砸在一把瑶琴上!鸨母心疼得直吸凉气那赏瓶就价值不俗,瑶琴更是千金难求,虽则说瑶琴是木末自己带来的,但既然她已然卖身东风馆,连人带物可都归东风馆所有了!
  春归却压根不知兰庭背着她干下的这一桩事,此时她正陪着王太后及宗亲女眷在万岁山的绮望楼饮谈呢,才和舒娘子搭配着说了一段诙谐话,连带着把张太后都逗了个喜笑颜开,可谓正值春风得意。
  而正宴之后,王太后便和张太后“分道扬镳”,单只请了易夫人、舒娘子、董明珠与春归四人陪着她老人家去了西望亭继续饮酒,知道春归是第一回 来万岁山游玩,王太后特意解释了这里的妙处:“山脊五亭,中望亭地势最高,自来重阳节都是皇上及重臣赏秋的地方,咱们是不好去的,其余四亭虽说地势高低相近,但唯有西望亭景观此季独好,看看这一坡红叶,我反正认为更美于菊色。”
  春归笑道:“娘娘既称‘反正认为’了,妾身自然也只能‘横竖认为’。”
  舒娘子盯了一眼春归,佯作严肃:“听小顾这话,倒是并不认为的了,我晓得你不是张狂的性情,这话里和话外的意思必有不同,但得仔细要真圆回来了才好,否则我可不替你求情,纵容你讥损娘娘。”
  董明珠便紧张起来,身体往春归这边儿靠了一靠,似准备好万一春归圆不回来,她这义妹也必须同甘共苦一齐挨训。
  “妾身读过娘娘旧作,感慨世间万物皆有独到风情,如牡丹虽艳冠群芳,玉昙的孤洁之美难道就不算国色?娘娘的看法,花与花间硬要比取胜负都甚荒谬,更何况花与叶间评个高低?娘娘分明是看出了妾身在早前午宴上不敢恣意,堪堪吃得三分饱,很有大快朵颐的愿望。圣慈娘娘在东望亭赏菊,所以娘娘特意让妾身随来西望亭,东西二亭间隔着中峰,妾身再是如何风卷残云,总不会被圣慈娘娘等贵人取笑了去。”
  说完便动手,挟了一枚丝菊冻:“娘娘如此恩惠,妾身不敢辜负,就不客套了。”
  王太后伸手来捏春归的嘴,呵呵笑道:“真生了一张会吃会说的好巧嘴,拍个马屁都能拍得天衣无缝,我那首诗,写了可得二、三十年,连阿舒你怕都不知晓,她却偏不知从哪里听说了,趁这时机立马用来谄媚,偏我听着,竟还觉得沾沾自喜,不好怪罪她一心只想着吃。”
  “不算天衣无缝,不仍被娘娘听出了?”春归叹息道:“娘娘如此明察秋毫,看来妾身还需努力精进谄媚之技。”
  舒娘子第一个撑不住,也去拧春归另一边面颊:“还精进什么?你再精进,我们这些人越发不能讲话了,你可还是顾着些吃吧。”
  西望亭里顿时一片谈笑风生。
  ------------
  第384章 前世今生
  西望亭里没有需要避忌的人,春归在大快朵颐后,便提起了要请丹阳子替荼靡看诊的事。
  却也唯有圣德太后听懂了这话里话外。
  “说起如丹阳子一类的术士道人来,我本是心存厌恨的,不是因为别的,只因当年在那个什么玉阳真人手上,我可吃过不少亏,没有那起牛鬼蛇神搅和,当年朝堂上也不会那样乌烟瘴气,所以皇上跟我讲又要留个术士在宫里的时候,我心里就不怎么赞同,不过皇上也说了,那术士不比得玉阳真人之流,是个正经的道医,我就想着既是如此,不如考较一下他的医术,没想到丹阳子还真能把瑶华的风湿病给治好了,且这道医最擅长的就是心疾,小顾求的这件事儿,我答应下来倒也容易,不过……皇上对丹阳子极是礼遇,这事儿我也不好直接发号施令,这样,今日丹阳子也获邀来了万岁山,我把他请来,小顾你再当面请一请他,丹阳子心甘情愿就成了。”
  春归也听出了王太后的言外之意。
  王太后分明知道周王及兰庭对丹阳子的突然获信极为防忌,所以再一次强调弘复帝对丹阳子的信重,且点明是因丹阳子擅长医治心疾的缘故,另告知春归,在她看来丹阳子的的确确是个道医,和那些用虚无飘渺的长生之术欺世盗名牟取功利的术士有些差别,试探未尝不可,但王太后的意见是一定要适度。
  在场的人只有董明珠尚且以为这是一桩小事,只关心的问道:“姐姐有亲朋身患心疾?”
  “不是亲朋,是我家小姑子院儿里的婢女,本是就快赎契还籍了,怎知突发心疾命悬一线,虽而今病情已经得到了控制,却到底不能根治,她服侍二妹妹很是尽心,虽说已然赎了籍,本着主仆一场的情义,我们也不能置之不管的,正好听说丹阳子擅长心疾,我就想着请这位道长替荼靡诊治,若能救她一条性命,也算积善。”
  易夫人与舒娘子听了这番话后,心下越发狐疑了。
  为了婢女去请正当圣宠的道医看诊?怎么看春归也不像这样恃宠而骄的性情,这件事必须是先征得了赵兰庭的认同,可轩翥堂为何在意一介道医?
  不过二位疑惑归疑惑,却也没有太过在意,因为她们都懂得分寸进退,私交归私交,到底是不同的家族,难免存在各自的利弊权衡,春归既然选择了自己向太后开口提请,且太后也毫不犹豫允同,说明这件事完全与旁人无干,旁人自然也无必要追根究底。
  约摸隔了半个时辰,其实此时已经引得不少权贵官员好奇的丹阳子便来了西望亭。
  春归打量此人瘦高个儿,尤其比普通人显得臂长腿长,发须花白,且脸色看来实在几分憔悴,虽说是仙风道骨的气质,但确然已经是风烛残年,春归度其当与逍遥道长相近的年纪,看上去却比逍遥道长苍老许多,不过逢人三分笑意,行止自然风流,谦恭和气之余又不失洒脱不羁,给春归的第一感观倒是不差。
  丹阳子听说是要替个贫民看诊,一点也不犹豫就答应下来:“看诊无妨,不过至少贫道需要收取百两银
  的诊金,视患者病症轻重或有增加。”
  春归:……
  百两银的诊金?!而且很有可能还不够,这个道人是来抢钱的么?!
  但一想到这笔钱理应周王爷出,春归立马淡定了,豪气干云答道:“多谢道长。”
  丹阳子攸忽间来攸忽间去,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但留下了满地议论。
  舒娘子道:“这道长脸上看着衰老,精神却还矍铄,走路仍然健步如飞。”
  易夫人道:“确然和玉阳真人不同,玉阳真人莫说眼高过顶根本不会搭理奴婢平民,又就算贪图财利,当人面前却从来不曾索取金银,表面上看来倒是淡薄名利,不像这位丹阳子般的……市侩得一目了然。”
  董明珠就默默的把“招摇撞骗”的结论吞咽回去。
  又说东望亭,坐着比西望亭这边儿多几圈人,自然也更热闹得多。然而几圈人都是围着圣慈太后溜须拍马,多数宫妃包括沈皇后在内都受到了冷落,场面上就没有那样的谈笑风生,不少都是麻木脸。
  除了张太后之外,最引人瞩目的一个却是周王的才人陶芳林,因为她最最谄媚,哄得张太后一直笑声不绝,然而这也导致了陶芳林被灌了不少菊花酒,终于忍不住人有三急。
  她脸红耳酣的暂时辞席,随着宫人指引如厕完毕,许是吹了不少山风的缘故,更觉得脑子发重脚底轻浮,喝了酒的人行止终究有失谨慎,陶芳林就不那么情愿再往东望亭继续谄媚陪笑了,她急需一个清静的所在偷一偷懒缓一缓神。
  不觉间就走到一处花榭,竟见设着个碧纱橱,且里头还有一张贵妃椅,陶芳林便忍不住往上歪靠一阵的心思,往贵妃椅上一躺,长长舒了口气。
  她距离上一次来万岁山登高,已经相隔两世。
  那回她是以一品夫人的身份,因为赵兰庭已然跻身内阁,成为建国以来最年轻的首辅。
  但众所周知的是,她与赵兰庭早已夫妻失和,她这个首辅夫人,不知是多少无聊妇人口中的笑料。
  关于那一世,她从来没有好记忆。
  真应感激上天让她得以重生,在未嫁之前,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顾春归,曾经是她最艳羡的人。而这一世,自己终于取代她,成为了殿下的枕边人,所有的一切都从根本发生了变移,过去的一切都必将不再重演,没有顾春归的连累,殿下就不会功亏一篑,他能得到他想要的权位,她也能得到她想要的一切。
  爱宠和荣华,天下女人无不以此为愿,那时她就会成为天下女人最艳羡的人。
  而不是一封休书被弃大归,双目皆盲饿病致死,那些铭心刻骨的苦痛她再也不会尝试,所有的荣宠她都将依靠自己的双手获得,她原本不该沦落到那般境地,只可惜自己嫁错了人,赵兰庭,迂腐愚钝,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她。
  躺卧在贵妃椅上的女人,唇角带着显然的笑意,十分享受远离泥沼能够掌控一切的洞明,因为自从重生以来,她的确通过步步为营扭转了命运,嫁给了自己
  虽怀爱慕却一度不能接近的男人,取代了自己长义艳羡又一度妒嫉的女人。
  忽而却听脚步声,由远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