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作者:刹时红瘦      更新:2020-11-25 00:30      字数:7449
  ------------
  第245章 乱流之下
  议论、忙乱、沸反盈天、鸡飞狗跳。
  还好天子只是一时气怒,病情并不严重,昏厥之后还没等太医到场,自己就清醒过来。
  但这依然挡不住议论、忙乱、沸反盈天、鸡飞狗跳。
  各大党系,固储的谋储的中立的,争权夺势的信守正义的,真可谓一团乱战不可开交,无数双眼睛都在关注着事态发展,无数个头脑都在算计着利害得失,有紧张观望的,有推波助澜的,有无动于衷的,更有志在必得的。
  这是一盘乱局,纵横交错复杂,胜负一时混沌。
  不过率先倒霉的当然是豪奴,天子清醒之后立即下令大理寺卿“速将此贼逮拿归案”。
  此贼!
  区区豪奴还不够成贼的资格。
  太子妃率先就慌了,搂着她的儿子进行一番例行哭泣:“你皇祖父是不会放过宋国公府了,就连母妃……在你皇祖父口中,都已成了声名狼籍!这是我的错吗?这是我的错吗!是那些乱臣贼子贱民逆徒的污谤!皇上不思为我们孤儿寡母讨回公道,反而听信那些奸言邪说,这就是要置宋国公府置我于死地啊!”
  但让太子妃更加恐慌的是,这回太孙殿下并没有立即和她同仇敌忾,反而心生疑虑:“太傅说了,这回外祖父确然行事不妥,赵兰庭怎么说也是新科状元朝廷命官,外祖父不应驱使奴仆加以羞辱,甚至殴打……”
  “裕儿!你怎么能听信那些腐儒之言?!你外祖父这样做是为了谁,是为了宋国公府一门荣辱为了他自己吗?你贵为储君,更加看重任往复,但你皇祖父偏偏就要提拔赵兰庭,这是何意?无非就是为了削弱你的权势,若忍让,终有一日你储位不保!你外祖父可都是为了你!再者你的五舅舅已经被逆贼所杀,皇上何曾想过为你舅舅主持公道?!口口声声都是罪有应得,你别忘了,冯莨琦可是你下的处死令!你不能见死不救,裕儿你可不能见死不救!你若袖手旁观看宋国公府倾覆,看我被你皇祖父治罪,那些腐儒能保得住你的储位?你是太孙!你的储位是你父亲用性命换来,你要是有个好歹万一,你父亲九泉之下都不能瞑目啊,到时你有何面目去见你的父亲,去见先祖列宗!”
  太子妃越说越显狰狞:“狡兔死走狗烹,鸟尽弓藏过河拆桥,汉高祖何尝不是自榜仁厚,然韩信、彭越因何而死?你皇祖父已然对高家心生猜忌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是裕儿,如果你不保全高家,那些挑唆你皇祖父对高家生忌的人哪能放过你?你才是他们的真正想要加害的人啊!”
  竭尽努力,终于再次把太孙说服。
  “母妃,我应当怎么做?”
  “唯今之计,只有一条……”
  ——
  九门内外、京城街坊尽是沸反盈天,后宫内廷也注定不得平静,首先是寿康宫的圣慈太后坐不住了,趁着前往看望皇帝时以生母的口吻劝谏:“要我说,我也不信赵兰庭结党逆贼,真要是他主使那强盗杀了高家五郎,何必和那凶犯一同现身?但宋国公毕竟是痛失爱子,这搁了谁,谁也不能冷静,如今事情闹成这样,也只能追究其中一方的过错,但天家也得讲究亲疏远近吧,宋国公毕竟是裕儿的外祖父,太子妃的生父呢,说不得只能委屈赵兰庭了,皇上仁厚,连冯莨琦都能宽敕死罪,也是不肯错杀无辜的,不如让我做个中人,去劝劝宋国公,也别坚持处死施元和、赵兰庭了,判个流放也就差不多了,皇上心里过意不去,等事情过个一年半载的,再把两人召回予以重用就是,他们两个要真是忠臣,也能体会皇上的难处。”
  皇帝险些没被亲妈再次气晕过去。
  万选侍一听圣慈太后的游说没有效果,长叹一声:“我就说张太后是桶扶不上墙的烂泥吧,你们偏还说今时不比往日。原本好端端一个机会,就能让高、赵两家自相残杀,被她这样一劝,反而坏事了,如今谁还敢再触霉头,挽救都无法挽救!”
  郑贵妃听着这些事非面无表情,喝多了几杯酒后才肯吐露几句怨言:“我无儿无女的,管得谁能得储谁能继位呢?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秦谙这个贱人不得好死!偏不能够,偏不能够……秦裕会先死吗?死了才好,我的儿子活不下来,凭什么她们的儿子孙子能长命百岁,秦姓死绝才好呢!”
  惠妃这日心情极好,熏着自己配制的熏香,伸出指甲让宫人用凤仙花汁涂描,听说圣慈太后在皇帝那里碰了个软钉子,心情越发愉快了:“世人都认为张太后才是皇上的生母,而王太后如今只能韬光养晦,殊不知当初要不是王太后先退让一步,别管张太后怎么闹,皇上连册封生母与嫡母共尊都不答应呢,皇上啊,真心敬重的还是嫡母,为什么?谁让张太后愚蠢无知呢。她一个曾祖母,倒比太孙还要是非不分,劝说的是什么话,合着把政务当作儿戏一般,皇上当初……要不是有嫡母庇护,光靠这么个生母,莫说储位,怕早被彭氏、申氏逼害得尸骨无存了。”
  她又琢磨一番,脸上露出笑容来:“小沈氏楚心积虑一番,让赵兰庭娶了个孤女
  ,以为那孤女就能任她随意摆控了,皇后这回甚至给顾氏下了告帖,传召她参加王太后的寿诞,怎知人家根本就不和她们一条心!赵兰庭起初还立场不明,娶了这么个媳妇,竟然就做出这么大的举动来,宋国公府被他这么一算计……等着看吧,王太后的寿诞上可有一场好戏了。”
  惠妃等着当渔翁,可惜完全错判了情势,沈皇后终于是下定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在太师府和宋国公府之间做出保一舍一的抉择,她先是把太孙传召来了坤宁宫,一番苦口婆心情真意切的劝教,希望长孙能够看清时势痛改前非,与宋国公府划清界限,且还下令让太子妃禁足于慈庆宫里的泊宁庵忏悔罪过,相比起太孙从前屡屡的顶撞争辩,这回已经算是十分乖巧了,一声不吭的任由皇祖母教诲责罚。
  沈皇后老怀安慰。完全没想到这回又被太子妃先下手为强,太孙看似乖巧的表面下正在酝酿一番更加胡作非为的计划。
  满京城的风波翻滚,导致渠出的窥探也终于有了进展。
  这天让陶家表姑娘废尽心思花耗重金绣制的大红嫁衣正好是大功告成,她一眼眼一寸寸的仔细检阅,为此还特意修剪了指甲,是防范着那华贵却娇弱的面料被指甲损伤,一个待嫁闺中的姑娘,手抚嫁衣对日后良缘心生期盼本不是什么吊诡事,但在渠出看来陶姑娘却没有一分半是羞涩半是期待的神色,眉眼间遍罩认真严肃,这情景就实在有些吊诡。
  那名唤淑绢的婢女,此时也不敢再多问小主人的计量,闺房里一时安静得落针可闻。
  直到一个老嬷嬷进来传话,说陶老爷有请。
  陶芳林才亲自把那件嫁衣叠好放入一个精美的锦盒里,走出闺房便坐上一抬轿椅,她一边儿看着甬道两侧的花草,手里摇着画着中秋月龙爪花的团扇,一边儿还悠悠的叹了口气:“我若早些年岁就懂事,怎么也不会听话缠这三寸金莲,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多走几步就觉得两脚像受刑一样的痛苦了。”
  傍着轿椅跟随的淑绢听了这话,笑着道:“姑娘这话就荒唐了,哪家的大家闺秀不是三寸金莲?”
  她这话音刚落猛然醒悟皇后娘娘、自家太太、沈夫人姐妹三个都是一双天足,连忙收了笑容不吭声儿了。
  “缠足为戒、三从四德、立身学作、九烈三贞,生为大家闺秀就得被这些教条约束,一辈子贤良淑德受气忍辱,言不敢高声行不敢逾矩,活着要不惹诽议死了也只求一方能入宗祠的牌位,这样的一生有何趣味可言?”陶芳林拉着一抹冷笑:“愚蠢的世众可知另有一种活法,不是靠谨守这些教条,而是谋夺凌驾一切教条之上的尊荣,站在世众的顶端,何惧流言蜚语,大家闺秀?就算熬获了贞洁牌坊,受惠的也不是她们自己,真可悲。”
  她把指尖滑过扇面,从月圆抚至花好,眉心的戾气一瞬间十分激烈。
  陶老爷是在自己的书房“接见”女儿,显然等了一些时候颇为不耐烦了,一边踱着方步一边把玩着两个铁球,手和脚都颇不得空。
  也就直到陶芳林慢条斯理的礼见后他才把铁球放下,还亲自瞅了瞅书房外确定没有闲杂人等靠近。
  “芳儿说的梦兆……宋国公的确官司缠身,可樊家命案却不是那叫什么的,孙崇葆率先揭发,市井中的传言可都说是赵兰庭察觉了蹊跷把这案子报知给施元和,你那梦兆似乎也不怎么准确啊!”
  陶芳林冷冷抬眼看着父亲:“爹爹今日叫女儿来,到底是因何事?”
  “还不是老被你娘念叨着,这会子就连你祖母也一齐为你的婚事发愁了……都在抱怨我,说我不该拒绝了你姨母的提亲,错过赵兰庭这么个东床快婿。你祖母提议着,而今眼看皇后娘娘正为太孙的婚事操心,虽说咱们家的门第比不上晋国公府,但到底有皇后娘娘在,说不定,太孙妃也并不是毫无指望。”
  “所以爹爹就动心了?”陶芳林拉着招牌试的冷笑:“祖母和阿娘想得简单,爹爹竟然也生此妄想?皇后娘娘是阿娘的亲姐姐,可这些年来何尝提过一句择我为太孙妃的事?皇后娘娘眼中,陶家根本不值一提,让太孙与陶家联姻对太孙而言丝毫没有利益,皇后娘娘怎会不顾嫡亲长孙的利益来提携陶家?”
  陶老爷挨了女儿的数落,老脸一红,怒火就涨了起来:“就算太孙妃不能指望,但太孙才人、选侍总归还能谋划吧?你花耗这多人力物力绣制那么一件华贵的嫁衣,图的难道不是日后入宫?!”
  ------------
  第246章 十年之后
  隐隐约约的雷声,在遥远的天穹滚滚而过,窗子里照进的却依然是阳光明媚,隔着那抹斜阳两相对立,陶老爷是恼羞成怒,陶姑娘是冷若冰霜。
  “太孙会被废位。”
  这一句话便打破了僵持,陶老爷退后一步险些没被太师椅给绊倒,“咣当”跌坐在椅子里,神色里愤怒的情绪一时未褪,好半晌才转变成惶惑:“这……又是你的梦兆?”
  “是,我梦见宋国公府会被夺爵问罪,不久之后,太孙会被废位,皇后娘娘保不住他,爹爹是否还想搭上女儿搭上整个陶家?”陶芳林逼近一步:“情势的确和女儿的梦兆不尽相同,孙崇葆没有出现反而是赵兰庭剑指高家,但之所以会生此变故,女儿猜测是因获得神灵托梦警告后,不是女儿嫁进了太师府而换成了顾氏的缘故,但这些细枝末节的变化不可能影响大局,爹爹应当信任女儿的梦兆。”
  “可废储的话,废储的话……”陶老爷这时仿佛是在喃喃自语,不知应不应当相信女儿。
  毕竟废储是件关系重大的事,相信一个女孩家的梦兆是不是太儿戏了。
  “爹爹和冯莨琦,应当不限于普通的酒肉之交吧,女儿的梦里,爹爹年轻的时候一度可是和恭顺侯来往得十分密切……”陶姑娘又再逼近一步,语音压得十分暧昧。
  陶老爷又再羞得老脸泛红:“你、你、你,究竟梦到了什么?”
  “张凤仪,最初还是爹爹引荐让恭顺侯交识的,爹爹深知恭顺侯的喜恶,那年爹爹学人斗狗博赌,向皇店告贷一笔钱款作为赌资,输得血本无归,爹爹害怕祖父知道后责罚,又不敢拖欠皇店告贷,于是只好向旧交恭顺侯求助,为了促成这事,爹爹请了妙音班唱堂会,那时张凤仪才刚出道,名声尚未大振,正是在爹爹的引荐下,恭顺侯初识张凤仪。”
  “你怎么、怎么连这些事都知道?!”
  “女儿说了,是因梦中有神灵示警。”陶姑娘蹙着尖尖的眉头:“但女儿之前为防爹爹惊恐,并没有将梦中情形细说,但爹爹时至如今还对女儿的梦兆有所怀疑,为了家族的安危,女儿只能实言相告了!”
  “在梦中,爹爹一直不曾与恭顺侯绝交,时常就有往来,但爹爹当然也不会为了恭顺侯冒犯宋国公府。”她的老爹就是个窝囊废,年轻的时候和冯莨琦荒唐过一段儿,后来看着恭顺侯府的威势虽大不如前,到底家境富裕,冯莨琦的性情又十分仗义疏财,指着这点好处,老爹一直舍不得和冯莨琦断了交情,但为冯莨琦冲撞宋国公府?那必须是重新投回胎才有可能发生的事。
  “冯莨琦被抄家夺爵,爹爹因为过去的情义并不曾和他疏远,有回被高五爷撞见了爹爹陪同冯莨琦去妙音班。”
  事实上是她家老爹虽然文不成武不就,偏还在意声名,不肯担当趋利避害的物议,所以偶尔还会和冯莨琦聚上一聚,不走运的是高稷和冯莨琦在妙音班再起冲突时,老爹刚好在场。
  “而那次冲突之后,冯莨琦凭借着妻族的人势,当真筹划推翻附逆一案,意欲证实宋国公府诬陷之罪,这才是宋国公和太孙对他心生杀意的关键原因,而不巧的是,爹爹的座师与韦家交好,所以参涉其中,宋国公这才误解爹爹乃冯莨琦的同谋,将爹爹也列入了暗杀名单,爹爹没有石府尹那样幸运,未能逃脱那场劫难。”
  陶老爷听到这儿已是面无人色:“这样说、这样说……”要不是神灵示警,他早早和恭顺侯当众争执一场宣称绝交的话,自己就这样白白送了性命?这该多冤枉这该多无辜?!
  “我那时,已为太师府的长孙媳,因为父亲服丧一年,在太师府江太夫人的逼迫下只好同意为赵兰庭纳了和柔为姨娘,那贱婢对我多番挑衅,还有赵兰心,挑拨得江太夫人对我越发不满,后来和柔不知怎么的中毒身亡,赵兰庭以为是我下的毒手!”陶芳林深深吸一口气:“他的眼里,江太夫人和赵兰心才是血亲才应信任,根本听不进我的辩解,也从来不会为我考虑,爹爹知道么?我在太师府那么多年忍气吞声,受着那么多年欺压侮辱,换来的却是赵兰庭的一封休书!当时咱们陶家已经彻底败落了,我遭休弃,只能以针凿为生,没日没夜的赶工绣活才能换得粗茶淡饭勉强温饱,我双鬓未白,两眼先瞎,爹爹,我是被活活饿死的!”
  她已经走到了父亲跟前,一抹斜阳在后,她居高临下的逼视着仍然瘫软在太师椅里面无人色的父亲,不像述说噩梦,倒如这些事当真发生过,是锥心刻骨的鲜活记忆:“临死之前的愿望,仅仅是一餐饱饭一口热汤,但就连这都没法达成,外头下着大雨,女儿只挨着冷冰的墙壁瘫坐着,眼前漆黑一片,别说热汤,连口冷水都没有,女儿爬了出去,趴在院子里喝雨水,哥哥嫂嫂后来察觉了,嫂嫂抱着女儿直哭,但嫂嫂说没有办法了,真的没有活路了,侄儿卖了奴籍才有一条生路,侄女也卖身青楼为妓,他们实在只能眼睁睁看着女儿饿死!”
  “什么?你说什么?!”陶老爷倒吸一口凉气:“怎么至于这样,我陶家也是官宦世族……”
  “十年,再过十年,仅仅再过十年!”陶芳林看着自己的父亲:“十年之后,陶家就会沦落到这番境地,爹爹也觉得匪夷所思吧?锦绣膏梁,转眼间穷途末路;子孙满堂,何曾料家破人亡。爹爹还打算无视女儿的梦兆,让这些事当真一件件一桩桩的发生吗?!”
  “不,不,不!我听你的,芳儿我都听你的,不能让这些事情发生,神灵不是示警了吗?对,对,对!神灵已经示警,那一切都还能够挽回,我现在不是活着是吗?我现在不是没有因为冯莨琦受到牵连不是吗?芳儿不是也没嫁给赵兰庭这混账不是吗?不至于家破人亡,不至于家破人亡!”
  陶芳林这才松了一口气:“爹爹若真能全力配合,女儿担保不会再让陶家再陷劫厄,爹爹也不用担心太孙废位的事,眼前重要的唯有一件……必须不遗余力交好曹国公府,女儿那件嫁衣不是为了自己,正是为了曹国公的孙女儿张七姑娘。”
  ------------
  第247章 穷途已近
  春归眼看着渠出从房顶缓缓降下,立即把已经显现败像的棋盘一袖子扰乱,冲着赵大爷举起双手来:“心服口服心服口服,自举白旗甘拜下风。”
  前一息还在殚精竭虑企图着转败为胜,转眼间就十分干脆弃子认输了!
  赵大爷表示对于女子的捉摸不定叹为观止,倒也不勉强春归必须固守越挫越勇的优良品德,他慢条斯理的收拣着棋子,唇角带着春风一般的笑容:“天色尚早,辉辉还要怎么消遣时光?”
  “我有些日子没去看望四婶了,昨日里还吃了四婶特意送过来的炙肉呢,也该去回礼告谢一声儿。”
  春归为了和渠出面谈,找了个既能摆脱兰庭又十分合情合理的借口。
  四婶这时大腹便便,行动多有不便,兰庭纵然不算外男也不好跟着去看望,又刚巧是昨日确然受了四婶的人情——本是炎夏,更何况四婶还怀着身孕,饮食不宜燥热,但四婶偏好一口炙肉,现下吃不成,就让婢女们烤着闻一闻肉香全当解馋,又本着不浪费食物的家规,四婶便把炙肉往各处都送了一些,尤其知道春归也好这口,斥鷃园就送得更多。
  今日春归带去一食盒的土豆饼做为回礼,怎么不算情理之中?
  但既然是用看望告谢作为借口,春归当然还是要先往四婶的居院去一趟。
  四夫人也正值百无聊赖,一看见春归便先笑起来:“你不是在侍疾么,怎么今日竟能脱身了?”
  “再是侍疾,也不能白吃四婶的炙肉而不想着投桃报李啊?”
  四夫人的眼珠子便镶在了春归提来的食盒上:“又是什么美食?”
  迫不及待便自己揭开了,一边吃一边道:“这食材是土豆吧?哪里来的?”
  “宫中所赐,不过煎成土豆饼却是大爷自创,他闲着没事时就爱专研这些。”春归笑道。
  土豆也算舶来物了,是从西洋引进的食材,而今只有皇庄里才有种植,达官显贵尝一口鲜都必须依靠御赐,一般是新岁元日宫中才会赏赐,但这回兰庭“负伤”,弘复帝为了表示歉意,特意恩赏了一筐土豆,赵大爷便趁养伤的闲睱尝试着做出新花样,自己尝着还好,春归还专程问过了乔庄,确定对孕妇并无禁忌,才拿来给四婶做为答礼。
  “满太师府就只有庭哥儿有这本事,不做厨子真可惜了天赋。”四夫人尝鲜尝得格外心满意足,扼腕叹息着赵修撰入错了行当。
  春归陪着四夫人说了两刻的话才好脱身,又自找了个去怫园择枝的借口,方便听渠出禀事。
  “孙崇葆?这是什么人物?”春归问道。
  渠出摊开两手:“我也就是听陶老爷一提陶姑娘一提,他们谁都没有详细说。”
  “不管这是什么人,至少能够肯定一点了。”春归蹙眉道:“樊大一家就算是高琼谋害,也的确有人布局引高琼入瓮,又就算没有咱们插手,这桩案件都不会因为意外走水终结,孙崇葆背后的人,就必定是那只翻云覆雨手。”
  “原来你让我盯着陶姑娘目的在此啊!”渠出终于是恍然大悟:“不过这回还真算无心插柳,比起从前那些含沙射影的话,陶氏这回可亲口承认了她原本该嫁的就是赵兰庭,她虽仍旧打着梦兆的幌子,我瞅着她说话时的口吻神态,确然像亲身经历过一样!被休之后活活饿死啊,据说后来眼睛还瞎了,也难怪她宁死都不愿重蹈覆辄,对赵兰庭兄妹两这样怨恨了。”
  “你相信赵大爷会好端端的始乱终弃么?”春归却问。
  渠出沉吟了一阵,才道:“见赵兰庭对待你的情形,和陶氏口中判若两人,又虽说有知人知面不知心的俗语,但就我看来,赵大爷也不至于那样恶劣,许真是这两个八字不合吧。”
  “陶家为了什么沦落到那般境地,她也只字未提,总不可能是被太孙废位牵连。”春归说道。
  “陶老爷就算被冯莨琦连累,他又不是什么高官重臣,还不如他老子本事呢,他的死活不足以关系到家族兴亡,且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就算陶老爷被宋国公父子害死的,为这事宋国公自身难保,也没那大能力还把陶家给彻底收拾了,就不定就是因为太孙废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