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作者:刹时红瘦      更新:2020-11-25 00:27      字数:7967
  詹氏虽是内厨的管事,却也还知道顾着何妈妈的几分颜面,谁让眼下管家的是三太太呢?谁也说不准这是不是暂时,又就算暂时,也不知“暂时”又能延续多久,再说三太太将来交了权,到底还是主人一层,要收拾个把仆妪,还不是易如反掌,何妈妈的女儿在三太太屋子里当差,何妈妈就能在内厨站稳,谁也不敢不礼敬。
  这场争端就在何妈妈的转圜下平息了,但春归当然不会就这样抛之脑后,奈何她虽还能看见何妈妈和孙家的在院子一角窃窃私语,一个温言劝解一个淌眼抹泪,心中无限好奇,却不能堂而皇之去听墙角,可恨现下渠出、白氏都不在身边儿,无法支使她们去窥听。
  幸好在这时候,三奶奶却又出现了,人还远,就是一脸的笑,坐下便同春归交待:“是四叔来的信,说四弟妇有了身孕,阿娘不放心,和我商量着挑个稳妥的乳母,送去江浙供四叔夫妻两个差遣,为这事,却把娘子怠慢了。”
  春归原本就不在意,此时也只道无妨,刻意把刚才那件争端说给三奶奶听:“从前我看着詹妈妈,虽觉得她面相不是那么和善,行事颇为雷厉风行,却也不像是个凶悍的人,没想到,那个孙家的,竟对詹妈妈这样敬畏,都能说得上是惊惧了。”
  “孙家的?”三奶奶蹙着眉:“我听也没听过她是什么人物,不过詹氏我是晓得的,她可是老爷的亲信,她家男人,从前就跟着老爷渡过海,如今在外头任着掌柜,詹氏是有些严厉,却并不像无端端为难旁人的人。”
  春归又道:“姐姐是没见刚才那仆妇的情状,一说要送午饭给莫问道长,就像要让她送死的模样,脸都青了,也确然说让詹妈妈放她一条活路呢。”
  在春归的渲染下,三奶奶对孙家的也好奇起来,待见了何妈妈,便问她:“那孙家的是什么人,和詹氏又有什么过结?”
  “孙家的是七、八年前买入的仆妇,那时她就守着寡,听说男人还是个秀才,也没考上举人,一病死了,孙家的虽然有个儿子,但夫家贫寒,娘家也没有依靠,男人死后越发没了指望,生的儿子也是多病多灾,她公婆一狠心,就把她卖给了牙行。”
  三奶奶嗤笑道:“瞧瞧吧,别以为嫁给读书人就好,像这样的穷秀才,自己窝囊也就罢了,父母家人都是丧尽天良,居然把儿媳卖作仆婢,这也是读书人,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可不是这样,奴婢知道孙家的身世后,对她就很同情,寻常也愿意照济她。”何妈妈长叹一声,圆润的面颊上,果然也表现出怜惜的神情,又说道:“孙家的本是个寡妇,模样看上去也不算出众,只是性情好,柔柔弱弱的,许是这样,就让孙槐给看中了,求了主家允可,两个就结成了夫妻。”
  三奶奶“哦”了一声,不待问,就对春归解释:“这孙槐我倒知道,原本也是我家的仆从,和詹氏的男人很是交好。”又问何妈妈:“我怎么记得孙槐前两年就死了?”
  “死了有四、五年了!”何妈妈纠正,接下来就把詹氏和孙家的之间过结,详详细细叙述出来。
  ------------
  第53章 人心莫测
  在春归听来,詹氏和孙家的两人之间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深仇大恨,一来是孙槐的前妻和詹氏极为交好,虽说病逝了,留下一双年幼的子女,孙槐必定会再续弦,詹氏也没有立场干涉孙槐再娶,然而难免会把续弦和好友比较,詹氏认为续弦是个寡妇,有命硬剋夫的嫌疑,心里就不看好这一桩姻缘,没想到孙槐再娶不久,真就暴病身故了,詹氏就更认定了孙家的是不祥之人。
  再者詹氏是个爽利的人,孙家的却柔柔弱弱拖泥带水,两人性情本就不合,詹氏就很看不上孙家的许多行事,尤其是孙槐的遗孤,其中的女孩一回受凉发热,人都烧得迷迷糊糊不清醒了,孙家的却不敢上报主家想办法请医,闷不吭声,一边哭着一边用凉水给女孩擦拭身体试图降热,要不是詹氏及时发现,指不定那女孩就这么病死了,詹氏就更加埋怨孙家的,干脆把好友的一双子女认养在自己膝下。
  仆妇之中,也不乏长着势利的眼睛,内厨这些人眼见着詹氏不喜孙家的,好些的只是和孙家的渐渐疏远,更恶劣的就是落井下石。
  故而内厨里相对而言最没好处的差事,就都落在了孙家的身上。
  春归听后便想:从前是白氏理家,负责往白氏一处配送饮食的差事自然被人争先恐后,也只有白氏受了惩戒失势,这项差事再没有了从前的好处,才会推脱到孙家的身上。
  她几乎已经确定孙家的就是白氏死前负责送餐的人,就问何妈妈:“我看那仆妇的情状,似乎格外惧怕莫问道长,这又是什么缘故?”
  何妈妈却忽然嗫嚅起来,分明是知情却顾忌着春归是外人,不好开口的模样。
  三奶奶因春归那话本就问得很有针对性,隐隐的也猜到了一点端倪,把眉梢一挑,迫不及待般开口:“顾娘子也不是外人,妈妈把实情直说就是。”
  这虽然合了春归的意,但她依然觉得哭笑不得:我怎么就不是外人了?
  再看何妈妈,这下子再无半点犹豫,口吻里的兴奋之情竟也隐藏不住了:“原本顾娘子不问,奴婢也想着禀报太太和奶奶的,这件事可真了不得!”
  见三奶奶和春归俱是聚精会神的模样,何妈妈自然也不敢狠吊胃口,继续说道:“奴婢早前宽慰孙家的,原也没想太多,以为她是真得了病,情绪才会这样激动,哪知孙家的却悄悄告诉奴婢,原来她是惧怕着被莫问道长看穿,她就是那个害死三太太的人!”
  “这是什么话?!”三奶奶心中隐隐的猜测得到证实,但仍然觉得震惊。
  “孙家的说,那时三太太被困禁在居院,是她依时送去饭食,詹娘子也叮嘱过她,说是太太的交待,不能因为三太太被老爷责罚,就敢怠慢。那日,孙家的送餐途中,遇见了太太屋里的凝思姑娘,说是得了太太的嘱咐,特意来察看内厨有没有克扣三太太的饮食,揭起食盒一看,挑出一碟杏仁酥来,说三太太一贯就不喜杏仁,让孙家的去换另一种糕点,孙家的就又走了一趟内厨,换了马蹄糕,凝思姑娘这才满意,孙家的把饮食送给了三太太,正是那一天,就听说三太太服毒自尽。”
  “原本呢,孙家的也没多想,直到莫问道长登门,开坛设法,家里流传开来,都说三太太不是自尽,竟然是被人害死的,孙家的就心慌不已,想到那天,她回内厨换马蹄糕时,凝思姑娘主动提出把食盒饭菜留下,由她看管,省得孙家的再提着往返,孙家的就怀疑凝思姑娘就是趁那时机,在饭菜里投了毒,而饭菜是她给三太太送去的,岂不也是帮凶?她是害怕被莫问道长看穿,才不敢接近。”
  “果然是那凝思!”三奶奶眼睛几乎没有瞪圆了,但神色却并不含恼怒:“要三太太真是被人毒杀,凶手再也没有其余的人,凝思先是污陷三太太,导致三太太被老爷惩诫,紧跟着支开孙家的,在三太太饮食中投毒,造成三太太是畏罪服毒的假象,可这凝思,不过区区婢女而已,哪里来的胆大包天,竟然敢做害人性命的恶事。”
  她是把眼睛直瞪着何妈妈,想要听见何妈妈顺理成章的推理,奈何何妈妈纵然有心讨好二太太,却也不敢妄议大太太的是非,只道:“所以奴婢看来,定是那孙家的要么杞人忧天胡乱猜测,要么就是克意污陷凝思姑娘,说不得是她在三太太饮食里投了毒呢。”
  这答案自然不让三奶奶满意,也让春归无比的寒心。
  是以这日下昼,兰庭回到客院,就见春归闷闷不乐呆坐在廊庑底,他不由疑惑道:“连我都听说了风传,整个王家,多少仆妇都在议论是周氏毒害了白氏,我猜着辉辉这边应当有所进展才对,可看你这神色,似乎又不像有了进展?”
  春归强打起精神:“也不是没有进展。”
  便把孙家的这一段如实叙述,也坦言了自己郁郁不乐的原因:“我度何氏的面相,又看她惯常的行事,相信了她是个与人为善的和气人,她说她对孙家的心怀同情,时常照济,我听着孙家的连这机密都敢告诉何氏,也不怀疑何氏的话。要说来,事涉人命,何氏不敢替孙家的隐瞒,报知主家也是情理之中,且孙家的虽说牵涉其中,但她并没有谋害他人的意图,只是被凶手利用而不自知,王久贵不是个恶毒的主家,想来不会迁怒孙家的。”
  春归说着就蹙了眉头:“却没想到,何氏为了自己不被牵连,竟然咬定孙家的陷害,甚至就是真凶,根本不想她这样做,极大可能把孙家的置之死地,亏孙家的这样信任她,哪里想到何氏竟然如此伪善。”
  春归不信何氏竟然看不出孙家的确为无辜,也根本没有胆量污赖凝思,更不要说毒害人命,何氏要想置身事外,根本无需陷害孙家的,只要把耳闻之事,如实上报给王久贵即可。
  但她一边想要讨好郑氏,一边又不愿得罪周氏,为了这些微的利益好处,就敢把一个无辜的,甚至真心信任她的人陷入死地。
  “辉辉是在自责,因你一句问话,连累了孙家的?”兰庭虽是询问的口吻,但心中已然笃定,他微微一笑,安抚春归:“何氏虽说有此恶意,但就连郑氏,只怕也不愿事态按何氏的杜撰发展,孙家的只是一个仆妇,且与周氏毫无干连,让孙家的顶罪,对郑氏而言,可没有丝毫收益,否则还不到半日,怎么就能流言四起,说是周氏指使凝思毒杀白氏呢?”
  “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担心。”春归却道:“孙家的并没有凭据证实凝思落毒,而现下已然流言四起,周氏乃王家堂堂正正的主母,名声蒙污,根源就是因为孙家的一番话,孙家的能不受惩?”
  虽说律法规定,主家不能殴杀仆婢,但就算殴杀,也仅仅只处一年徒刑,且误杀还不算违法,那就很有空子可钻了,而实际上,主家杀仆,官府一般不会追究,主家往往也只报个仆从暴病就能了事。
  更不要说孙家的被坐实陷害主家甚至毒害主家的罪名,往衙门一送,等着她的也就只有死路一条。
  “辉辉倘若真放心不下,我再走一趟就是,会建议王翁,只是把孙家的和凝思分别问话,先不追究二人的是非,这也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待案情明白水落石出之后,凶犯难逃罪罚,无辜的人也自然不会被牵连其中了。”
  “这样才更稳妥。”春归连忙赞同。
  又待兰庭晚些返回,问得王久贵答应不会惩责孙家的之后,春归彻底放了心。兰庭看她终于平展了眉心,松快了唇角,一件事原本不想多嘴了,又不知为何就说了出来:“我看辉辉对那何氏很不待见,顺口便对王翁提了一句何氏说的那些话,王翁在治家上,倒是个明白人,立即意识到何氏的心肠过于顾私,且颇有几分歹狠,这样的仆妇,自然不适合再让她接触饮食等等要务,何氏应当会被冷待了,也算她自取其咎吧。”
  虽然说别人家的家务,春归原本不想插手,但听说为恶的人受到惩罚,心中倒也觉得痛快,她便越发卷翘起唇角,抬眸看向兰庭,又正见男子眼中几乎满溢的笑意,心中便觉一暖,有如余晖浸入,又像春澜漾生。
  ------------
  第54章 皆藏机心
  既然已经察出孙家的这条“蛛丝”,春归也就没有了再去内厨学艺的需要,她又提出需要感谢主家的成全,便亲自做了些刚刚学会的糕点,让主家诸人品尝,给大太太周氏那一份,是由春归亲自送了过去。
  所有的嫌疑都是集中在凝思的身上,春归当然还是要从这条脉路察探。
  三奶奶受郑氏影响,从来不把周氏放在眼里,慢说侍疾,往常连晨昏定省也找借口推脱,但她一心要与春归交结,好为娘家妹子的将来铺垫,竟也陪随着春归往周氏居处来,当然,三奶奶还有另一层不怀好意。
  春归细度周氏的气色,发觉比前几日更加灰败憔悴,说话时有气无力,口/唇毫无血色,靠坐着,也时常就会蹙眉,抬手抚胸,显然觉得气闷,她也根本没有胃口品尝春归送来的糕点,强撑着咬了一小口,隔了几十息才能吞咽下去,又缓和了许久,才满面歉意的向春归陪不是:“娘子这么好的心思,我却没有福气消受,都是这病症闹得,当真惭愧得很。”
  三奶奶就急着冷嘲热讽:“大太太这回可是心病吧?家里这么多闲言碎语,二太太用了力气也禁止不住,如今,下人们可都相信了,要不是三太太的冤魂不散,怎么偏就是大太太卧病难起,虽然是请了大夫,那些大夫众口一辞都说不妨事,可就是不能痊愈,反而越来越重了。不过要媳妇说,大太太又何必如此忧心呢?三太太毕竟是青楼出身的人,没就没了,老爷总不能为了三太太责罚您,否则要把大伯、二伯置于何地?至多是让莫问道长把冤魂超渡,前事也就一笔勾销了,大太太就放宽心吧,省得多少闹腾。”
  这话犹如沾了毒液的箭矢,笔直射中了周氏的胸腔,春归见她好一阵喘息,把面容都憋得铁青,心中不忍,不由自主般的和凝思一齐行动,一个替周氏抚着胸口顺气,一个握了周氏的手低声劝慰,春归但觉这么热的天气,周氏的掌心却冰冰冷冷,她不由微微蹙眉,暗忖着周氏这病症看来当真不轻。
  好一阵后,周氏又才缓和,她原本是个怯弱的性情,这回却当真担不起这害命的谤毁,又自来就没有八面张罗的本事,焦急起来,顾不得春归这个外人在场,一边老泪婆娑,一边却是斥令凝思跪下。
  反而对三奶奶,倒是没有疾言厉色。
  “自打听莫问道长卜断,说是三妹被人害杀,我就问过凝思不知多少次,今天当着你的面前,就让凝思自己说,到底是不是她害了三妹。”
  压根就没提凝思是不是受自己的指使。
  春归暗忖:这样看来,越发不像周氏为幕后真凶了,因为她根本就不在意流言的指向其实是她,毫无自辩的本能反应,更加关注的,的确像是白氏究竟为自尽,还是被凝思害杀。
  要周氏是在伪装,也未免太逼真。
  又去打量凝思,只见她眉眼间聚集一股坚决,虽膝跪着,却是昂然的姿态,没有半分心虚畏惧:“奴婢既没有污陷三太太,更没有毒害三太太,当日奴婢的确是亲眼目睹了三太太行为无耻的事,这才上报老爷,奴婢的确因为太太的吩咐,去厨房察看过送给三太太的饮食,却是担心三太太被责罚之后,下人心存慢怠,怎么会在饭菜中落毒?”
  周氏因为三奶奶的质疑,是又急又怒几乎丧失理智,倒是这丫鬟还冷静清醒,眼见着有春归这外人在场,把白氏因何受罚用“无耻”两字囫囵带过,没有泄露那件丑闻。
  郑氏、三奶奶都说凝思呆笨,但她却有这样的谨慎,又哪里是呆笨的人?春归更信了白氏对凝思的判断。
  “你要真做了毒害人命的事,当然不会承认。”三奶奶对凝思的辩解不以为然,冷笑道:“莫问道长可是卜断了,三太太是含冤被杀,自然就是你这检举者先行毁谤,再施毒杀。”
  针对三奶奶的断言,“呆笨”丫鬟凝思却凛然不惧,沉着回应:“奴婢与三太太无仇无怨,为何要陷害毒杀?依奴婢看来,说不定是三太太自尽后,有人怨恨是因奴婢检举导致,这才买通了莫问道长登门,演一出戏,迷惑老爷生疑,三太太从前管家十余年,多少仆妇都对三太太唯命是从,也包括了孙家的,孙家的必定也是被那人收买,血口喷人,污陷太太和奴婢。太太若不信奴婢,奴婢这就去求老爷,把孙家的和奴婢一齐送官,奴婢愿意和孙家的对薄公堂。”
  凝思说得这样斩钉截铁,引来周氏长叹一声:“三郎媳妇,你可听清了?我对三妹那件事,其实也是半信半疑,质问过凝思多少回,她都一口咬定没说一个字假话,赌咒发誓若是她陷害了三妹,宁肯受天打雷霹,我也想过,凝思自打被我们买进家,在我身边侍候,一直就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她也的确和三妹没仇没怨的,哪里至于会生出这样的祸心,我是真不知这件事的真假是非了。”
  三奶奶怎么肯听信?还待辩驳,春归却怕她把周氏气出个好歹来,连忙提出告辞,拉了三奶奶一同走,途中才道:“看大太太的情状,确然不像指使了凝思害人,说不定凝思那话真有几分道理,姐姐就没想过,真有人因为三太太的过世,怨恨太太和凝思?”
  “那也就只有三姑娘了。”三奶奶嗤道:“可三姑娘还未及笄,就有这样的心计和手段,能够买通内外反污太太了?凝思还真能编造,想不到大太太也是这样狠毒,连三太太的女儿也不放过,这罪名儿坐实,纵管老爷心善,三姑娘也别想着好姻缘了,被大太太一举就毁了终生。”
  春归也忖度着:凝思反诬孙家的也就罢了,怎么一口咬定是三姑娘的罪过呢?那丫鬟明明深藏不露,从三奶奶的态度上,难道还看不出散布谣言的人是郑氏?她这么做,是否有意维护郑氏呢?可郑氏一来的确不像如此心机缜密的人,再者也缺乏了毒害白氏的动机。
  又听三奶奶的话,倒是为三姑娘分辩,咬定真凶就是周氏和凝思,要若真和凝思一党,她就不怕把凝思置之死地后,被招供出来?
  郑氏没有要害把柄威胁凝思就犯,假设她是真凶,必然只能重金收买,可凝思再怎么贪财,也得有命消受不是,郑氏哪来的把握凝思宁死忠诚于她?
  太矛盾了,真凶不可能是郑氏。
  正往外走,春归又瞧见廊庑一角,守着炉火煎药的女子正是娇媚夺目的珍姨娘,她心念一动,便提醒三奶奶:“莫不如套套珍姨娘的口实?”
  三奶奶也是眼中一亮:“说来珍姨娘也是住在正院,不离太太左右的人,和凝思,一个是左膀一个是右臂,偏偏这左膀和右臂相互还不对付,说不定呀,真能打听出什么。”
  便携了春归一齐过去,见珍姨娘起身行礼,破天荒地伸手扶住了,和她寒喧:“这么热的天儿,那些人都躲懒,连凝思都缩在屋子里头,倒支使着姨娘在这被火熏着,姨娘也太老实,任凭刁奴欺负。”
  春归笑而不语,只顾看珍姨娘的神色,却见她生得柔媚的眉眼,此刻却冷凝无情,对三奶奶的疏远与不屑简直一目了然,一张口,语气果然冲辣:“婢妾为太太煎药,是心甘情愿的事,三奶奶不要血口喷人。”
  “你!”三奶奶被这一冲,粉面含怒,竟甩手就给了珍姨娘一个耳光。
  套话是套不下去了,还废了春归不少言语,和三奶奶一齐恼怨珍姨娘的猖狂。
  但到晚间,春归和兰庭讨论剖析案情时,对于珍姨娘的判断却大不一样了。
  “我从其余人的口中,再兼迳勿复述王久贵的说法,已知珍姨娘甚有心机且擅长奉迎,今天看她这样对待三奶奶的有意挑拨,越发确定之前的推测。”
  “哦?说来听听。”兰庭很捧场。
  “郑氏对周氏不敬,这在王家是众所皆知的事,珍姨娘本是因为周氏的建议,才成了王久贵的侍妾,可以说她是周氏的天然阵营,必须与周氏同仇敌忾,今日她听三奶奶这番话,倘若还虚以委蛇,被凝思知道了,必定会在周氏面前挑拨,周氏虽说是个宽仁的主妇,有个弱点,那就是耳根子也软,珍姨娘为了避开不必要的麻烦,只能把三奶奶呛个恼羞成怒,挨一耳光,却绝了后患。”
  “分析得很有道理。”兰庭颔首,也发表自己的见解:“可我听辉辉打听的事,颇觉凝思和珍姨娘翻脸的理由,似乎有些牵强和刻意,隐隐预感,仿佛这点极为关键。”
  春归却全然没有想到这点,惊奇道:“哦?也说来听听。”
  ------------
  第55章 又有变故
  “据辉辉打听,珍姨娘和凝思是王家同时从一个牙人处买入,且凝思之所以被选中,还是因为珍姨娘在旁说情,她们两个之间,原本是虽无血浓于水,却实在有姐妹金兰之情,后来珍姨娘虽起了心思,游说周氏,成了王久贵的侍妾,慢说并不受宠,就算受宠,那也是对周氏有利的事,珍姨娘也从来没不敬过周氏,凝思对她的怨气,认为珍姨娘背主,当真有些说不通。”
  经兰庭这么一提醒,春归忍不住展开了无穷的想象力。
  难道说,凝思其实才是那个对王久贵暗慕已久的人?和珍姨娘闹翻,是因为心存妒嫉,这样一来,似乎凝思就有了足够的动机毒害白氏——相比珍姨娘的大受冷落,长宠不衰的白氏更可能成为凝思的眼中钉!
  为什么现在才动手?那是因为凝思眼下也不过才二十出头,早些年她乃情窦未开,或许还没有决心害人性命,当心里的企图积累发酵,直到这时才暴发。
  这样也能够解释凝思直到如今,还一味针对三姑娘,因为已经失宠的郑氏,压根就不是凝思的报复目标。
  所有的行为全都是凝思自主,因此再是怎么察探,也发现不了她背后存在另外的真凶。
  可虽然有了这样的推断,春归却无法说服自己笃定想法,因为她其实有些想不通,凝思为何对王久贵萌生如此疯狂的爱意。
  诚然,凝思的容貌并不出众,但正处青春年华,王久贵却是将近暮年,且无论容貌抑或风仪,实在不存多少吸引力,要说凝思渴求的是荣华富贵,那么她“暗慕”的人,岂不更加应当是王平安等等正当盛年的主人?