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作者:刹时红瘦      更新:2020-11-25 00:29      字数:7225
  春归却不存抱怨的,反过来安抚菊羞丫头:“大爷眼看着要入仕,就少不得和世家官宦交际应酬,他肩上可还担负着轩翥堂的兴衰荣辱呢,哪能一味只图清静闲散?他要真闭门谢客成天里只陪着我游园茶话,像曹妈妈一类的人倒真有了借口指责我撺掇着大爷不务正业。”
  好比陆放翁和唐惠仙(注)那出棒打鸳鸯的悲剧是怎么酿成的?有此前车之鉴,老谋深算的赵大爷哪里会重蹈覆辙。
  但春归没想到的是被“骚扰”的不仅仅是赵大爷。
  连她也收到了一张拜帖,兰花笺上熏着沉水香,字迹娟秀,落款是温门姚氏。
  春归绞尽了脑汁也没想起来自己有这样一位熟人,猜测或许还是因为赵大爷的缘故,这晚待人回了斥园连忙请示,兰庭沉吟一阵才醒悟过来来龙去脉:“你还记不
  记得汾州的温守初?”
  “是长着鹰钩鼻那位温二郎?”
  “前日他特地递来邀帖,请我去便宜坊喝了一场酒,似乎酒酣耳热时说起日后常常走动,这位温门姚氏大约就是他家娘子了,辉辉若不嫌烦,见上一见也未尝不可。”
  兰庭既这样说了,春归也便回了一封邀帖,和姚娘子见上一面。
  紧跟着又有一位访客,是个四十出头的妇人,自称是奉大学士府沈郎中的内眷舒娘子之令,带着一大车的礼品特来问候故人之女。
  春归又是满头雾水。
  那仆妇对春归极为恭敬:“主母父家与大奶奶府上为通家之好,只主母远嫁来了京城,故而还不曾见过大奶奶,偶然听说赵大爷内眷出身汾阳顾氏,父亲乃弘复六年乡试解元,才知大奶奶是故人之女,因知大奶奶尚于孝中不便赴请,故而特地差遣了老奴前来问候。”
  兰庭为了帮助春归“恢复记忆”,还特意详细解释了一下舒娘子的丈夫沈郎中的家世:“既是大学士府,那么必定就是当朝宰辅沈阁老的府上,沈阁老的第四子时任户部郎中,想来就是舒娘子的丈夫了。”
  然而这对春归并没有多大用处,她仍然是满头雾水:“从前没听父亲提起过舒家,倒是听过族人几句闲言碎语,说是祖父有个好友正是姓舒,一时交近,定了儿女姻缘,不过后来祖父仕途无望,而舒家那位伯父却考取了进士,于是毁了婚约。”
  这位舒娘子不知是否和春归的父亲定亲那位,但顾舒两家因为舒家背弃婚约,从此之后再无来往,不至于反目为仇但也是有如陌路了,这通家之好从何说起?
  春归有些怀疑舒娘子无事献殷勤的用心,不敢收如此厚礼,故而婉拒了舒娘子的好意,那舒娘子也没有再纠缠。
  紧接着再有访客上门,来头极大秦王以及秦王妃!
  这下子莫说兰庭与春归,就连太师府的二、三、四三位老爷也都恭迎礼敬,倒是老太太显得有些傲慢,虽然也按规矩命妇穿戴亲自礼迎,但在途中还不忘拉着春归窃窃私语:“不用那样紧张,虽然秦王乃龙子亲王,在普通人看来身份尊贵,可但凡是京城里有些根底的门户, 都知道这位殿下的底细,他名义上虽说是郑贵妃的儿子,生母却另有其人……”
  于是春归就知道了秦王殿下是当今圣上的第三子,生母是宫婢,原本服侍的主人是和嫔,结果用了不正当的手段争得圣宠,惹恼了和嫔,坚持要把她罚充苦役,后来虽说有了身孕并诞下一子,仍然没有改变罪役的身份,且儿子归了郑贵妃,她自己落得个病死役所的下场。
  郑贵妃后来生有一子,不幸夭折,不知为何坚信是被秦王所克,故而对养在膝下的秦王视为仇敌,母子关系格外紧张。
  老太太作为惠妃的嫡亲姨母,根本不把秦王放在眼里,只表面上的应酬还是难免。
  春归却没有老太太的底气,她可是和郑贵妃的父族结了仇怨的,那位郑三爷郑珲澹,正是郑贵妃的堂侄,拜春归所赐被皇上降旨申斥,并拘来了京城严加管教。
  秦王毕竟尊郑贵妃为母,他的来意当然会让春归郑重对待。
  ------------
  第154章 高中桂榜
  秦王不过是和众多女眷打了个照面,就被迎去了正厅,秦王妃才能被前呼后拥的恭迎至内庭的轩翥堂,如春归这样的孙媳妇,连秦王的眉眼都没看清,自然也不敢紧盯着秦王妃打量,却是当再一次大礼参拜时,她被秦王妃亲自掺扶起来,才匆匆打量得这位王妃不过是桃李年华,纤细的眉含笑的眼,是个标致的美人儿。
  “顾娘子免礼。”秦王妃先扶了春归,才又向老太太示意:“太夫人及众位也不用客套,今日与王爷前来叨扰,实因三表弟曾经冒犯顾娘子之故,贵妃娘娘亦觉过意不去,因在内廷多有不便,不能亲自前来安抚娘子,才遣殿下与我代为示意。”
  竟然是来倒歉的。
  待送走了这两位金枝玉叶,兰庭才私下同春归说起了他的认为:“据我了解,荣国公被皇上下旨申斥,郑贵妃听闻后十分怨愤,还惊动了太后施以训诫,这位娘娘怎会屈尊示以歉意,秦王殿下若非自作主张,应当是听从魏国公的意思,魏国公郑秀乃贵妃娘娘的兄长,如今郑珲澹正是被他拘在府里管教,听说一到京城,就被郑秀狠狠责打一场,也不知身上的棒疮现在好了没有。”
  “无论是秦王抑或魏国公,走这一趟无非是想和迳勿弥补关系罢了,总之不会是真冲着对我的歉意,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春归缓缓揉着腮帮子,像是经这一上昼的微笑深觉面部酸疼,想到秦王妃临走前说的话,再度忍不住唉声叹气:“王妃说日后会下帖子给我,请我去秦王府再会,我不知秦王是什么考量,但觉王妃倒是个当真温和诚挚的人,她这样屈尊降贵盛情相邀,我若拒绝一来是失敬,再者也的确觉得过意不去。”
  但真要去秦王府走动,春归又会觉得莫大压力,她现在已经是赵门妇,交际应酬代表的是太师府和兰庭,万一言行上有不警慎的地方,说不定就会埋下隐患,谁知秦王有没有夺储的心思,更不知兰庭心里如何打算,太孙和十皇子的立场就已经足够麻烦了,再加上一个秦王……春归可从没想过她一个小女子竟然会被卷进储位争夺战。
  “郑贵妃虽为秦王
  养母,但自来便对秦王十分苛厉,魏国公的妻族有一姻亲,女儿经大选入内廷,如今亦居嫔位,这位庄嫔育有八皇子,魏国公似乎对八皇子更加用心。”兰庭自然听得出春归的言下之意,酌说道:“秦王选妃倒是依循了祖制,秦王妃并非高门大族出身,虽也是官宦家的女儿,父亲不过是七品县令,皇后曾经赞她温柔恭顺,二叔祖母也说秦王妃热衷行善,常往佛寺、善堂施舍钱款,倘若日后王妃邀请辉辉共行善事,能让老弱病孤受惠,这便是有益之事,大不必忌讳。”
  这就是说兰庭并没有与秦王府划清界限不相往来的意思,不过还当保持适当距离。
  春归其实还想再问一问兰庭在太孙和十皇子间究竟是何态度,但到底又顾忌着“交浅言深”,而且她一个内宅妇人仿佛也不应该过于关切朝堂之事,想想还是没有冲动。
  依赵大爷的城府,倘若需要她避讳抑或出力的时候,自然会及时提醒,总不至于任她糊里糊涂的捅漏子罢?
  转眼便到桂榜张布之日,兰庭胸有成足到了压根没有遣人去看探的意思,倒是老太太坐不住,大早上便打发了下人去贡院门口看榜,还不待下人回来,报喜的官差却已经敲锣打鼓到了太师府门前赵大爷果然高中解元。
  一时间阖府上下都是欢欣鼓舞,老太太更是笑得合不拢嘴,连二叔祖母也来道贺,出于和老太太互相看不顺眼的原因,被春归一请,二叔祖母就顺水推舟来了斥园喝茶,春归也总算有了机会把凤妪相赠的琴谱奉送。
  “隔着一长条街,我竟都能听说庭哥儿和新妇琴瑟和谐的话,我起初还不信。”二叔祖母把礼物爱不释手之余,怎么看春归怎么顺眼,开口打趣起来:“庭哥儿年少老成,我原以为他多少不懂风情呢,做不出来那多外露的事,但这回我可相信了。连怎么贿赂我他都能替你想到,也难怪一天天的四处去买吃食体贴媳妇了。”
  被长辈这样打趣,春归忍不住老脸一红,连忙转开话题:“日后还望叔祖母看顾教导。”
  “拿人的手短,我只能答应了。”
  听这话虽说勉强,但二叔祖母却是满面笑容,表示自己根本不和春归见外,她又早留意见屋子里悬挂的瑶琴,问道:“春儿也会操琴?”
  “幼年时曾受父亲教导,学过一阵,只可惜未能精练。”
  二叔祖母便让春归抚琴一曲来听,而后也果然不和春归客气:“基础不错,却果然只是粗通,想来这些年练习得少,指法颇为生疏,你若还想精练,便拜我为师,我隔上十日给你开一堂课如何?”
  这哪有拒绝的,春归连忙拜师。
  最后二叔祖母还不忘又打趣一番:“要说来你原本有个现成的师父,庭哥儿于此一门的造诣便足够把你调教出来,只是他接下来恐怕没有这多闲,才轮得上我来好为人师。”
  春归送走了二叔祖母,转来却见个陌生的妇人正在院门外和曹妈妈窃窃私语,两人见了她也不上前见礼,那妇人翻了个白眼便转身走开了,态度极其蛮横。而曹妈妈也转身回了院里,恢复目中无人的傲慢态度,让春归隐隐觉得一场争斗又将拉开序幕。
  她在脑子里下令:“去看大爷在干什么。”
  接收指令者自然只有渠出,然后春归又收获了一双白眼。
  原来渠出正在斥园“放空自我”,地点便在小后院的鱼塘边,春归推开窗户明明瞧见了她,却非要多此一举折腾玉阳真君再用神识转告,做为魂灵,渠出深深认为顾大奶奶对玉阳真君大大失敬。
  白眼相向就是渠出为神君打抱不平的态度。
  但怨气归怨气,对于春归的指令渠出当然要一丝不苟的执行,她飘去外院,很快找到了今日忙着应酬的赵大爷,此时正在一处偏厅接待访客。渠出先看那访客,和赵知州相差无几的年纪,和赵知州相差无几的一本正经,发髻上罩着方巾,穿着也是便服,但往那一坐怎么看怎么像端足了官威。
  正打量着,渠出便听“官威”开口说道:“真是一转眼的时间,庭儿竟然都考取了功名,倘若你母亲在世……纵便是她在天之灵,现如今想必也是满怀安慰了。”
  ------------
  第155章 外家亲长
  开口便提亡母,来人应当和赵兰庭是亲好的关系,看这人的年纪,多半还是赵兰庭的亲长渠出正暗自忖度,怎知就听一句:“大老爷说得不错,庭终于考取功名,也算不负先慈教诲。”
  大老爷是个什么称谓?渠出瞪了瞪眼,疑惑的盯着兰庭那张平静的脸。
  来人似乎也对兰庭的称谓极其不满,眉头紧紧蹙起,隔了有一阵儿才开腔,只原本显得亲近的口吻难免多了几分严厉:“旧岁时你外祖父寿辰,特意遣人来请你,你却声称居丧不便赴宴,只送了贺礼与祝帖,父亲好不失望,你三舅舅更是忍不住埋怨你失敬于长辈,父亲反而责备三弟,怪他不体谅你的难处。你祖父去世,你为孙辈服丧只需一年,早该除服了,怎会自称居丧而不亲自向外祖父道贺?想来应当是你那继母从中阻挠吧。”
  渠出这下险些没把眼珠子瞪出来。
  听这“官威”的话,难不成是朱夫人的兄长,也就是赵兰庭的嫡亲舅父?!
  “祖父过世之前,遗令兰庭担当轩翥堂家主之位,故而兰庭替祖父服丧,当效承重孙之礼。”兰庭的神色仍然没有丝毫变化,平平静静回应朱大老爷,他仿照承重孙的礼仪,那么就该为祖父服丧三年。
  但兰庭的父亲还在世,他并不是承重孙,世上也鲜少祖父在长子健在的情况下遗令长孙治家的先例,兰庭该不该仿照承重孙之礼其实谁也说不清楚,也就是说他若想去给外祖父贺寿并不至于承担对祖父不孝的错责,结果却以居丧拒绝,那么说明什么呢?
  朱大老爷当然想得通其中的关窍,脸色一时间十分阴沉,渠出几乎以为他就要拍案而起了,但不知为何,这位长辈硬是忍住了一口怒火:“庭儿既然高中了桂榜解元,大喜之事自然要设宴庆贺,不知有没有定好喜日,父亲他可时常惦记着你,到时当然会来道贺。”
  “大老爷见谅,庭与家中长辈商量过了,现下要紧的是备考明春的会试,故而并无意宴庆。”兰庭微微垂面,像是示以歉意,不过就连渠出都看得分明他对于舅父的疏远和冷淡。
  “怎么?庭儿就要急着参加明春的会试?”朱大老爷似乎急切起来,根本不在意兰庭是何态度,他把身体微微前倾,一只手掌下意识的半握成拳:“依庭儿的才华,极有可能三元及第,如今考取解元已经奠定基础,何不求稳,缓上一届再应会试?”
  “三元及第何等荣耀?小子实在不敢企图,但因身担家主的重任,为不负祖父重托以及各位尊长寄望,庭应当争取早些入仕报效君国。”这回兰庭表现得十分谦逊,全然没有在春归面前豪气干云的气势,说的也是场面话大道理,字里言间没有一点真心。
  “依舅舅看来,庭儿还是莫要急于一时……”
  “大老爷,庭已经决意参加明春会试。”
  渠出清楚的看见朱大舅的愤怒之情几乎掀翻了脸面,两撇胡须都颤了一颤,深吸一口气才能继续说话:“我也不和你再饶舌,实说原本听说你想着参加今年秋闱时就打算劝阻,为的就怕你急于一时中举后参加明春的会试,后来听说
  你去汾州侍疾,以为你定然赶不上秋闱,也便没再多事,怎知你竟然赶了回来并且仓促下场……庭儿也知道,你玉表哥三年前中的乡试,多备考了几年,也是决意明春下场,为的就是能够高中状元,你们是表兄弟,何苦相争?你缓上一届再考,倘若朱、赵两家能够连拿两届状元,也是一桩美谈佳话。”
  渠出:……
  说了半天,原来是怕赵兰庭抢了自家儿子的头筹啊。
  “能与朱家大郎同场竞试,庭以为才是毕生难得之幸。”兰庭一口拒绝。
  这下子朱大舅的怒火终于再忍不住:“我今日来,奉的是你外祖父之令,让你下届再应会试正是你外祖父的意思,你难道要违逆亲长?兰庭,你少负盛名,又为名门之后,日后必定青云直上锦绣前程,但倘若背负了不孝不悌的恶名……”
  渠出一脸的鄙视:不是说朱家也是诗书大族名满京城么?没想到朱大老爷竟然是这样一副嘴脸,为了劝退外甥给儿子让路,竟然像个市井无赖般开口要胁,还要脸不要了!
  “令郎乡试时名落亚魁之后,大老爷缘何笃信令郎必能高中状元?庭亦有听闻,老太爷与现任龚尚书有同窗之谊,且龚尚书已经定为会试总裁……庭愿与令郎于明春会试公平竞考,若不及令郎名次,庭甘拜下风,并不会质疑龚尚书偏向学友长孙。”
  渠出“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忍不住替赵大爷大声鼓掌,十分崇拜这位不向恶势力低头并且有效反击的英雄气慨,当然不忘转脸去瞧朱大舅被反威胁后的嘴脸,只见他终于是拍案而起,伸出根颤抖的食指来冲着外甥的鼻尖,活生生演绎了一番吹胡子瞪眼的恼羞成怒之态。
  “你、你、好个狂悖不孝的小子,亏得你舅母听说你被沈氏算计娶了个不像样的女子进门,上赶着为你打抱不平替你挽回和晋国公府的姻缘,你竟然敢……”
  兰庭的神色终于有了变化,蹙着眉头,然后转身就走。
  把朱大舅晾在当场半天回不过神来,好一阵子才气急败坏道:“三妹你若在天有灵,睁眼好好看看你生了个什么逆子,狂妄不孝还贪图美色,我朱家从此没有这样的外甥!”
  渠出往地上“呸”了一声,也转身飘走。
  飘着要比走着快,渠出先一步到了内宅上空,俯瞰了一下,正见春归一脚跨进踌躇园的院门儿,她也不急着提醒,悠哉游哉下去看热闹。
  春归是被苏嬷嬷请来,途中时就已经听说了是朱夫人的嫂嫂,她该唤为大舅母的长辈正在老太太院里说话,老太太想着春归还没有见过这门亲戚,这才让苏嬷嬷来请。春归并不奢望未曾谋面的大舅母会对她和蔼可亲,只不过当到踌躇园,一眼瞧见刚才和曹妈妈窃窃私语的妇人也在时,立即想到了这位恐怕就是大舅母的随从,有曹妈妈起先的一番痛诉,想必大舅母已经把她认作了妖妇,十分“祸国殃民”,更加不可能有好脸色了。
  春归暗叹一声,心说再是如何艰难,这都是躲不过的关口,谁让这位是赵大爷的嫡亲舅母呢?从血缘关系来论,是比沈皇后还要重要的亲长,难堪就难堪吧,只能
  硬着头皮挨过去,好在是她毕竟不和大舅母生活在同个屋檐下,大舅母总不能日日对她鄙斥挑剔,转过身就清静自在了,至于今后怎么让外家认同她,那应当是赵大爷去伤脑筋的问题春归可没有事事充当先锋的觉悟,尤其是这件事她根本无能为力。
  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春归用力呈现出笑脸,一进门便恭恭敬敬地冲人见礼。
  春归低垂着她那张极其容易遭到女性长辈嫌弃的脸,自然不能打量观察大舅母的眉眼,视线所及只有一条绿地锦罗质的马面裙,裙用金线绣着八宝流苏的纹样,这华美的裙下露出翘翘的鞋尖。
  她并没感受到如芒在刺的视线,春归想:大约又被人视若无睹了。
  像是为了弥补春归不能打量观察对手的不利情境,渠出好不容易仗义相助一把,她脆生生的描述大舅母的长相:“眉毛又细又短,但描得黑长;肿眼皮小眼睛,看人时相当锐利;脸有点长,不知是不是故意拉长了;鼻子又直又挺像把匕首;薄嘴唇,尖下巴,鼻子底下长着颗痣。”
  春归:……
  听上去就很凶悍呀,火力应当十足。
  她一礼下去对方也没有回音,正尴尬,好在老太太没有袖手旁观:“上回认亲礼办得仓促,没来得及请诸家亲朋,可巧今儿个舅太太过来,正好喝这碗外甥媳妇的奉茶。”便示意春归见机行事。
  怎知春归才直起腰,还没来得及移动脚步,大舅母便冷笑一声:“可不能喝这盏茶,也当不得顾娘子这声舅母,太夫人莫怪我直话直说,我那三妹去得早,为着那桩陈年旧事,咱们两家也没了寻常姻亲之间该有的热络,这几年走动得少。但即便如此,兰庭毕竟是我那三妹的骨血,原想着他是太师府的嫡长孙,纵便是没了生母,生父尚且健在,又有亲祖母在上,婚事总归不能马虎草率,怎料到,这天下竟然还真有出人所料的稀罕事,府上的大夫人把兰庭匡去汾州,在没有知会兰庭外家时,竟然便逼胁着兰庭娶了妻!”
  一边在场的还有彭夫人,见老太太难堪,连忙上前搭腔:“此事确然是大伯和大嫂决定得仓促,我们远在京城也一无所知,只是……庭哥儿毕竟奉从的是父母之命,舅太太还是莫要为难庭哥媳妇。”
  “不是我为难她,且叫她自己说说,她哪里配得上庭儿?”大舅母这才横了春归一眼:“我身边的仆妇,早前去见了一见曹妈妈,曹妈妈竟然是满腹怨愤,说顾娘子背着庭儿当众顶撞乳母,甚至还违逆三妹妹在世时的心愿。三妹妹可是庭儿的生母,就算过世,也是名正言顺的婆母,违逆婆母便是不孝,太师府素来注重礼法,难道不应休弃逆妇肃正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