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作者:刹时红瘦      更新:2020-11-25 00:27      字数:7026
  一络散发,垂落鬓角,她尚有所觉察,随意别在耳后,又再冷笑一声:“你们过去看我,都像木讷的情性吧,暗中笑我呆笨的,明面讥我愚忠的,洋洋自得,又怎料自己才是浅薄的人,都白瞎了一双眼睛。”
  凝思边说,一边缓缓地踱步,先是靠近兰庭,半探着身:“宋舍人,哦不,现下该唤你赵舍人了,你呢,也真有几分本事,要不是你,任凭王家请的多少庸医,可都诊不出周氏的病症,不是旧疾而为中毒。”
  她又移了两步,面向王久贵:“老爷是不是现在仍存疑惑,心说大太太对我这么好,我为何就恩将仇报了?”
  退后两步,挑起眉梢,稍稍地把脖子一歪:“我早就不耐烦大太太的为人,就没见过她这样蠢笨怯弱的主母,口口声声把我当亲生女儿一样对待,见我被旁人讥笑欺辱,却还一味地叫我忍耐,这又哪里是真把我当女儿看待呢?大太太这样蠢的人,竟然也会口不对心。”
  再行几步,就到了三姑娘的跟前儿,凝思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姑娘也定在好奇,我为何要害你吧,我和你呢,确然是无怨无仇,但我就是心中不愤呀,你的阿娘,不过就是个出身青楼的女子,她凭什么能得大爷的另眼相看?”
  凝思忽而红了眼,露出哀切的神色:“而我呢,虽说是个奴婢,自小被人牙子拐卖出来,却是个清清白白的身子,我不过是对大爷露出些微的亲近之意,他就心生厌恶,对我避之唯恐不及。”
  郑氏见凝思这情形,听她这番叙述,不由瞪大了眼:天啊!这是什么新闻,难不成大郎和白氏竟然有染,凝思是因暗慕大郎,因妒生恨,才做出这桩罪恶!
  她还不及表达出这看法,凝思就晃来了她的跟前儿。
  “二太太。”
  婢女忽而哀切一扫,辱红齿白。
  郑氏莫名就被吓得背脊生寒,生生退后一步。
  “这下可明白了?不是二太太和三爷利用了我,是你们两个,反而被我利用了,你可别怪我收了你们的好处,还把你们招供出来,谁让我已经尽了全力,奈何天意如此,被赵舍人察断了罪行,我区区一个婢女,下毒害人还成,可没那手眼通天的本事,在外头又是收买药工,又是杀人灭口。二太太,混不过去了,二太太就承认了吧,也省得去衙门里头受苦。”
  “凝思,你这贱婢!”郑氏喝出半句,就把接下来的斥骂梗在了喉咙里……
  因她突然意识到,凝思的确没有那手段把药工杀人灭口,而且大郎一死,虽说周氏还有二郎一个嫡子,这些年却一直福建打理商事,老爷一心可是让三郎协助大郎在籍居地统筹事务,大郎没了,三郎就成了家中的主事人!
  三郎的确有重大的嫌疑。
  难道凝思真正暗慕的人是三郎,她是用这样的方式暗示自己,保全三郎的唯一办法,就是她这当娘的出来顶罪!
  郑氏这么一犹豫,凝思已经晃去了春归身前,但她显然没有什么话和春归述说,而是抢跨一步,直扑边上放置冰盆的红木黄铜合页立柜,轻车熟路拉开屉匣,取出一把花剪,然后直直插入了自己的胸膛。
  春归在最近的距离,亲眼目睹凝思有若一气呵成的举动,她还没有回过神来,就见凝思已经软软的瘫倒地上,直到看见她的胸前渗出鲜红的血迹,春归才真正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一片惊叫声中,她还未及慌乱,便已经陷入了一个温暖的怀抱。
  “不要看她。”耳边是男子低沉却温柔的提醒,春归却感觉到了面孔下的胸腔,心跳声并不平和。
  现场陷入了一时的混乱,春归浑浑噩噩中,好像被兰庭带离了凝思的尸身,她也终于看见了兰庭的面容,说不清道不明的凝重,似乎变得莫名的苍白。
  有种微妙的感觉,似有哪里存在怪异,却仅仅是在脑中一掠而过,抓不到确实的头绪。
  春归意识到的时候,一句安慰的话已然出口:“我不害怕,就是觉得突然而已。”
  兰庭并没有看向喧闹的一角,凝思陈尸之处,他的眼中似有片刻的茫然,这时才像是从空洞中抽离,他垂注春归,见女子果然是大无畏的模样,一时的惊慌过去,镇静如常。
  他微微一笑,也再稳稳坐下,但这回,兰庭示意春归坐在他的身旁。
  在王久贵的指挥下,凝思的尸身很快被抬了下堂,只是紧蹙的眉头,凝重的神色,都显示着这个一直对兰庭颇为信服的人,现下产生了极大的怨气。
  还是王三郎清醒得快,他早已收获了“宋小郎”的担保,此刻得知宋小郎竟然是赵公子,越发自信不会被命案牵连,于是趁着混乱之时,王三郎抓紧时间和珍姨娘有了一番眉来眼去,收获她笃定地一个颔首。
  王三郎便赶在郑氏自作聪明的认罪之前,义正词严地说服父亲:“赵舍人说得对,家里出了三太太的命案,大太太竟也险些遇害,兄长如今仍未脱险,还有药工的一条性命!凝思虽然畏罪自尽,死前却信口攀污,父亲执意隐瞒,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事,也难保不会谣言四起,反而不利于家门声誉,我们商家,虽不比高门望族,但诚信二字尤为是紧,也怕声誉受损,父亲还是答应让儿子随赵舍人去衙门自辩吧,儿子确然没有指使凝思行这种种罪恶,也相信赵舍人必定能够审明真相,还儿子清白。”
  事已至此,王久贵还能说什么呢?
  却在这时,乔庄终于露面,脑门上还挂着热汗,看上去很是疲惫的模样,说的却是让王久贵“如释重负”的一件喜事——幸亏乔小郎中抢救及时,王平安已经转危为安,只需卧床静养一段时间,就能恢复如常。
  这下子王久贵再也不能给兰庭脸色看了,还得低声下气恳求着把乔庄暂时留在家中,直到长子痊愈才算符合情理。
  兰庭也趁机提出:“关于王翁曾向前任知州施公行贿之事……”
  “移步再谈,移步再谈。”王久贵恭恭敬敬把兰庭请去了别处。
  此日下昼,兰庭和春归便离开了王家,趁着日落之前,赶回汾阳城中。
  途中之时,春归才抽空问道:“迳勿故意造出三爷受疑、大爷垂危的假象,是为诱使珍姨娘上钩?”
  “正是。”兰庭自然没有隐瞒春归的必要:“咱们之所以如此急忙赶回汾阳,也是为了打消珍姨娘的疑虑。”
  “可是迳勿究竟是怎么怀疑到珍姨娘身上?”春归仍是百思不得其解。
  “最早是从王三身上看出的端倪,我记得曾经告诉过辉辉,我一见王三,稍经试探,便发觉他对莫问的登门,白氏并非自尽的事似有察觉,且像期待着有更多事故发生,但我再摸了摸王三的底,先不说他有没有策划阴谋的能力,对于他的认识,有一点我能笃断,便是作为商人,王三还不失/精明,也就是说,他不会承担损失大于利益的风险。”
  春归道:“迳勿言下之意,王三和我那位伯祖父是一类人,虽然万万不能算良善之辈,但也不敢为了财利就亲手谋害人命,因为一旦失败,可就万劫不复。”
  “是,所以我相信王三的辩解,他只不过听了珍姨娘的承诺,会助他夺得掌家大权,隐隐想到周氏母子会有祸殃,尤其是白氏‘服毒自尽’后,但王三甚至认为莫问是被珍姨娘收买,证明他其实没有参与计划,并不知珍姨娘的行动。”兰庭先肯定了王三既非主谋,也甚至不是帮凶。
  又道:“白氏一案,辉辉先后排除了周氏、郑氏等人的嫌疑,而我也先后排除王久贵、王平安、王三等人行凶杀人的可能,但凝思又不可能是唯一的凶手,这也一度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在我叮嘱下,王平安从王三屋里的婢女口中,打听得珍姨娘和王三有染。”
  “迳勿竟也知道?”春归在惊讶之余,一时不防,泄露了她也早已知情。
  兰庭就挑了半边眉头,等着春归给出解释。
  ------------
  第68章 必死之局
  失言失言,这毛病怎么就不能彻底纠正!
  春归暗下把自己好一番抱怨,脑子里飞速一轮转动,脸上还要装出轻松的神色来,她是越来越体会深刻自家相公的察人之能,稍有端倪可就难逃法眼,就这样顶着压力,在颇有些颠簸的车厢里,居然再次急中生智。
  “我也是从三奶奶身边婢女几句抱怨中,品咂出她对珍姨娘的敌意,小小的试探一番,这婢女确然怀疑珍姨娘对王三暗怀企图,只没有凭证,婢女不敢多嘴,我听她只是捕风捉影的猜疑,并不能确定这件事一定为真,所以也没对你提起。”
  既这样就都让婢女们敏感起来吧!
  兰庭因着自己的消息来源,倒也不疑春归的说法有假:“王三身边儿那婢女,对这件事却是确凿得很,据她说,好几回王三和珍姨娘私会,都是她负责望风。”
  “王三竟这样不谨慎?”春归奇道:“他显然很信任这婢女,却没想到这婢女能被王平安收买。”
  “所以我才觉得王三不像幕后真凶,否则这件案子只怕早就泄露。不过珍姨娘却是个谨慎人,自从她告诉王三,要助他夺得理家的权力后,便就克意冷落疏远,终止了和王三的接触,所以白氏忽然‘服毒’,内事治管重新交在郑氏手中的时候,王三才会感察珍姨娘已经开始行动,期待着她的进一步计划。”
  白氏死前,珍姨娘就未雨绸缪,也难怪在二魂的监视下,起初竟然没有半点收获了。春归暗忖,又问:“迳勿你发现珍姨娘有染王三,是在察实周氏中毒之前抑或之后?”
  “我开始留意到珍姨娘这人,是听辉辉说起她和凝思忽而恶化的关系,就觉得很是造作,待提醒了辉辉留意,自己也商量王平安暗中打探,不过虽说确实了珍姨娘和王三有染,还不能笃定和白氏一案相关,直到发觉周氏中毒,且察明连那药工也死于非命,我当时便确断凶犯不可能唯只凝思,于是交待王平安,加强对珍姨娘及王三的监视。”
  结果王平安安排的眼线,在昨日窥见了珍姨娘和王三在僻静处疑似私会,但因为不能接近,没听清两个之间的言谈,只是今日上昼,眼线远远瞧见珍姨娘鬼鬼祟祟潜入侧院,待她也跟着进去,竟不见了珍姨娘的人影,眼线怕被发觉,就退了出去,只把这件事情上报给了主人。
  “又直到听王平安报信,说绮紫举告凝思和王三在侧院密商,但盯着王三的眼线却坚称目标并没有往正院方向去的时候,我几乎能够确断珍姨娘就是凝思的同谋,结果把王三一诈,他就如实交待了。”兰庭想到王三今日急于撇清的言行,把手一摊。
  “还真是软骨头。”春归相当无语。
  “这就是王三的精明之处了。”话虽如此,但兰庭的口吻显然对王三并不欣赏:“他是抱着坐享其成的愿望,却丁点风险都不想承担,王翁今日没头没脑一见他就训斥,王三多少有些心虚,两害相权,他用和珍姨娘有所接触的事用作试探,这也是他明明知道王翁没把珍姨娘当一回事,不至于为了区区侍妾,豁出去不要颜面把他重惩。”
  这可不是?在王家尊为三太太的贵妾白氏,当初疑似和外男有染,王久贵盛怒之余,也只不过把高显市驱逐,令白氏禁足,把丑事遮掩过去,至今还瞒着绝大多数仆婢,犯事的人换成珍姨娘这侍妾和亲儿子,王久贵就更该轻轻放下了。
  王三对他的老爹还真了解。
  春归在心里,把王三狠狠鄙夷一番,顿觉相较起来,王平安虽说有些迂腐,品行至少没有这样恶劣。
  “但明白王翁追究的并非风流韵事后,王三情知珍姨娘已经露出马脚,他自恃与这件事并无干联,要若继续狡辩,反而会落嫌疑,干脆坦白,至多就是白期待一场,没有收获,也没有大的损失,于是干脆利落就答应了配合我的计划,引凶犯入瓮。”
  “连王三的嫌疑也被排除,那么幕后真凶究竟是谁?”春归深深困惑了。
  “幕后真凶,应当并非王家之人。”
  “迳勿能够确定?”
  “其实早在阿庄察明周氏所中的慢性之毒,竟然是出自宫室之内,我就疑心我们起初的方向不对,因为用于宫室之毒,不大可能会流于市井,只有可能为少数王公贵族谙识,就像阿庄,若非高太医在禁内医录上见过此毒的记载,并传授给阿庄,阿庄也不可能诊出周氏的脉状有异,王家只是一介商贾,实难想象家人会谙识此类秘方。”
  “难不成,指使珍姨娘和凝思的人,竟然是王公贵族?”春归愕然:“她们真正想要毒害的人是王平安,王平安遇害,王三确然就是最大收益者,哪能和王公贵族扯上干系?”
  “这点我也暂时想不通透。”兰庭也不由一蹙眉头:“今日我质疑凝思,说她不提对周氏忠心耿耿,以此洗清嫌疑实因心虚,但事实上,我笃定的却是她宁死也不肯牵连王三,细细推敲案情,从白氏之死,到周氏‘卧病’,再到王三娘险被嫁祸,种种设计当真复杂,而凝思和珍姨娘,应该皆有本事易如反掌便夺人性命,如那福康堂的那药工,就是于闹市被悍匪劫杀,这样的手段粗暴但也简单。”
  “迳勿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怪异,难道她们之所以用如此曲折的方式,竟然是为了让王三置身事外?”春归再度愕然:“王三不是指使珍姨娘、凝思的人,她们却甘愿为王三赴汤蹈火,为何珍姨娘和凝思视他人性命如草芥,对王三却如此痴心?”
  王三甚至在未逢大难临头,完全还可以狡辩狡辩的时候,就毫不犹豫把珍姨娘出卖,凭珍姨娘的机巧,还能相信王三的花言巧语、海誓山盟?就算珍姨娘是被爱慕冲昏了头脑,那么凝思呢,和珍姨娘配合无隙的凝思,也被珍姨娘感染了?
  “凝思今日百口莫辩之时,尚还没有绝望,不肯受胁迫服毒而死,竟然提出应当把她送去官衙,说明她认为只要离开王家,就算被困死狱,受审公堂,她还有一条生路。直到我自呈身份,且把嫌疑导向王三,凝思才放弃了挣扎,她不再寄望于挨过刑问,而选择自裁,再兼她和珍姨娘的种种配合,谨慎几乎不露破绽,在我看来,极像是经过严训调教的死士。”
  春归瞪大了眼,只觉这案子眼看是水落石出了,可仍有太多的谜题未解,她实在想不通王平安竟然能够惊动两个传说中的死士加以暗害,这真是何德何能呀。
  “迳勿,会不会是你想得过于复杂了。”春归思索一番,还是难以表示认同。
  “或许,不过我必须再作安排,以防节外生枝。”兰庭神色十分凝重:“倘若珍姨娘真是死士,王家那些仆从护院可不是对手,王平安虽说并没有中毒,性命却仍然堪忧。”
  “珍姨娘还会对王平安动手?”春归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一手按住固定在车厢里的条案上,稳定她摇摇欲坠的身体,有些浮夸的演绎她此时此刻震惊的心情,而她之所以如此浮夸,表示着她对兰庭的推断根本就不信服。
  “当然。”兰庭却很笃定:“就凝思和珍姨娘二人,显然前者为从后者为主,故而我们虽经设计,能够察获的人也仅限凝思,无法察实珍姨娘的罪证。”
  “所以,迳勿是故意以王平安为诱饵?”
  “据我猜测,珍姨娘、凝思之外,王家宅内,应当还潜有至少一名帮凶,否则近些时候凝思、珍姨娘身后各有眼线,她们稍有异动都会被察觉,那么王三娘院子里的草乌,又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栽赃的?”兰庭道:“若不把他们一网打尽,王平安的安危就难有保障。”
  是的!
  春归这才意识到,除了王平安的眼线,凝思、珍姨娘身边还分别有白氏、渠出盯梢,相较肉体凡胎,这两个魂灵更不可能被摆脱,但可不就连她们,都没有发现凝思、珍姨娘其中一个涉足三姑娘的居院,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还有一个暗中潜藏的同谋没被发现。
  “凝思的死,并未能洗清王三的嫌疑,王三却是因为珍姨娘的告知,今日巳初才故意去见王翁,在珍姨娘来,倘若不想法子尽快解救王三,保不住王三就会招供,故而,珍姨娘必须害杀王平安!她相信她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凝思的认罪足够让她置身事外,而王三却被押刑室,只要王平安今晚遇害,就能证明王三并非凶手,她们应当存在必须孤注一掷的理由。”
  兰庭伸手,稍稍一拨锦帘,让光芒更多的漏入车厢:“只有死士,为达目的,才敢不惜任何代价。”
  ------------
  第69章 丑时三刻
  夕阳沉入峰峦之背,霞色却像天斗侧翻,将那艳灿倾泻而出。
  清风仍是稀少,偶尔的丝丝缕缕,未成声息,就已平静。
  又是到周氏服药的时候,相比寻常,更多了好些婢女服侍,她们相互监督,彼此提防,显然都还在为今日闹生的案件,惊疑不定。
  珍姨娘跪在脚踏上,她把手里的瓷碗递给婢女,又再接过另一婢女递来的清水,服侍着周氏漱口,待周氏虚虚地靠着引枕,她又把薄衾稍稍往上一提,搭盖过周氏的小腹,这个时间她本是该告退了,周氏也不敢和她多说什么,一味仍然装作疲倦。
  已经是替了凝思的婢女,把珍姨娘送出来,沿着廊庑底下走,看似代周氏安抚,实则却像终于忍不住口舌,要寻人倾诉一番这几日来的遭遇。
  “老爷疑心凝思,交待我们几个留意的时候,别说太太不敢置信,就连我,又哪里敢相信凝思竟有那多的恶意和那大的胆量,都认定了她,确然如同言行一样,心里对待太太只有赤胆忠肝,人是木讷些,长处也在这木讷刻板,怎料到,倒是我们白长了一双眼睛,这么些年来,竟然都错看了她,太太对她这样好,她竟然敢……”说着就是长长一叹:“这几日,太太精神一直不见好,今日听说凝思认了罪,咱们都还不敢告诉太太她已经自尽的事,太太的心,都已是被伤透了。”
  珍姨娘也道:“想来我和凝思,还是一同进的这里,又都受了老爷太太不少的恩惠,真真没想到,凝思竟然会人心不足,她今日承认,是对大爷因爱生恨,往常我们竟然一点都没看出来。”
  “可不是这样,要么怎有那句人心莫测呢,为奴为婢的,最忌就是没有自知之明。”
  把今日的事,悄悄里议论了好一歇,不知不觉两人已经在院子里绕了几个圈子,那婢女到底记挂着正在当值,才别了珍姨娘,她是真不知道珍姨娘是个“漏网”的凶犯,这番表现,自也不可能任何打草惊蛇。
  珍姨娘回到她独自住着的厢房,莫名又觉得疑似窥探的目光,她有些烦躁地合上门扇、放低竹帘,确保已然隔绝一切窥视,但那如影随形如芒在背的刺探,却像一点没有消袪。
  心中更加地浮躁,她不由猜疑:难道是因行动屡屡受挫,才会产生如此错觉?
  细想起来,这感觉已经有些时候了,仿佛总有一双眼睛,就在近前审视度量,但她的左右又分明没有半个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