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作者:刹时红瘦      更新:2020-11-25 00:28      字数:6059
  出吗?
  春归想赵太师若真是这样的盘算,凭兰庭的性情也不会如此热衷,更不会把祖父当作一生真正崇敬的人。
  那就只剩一个原因了,赵家处于危亡的关头,而且除了兰庭,谁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攸关厉害。
  而在此联想之外,春归也实在发不出“之二”的联想。
  让她怎么神清气爽得起来?
  不过还有一件事其实在预料当中,那就是与老夫人的初次会面极其平顺。只略微让春归惊讶的是,在沈夫人的叙述中,春归脑海里幻化出老夫人的形象是一张尖酸刻薄的嘴脸,看人眼白多眼珠少,但说的话还是绵里藏针,让人一个字一个字的拆了找寻不到恶意,但就能在这些字句里感觉到刀光剑影,憋屈得吐血三升身上仍能不见外伤。
  但实际上看见老夫人本尊,春归脑子里只浮现出两个大字富态!
  没有高颧骨也没有突眼眶,赵大爷和尹小妹都抱有成见的鹰钩鼻也没有长在老夫人的人中之上,老夫人明明是面若秋月,笑容刚刚显露一点两边嘴角就深陷下去梨窝,除了两眼稍有些浑浊不够精神,这多少有损神貌以外,总体而言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差。
  关键是她说话时,并不让人感觉到虚伪矫情,仿佛习惯便是和人肢体接触,拉着春归的手当兰庭面就没松开过,春归只觉自己的手像是陷入了两团棉絮,温柔的触觉让她特别不踏实。
  笑容可掬的尊长,但是总不能和春归直视,眼珠像是惯性般的往边上滑,有时候笑容也难免露出僵硬的疲惫感。
  温和不矫情,热情却是虚伪的。
  但这不让春归介怀,她畏惧的是可以一直演出精准丝毫不露破绽的高手,春归只是觉得诧异,在她看来老夫人尚不及沈夫人的城府,完全不像她之前想像那般难对付。
  第一次见面,虽然老夫人笑容可掬,但春归仍然洞悉了背后的提防和戒备,只不过不至于厌恶,所以老夫人主动示以亲近时尚且比较自然,唯有当兰庭说起次日便要认亲的这个话题,春归明显感觉老夫人的指掌一僵。
  “这是不是太急了些?春儿还在服丧,认亲礼的酒宴上出席恐怕不合礼
  矩,又会招生闲言碎语,有道是人言可畏……”老夫人说着说着话脸就从兰庭那边转向了春归,眼看就要摆出苦口婆心的架势说服春归劝阻兰庭“收回成命”。
  春归没明白的是老太太既然已经打消了给她当头棒喝的念头,考虑着另辟蹊径,又是做何如此执着于“认亲”这项过场呢?难不成延迟认亲就能证明这桩姻缘的名不正言不顺,日后撕毁婚书把她扫地出门时更加便利一些?老太太难道异想天开的认为兰庭眼下的维护无非一时情迷,待日子长了新鲜劲过去就会始乱终弃,到时就能易如反掌的把她这个沈夫人的党羽剪除,水到渠成再安排个自己人来左右一家之主?
  这念头……还真是天真啊。
  不过春归紧跟着转念一想,发现自己在旁人眼中除了此副姿容,倒还真没什么可以“长宠不衰”的本钱,好像是有点“以色侍人色衰爱驰”的卦象,又难怪老太太会有这样一手准备了。
  春归是想躲懒图清静,但这明显有损自身利益安危的事她可不愿反让老太太得逞,只保持着一脸无害又无知的笑容,就没打算多说一字。
  兰庭更不耐烦,连话都不让老夫人继续往下说:“孙儿的婚礼本是依着热孝中的规矩,认亲礼应当省免,只是春归既然回了北平,总得与孙儿一同向各位亲长献茶进礼,正式拜见。”
  他的语气异常坚决,且态度还隐隐有些让春归都觉震惊又陌生的专横,心里砰砰地打着鼓。
  沈夫人和老太太的争锋相对是出于政治立场的不同,但兰庭似乎没道理站定在太孙的阵营啊?听他连声“母亲”也吝啬得喊,对于皇后、太孙也似乎疏懒得多提,怎么想也不至于为着沈夫人的缘故在老祖母面前如此桀骜。
  这更加不是兰庭一贯的处世态度,据春归观察,他的桀骜和锋芒大多隐藏在骨脊里,像一把利器宝剑,没事的时候才不会出鞘舞弄……
  难道是自己的魅力当真无穷到了如此登峰造极的地步?兰庭为了维护她,甚至不惜拔剑出鞘要胁祖母了?
  春归顿时面红耳热起来,不用照铜镜,她觉得自己现在一定是副小人得志沾沾自喜的嘴脸……
  十分的拉仇恨。
  ------------
  第140章 仆强主弱
  赵母双靥的梨涡渐渐填平。
  她也终于放开了春归的手,彻底把身子坐正,那双不那么清明的眼睛也透不出多么旺盛的怒火来,倒更像是茫然带着些雾气,有些不知所措的盯着兰庭。
  “祖母还有异议?”兰庭微微蹙眉,越发不像是应对尊长,如果打个大逆不道的比方,倒像是帝王再询问座下的臣子。
  春归想:很好,这下老太太的仇恨彻底转移去了大爷身上。
  “我知道你刚和春儿新婚……”赵母终于开口,声调僵硬,似乎这才堪堪透出了几分怒气,只不过她这句话竟然仍未说完又再度被打断了。
  这回插嘴的是旁边立着的一个仆妇,春归看她的年纪应当和老太太相若,只不过面貌透出愁苦,眉心和唇角的皱纹格外深刻,全然就和富态沾不上边儿,要是忽略了她的穿戴着装,换这人坐在挨窗的炕床上,倒是和沈夫人口中的老太太严丝合缝一般形象十分严厉刻薄。
  此仆妇是这样说的:“老夫人的意思是,明日便让大奶奶认亲也太紧促了,这时眼看着都已傍晚,不多久就要宵禁了,恐怕来不及去通知安陆侯府等等亲友,大爷何不缓上一缓,另择个合适的日子。”
  生着一副厉害样,口吻却委婉,心机至少得比老太太要深个几寸。
  春归就把这仆妇往仔细里打量,却并没有看出更多的深浅来。
  只听老夫人似乎有些如释重负,跟着仆妇的话往下接舌:“可不就是这话,庭哥儿这个时候才提出来,其余的亲友也就罢了,你舅公还有外王父两家是不能不通知到的,这会儿都来不及了。”
  说完这话,老太太似乎自认为兰庭不能辩驳了,越发如释重负之余把那两个梨涡又凹出一点的痕迹,弯着眉眼再看春归,仿佛是要宽慰她几句,这回话根本不及出口就被兰庭给堵回去了。
  “既然不设认亲的酒宴,只是让新妇拜见族内尊长,大无必要废此许多周章。安陆侯府以及外祖父家的亲戚,日后再让春归一一认识礼见便是,孙儿也知道时间定得急促,不过眼看着秋闱在即,待此事了,孙儿也能安心备考,故而早前孙儿已经去了一趟二叔公府上,说明了这件事,二叔公也答应了告知诸位尊长,明日巳时前来轩翥堂。”
  他根本就不是来和老夫人商议的,只不过通知一声儿。
  春归觑着赵大爷满脸理所当然于是云淡风清的神色,心里感叹,这果然很有一家之主的威风啊。
  但威风的是赵大爷,她这大奶奶可没这样的底气,春归心虚的看看老太太,考虑着是不是应当找个借口出去“更衣”,免得被弹药擦伤。
  就又听那仆妇说道:“大爷还想着今年应试?这倒是老夫人想岔了,以为大爷走了一趟汾州耽搁到此时,怎么也要缓上一年再考虑仕进了……既是如此,依奴婢看来老夫人就答应了大爷所请吧,无论如何,应试功名才最要紧。”
  这么高的一个梯子给老太太递过去,老太太自然没有道理不顺着下,可春归通过仔细的观
  察,窥见老太太几乎一点犹豫都没有就采纳了仆妇的意见,接下来神色虽然难免有些郁郁不乐,到底不再透露丝毫懊恼愤慨的情绪。
  春归就很把这仆妇放在心上,事后向兰庭打听此人的身份来历。
  “她是祖母的陪嫁丫鬟,说来也是陪着祖母长大的贴身婢女,后来嫁了我们府里的家生子苏六,就被喊了苏嬷嬷,辉辉怎么特别在她身上留心?”兰庭问。
  “也不知是不是错觉,我总觉得祖母似乎反而在看苏嬷嬷的眼色行事。”
  兰庭又看了一眼春归:“你这非但不算错觉,反而还该称赞明察秋毫。祖母自来对苏嬷嬷就很依赖,这苏嬷嬷呢,别看二婶如今掌着内宅的事务,从上到下这么多仆婢下人,多数最信服的人还是苏嬷嬷。”
  “祖母是太师府的尊长,苏嬷嬷就算是仆婢,自然也比旁人更有体面。”
  春归倒还算闹得懂这里头的规矩说什么尊卑分明、主仆有别,现实中仗着主母撑腰的刁奴欺主事件却司空见惯,理论依据就是所谓的“长辈身边儿,就算猫儿狗儿也有尊荣体面,晚辈可冒犯不得”,而要说这理论依据荒唐吧,那么荒唐的开端正是最不应该荒唐的皇帝,因为正是皇帝制定的法规,天下臣民无论贵庶,务必对九五之尊本人、使臣、内官,乃至于皇帝使用的器物豢养的宠畜都得毕恭毕敬,否则视为不敬皇帝本人。
  器物和宠畜还好,并不懂得这条法令赋予他们的权威,而那些内臣却利用此条大作文章,轻轻松松就能在人头上栽上个大不敬的罪名处以极刑。
  而虽然说九五之尊的特权不是任何人胆敢攀比的,但是因为“亲亲尊尊”“三纲五常”等等政治指导思想,君权和父权允许有微妙的异曲同工,故而这条法令就被搬迁进了孝道区别在于,就算把苏嬷嬷这样的祖母心腹打骂一番,还罪不及死,怎么论也不可能人头落地。
  其实说到底,威风的也不是家奴,仍然是家奴背后的尊长。
  就像二夫人彭氏,不是她的御下之能还不敌一介仆婢,无非她必须要仰老太太的鼻息,所以连带着也要向苏嬷嬷折腰罢了。
  春归却不担心苏嬷嬷,因为她可不用仰老太太的鼻息,她的上峰是夫君大人……纵然是色衰爱驰,按她如今才刚及笄的年岁,好像也还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
  所以当兰庭不再多说苏嬷嬷时,春归也没有揪着此人继续挖掘太师府的人事,相比起那位祖母身边的仆妇,还是彭夫人这位名正言顺的婶娘更让春归伤脑筋,不知道对方准备了多少明枪暗箭。
  她开始打听起大姑娘赵樨时来。
  根据沈夫人的灌输,太师府小一辈的姑娘只有两位,二姑娘赵兰心和兰庭乃一母同胞,但是兰心姑娘既然行二,也就是说她上头还存在着一个大姑娘。
  大姑娘是赵二叔的女儿,从闺名不依“兰”字来看,就能判断出她应当是庶出。
  可是在太师府这样的门第,庶出的女孩儿在家也是娇客,甭管彭夫人真实的品行如何,至少表面上不敢
  公然虐待庶女,反过来樨时姑娘作为庶女,也更不敢忤逆不敬嫡母,母慈女孝的可能性还是大大存在的,换句话说,这母女俩极大可能站在同一阵营一致对外。
  春归作为孙媳妇,且还是新嫁,一段时间内与夫家的姑娘们相处得应该更多,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关系,和睦相处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当嫂嫂的人可没有那大底气对小姑子们颐指气使,全天下在夫家这处宅院里,媳妇多得谨慎小心,小姑子才是娇客啊娇客,所以春归压根就没希望过两个小姑子会主动巴结她。
  倒是她必须对大姑娘进行防范和示好并行此等虚伪又无奈的操作。
  在沈夫人的口中“祖母党”全都飞扬跋扈,但鉴于从“党首”身上就出现了偏差,春归对于大姑娘的预判也变得不确定了,很有必要通过兰庭重新定位。
  “大妹妹性情是最好的,只是过于内敛,极多的时候都沉默寡言,尤其是在长辈面前更加谨慎小心,祖母倒是觉得大妹妹斯文安静,夫人却最不喜这样的性情,所以对大妹妹从不亲近。”
  这是兰庭的评价,春归叹了声气。
  她什么都没说,兰庭竟已经猜到了她因何有此一问,以及沈夫人对大姑娘的评价有多么歪曲失实。
  看来沈夫人提供的消息真没几句可以听信了。
  兰庭又补充了几句关于大姑娘的情况:“大妹妹的生母是萧姨娘,不是奴婢而是良妾,还是当年二叔授职的时候二婶请了官媒促成的,这许多年来却只有大妹妹一个女儿,好在是二婶允了大妹妹养在萧姨娘名下,萧姨娘自来又对大妹妹关怀备至。”
  这话不像是对二夫人的称赞,倒更像对萧姨娘的褒奖了,言下之意是大姑娘这样的性情完全因为萧姨娘教育有功。
  通过沈夫人的灌输春归了解到二房还有两大个嫡子,行二的赵兰台以及行四的赵兰阁,必须只能养在亲妈二夫人膝下的,这样看来性情就很有些阴晴难测了?虽则是男女有别,寻常春归大约也没太多机会和两个隔房的小叔子来往,但都是生活在同一个内院,至少是在老太太“千秋万岁”之前,既为一家人,自然不能完全避免面见交道,春归想到两个阴阳怪气的小叔子,顿时觉得脾胃都有些不好了。
  于是这才彻底放下了筷子,愁眉苦脸的委顿着:“我似乎……一时贪嘴……”
  吃多了隐隐想吐!
  而之所以会发生这么一种让春归满地找缝懊恼不已的情况,又得说回稍早之前,在老太太院里虽说是“共餐”,但春归想到郭妈妈在汾州时的提醒,硬是没敢和老太太、兰庭同席,乖乖站在一边侍候演足了孙媳妇该有的戏份。老太太于是总归得了还算一顿心平气和的晚餐,而兰庭在踌躇院也相当坚持“食不言”的规矩,并没有再次给予春归特权,让一触即发的家庭矛盾终于得到暂时的缓和。
  不过兰庭在走出踌躇院时,就贴近春归的耳边说悄悄话:“我也没怎么吃呢,待回去再陪着辉辉共用晚餐。”
  很好,然后春归就吃撑了!
  ------------
  第141章 首识怫园
  春归后来仔细想了一想,她之所以脾胃不适其实压根和两个小叔子是好是歹无关,一来因为在老太太院里侍候一番忍饥挨饿的待遇,兰庭显得分外过意不去,于是回来后格外殷勤的替她盛汤挟菜,如此盛情哪能拒绝?再者因为一程路上的风餐露宿,也算许久未曾好好坐下来饮食,一见满桌子的美味自然忍不住垂涎三尺,而后……
  咳咳,就成了这样尴尬的局面。
  春归强忍着恶心几乎是愁眉泪眼的凝视兰庭,说道急需消食的状况,也压根没想到这一消食竟然就会在明日认亲之前,和其中一个脑补为“阴阳怪气”的小叔子来了个猝不及防的邂逅。
  当春归提出立即马上需要消食的时候,兰庭其实还在借酒消乏,但这位以真君子要求自己的大丈夫自然不会罔顾妻子的请求,就像没发觉春归吃撑了的窘境,反而把自己的小腹一按,装作也吃撑了的模样,于是在兰庭“正合我意”的转圜下,春归也水到渠成般消化了那本就不算顽固的难堪。
  她对太师府是陌生的,本来就很有兴趣四处逛逛,当兰庭提议去“园子里”散步时,春归几乎没有欢呼雀跃一蹦三尺高,立时觉得自己恢复了身轻如燕完全不像个吃撑了的蠢货。
  “园子”有个匪夷所思的命名,居然叫做怫园。
  但里头的景致一点都没让春归觉得怫郁,倒是在目不接之余恨不能运步如飞完赏一遍,完全忘了食积脘胀这回事,只是她步伐刚一加快,手臂就被兰庭拉住了:“消食归消食,但腹中脘胀切忌行动剧烈,辉辉竟然忘了?”
  春归十分厚颜无耻的为自己开脱:“怫园的景致实在让人叹为观止,恨不能立即赏玩一遍。”
  “急不得,怫园比你想象之中还要宽广,几乎是十个太师府的地积。”
  见春归瞪目结舌,兰庭顺势拉着她的手一边游园一边说道:“我指的是整个怫园,但咱们现今只有半个,另半个归属许阁老的府邸。说来这怫园原本是代宗帝的潜邸,后来被燕王扩建,就形成了如此的幅员。”
  兰庭竟也小小诙谐,而且是拿已被处死的燕
  王诙谐,春归只觉残阳之下,这个少年似乎有点喝多了的嫌疑。
  “燕王身败名裂,先帝便将这怫园一分为二,赐给祖父和许公建府,其实也只不过将逾越的堂舍拆除重建而已,剩余这处后园,亭台楼榭都是名家构筑,规制也并没有逾越,拆除太过可惜于是就保留下来。”
  春归终于转过了脑子,她游的不是太师府,游的原来是曾经据称富可敌国的燕王的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