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作者:刹时红瘦      更新:2020-11-25 00:30      字数:8803
  官也是有尊严的好不好,高公公实在不怎么想去抱太子妃的小脚渡日。
  再说太孙殿下去见皇帝祖父,毫无意外受到一场声色俱厉的训斥,他期期艾艾回到慈庆宫,转而便被太子妃高氏的仆妇请去相见,在太子妃居殿的偏厅里,倒是已经准备好了一桌美味佳肴,但高氏一听任往复夺魁状元一事竟然没办成,当即便柳眉倒竖:“皇上这就是在扫我高家的颜面了!亏我高家从前,为了稳固皇上的储位兢兢业业,有如悬崖峭壁行走,稍不留神就是粉身碎骨,如今你父亲早亡,你那些狼心狗肺的叔父都张着獠牙想把咱们母子二人连皮带骨生吞落腹,多亏得高家这些年来苦心维持,咱们娘俩才能躲过多少阴谋诡计,皇上竟连这丁点的脸面都不给高家,这可是有心要斩断咱们的臂膀啊!”
  太子妃越说越是气愤填膺,抓起酒盏来就往地上一甩,险些没有砸在太孙殿下的脚背上:“别以为我不知道,状元早就被内定为赵兰庭,什么取士公正,还不是皇后的意思!但赵兰庭能一心向着你吗?小沈氏不过是他的继母,赵江氏才是他的嫡亲祖母!惠妃为了她那刚断奶的儿子,没少在你皇祖父身旁吹枕头风,要赵兰庭中了状元更受你皇祖父的重用,也在朝堂上替秦诤说话,赵、江两门齐心协力动摇储位,我们孤儿寡母的,那时还能依靠谁!”
  太孙也咬牙道:“祖母口口声声为我着想,但又哪曾半点真为我打算过,成日家的就只知道训诫我听那些老道学的聒躁,要么就是为难阿娘为难我的外王父,爹爹当真是她亲生的么?她就这么对待她的嫡亲骨肉!”
  “她离间咱们母子,是想着有朝一日她成了太皇太后,还能力压我这太后一头,能让沈家更上一层楼,占尽风光荣华,这才把宋国公府把我这儿媳当作眼中钉呢!满脑子都是她自己的利益,哪顾得你的好歹。横竖无论你哪个叔父夺储,将来她这嫡母都是名正言顺的太后。”
  “阿娘放心,我不会让这些人得逞的,等日后……诸多逼害,我定要加倍奉还!”
  ------------
  第205章 金殿传胪
  转眼即到金殿传胪日。
  兰庭寅时便起身,需要沐浴更衣祠堂祭祖,如今天一样重要的日子,春归就算再不想早起也不能够赖床了,否则势必引起全家人的侧目,不知得罚抄女诫内训几百遍,指不定还要罚跪祠堂,这乐子就认真闹大了。
  又自从入门以来,春归这还是首次过来家祠,但莫说是她,以老太太为首的阖府女眷也都只能进入堂阁后头的棂星门前,跪在用檀香薰过的玉绸包边竹蔑席上祭拜,一直到整个仪式结束,都必须恭肃静默。
  而后一众人还要将兰庭送至大门,这个时候春归才可以说话且必须说话,继老太太、几位叔父、几位婶娘之后,仪式一般的说场诸如“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吉祥话,然后一家人目送身着公服的家族希望赵大爷踩鞍上马,直奔自己的锦绣前程。
  再而后春归还要陪着老太太回到踌躇园,在小佛堂里焚香祈福,静候佳音。
  兰庭当入皇城,则会被宫城赞礼引至承天门外恭候召唤,这里除了头戴三枝九叶冠的准进士们,尚有这场仪式必不可少的王公大臣,因为仪式这时还不算正式进行,气氛便显得不那么认真严肃,位列左近的人不乏窃窃私语的行为,可巧徐尧章就站在兰庭的右侧,所以两人倒也闲聊了几句。
  这个时候天光并未彻亮,大而空旷的广场萦绕苍蔼,暮春的清晨尚余几分凉意,但有的人却紧张得满额渗汗,要说来殿试并无落第之说,唯有进士与同进士的差别,可到这一步绝大多数的人都还是心怀期待,毕竟如果只中同进士,几乎便断绝了入阁拜相的可能。
  “迳勿知不知晓万顷三载后也打算下场了?”
  忽听徐尧章这一问,兰庭显然地怔愕了一下:“万顷兄自己说的?”
  “他娶着个情投意合的媳妇,终于考虑要养家糊口了,也不想靠着逸致闲情长久牟取财利,觉着是玷污了这些雅乐兴趣,想想也只能靠着仕途经济,起码先还了告贷,再积蓄点钱置办一亩三分地,总归还能养活媳妇。”
  兰庭便带了笑意,他如今也有了个情投意合的媳妇,于是很能理解原本志趣在于“名士风流”的叶仁兄甘愿“折腰生计”的奉献精神,轻声道:“万顷兄是甘于简朴,不过听说女方家境富裕,他愿意给予妻子一个安稳,不惜被经济仕途困缚数载,看来这回是确然动了真情。”
  这话音刚落,便听左侧有人发出一声嗤笑。
  兰庭下意识掉头去看,就见左侧站着的是个三十出头的贡士,一双高挑的凤眼,这时正满带讥诮的盯着他,兰庭并不认识此人,但此人显然认识他,只听此人说道:“在下任往复,听赵学友这口吻,仿佛经济仕途是你辈予取予求的平常事体,是否也过于自大了些?未知赵学友是否十足把握,今日金殿传胪,必是最后一位唱名?”
  徐尧章其实是副古怪脾气,不喜结交广泛,尤其看这任往复阴阳怪气、庸常器小,更是连一个字都不想搭理,且连身体都
  转向右侧,只用脊梁骨表达对任往复的鄙夷。
  “任学友也是经过十载寒窗,想来对于经济仕途,同样安心定志。”兰庭也不想过多搭理,不屑与这类人再起口舌之争。
  哪料到赵大爷确然是盛名在外,尤其是此科连中两元更加证实了他的名符其实,身后的拥趸又增加了一大群,此时身边就站着一位,听闻心目中的第一楷模竟然受到了旁人的奚落,立马仗义执言:“我听说的却是任学友才视今科状元乃势在必得,两日前便设宴张席预先庆功,在下真不知任学友会试排名落于前十之下,究竟是哪来的自信殿试时就能荣得魁首?”
  任往复转身去看那人,唇角轻轻一斜:“在下确然有此自信,怎么?这位学友不服?”
  他这话说得中气十足,当然会引起在场众人纷纷侧目,无不诧异天下竟然还有如此狂妄自大的人,当皇上是你亲爹么?怎么就必然点中你为状元了?
  “赵学友要若不信,莫若与在下作赌如何?”任往复偏就纠缠上了兰庭,打定主意和他一决胜负。
  奈何兰庭对于这些义气之争没有丝毫兴趣,平平静静道:“预祝任学友心想事成。”
  正在这时高公公已经代宣圣令,召唤诸贡士臣公前往建极殿,这就意味着传胪唱名的仪式正式开始,于是乎所有的纷争都平息了要若在如此重要的仪式上喧哗吵闹,相信就算当真已被点中状元,也会革名治罪的,说不定会名载史册永垂不朽亘古以来最悲摧运舛的状元郎。
  此时金殿传胪一般是先唱出取中二甲的名次,二甲并没有固定的人数,多时五、六十人少时仅仅二十,人数最少的便是赵太师在世时主持的一届,因评卷严格,二甲仅仅只择录了十一位,导致那一年为中进士重贿宦官的贡士们十分不满,纷纷要求退款,收贿的太监气急败坏,一个恶状告去了先帝面前,奈何却被赵太师轻轻松松化解了,先帝非但没有听信谗言,并对赵太师赞诩有加,太监只好唉声叹气把到手的银子原封退还。
  二甲得以唱名的人,自然和三鼎甲没有干系了,不过考中进士当然足够普通士子荣耀庆幸,心里那点子遗憾就像麦壳,转眼便被意气风发给吹散了。
  随着名次不断传唱,自是有人面带喜色,有的人却神情紧绷,生怕自己落于三甲,沦为同进士的尴尬出身,就连兰庭都忍不住稍稍紧张,当然不是因为自己的姓名迟迟不曾唱出,而是为了好友徐尧章捏一把汗。
  他们这七个人,论来其实都算杂学甚广,不比得那些醉心八股的人,其实连苏轼何人竟然都一无所知,闹出过“苏轼既然八股文章做得不好,理当落第”的笑话来,徐尧章于制艺一门,远远没有诗文出色,而且关于此科金殿策题的取意,谁也不能担保是否能切中皇上的心意,徐尧章的先尊虽为官宦,不过却是家境贫寒,徐父为官清廉,二十载仕途仍旧家无厚蓄,也就是置下了几间屋舍十亩耕田,一家人省吃俭用渡日,徐父患病时都拿不出钱银购买参葺。
  如今徐父已故,徐尧章上有老母亲赡养,下有弟妹需要照顾,他可是一家人的顶梁柱,如果仕途顺遂,自然能缓和身上压力,且不说这些衣食生计的需要,兰庭也知道徐尧章憋着一口气,想要子袭父志造福百姓,能得个进士出身,当然对于达成抱负有利。
  徐尧章自己却像毫不忧虑,至始至终都是面无表情,这当然可能是紧张的表现,不过当鸿胪寺官员终于唱出他的姓名时,他仍是不动如山,已经足够证实他至始至终就没有紧张过。
  而紧跟着徐尧章之后,被唱名的就是是任往复,又兼宣布他为今科传胪。
  据此,二甲进士出身者已经全部宣唱完毕,除了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三位,其余未被唱名的人便都是同进士出身了。
  说来能中二甲头名,任往复就算没有三鼎甲的风光,也足够引来其余士子的羡慕了,然而他偏是在候召时大放厥词,声称必中状元,这回俨然是被现场打脸,就算仪式庄严不敢有人立时出言讥笑,日后也多的是人用此事奚落嘲讽了,此时已经有不少双眼睛都在用余光窥望,以为现场打脸那位定然会无地自容、懊恼沮丧,不曾料竟见任往复仍旧是昂首挺胸、春风得意,活像是他中的不是传胪确确然然就是状元一样。
  兰庭微微蹙了一下眉头,认为这位任学友今日的言行,可不像是狂妄自大又厚颜无耻这样简单。
  又是一阵礼乐声,在场众人都不由得精神一振,他们知道礼乐声后,便是今日最最引人注目的三鼎甲传唱了!
  这个等待的过程稍长,才有鸿胪寺官先唱出第三名探花的名姓,和二甲进士出身不同,一甲进士及第的三位姓名均要连唱三次,且有官员引及第者出班,就御道左跪。
  新科探花是个二十五、六的青年俊秀,眉目里含着一股锐气,虽说高中头甲不由意气风发的态势,但并没有得意忘形,倒是那位榜眼,看年纪已经过了四旬,却不如青年人更加沉稳,出班时连脚步都颤颤巍巍了,干瘪的嘴角却止不住的直往上翘,激动得简直就像是一跤扑在了御道上,感觉他的人生已经死能瞑目了。
  至此,万众瞩目的时刻终于来到,就算有的人已经接受了同进士出身的事实,并不认为自己能有那等幸运高中状元,可这时都在猜测着新科魁首花落谁家,是呼声最高毫无悬念的赵门兰庭,还是别的一位意料之外冷门中选,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仍旧心怀饶幸的人,正默默碎念希望自己就是那个意料之外的冷门。
  兰庭只在听闻徐尧章取中进士出身,并且还是名列第二时便松了口气,洒洒落落的站在位列中,仿佛一切都已经与他无关了,这并不是说赵大爷当真就视状元之位如同探囊取物,而是在倾尽努力之后,结果如何他是当真不再关注了,世上之事,本有一些不由人意主决,生老病死之外,成败得失也有几分得看天命。
  正是在众位的翘首期盼中,鸿胪寺卿终于捧卷而前,此时春阳已经彻底冲出了云层,苍蔼早在不知不觉中消散一尽了。
  ------------
  第206章 恭喜不喜
  每隔三年的金殿传胪日,关注着新科三鼎甲的人可远远不止本年贡士,就莫说那些达官贵人、士子儒生了,甚至连市井闲汉、商贾倡优,也都不乏好奇关注的人,又虽说是本朝民风含蓄,不再如两宋时期闹出榜下捉婿的轰烈来,只是好赌的习气却一丝没有更改,日常天气的晴雨都能当作赌题,更何况于状元花落谁家这等大事。
  京城里的各大赌局,早是开出了赔率,也有的闲汉浪子七、八个就能自己凑起赌局来,至于那些膏梁纨绔,就更不愿错过这场热闹了,早几日便把靠近承天门的酒肆茶馆定妥席位,就等着皇城里的那些宦官小吏第一时间递出消息来。
  然而如同朱大舅这样的身份,自诩清流名士,当然不会显现浮浪庸俗的一面,年轻时候都没有凑过热闹,但今日他可是有心来看兰庭的热闹,热烈期盼着亲眼目睹不可一世的外甥,是如何垂头丧气的走出承天门,所以他特意预订下位于承天门大街的燕赵楼,极其引人瞩目的一张席座,邀了几个好友知交,在这里“茶话饮谈”。
  他一露面,又果然成为万众瞩目,脸生的脸熟的都冲他拱手。
  “今日状元郎,贵甥男呼声甚高,咱们在此,可得预先给朱公道一声恭贺了。”
  更有知机的跑堂后生,殷勤着添茶添水,满嘴奉承道贺的讨喜话,得了几个铜板的赏钱,就高兴得合不拢嘴,说什么三生有幸,可得把这赏钱拿回去香火供奉这可是三元及第的大才子亲舅舅的打赏,足够当作传家宝。
  朱大舅自然不会当众说出诋毁嫡亲外甥的阴损话,满面春风连连拱手:“是望着甥男能有如此幸运,只金殿廷对,比的还不仅仅是一手文章,鄙人可不敢说担保的话,只先承蒙众位的吉言了。”
  却是到巳正时分,先听得一楼大厅里一阵轰动,那跑堂的后生哥“咚咚”的直跑上来,刚把气喘匀,就是一连声的道贺,今日受邀前来的那几个好友连忙也起身拱手,其中一个激动得说话都打颤了:“三元及第、三元及第啊,这可是建国至今几百年来,仅有的第二例,贵甥男这般才
  华,朱公身为舅父也是面上有光啊!”
  然而朱大舅一点也不觉得与有荣焉,差点没忍住一时冲动直接去揪跑堂的衣领,瞪着眼不敢置信的追问:“真打听清楚了,新科状元是赵兰庭?”
  “再清楚不过了。”跑堂的还以为朱大爷是欢喜过头以至于怀疑耳听,喘一口气细细的分说:“是礼部堂官姜大人捧云盘承榜,出来午门,进士、臣公都跟在榜后,唯有三鼎甲是走御道而出,打头的就是朱公的贵甥男赵大公子,都说他虽说本朝第二位三元及第,却是未及冠岁便能享此荣耀,就连皇上都是喜不自禁,直称君国又得栋梁之材,御赐了一柄白玉如意,特赏给贵甥男以示嘉奖,眼下不少人都拥往承天门大街两旁,就等着看新科状元现身呢,哪里还有错?小人恭喜朱公贺喜朱公,这可是件天大的喜事羡煞旁人啊!”
  朱大舅用尽力气才挤出些微的笑容,接下来的饮谈自然是索然无味,偏偏还有些一点不识趣的熟脸生脸接连上前道喜,经过这番强颜欢笑应酬敷衍,简直没把朱大舅累得个精疲力尽,待好容易回到自家,一张脸才放放心心地垮了下来,连忙把这个有如晴天霹雳般的“噩耗”告知老太爷。
  老太爷也是震惊得瞠目结舌半天不能言语,好半晌才像个中风病人一般一步步挪回卧房,“咣当”一声险些没把门扇给摔碎。
  倒是大舅母对于“噩耗”传来异常平静,没有灰心丧气也不存七窍生烟,只不过冷笑连连:“踩着咱们家这些年来的托捧,得此风光荣耀算得上稀罕?要是翁爹像托捧外孙一样托捧自己的嫡亲长孙,青玉照样能够三元及第!这个时候追悔莫及,还不怪当年没有看穿赵兰庭就是个忘恩负义的中山狼。别人已经是光宗耀祖了,却和朱家有丁点干系?要我说,就看赵兰庭这新科状元送不送邀帖给外家,他要是不送,岂不坐实了六亲不认,要是送来,咱们也有话说,他为了个新妇,连把乳母都赶回了外家,忤逆先慈亡母的遗命,如此不孝,就算是三元及第,也改不了败德辱行的本质。”
  这回朱大舅难得把女流之言听进了耳里,握拳说道:“就算咱们
  不和他一般计较,宽容大度登门道贺,他就会知错后改对咱们恭敬亲睦了?必定还是一样的狼心狗肺,咱们真不该再往他脸上贴金,赵兰庭不是傻子,很懂得两面三刀、虚情假义的一套,邀帖必定是漏不了咱们,咱们偏就不去,由人议论,不怕打听不出赵兰庭背逆亲长的劣行,咱们可一句不曾抱怨,但所谓天理昭著,他既然做得出这般忤逆不孝的事,又哪里能瞒得住世人大众?”
  大舅母立时明白过来,只待太师府的庆宴后,便安排曹妈妈一类的奴仆散布消息,进行其实筹谋已久的造谣中伤。
  只没有料到礼部集款新科进士的恩荣宴时,皇上竟然御驾亲临,并当众替兰庭择定了私宴亲朋的日子,且示意太孙及诸皇子当日皆要赴宴庆贺,这就相当于天子赐宴的意义了,按例并不需要太师府再下帖邀约,但凡王公重臣均可道贺,这是天子亲自允可的大宴铺张。
  老太爷听闻消息,立即斥命长子长媳不可胡来,他怒气平息后,可算是清醒过来兰庭已然是如日中天,且又有太师府及众多故旧亲朋援助,朱家没有和这门姻亲反目成仇的实力,这天底下可多的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就没多少仗义执言的君子,他们不会因为几句传言便谴责圣眷正浓的赵兰庭狂悖不孝,只会“昧着良知”反而责怪朱家器量狭隘。
  大舅母被勒令必须出席太师府的庆宴,这才激出了怒火万丈,然而朱门家风可从来不容女眷内妇违背父命夫纲,大舅母再是报怨也只能听令行事。
  再说太孙,因为未能促成任往复高中状元的事已然满腹郁愤,又不知为何,这件事竟然还泄露出去,连市井闲汉都听说了金殿传胪那日任往复大言不惭,原因是得到了宋国公的保证,说有太孙殿下的“操作”,今春状元必定花落任家。
  这下子莫说宋国公气急败坏,太子妃更是暴跳如雷,在外祖父和母亲齐心协力的煽风点火下,太孙是何等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又正好这日,宋国公的小儿子高稷前往妙音班听戏,竟和老对头狭路相逢,于是又闹出了好一番事故,竟然是连顺天府尹都惊动了。
  ------------
  第207章 结仇衔恨
  高稷的这位老对头不是别人,正是原恭顺侯冯莨琦,这两位其实年龄相差着近二十岁,论起来都算是隔着辈份了,原本也并没有结仇衔恨,见面还能点头打声招呼,怎料到因为一个戏子,突然间就闹得水火不能相容。
  戏子正是出自妙音班,唱的是小官生的行当,本人生得俊朗清秀,且性情又颇有几分倜傥磊落,虽操持的是贱业,身后也有不少的膏梁纨绔追捧,人称一声“凤仪郎”,在京城的梨园戏班里也是一号响当当的人物。
  冯莨琦是个戏迷,且自己也有一把好嗓子,对于此行当相当精通,与那凤仪郎俨然如同忘年之交,两人不论尊卑贵贱,称兄道弟的相处,来往走动得本就频繁亲近。凤仪郎也自有一股骨气,并不是对于个个追捧他的拥趸都乐于结交,尤其是对高稷这类纨绔子,虽说也算戏迷,但更看重的则是凤仪郎的仪表,且出言十分不逊,轻佻浮浪令人厌恶,奈何的是宋国公府祖孙三代横行无忌的恶名可是响彻京城,为了不连累戏班的其余人,凤仪郎只好忍气吞声和高稷敷衍应酬。
  凤仪郎倒从来不拿这些烦心事在好友饮谈时抱怨,不过冯莨琦却是从别的人口中听说了高稷的轻浮无礼,心里早就存下了芥蒂。
  正巧的一日,高稷赴一个膏梁的酒宴,那人也是凤仪郎的戏迷,酒酣耳热时,便提出让高稷出面邀请凤仪郎前来助兴陪饮,高稷原本就爱出风头,显示自己的权广势大,拍着胸脯一口应承,果然让僮仆去妙音班喊人。不料那一日凤仪郎被冯莨琦请去了家中饮谈,也是酒酣耳热的状态,待那僮仆颇经周折总算是寻到了他,却被直言拒绝。
  话说的狗仗人势,主人跋扈横行仆从也跟着耀武扬威,僮仆说话便极不中听,威胁凤仪郎不过区区倡优戏子,卑贱之身,自家主人伸出个脚指头来就能踩得他粉身碎骨。
  冯莨琦在旁听见了,哪里能忍,一巴掌便把僮仆打得一个跟头,那僮仆哭哭啼啼回去,一番添油加醋的告状,又兼在场的纨绔子们也在不住的煽风点火别看凤仪郎偶尔也还应酬我们,实在只把恭顺侯一个人真正放在眼里的,难怪不给咱们面子,可打我们的脸就不说了,不想却是连高公子也不待见,打狗还看主人呢,为了一个戏子,恭顺侯竟然敢和宋国公府叫嚣!
  原本就猖狂,高稷哪里还受得住这般激怒?立时便吆喝一声,带着一帮子家丁壮仆直接去找恭顺侯麻烦,怎知他们虽说人多势众,冯莨琦同样不是孤身出行,且冯父原本是行伍出身,对于家中子弟的骑射自来不曾疏误,冯莨琦本人具有好身手,家丁护院自然也非寻常能比,高稷一伙反而被揍了个落花流水屁滚尿流,这下子仇恨就算结深了。
  最终太子妃为给小弟找回场子,太孙殿下为了给小舅舅报仇血恨,闹得冯莨琦被夺爵的收场,要不是皇上不像先帝一般狠戾凶残,指不定冯莨琦就得人头落地了。
  如今的冯莨琦已经是一介庶民,但太子妃仍然心存不满,认为皇上留
  下冯莨琦一条性命宋国公府便难洗耻辱,高稷自然也是耿耿于怀。
  他这日突然又把凤仪郎给想了起来,原本是兴致勃勃前往妙音班捧场的,不曾料冯莨琦竟然也在,且还坐着最靠前最居中的第一座席上,高稷心中那叫一个窝火,立时叫嚣着让冯莨琦让座。
  冯莨琦丢了爵位,原本就是因为宋国公府的污谤陷害,心里本就积着怨恨,还哪里忍得下冤家对头的一再挑衅?站起身便指着高稷的鼻梁骨:“你高家再怎么气焰熏天,我冯某人如今也不惧你仗势凌人,你们再怎么污谤陷害,不也没能取得下我的项上人头?别以为你能一直得意,我不怕告诉你姓高的,只要待我找到证据,就算是去承天门前直击登闻鼓,官司打到御前,也必告实你们污陷无辜。”
  结果就是一场打闹,搅得妙音班鸡飞狗跳。
  冯莨琦的妻子韦氏,本也是勋贵出身,虽说夫家被朝廷治罪,娘家却并没有收到牵连,且韦氏的兄长韦海邻如今是一家之主,又自来交游广泛颇有人脉,如现任的顺天府尹石德芳,与韦海邻就是知交好友,当他听报高稷与冯莨琦再起冲突,立即赶往调停,导致如今已是寡不敌众的冯莨琦到底没能被高稷主仆殴打重伤,高稷一肚子的火气没发泄出来,回家便向父兄告状,于是太子妃和太孙便又再暴跳如雷。
  “皇上实在是妇人之仁,冯莨琦父子串通桂王谋逆,论罪可处族诛,皇上却仅仅判以夺爵抄家了事,也难怪姓冯的直至如今还敢挑衅不敬我高家,他还敢说他是蒙冤受谤?这便是不满圣裁,这种无君狂悖的东西,千刀万剐都不足够解恨!”太子妃脖子上青筋直冒,眼睛里怒火熊熊。
  太孙也是满脸的阴戾:“我绝不会放过这些罪大恶极胆敢不敬储君的逆臣贼子!”
  “还有那石德芳,身为顺天府尹,怎能无视国法循私包庇暴民,他理当把不敬公爵的贼子刑拘大狱!”太子妃这回把石德芳竟然也一并记恨上了。
  再说太师府内,其实对于大张庆宴一早就在预备安排了,故而虽说皇上择定的喜日看上去有些赶促,上上下下并没有手忙脚乱,到了四月二十九的宴庆正日,内内外外都是花团锦簇喜气洋洋,而筹办宴席的事虽然此时还轮不到春归主持插手,不过作为新科状元郎的妻子,今日的她也注定是万众瞩目,更不说她这回还是正式以太师府长孙媳的身份亮相宴席,少不得盛装打扮振作精神。
  一边儿的要陪在老太太身边应酬诸位贵妇,一边儿的还要分心照顾前来赴宴的闺秀女孩儿们,忙乱得庭大奶奶恨不能立时生出三头六臂来,深深体会到了高门媳妇的艰苦不易,以至于看着明明不是真心欢喜,偏偏还要张罗周全的彭夫人,春归竟然觉得自己对这位二婶差不多要心生同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